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開啟心靈窗戶幼兒園老師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啟心靈窗戶幼兒園老師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開啟心靈窗戶幼兒園老師隨筆

幼兒的觀察力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和在幼兒園的遊戲、學習活動過程中,經過家長、教師的精心培養和訓練,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對於幼兒來說,觀察是其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對主題博物館活動的觀察中,主要的、基本的因素是知覺:即與外部世界的直接聯絡,使幼兒所看到的事物能直接地反映到他的意識裡。這也就是說,要使幼兒在觀察事物時能注意覺察它們獨有的特徵。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在剛開始時不能夠做到看清看懂,不能夠對主題事物中描繪的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更談不上上升到一個理解、領悟的高度。如果一個幼兒有比較強的觀察力,他在觀察的同時就會獲得很多知識。相反,如果觀察力較差,儘管看上去也很認真的在觀察,但她所能獲取的知識卻很少。那麼如何在主題博物館活動中指導和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呢?

一、捕捉興趣,引導幼兒樂於觀察

俗話說:“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孩子正處於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不夠的。孩子的興趣與否,決定了孩子學習的積極精神。“興趣是第一?老師?”,興趣是孩子們不斷探究他們所生存的這個“未知”世界的動力源泉,是開展各項活動的前提和保障。是幼兒當前需要的,有益於幼兒積累經驗。能適應於幼兒發展的活動。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美國學者杜威認為:“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最好形式。”觀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兒期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只有對感興趣的事物才會集中注意力,即觀察往往受興趣支配,通過多年的實踐發現小年齡的孩子喜歡觀察顏色鮮豔、大而清晰、逼真並熟悉的事物。稍大些的孩子喜歡觀察豐富,有情節,有挑戰的事物。

興趣會隨著年齡、同伴、環境、突發事件等外界因素而變化。我們要掌握孩子的年齡特點,把握時機,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選擇適合幼兒觀察的事物讓幼兒樂於觀察。

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主動觀察?

孩子好奇心都比較強烈,對於成人所司空見慣的東西,孩子常常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教師要利用孩子這一特徵,引導孩子觀察生動有趣的事物。?例如:自制一個裝有穀物、豆子、彩色珠子、玻璃球、閃光紙等各種合適小東西(瓶子要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完全裝滿)的`透明塑料瓶,然後把瓶口封緊,放在孩子眼前。孩子對這個五顏六色的瓶子很快就會產生興趣。讓他自己動手,去滾動瓶子,當他滾動瓶子時,瓶子裡發出的嘩啦嘩啦的響聲以及那些閃閃爍爍的色彩一定會讓寶寶感覺特別好奇,讓他們感覺到,原來這些瓶子罐子可以變得這麼好玩,變得這麼好看,從而激發孩子觀察事物的熱情。

三、明確目的,讓幼兒學會觀察

觀察本身就是有目的的知覺活動,孩子常常忘記觀察目的,而且很不細緻。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前,首先要使幼兒明確觀察的任務和要求,對幼兒進行目的性的指導,講清觀察的具體內容。孩子越小,任務越要具體。如果問小朋友“這畫片上的貓是什麼樣子的”?他肯定會瞪著眼睛說不出來,因為他不知道該怎樣說。如果問得仔細一些:“你看看這貓的眼睛是什麼形狀的?眼睛下面還有些什麼?身上的毛是什麼顏色的呢?”那麼孩子就有可能講得完整些。另外還得教給幼兒相應的觀察方法。幼兒容易被特徵明顯、色彩鮮明的地方吸引,其餘的地方就看漏了,這時,教師可用啟發性的語言指導幼兒觀察的角度、順序及方法。例如,我曾指著一幅畫,讓小朋友看看,小姐姐身上穿了些什麼衣服,有些小朋友馬上叫了起來:“手套。”因為那副通紅的手套特別顯眼,這時我就指導他們從上往下講,孩子們就能講得比較全面了。為了把觀察引向深入,還需要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他們通過眼看、耳聽、鼻嗅、手摸、品嚐,全面瞭解一下事物的各個方面,以提高幼兒的感官綜合能力,使他們成為主動、積極的觀察者。

四、擁有知識準備,使幼兒更會觀察

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的感知。沒有相應的知識準備,即使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幼兒觀察的效果也不一定很好。尤其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事物是很難引起幼兒強烈的興趣和積極的思維的。比如在開展主題《認識我自己》活動之前,可在家園之窗或班級部落格中先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們通過外出、收集、體驗、交流等多種形式豐富幼兒有關知識經驗。在主題中,有《食物的旅行》、《身體真有用》、《我長大了》等等活動。在主題開展之前以及主題進行中,我們讓家長共同參與,瞭解主題意義。有的家長帶孩子去科技館坐上食物車,體驗從嘴巴出發,經過體內那些地方,排出體外;有的家長為孩子買了許多相關書籍,投放在圖書區;還有的家長與孩子共同在網上查詢資料,甚至還提供了小時候很珍貴的滿月照、週歲照。孩子們有了充分的知識準備,在主題活動觀察時特別有興趣,觀察的非常細緻,有助於孩子們理解和拓展博物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