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源頭之石隨筆

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個觀點,博得大家一致認同。觀點認為:我們未來生活質量的高低,取決於今天學校班裡的那些“差生”,而不是那些班上的優秀學生,更不是那些考去清華北大的尖子生們;因為,未來為你提供賣菜、收電費、送水,維修,送奶,乘電梯,理髮,廚師,護理,清潔,保姆,裝修,電工,取暖,用水,燃氣,開出租車等無所不在的日常服務人員,很多就是今天的這些“差生”。而那些尖子生,就像今天的社會精英們一樣,卻同大家一起競爭這些人力服務需求,而不能給大家的生活提供出什麼幫助。這些學習成績差的人,能真正讓你切實體會到生活質量的高低。毋庸諱言,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差生”,並且,“差生”被邊緣化似乎成了一種普遍趨勢。有些學校更是公然歧視“差生”——給“差生”戴“綠領巾”,將“差生”驅趕到最後一排,為“差生”單獨編班等。校園裡的“嫌貧愛富”,流行病般侵蝕著太多校長、教師的心。正是因為“差生”被普遍當成了“累贅”,所以,當我們看到優秀教師偏愛“差生”的時候,我們才感到格外欣慰。

源頭之石隨筆

對分數的狂熱膜拜,使我們忽略了太多不該忽略的東西。挫敗感本已經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又給他們的傷口撒鹽。我們常常納悶兒,為什麼越是“差生”毛病就越多——抽菸、上網、逃課、出走……而“標籤效應”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而這也正是“差生”被稱為“差生”之後越來越差的原因。前蘇聯一個著名教育家曾經創辦過一所“幼年違法者工學團”,這個工學團的學員全都是失足少年。一個後來成為成功人士的學員這樣回憶道:“老師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時,我自己還不知道什麼是人格。這是他對我的第一次溫暖的、人道的接觸。”就是憑著這種“溫暖的、人道的接觸”讓這個老師創造了教育的奇蹟。當年那些失足少年,被他成功塑造成了專家、學者、幹部、企業家,國家勳章獲得者和衛國戰爭英雄等等。

對比我們的教育,出了很多問題,而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在對待差生的的態度與做法。這種做法與態度是導致我們今天社會道德滑坡,社會不安定,生活質量不高,人與人之間冷漠,殘酷,犯罪率升高,社會公德意識差等諸多社會問題的原因之一。我們一直關注的教育不成功問題上大多注意著所謂那些“高分低能”“高材生不良心理傷害同學及父母家人”等,而沒有把差生教育失敗放在教育失敗的內容當中。而往往認為差生的行為是本人的行為,與教育無關,其實這才是大錯特錯呢,沒有哪個人天生的就是壞人,就不學好,就不願優秀。我們的教育失敗恰恰就是製造了這麼多的.差生,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其實,這部分失敗所導致的對本人與社會的危害才是更大的。

我舉這樣一個非常現實的例子就能說明問題。我們的父母已經年邁高齡,哪天說不定行走時摔倒在路上,能夠幫助我們攙扶起的摔倒在地的老父母的人一定是左鄰右舍沒有什麼經商上學能力而留守在家的父老鄉親。假如這些人沒有公德意識,我們的父母就會倒地不起。如果我們的教育成功,這種擔心就會成為多餘。你的鄰居是一位市長,他很優秀出色,但是他公務繁忙,攙扶起我們父母的人,絕大多數的時候不會是市長。

我認為,教育的成功與否,不能看出了多少高材生,而是看你少出了多少差等生。

沒有誰不喜歡這樣的句子——“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但是,我們不妨想想看,如果“差生”今天收到的只有歧視與侮辱,那麼,明天他奉還社會的,除了冷酷與怨恨還能有什麼呢?智者說:“源頭之石,改變了河流的走向。”願那幸運地做了“源頭之石”的人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意識到自己對於河流的意義,意識到河流對於大海的意義;願每一條河流在回望迢遙來路的時候都能夠深情地說:“感謝那源頭之石,賦予了我有尊嚴的流向。”

TAG標籤:源頭 之石 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