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年孤獨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5篇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

終於在各種晦澀難懂和初感興趣以及不斷強迫自己的過程中讀完了。巨大的孤獨感和沉重感,六代人重複孤獨與衰敗,給人一種無力掙脫的宿命感,所有人在孤獨的宿命中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掙扎,老何塞的探索求知,上校的反抗鬥爭,何塞阿爾卡蒂奧的潛心專研,奧雷里亞諾第二的放縱濫情,貝麗卡情愛孤獨,貝麗卡的自相矛盾,烏拉蘇爾的熱情堅守,最終都走向一樣的結局,孤獨。所有的掙扎都沒有意義,都是周而復始的從有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抗爭孤獨,到自閉,到被人遺忘,再到走向死亡。這種無法掙脫的宿命感才讓人真正感到結局的悲涼。

感嘆於作者的諸多文學才華:

一個是在對細節的把控上,比如橙色圓盤代表死亡的預兆,藍色的牆壁,藍色的選票以及藍色的信封所代表的新事物對小鎮的吞噬,上校心中那個父親帶他看冰的'下午,何塞阿爾卡蒂奧腦海裡被看到槍殺刑行的場景,不斷重複的三千人死亡,貫穿全文的羊皮卷,烏拉蘇爾口中的豬尾巴孩子等等作者有意刻畫的細節,都讓人在這漫長的百年事件中找到了連線點,前後的對比與銜接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二是作者的想象力,隱隱約約終於好想知道一點兒魔幻現實主義的含義了,基於現實,用豐富的想象力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巨大的百年孤獨,對蟲子,螞蟻的諸多細節刻畫,對不同的人的孤獨的想象力,對每個人死亡的不同形式,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又不千篇一律,引人無盡的思考。

三是作者對於孤獨的刻畫。不曾感到突兀和雷同,對於神態描寫和語言描寫著墨不多,看似冷靜周到的第三者敘述反而增加了悲涼的色彩,給讀者更深刻的反思,無論是誇張的環境描寫還是細節刻畫都恰到好處,世上再也不會出現第二個百年孤獨了。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

《百年孤獨》一書中,奧雷里亞諾第二是個歡快的胖子,他精力旺盛,經營彩票生意,喜歡請很多朋友一起喝酒,一邊拉著手風琴,一邊馬不停蹄地醉。然而,他卻依然反覆地說著,人生短暫。熱鬧終歸會沉寂,孤獨如影相隨,每個人都深受折磨,但臨床表現卻不同。

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晚年,終日把自己關在梅爾基亞德斯的作坊裡製作小金魚,每打造出一尾,便將其投入冶煉的火焰中燒燬,如此反覆,在那羞澀而涼薄的時光裡等待死亡降臨。阿瑪蘭妲則坐在糖漿般的陽光裡,日復一日地編織壽衣,白天織,夜裡拆。麗貝卡從童年開始就在兜裡裝滿泥土,偷偷咀嚼,像蚯蚓一樣戀著那更接近死亡的芳香,而父母的頭骨卻總在每個夢魘之中嘎嘎作響。還有思維像滑扣螺絲一般的老布恩迪亞,終日被綁在棕櫚樹上,風吹雨淋,他瞪大雙眼,究竟在想什麼?從來沒人喜歡去享受孤獨,為何我還渴望更多的人來喜歡此書?借用一下搖晃著存在主義旗幟的'那些人理論,先將自己逼到絕望的天涯,再回過頭來建立希望的天國,唯有這樣,才更懂得珍惜生命。我們不需要悲劇,但應該有悲劇精神。即便是浮光掠影活一次,在這斑斕且喧囂的世間,也該沉下來,挨著土地行走。

在時光裡,所有活著的生命,都在踩著節奏行走,並非只有第五交響曲,才流淌命運的旋律,即便踽踽獨行的人,也並非只有一進一出的呼吸與每分鐘50—80的心跳。生命尚存,播撒不止,也許,下一秒就會春暖花開。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3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作品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我初次接觸百年孤獨這本書時,覺得晦澀難懂,吸引我的只是書中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

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對抗著孤獨,但最終都一一失敗,那張羊皮紙上的語言,彷彿註定了這個家族的命運。

《百年孤獨》描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恩怨情仇。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最具帶入感的便是烏拉蘇拉的女兒阿瑪蘭妲。阿瑪蘭妲繼承了外祖母內斂端莊的品質,年輕時和母親的遠房表親麗貝卡爭奪義大利鋼琴師皮埃特羅,卻始終無法阻止皮埃特羅迎娶麗貝卡。終於在婚禮舉辦前夕,阿瑪蘭妲意欲毒死麗貝卡,卻一經失手毒死了自己尚是少女的嫂子。婚禮被迫延遲時,麗貝卡開始愛上了阿瑪蘭妲的大哥,皮埃特羅也發現自己漸漸愛上了阿瑪蘭妲。情況如阿瑪蘭妲之意,阿瑪蘭妲卻以“我們不再是當年那個繡花寫詩的少女和撫琴奏曲的.少年”為由拒絕了皮埃特羅,以致皮埃特羅以自殺結束生命。阿瑪蘭妲痛心不已,燒傷自己的右手,纏上黑紗,任大好青春年華如煙消逝。此後,雖有馬爾克斯上將的苦苦追求,卻依然得不到阿瑪蘭妲對他的真愛。由此阿瑪蘭妲帶著處女之身為自己織起了壽衣,結束了自己的百年孤獨。

阿瑪蘭妲因為太愛而不敢去愛,因為用情太深而心生畏懼,在缺失家人關愛和初戀失敗後,她即使領悟到如何用愛去擺脫孤獨,卻也無聲無息的將自己永遠禁錮於孤獨之中。

愛與被愛都是一種能力,是我們這一生的功課,有能力去付出,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要用世俗的條條框框去束縛自己;也有能力去接受,不要一味的拒絕然後慌亂而跑。

無論是對親人、朋友或者是伴侶,相信每個人都想去愛,也渴望被愛。

愛與被愛就是我們不枉活一世的理由。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4

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十九歲。年紀不算小,,但還是有點幼稚,,因為李偉老師我接觸了這本書,也因為這本書而感受多多。。期望大家都能看下這本書。以下就是我的感受。

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最後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為作者,為書本,為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為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著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理解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期望拉丁美洲的民眾要團結起來,走向禮貌,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禮貌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為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線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禮貌。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群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讀完書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透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為了到達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資料選取;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採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資料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大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蹟中,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在荒誕不經的傳說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期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5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1965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1967年6月29日小說發表。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裡描述的那樣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裡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整個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鬥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代人和社會命運發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與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不斷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男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男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小說的架構是一個往復迴圈的結構,不管是情節或者是時間,甚至是人物的名字。馬爾克斯將布恩地亞家族和讀者拖入一個迴圈的時空中,讓布恩地亞家族去經歷迴圈的命運,讓讀者去感受布恩地亞家族的榮辱興衰。作品自身的奇幻還不足以實現魔幻現實主義這一風格的完整性,同時讀者在作品閱讀過程中的鑲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百年孤獨》以複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作品充滿了理想的光輝。遙遠的馬貢多小鎮上發生著離奇的事情: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裹屍布;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後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磁鐵痴迷不已並且反覆上當;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男嬰,卻被螞蟻咬爛後拖進蟻穴;隨後一場颶風吹走了馬貢多小鎮,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縹緲如此不真切的感覺。

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

布恩地亞家族由於內戰和外敵,原本安定的生活轉瞬消失,家族命運急轉直下。與此相對應,在拉丁美洲,內戰連連,又有歐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時,家族的愚昧也是拉美自身落後的寫照:家族成員的倫與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對落後和愚昧,布恩地亞家族不是追求變革,而只是面對過去,等待著“豬尾巴”的重現。這樣不思進取,最終只能導致馬貢多的落後,布恩地亞家族的衰敗,最後不可避免的被一陣颶風吹光。同樣,似乎也在暗示著拉美人民如果不思變革,最後只能面臨被歷史淘汰的命運。

小說的結局布恩地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對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百年孤獨”,既是說拉美落後的時間之長,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態:對進步和先進的漫長等待。百年孤獨,百年的等待。至於這以後,落後和貧窮還會不會出現,沒有明確答案,但是馬爾克斯的願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對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6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虛構市鎮馬孔多的興衰在一系列的遺忘和孤獨中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也許是第一遍閱讀的緣故,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鉅作讓我有些懵懂。

1965年馬爾克斯開始創作《百年孤獨》,1967年6月29日小說發表。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裡描述的一個幾乎神話般的小鎮馬孔多,這是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整個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縮影,是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是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

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他們在自己的孤獨中終其一生。雖然布恩迪亞家族歷經

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7

《百年孤獨》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此書想象奇特,意象豐富,大量運用荒誕和魔幻手法,就象是從哈哈鏡和魔鏡的角度反映了一個斑駁陸離的南美洲,通過描繪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折射拉丁美洲傳統文化和現代西方文明之間的衝突。

在讀過的所有作品的開局中,我最喜歡這個精巧神奇的開場白, “若干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在這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隱藏著一種深沉的悲涼和無可奈何的宿命感,卻又憑藉著巧妙的時空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疑。接著在以後幾章中經常出現類似的時間敘述:“若干年之後,面對行刑隊,阿卡迪奧將回憶起,墨爾基阿德斯給他念了幾頁那本深奧著作時他驚奇得震驚的情景。”“若干年之後,當他在病塌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奧雷良諾第二一定會記得6月份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他踏進房去看頭生兒子時的情景,讀書筆記大全《百年孤獨的讀書筆記》。”這些描述中,每一次都隱含了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時間迴圈與迴歸,每段所描述的內容先後又互成對照、互成輪迴與迴圈,因而,這裡描寫的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迴圈怪圈,都帶著濃厚的奇幻色彩。馬爾克斯用他那冷靜沉著的筆調描繪出一個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畫了那麼多形形色色的孤獨者們,讓我在悒鬱中又帶著一點點訝異,同他們熱烈地交談,慢慢感到幸運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愴和荒涼,在酷烈的悲劇力的'撞擊下,靈魂戰慄不已。

如果把《百年孤獨》比作是一部“魔幻交響曲”,那麼開篇就是洪鐘大呂,震聾發聵。吉普賽人的“文明”忽悠,就像是一場熱帶風暴,捲來了大量的枯枝敗葉,裹挾著各種可疑的文化道具、被淘汰的科學器械,在這裡傾銷一空,馬貢多被捲入漩渦之中,場面混亂、騷動而瘋狂。第一章敘述的情節合乎情理,主要用的還是誇張手法來表現這種喧囂的大場面,魔幻手法也只是初試牛刀,比如寫奧雷良諾,在別人沒有發現之前,他就敏銳地觀察到,放在桌子中央的湯鍋無緣無故地滑到了邊緣,掉到地上打碎了,好像有一雙內在的動力在驅趕它移動。那麼在第二章,魔幻手法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了”。比如,死去的普羅登肖靈魂復活,以活人之軀出現在布恩迪亞家;而烏蘇拉外出尋找阿卡迪奧將要回來時,也是奧雷良諾最先發現家裡出現了異常情況:妹妹阿瑪蘭塔躺在搖藍中,搖藍卻不脛而走,在房間裡兜圈子——阿瑪蘭塔想念媽媽了。小小的奧雷良諾體現了異乎常人的敏感。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8

今晚,也許是因為正值月神的小小假期,或是垂老的造物主在他漆金的扶手椅中睡著了,天色灰茫,窗臺上的金魚缸中的魚在雜亂的書卷中孤獨的遊著,半渾的水反射著白的乏力的白熾燈光,或許是手中的書的魔法不小心自行解開了封印,小小的房間中充斥著白熾燈混著孤獨後發出的氣味。

也許是長時間沒有讀過這樣的好書,掩卷一睹,時針竟然已悄悄爬過水平線……

書的扉頁上畫著看不甚懂的魔法陣,只認得黑體寫就的“百年孤獨”幾個字獨自寂寞的賞著與他相視的孤單讀者……

小說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在一個與現代社會相隔絕的小村——馬孔多的傳奇而又坎坷的經歷,中故意重複運用“阿爾蒂奧”,“ 奧雷良諾”,“ 雷梅苔絲”等姓名,並製造一個個相互獨立又彼此相互連線的'時間體系,使讀者看到一個週期迴圈好像是不可擺脫的命運一樣的家族歷史:七代人都抱擺脫孤獨的宿願,卻又最終回到孤獨中,不能自拔。

書中每一位人物都包含著作者深深的創作意圖,奧雷良諾參加了內戰後最終認識到自己的一生都被命運戲耍了——舊統治者和新的統治者一樣昏庸殘暴,保守派和激進派都一樣是不顧民生的混蛋,於是他日鍊金子作小金魚,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便放到坩鍋裡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親一樣過著與世隔絕、孤獨的日子,一直到死。第四代的阿卡迪奧第二則清楚的意識到從戰爭中擺脫孤獨感的可笑之處:戰爭只會給人帶來無盡的恐懼。而這兩位參與了戰爭的人的結局也一樣令人深思:奧雷良諾最終也沒能看清他的熱情只不過是他的孤獨,而阿卡迪奧第二則四處訴說他親歷的那場大屠殺的真象——軍警殺掉三千多工人,並用火車把工人們的屍體運往海邊丟到大海,卻被人們斥為瘋子。這點上他的曾祖父與他相似——他的曾祖父——布恩迪亞的精神世界與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的現實格格不入,於是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於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們都被周圍的人逼到了孤獨的腳落。

作者運用魔幻的語言,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同時,作者又將大量的印第安傳說、東方神話以及《聖經》典故運用在小說構成中,進一步加強了本書的神祕氣氛。

另外,作家將時間變為一個形而上學的概念,將所有事在一個時刻爆發,如小說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迪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孔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這部書的意義在於其對現代文明的孤獨的批判,作家通過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或許真正的孤獨不是人的孤獨,而是這個社會的孤獨。

那麼在這孤單中過活的我們,究竟是被什麼所羈絆?記得日本禪宗中有這樣一宗公案:

學生問:怎樣才能擺脫輪迴的束縛?

師回:什麼束縛了你?

或許真正束縛我們的只是我們自己,只是我們既想孤獨卻又懼怕孤獨的心……

夜色像半渾的水,不知這水中孤獨遊著的金魚,是否有福氣只有四秒的記憶來忘記這孤獨。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9

西班牙語為世界奉獻了兩部偉大不朽的鉅著――塞萬提斯的《堂吉柯德》和這部《百年孤獨》,穿越三百五十年的光陰,隔著那曾被哥倫布征服過的茫茫大西洋遙遙對峙。作者虛構了一個叫做馬孔多的小鎮,描繪了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蒂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正如最初楊修向我推薦這本書所言,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的,而書是本很具親和力的書。

全書的脈絡十分的清晰。一口氣讀下去,讀到奧雷連諾上校冷靜對準備起義的自由黨人說“你們不是戰士,只是屠夫”,讀到憂鬱的義大利樂手克列斯比在瘋狂的彈了一夜的大提琴後割腕自殺,讀到阿瑪蘭塔變態無恥的苟且活著,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姐姐也是自己的情敵編織殮衣,讀到第十七個小奧雷連諾躲過數十年的追殺,卻被家人拒之門外,最終逃不掉額頭被釘死的宿命,讀到那裝滿了兩百節車廂的死屍被倒入大海……會悚然驚覺,經過了開頭幾節的艱深滯澀,寫到那裡已經是酣暢淋漓,彷彿馬爾克斯十八年的悄沒聲息的創作磨練將所有的情節渾然一體,所有的情感在這一瞬厚積薄發不可抑制。我感覺自己似乎身處一個黑暗的`隧道,面前是一個似乎無所不知的老太婆,說著自己的往事,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在平靜的語調中娓娓道來。你被每一個情節震撼,但是你能隱隱約約的清楚其實所有的事情都已註定,似乎每個人都被一個線牽引著無法偏離軌道。她偶爾會透露一些宿命的跡象,比如皮拉?苔列娜用來算命的紙牌,奧雷連諾上校對死亡的預感,羊皮紙上的梵語密文;但是,這些宿命的暗示卻被那些自認為清醒的人們當作瘋子的澹語和夢囈,而那些真正清醒的人從中得到的卻是更加無邊無際的絕望和痛苦發現自己的孤獨和苦難是不可避免,

無論你是否努力去抗爭都擺脫不了的絕望和痛苦。讀著讀著,你會被這種悲觀的念頭擊潰,會傻傻的想人生就是這樣,一切的命運都沒法改變,難道這樣就不要活了嗎?人生的好處何在?如何才能擺脫這宿命的孤獨?當我最後讀完這本書,合上之後唯一的念頭就是走出門外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我需要應對陽光來證明自己其實剛才只是做了一場惡夢。雖然走出去之後,我看著屋外的天空,怎樣也想不起到底是上午還是下午,但仍然覺得很幸運,真的是一種解脫,從惡夢裡驚醒的感覺,一種逃離死境的慶幸,一種劫後餘生的喜悅。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0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整本書一開篇,馬爾克斯就已經為整本書畫好了一條軌道——圓。

圓是封閉的,沿著那個圓走,你可以一直一直走下去。那是條封閉的周而復始的路。百年孤獨,用近百年兜了一個圓,又回到了原點。似乎回去了,似乎又沒回去。死神用百年領著人們跳了一支圓舞曲,重複重複再重複的單調腳步,那就是死亡。

《百年孤獨》是一本寫死亡的書,在書中,每一個人的死亡馬克斯都讓死神安排了一個魔幻的葬禮。飛天的床單,自殺的飛鳥……死神停不下來的瘋狂的舞步,重複!重複!

在死神的帶領下,每一個人都孤獨地踏著單調的步伐,身體與身體似乎很貼近,心與心卻隔得很遠;似乎是熱鬧非凡,實際上,每個人內心的孤獨只有死神知道。

有人說《百年孤獨》講的是南美洲戰爭中混亂的愛情,死神不屑地否認。書中人們所謂的愛情在生死麵前脆弱得不堪一擊。那些偏執瘋狂的人,既不會愛也無力去愛。

麗貝卡和阿瑪蘭妲為了爭奪一個男人鬧出了人命,本來得到愛的'麗貝卡也在那場事故中拋棄了愛情——這麼不堪一擊的愛情談得上愛嗎?更值得一提的是阿瑪蘭妲,因為不小心毒死了小蕾梅黛絲而自責不已,以處子之身死去,孤獨一生。這是阿瑪蘭妲的贖罪,她為自己編織這裹屍布。在死前平靜地躺進棺材裡,她在這個世界孤身一人度過了一生。與其說她死了,還不如說是她嫁給了死神。贖完了罪,是該好好去過日子了,她為自己編織裹屍布,其實是為自己在做嫁衣,她在陰間不再孤獨。

然而就算是死神的腳步,也有可能擦出火花。如果硬要說愛情,那麼也只有那起舞的黃蝴蝶,只有那樣才算是像樣的愛情。

在瘋狂地越來越快的舞步中,一個個人相繼退出。死神狡猾得如同山林裡的狐狸,在雪地裡繞了一個圓,然後潛伏在附近,看著人們跳著單調的舞步,孤獨地走著走過的路,重複重複!那是輪迴,是封閉的,逃不出去;那是宿命,是註定的,改變不了。《百年孤獨》這本書中充滿了一種宿命感,結局是已經確定了的,就是要看著你把這注定的故事演完。

結尾,半年沒再出現的長著豬尾巴的孩子再一次出現,颶風把馬孔多存在過的一切痕跡抹除,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又好像回不去了。

名字是重複的,死亡是重複的,故事是重複的,然而又不會再出現的。死神的圓舞曲在另一個平行空間再次上演,這就是《百年孤獨》。

死亡圓舞曲,重複!輪迴!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1

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個巧合,在舊書店裡不經意看到了,剛好老闆便宜賣給我了,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今年早些去世,使得這本曾經就很火的書又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學校的圖書館也一直借不到,原本還想不跟風,誰叫我是一顆孤獨的心靈呢,計劃等過幾年再來拜讀此書的,這買回來的就忍不住要讀了,讀了更是收不住了,這本書我也是花了很快的時間給讀完了。

“ 家族中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人被螞蟻吃掉。”

這句話是小說最後出現的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開啟了家族的輝煌史的第一頁,但最後也如他的好朋友梅爾基亞德斯用梵文在羊皮卷寫下的那樣,被綁在樹上。

家族的最後一個人,奧雷里亞諾,由於布恩迪亞家族在給小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喜歡用長輩的名字以表達緬甸之情,但這離奇的家族有時會在某個午後走來某個人的身影,而該人在幾年前由於失蹤被家人以為早已死掉了的人,可以說我對小說的人物名字還是挺亂的,但是這不影響我繼續閱讀此書,或者說這些並不重要,不過我記得,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的一個人,就是叫奧雷里亞諾,翻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很早就留下來的預言,也證實了該預言。

該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 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讓人入勝。

讀開始讀的時候,我想不就是說了故事嘛,跟書名有什麼關係呢,好像一點都不沾邊的,當故事發展到第一代家族落幕的時候,我明白了,百年孤獨,這是如此的貼合。

布恩迪亞家族,家庭人數並不少,繁衍的能力挺強,家族的生命力也很旺盛,但是他們每個個體都是孤獨的,整個家族也是孤獨的。

這本書,如果你是兩年前給我的,我肯定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感受,如果是兩年後再給我看,我想,也是和現在不一樣的感受吧,剛好就是現在,就像釀酒一樣,味道剛剛好。

與她相識兩年多快三年了,遇到她前是孤獨的,今後的我,還不知道會不會孤獨,不過我確定的是,現在的我是孤獨的,像是汪峰的那首《美麗世界的孤兒》,大聲的吶喊,可是沒有人迴應,曾經那顆把我的全部緊緊包圍的心也已不在,晚上一個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感覺自己是那麼的空虛,自己的喜怒哀樂,無人來分享也無人來分擔,無人來感受也無人來慰問。

我一直挺反感說自己是孤獨的人,因為標榜自己是孤獨的,說明他並沒有孤獨到他的骨子裡,只是身心的孤單,然後說出來讓這個世界來給予他安慰,可是世界又有幾個人聽到他的聲音呢,真正孤獨的人,他已經忘卻了還有孤獨這回事。

如果從這方面說的話,我應該是不孤獨的,畢竟身邊還是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的,還有關心我的家人,最重要的是,自己還有感受到了自己的孤獨,這不自己的感受與自己的看法相違背了嗎,突然我有點不懂的我自己了,其實我用理性思維來想自己,意識到現在的我,有時還是可以給予她一些小小的安慰,她有時也給我一點點的驚喜,這就已經比別人幸福多的多了,我還能有什麼不知足的呢,我說我自己孤獨,其實我不是想說給世界聽,我只想你聽見,想讓你知道,到我又知道這樣太自私了,又希望你沒有聽見,矛盾的心理,一個矛盾的人。

從我自身的角度,該小說也讓我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愛,如何做一個懂得愛別人和被愛的人。

從小出生在農村,父母也是傳統的農村人,和大多數人一樣,他們給我們兄弟倆的愛是那麼害羞,以至於我們沒有感受到,我知道父母一直以來都很關心我們,他們的.辛勤農作也是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可是我竟不記得我在家裡有慶祝我生日快樂這麼一回事,我沒有一次在父親節或者母親節的時候對他們說一聲節日快樂。這本書中,布恩迪亞家族的人是孤獨的,孤獨盤桓在百年的家族上,第一個人被綁在了樹上,這些種種跡象,如若他們能多付出一些愛,來關心他們身邊的親人,情況會不會就好了很多呢?他們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家族觀念,可是但又對每天都在身邊的親人若是無睹,經常發生著矛盾,他們要是能更加包容,對身邊的人給予更多的愛,懂得如何怎樣去愛別人,懂的在被愛的時候知道分寸,我相信布恩迪亞家族會更加悠久而不是隻有百年。我越來越覺得我是一個自私的人,每每總是攝取更多的愛,可是卻不懂的去愛別人,現在回頭看看,她是那麼懂得關心我,可是我呢,我有為她做個什麼嗎,我知道我心裡愛她,可是我卻不懂的如何去表達這份愛意,不懂如何去愛,連買個禮物都不懂,還要問她想要什麼,這也難怪我失去了她,活該。

身邊的好朋友也是如此,每次別人都那麼關心我,可是我卻不懂的去回報,哪怕是他們給予我的萬分之一,導致朋友也是越交越少,一個到了可以談婚論嫁的年齡,卻發現朋友是那麼的少,而且心態還是如小孩一般,一張突顯衰老的面孔,包裹的卻是一顆幼稚、未成熟的心智,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2

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是在1987年,當時硬著頭皮讀了幾章,放棄了。接著繼續讀的時候,五年已經過去。原因很簡單,表面上是敘述有點顛三倒四,最大的困難在於自己當時還不具備閱讀名家名著的素養。

對魔幻現實主義的理解,源於老五的小說。那時候,他寫一個採油隊的工人,半夜生病,找不到醫生,就喊了一個獸醫治病。這讓我吃驚,小說咋個可以這樣寫?老五就告訴我,那叫魔幻現實主義,中國很多青年作家都在模仿。他看好莫言,還向我推薦《透明的紅蘿蔔》和《紅高粱》。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山寨。最讓我啼笑皆非的是,我閱讀的幾個版本的《百年孤獨》居然也是山寨的,人家馬爾克斯根本沒有授權。這個算不算魔幻現實主義?我笑而不語。

20xx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評委會稱即使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在給莫言的授獎詞也寫道:

“通過幻想與現實、歷史視角與社會視角的混合,莫言結合威廉·福克納與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創造了一種世界性懷舊,與此同時,也找到了舊式中國文學與語言傳統的新出發點。幻覺現實主義融合民俗傳奇、歷史與當代性。”

老五當年一語成讖,我就納悶:咋個是莫言而不是老五?當年,他們可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馬貢多作為一個美洲叢林裡的`一個小鎮,它經歷了拓荒、建鎮、殖民、建市、乃至最後反抗殖民統治,與一個家族的百年興衰命運緊密相連。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就是殖民、反抗、獨裁統治、獨立的歷史,也是拉丁美洲文學唯一的主題。儘管魔幻,但卻把它歸為現實主義。

拉丁美洲文學受葡萄牙文學的影響最重。這與當年葡萄牙殖民統治有關。在萄語文學最偉大的著作是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也是一個荒唐的夢遊者。這就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源頭和範本。

在拉丁美洲光怪陸離的現實中,有兩種文明疊加,值得引起關注。一是早期的土著文化,包括印第安人的文化,印加文明和瑪雅文明,都帶有神祕氣質,至今仍有很多難解之謎,包括瑪雅預言。另外就是來自非洲的神祕宗教。這也是當年殖民者販賣黑奴到美洲的結果。黑奴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傳播非洲的文化。當兩塊大陸交匯在某個時代並經過沉澱和沉積後,自然生長出魔幻現實主義的參天大樹。

興起於二十世紀的魔幻現實主義,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世界性的文化覺醒。如果說,十九世紀是貴族文學的世紀,那麼二十世紀就是平民文學的世紀。十九世紀文學是歐洲文藝復興延續下來的登峰造極,它從神權思想中解脫和解放出來,形成批判現實主義。隨著二十世紀世界形勢發生鉅變,兩次世界大戰,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和實踐,徹底打破了舊的政治格局和秩序。在這場社會鉅變面前,魔幻現實主義代表著的是新興的文化力量。

中國現代文學起始於“五四運動”,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摧枯拉朽的破壞後,並沒有建立起新的文化體。近百年來,走過混亂、迷惘、拿來等不同階段,從三十年代對俄國文學的借鑑到八十年代對魔幻現實主義的借鑑,都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和拉丁美洲有相似的歷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拉美被殖民統治。中國也經歷著半封建半殖民的統治。共同的歷史遭遇也找到了文學認同。

在當代中國作家中,很多作品都能找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影子。除了莫言,還有格非、阿來、餘華、扎西達娃。莫言杜撰的地名山東高密縣東北鄉,和馬爾克斯的馬貢多一樣,都在不同的小說中反覆出現。而在中國,對魔幻現實主義真正心領神會而獨得精髓的,當數閻連科。

但中國作家似乎走入了歧途。在借鑑魔幻現實主義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對魔幻手法的模仿,從而忽略了現實主義的本質。在格非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中,我們看到的是時空的錯亂,大量的暗示和神祕主義,讓人在迷宮裡面反覆穿行,卻永遠找不到出路。

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當代文學影響之深,無以復加。在近年網路上大量的驚悚小說、玄幻小說、穿越小說,就可以看到魔幻現實主義的影子。它與中國古代的神話又有本質的區別。但是,魔幻現實主義不是中國文學的出路。只能說,這是中國文學在現階段的一種嘗試,而最終,隨著中國的發展和自信,中國傳統文化的迴歸是必然趨勢,也會找到最具中國底蘊的文字。

閱讀《百年孤獨》,需要一百年,需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它帶給我們的是什麼。《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但不算登峰造極之作,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交叉小徑的花園》更意味深長。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3

《百年孤獨》我並沒有真正看完,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算是明白說了些什麼吧。儘管深層次的體會我沒有,那種深層次的共鳴也沒有。但是我還是覺得我就應寫點什麼,一些感觸,因文中人或是介紹的事帶來的感觸。

我喜歡一部小說,也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卻必定有能然我流露追憶、思緒紛飛、共鳴,人生的、生活的、哪怕是關於看待某人或是贊同某個觀點這個緣由。《百年孤獨》恰好擁有這點。雖然它刻畫的事一個虛構的世界,但是其中種植徽竅質檔撓∩瀆深刻的東西我體會不到。畢竟我經歷得不多,或許真實的我看到過很多,然而沒有深思,我又怎能理解。

人是矛盾的結合體,我十分贊同。因為我就是一個例子。對於《百年孤獨》我覺得它扣住了我的心絃。每個人心中、腦裡都有一個虛構的世界——天堂般或地獄般。《百年孤獨》的曲折離奇真正讓我感嘆,至少我內心的虛構世界沒有這麼繁雜,怎能不喜歡怎能不對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肅然起敬。但是就算這麼多讓我沉浸的東西卻也讓我覺的無味,也許是因為我是個太實在的人,虛構到底是不可能的。而文中那樣曲折的故事情節更讓它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令我們大哭、大笑、引吭高歌和長吁長嘆。但是過後,過後這些都不只是一場心靈盛宴,能留下什麼但是剎那間那些情愫。於是我不得不有點厭惡它,好像我內心那般完美的世界我也只會深藏,只由於那是虛幻。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沒看完全文或者是沒看到最後。我們肯定無法理解這句先在卷首的話的含義。但是我們就應能夠揣度出全文主題,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吧。看完後,確實我的推斷沒錯。只是這如何興、如何衰細嚼誰能明白。有時吸引讀者眼球不需要太多的話語,也許只要一個懸念,一個引子,丁點兒能夠揣摩卻讓人不敢確定的提示。

其實每個人都是布恩迪亞。每個人都有他自己認為或是人們贊同值得談及的經歷;每個人都衝動過,做過錯事,被懲罰過;每個人都曾因為一個突然迸發的奇想幹過如今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每個人也都有每個人坎坷的人生。只是它們有事情大小不痛、影響大小不同等等,同性質卻質量不同而已。

對於家族這個概念,我不是很清楚。如今的社會關於家族概念早已開始淡化。我們能觸及的'越來越少。但是小說中的布恩迪亞這個家族卻是把興衰清晰呈現。發家也許並不需要某次奇遇,卻必定有一個能幹的第一人。衰敗不是金銀的多寡取決,只要族中人一代不如一代。這不衰敗又能往哪個歷史方向繼續碾動車輪。

最後,文中的種種人物關係使得我十分混亂,國外的種種理念也讓人無法理解。這是我想更深刻認識的阻攔,明白最終我也沒有衝破。觀念問題吧,有些東西改變很易,有些很難,也有很多不可能。

收筆處。我不得不評價下這部小說的結尾,充滿魔幻的結尾。原先整個家族興衰早已被一卷手稿記錄,且把這個構造的世界毀滅。讓人意想不到,也給我們一些關於此的聯想。

那個故事中的人是故事中一卷手稿裡的故事;那個故事卻又只是作者手中的一卷手稿;那我們呢這個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否也只是上帝那些未知手中的一卷手稿中的故事

儘管此不可能,但是看過這小說後我們又怎能沒有這樣的聯想呢。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4

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人物。馬爾克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版文學作品,1967年出版《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關於本書

從1967年出版以來,《百年孤獨》已經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

這本書裡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故事,沒有主角,甚至也說不上有主題。在這本書裡,是一個故事將要結束,馬上另一個故事開啟,同時平行著又會有故事巢狀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主角,每個主角都有豐滿的人格。人物與人物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的關係。

核心內容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其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節。可以說是隨著時間線推移,主角輪流當。在這部小說裡,作家設定的時間框架是“百年”。不是精準的'一百年,而是指一個家族完成一個興衰週期的時間長度。

與百年這個時間框架對應,小說也設定了一個空間框架。小說中的所有故事,全都發生在一個叫“馬孔多”的小鎮上。借用現在流行的漫威宇宙的說法,馬爾克斯創造出了一個馬孔多宇宙。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5

用現代人的口吻來說:這是一部神作。是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己也無法超越的神作。魔幻現實主義這個原本不存在於文學術語中的詞彙是自這樣的一部神作之後才塵埃落定。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語也因為這樣的一部神作而更加具有一種奪人心魄的神祕美感。

對於常年居住在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的亞洲人或者歐洲人來說,去思考那樣一片廣袤土地上的寥寥人群過著怎樣的日子是不太實際的探究。但《百年孤獨》卻給予我們一個入口,從那些奇幻莫測的巫術,印第安文化,神蹟,古老習俗的藤蔓枝椏間領略一下南美人的風情和生活哲學,去了解一個存活百年的莫須有的世家在時間輪迴中無法跨越的命中註定。

閱讀的每一個瞬間都感到心中有風吹拂草呼嘯而過的響聲,足以遮蔽雙耳,讓你沉入到那個不大不小的馬孔多鎮。在幾代人不斷重合略有改動的姓名裡努力瞭解他們愛憎分明的一生。這個家族裡,連綿不斷地是愛情的殤,出生的痛,疾病的陰影,仇恨的延續,悲慘宿命,鬼魂的縈繞以及死亡的哀鳴。

這個家族的背後是國家的動盪,政局的不安,人民的血和統治者的冷漠無情。而將家與國編織為一體的是無數的'假說和臆想,是那些難以解釋的神祕現象和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手卷。

故事開頭那一段影響無數後人的未來過去現在的時間描述無疑已經深入人心,但結尾那冰冷而又安靜的表述讓讀者領悟到時間終將摧毀記憶的悲哀也是那般淋漓。

讀完全作我們竟然無法去憎恨或者敬愛某一個角色,因我們深切感受到與他們之間的隔閡,就好像在博物館裡看那些被陳列的文物或者千年的古屍,你不會無動於衷,可是你無法切身懂得他們身上故事。

每一代的奧雷里亞諾都能看見鬼魂和製作小金魚,烏爾蘇拉挺過了那麼多世紀也記得那壇埋在地下的陌生人的金子,姑姑和侄子總是糾纏不清,麗貝卡到死都不願意走出那間屋子而阿媽蘭妲手纏黑紗終生未嫁,何塞們去遠航引來現代文明的侵略,那場被政府抹滅痕跡的屠殺終於沒有任何的目擊者和傳誦者。

每一個人物的登場都顯得突兀的自然,每一個事件的結束又是迅疾的緩慢。雖然他們的感情在書頁中浩氣磅礴,可他們的命運如河流經過,綿柔無聲,轉瞬即逝。

這樣一種矛盾的張力讓我看不清也記不清故事的所有細節,但能閉著眼聞到那股甜腥味,能感受蠍子爬過屋頂,螞蟻溜進飯堂,游泳池裡浸泡著牲畜的肉,長長的落地窗被晚風一再吹起。

這個家族的孤獨也是人類的孤獨,因為不管如何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最後不過是一堆灰燼,輕易地遺失掉。沒有人可以懊惱或者挽救這種遺失。你無法與時間抗衡,你更無法與自身的記憶抗衡。

一百年的孤獨,是無法破解的圓,周而復始,生生滅滅。

還是不要有那麼一卷羊皮吧。

TAG標籤:讀書筆記 百年孤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