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寫春天的名家散文介紹

滿院的迎春花扭動著身軀,張開渴望已久的嘴巴,貪婪地吸吮著春天的雨露。以下是小編收集的春天的名家散文,歡迎檢視!

寫春天的名家散文介紹

  劉大傑《成都的春天》

成都天氣,熱的時候不過熱,冷的時候不過冷,水分很多,-陰-晴不定,宜於養花木,不宜於養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氣色*沒有好的,而花木無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帶看不見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見的四五丈高的玉蘭,二三丈高的夾竹桃,成都也有。據外國人說,成都的蘭花,在三百種以上。外面把蘭花看重得寶貝一樣,這裡的蘭,真是遍地都是,賤得如江南一帶的油菜花,三分錢買一大把,你能夠插好兒瓶。從外面來的朋友,沒有一個人不罵成都的天氣,但沒有一個不愛成都的花木。

成都這城市,有一點京派的風味。栽花種花,對酒品茗,在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個窮人家住的房子,院子裡總有幾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斷地開著鮮豔的花。他們都懂得培植,懂得襯貼。一叢小竹的旁面,栽著幾樹桃,綠梅的旁面襯著紅梅,著薇的附近,植著橙柑,這種襯貼扶持,顯出調和,顯出不單調。

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兩月罷。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開的時候,街頭巷尾,院裡牆間,無處不是梅花的顏色*。綠梅以清淡勝,殊砂以嬌豔勝,粉梅則品不高,然在無錫梅園蘇州鄧尉所看見的,則全是這種粉梅也。"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和精先生的詩確是做得好,但這裡的好梅花,他恐怕還沒有見過。碧綠,雪白,粉紅,硃紅,各種各樣的顏色*,配合得適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個字。

現在是三月底,梅蘭早已謝了,正是海棠玉蘭桃杏梨李迎春各種花木爭奇鬥豔的時候。楊柳早已拖著柔媚的長條,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邊悠悠地飄動,大的鳥小的鳥,顏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飛來飛去地唱著歌。薛濤林公園也充滿了春意,有老詩人在那裡弔古,有青年男女在那裡遊春。有的在吹蕭唱曲,有的在垂釣彈箏,這種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風光,全是兩樣。

花朝,是成都花會開幕的'日子。地點在南門外十二橋邊的青羊官。花會期有一個月。這是一個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時期。花會與上海的浴佛節有點相像,不過成都的是以賣花為主,再輔助著各種遊藝與各地的出產。平日我們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豔妝的婦女,到這時候,成都人傾城而出,買花的,賣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磨肩擦背,真是擁擠得不堪。高跟鞋,花褲一桃色*的衣裳,卷卷的頭髮,五光十色*,無奇不有,與其說是花會,不如說是成都人展覽會。好像是門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這個機會來發洩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鬧的大鬧,最高興的,還是小孩子,手裡抱著風車風箏,口裡嚼著糖,唱著回城去,想著古人的"無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當也沒有的了。

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極好。對面就是工部草堂,一隻有篷頂的渡船,時時預備在那裡,你搖一搖手,他就來渡你過去。一潭水情得任可愛,水淺地方的游魚,望得清清楚楚,無論你什麼時候去,總有一堆人在那裡釣魚,不管有魚無魚,他們都能忍耐地坐在那裡,談談笑笑,總要到黃昏時候,才一群一群地進城。堤邊十幾株大楊柳,垂著新綠的長條,尖子都排在水面上,微風過去,在水面上搖動著漂亮的波紋。

沒有事的時候,你能夠到茶館裡去坐一坐。茶館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張不成樣子的木板桌,你能夠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錢),能夠坐一個下午。在那裡你能夠看到許多乎日你看不見的東西。有的賣字畫,有的賣圖章,有的賣舊衣服。你有時候,能夠用最少的錢,買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館,有的臨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裡,喝茶,吃花生米,能夠悠悠地欣賞自然,或是讀書,或是睡覺,你都很舒服。高起興來,還能夠叫來一兩樣菜,半斤酒,能夠喝得醺醺大醉,坐著車子進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輕鬆與悠閒,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種緊張的空氣,你會一點也感不到。我時常想,一個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會變成一個懶人,一個得過且過的懶人。

三月末日於成都

  沈從文《春遊頤和園》

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年曆史。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許多規模巨集大建築漂亮的宮殿、廟宇和花園,留給我們後一代。花園建築規模大,花木池塘富於藝術巧思,裝置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別著名的,是二百多年前乾隆時在西郊建築的“圓明園”。這個著名花園,是在九十多年前就被帝國主義都野蠻隊伍把園裡面上千棟房子中各種重要珍貴文物及一切陳設大肆搶劫後,有意放一把火燒掉了的。花園建築時間比較晚的,是西郊的頤和園。部分建築乾隆時雖然已具規模,主要建築群卻在一百年前才完成。修建這座大園子的經濟來源,是藉口恢復國防海軍從人民刮來的幾千萬兩銀子,花園作成後,卻只算是帝王一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這座大花園才成為人民的公共財產。頤和園的遊人數字是個證明:一九四九年全年遊人二十六萬六千八百多,一九五五年達到一百七十八萬七千多人。二十年前遊頤和園的人,常常覺得園裡太大太空闊。其實只是能夠玩的人太少,所以到處總是顯得空空的。許多地方長滿了荒草,許多建築也搖搖欲墜,遊人不敢走去現在一般印象總覺得園子不太大。頤和園那條長廊,雖然已經長約三里路,現在每逢星期天遊人就擠得滿滿的,即再加寬加長一兩倍,也還是不夠用。

春天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除了成千早萬來看花的遊人,還有許多自城郊學校來的少先隊員,到園中過隊日郊遊,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滿園子裡各處都可見到紅領巾,各處都可聽到建設祖國接班人的健康快樂的笑語和歌聲。配合充滿生機一片新綠叢中的鳥語花香,頤和園本身,因此也顯得更加漂亮和年青!

凡是遊頤和園的人,在售票處購買一冊介紹園中景物的說明書,可得到極多幫助。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較經濟的時間,把頤和園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個人過去幾年在這個大轉來轉去的經驗,和園子裡建築花木在春秋佳日的印象,概括地說說,作為遊園的參考。

我們似可把頤和園分成五個大單位去遊覽。

第一是進門以後的建築群,這個建築群除中部大殿外,計包括東邊的大戲樓和西邊的樂壽堂,以及西邊前面一點的玉瀾堂。玉瀾堂相傳是光緒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地方,院子和其他建築隔絕自成一個小單位。到這裡來的人,還可從門口的說明牌子,體會到六十年曆史一鱗一爪。參觀大戲臺,得往回路向東走。這個戲臺和中國近代歌劇發展史有些聯絡,六十年以前,中國京戲最出色*的演員譚鑫培、楊小樓,都到這臺上演過戲。戲臺上下分三層,還有個寬闊整潔的後臺和地下室,準備了各種機關佈景。例如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或白蛇傳水漫金山寺節目時,臺上下到必要時還會噴水冒煙。演員也能夠藉助於技術裝置,一齊騰空上升,或潛入地下,隱現不易捉摸。戲臺面積比看戲的殿堂大許多,原因是這些戲主要是演給**帝王和少數貴族官僚看的,演員百餘人在臺上活動,看戲的可能只三五十人。社會在發展中,六十年過去了,帝王獨夫和這些名藝人十九都已死去。為人民愛好的藝術家的絕藝,卻繼續活在人們記憶中,因為後輩的學習和發展,日益光輝而充實以新的生命。由大戲樓向西可到樂壽堂。

這是六十年前慈禧做生日大排壽筵的地方。頤和園陳設中,有許多十九世紀顯然見出半殖民地化的開始的惡俗趣味處,就多是當時在廣東上海等通商口岸辦洋務的奴才,為貢諛祝壽而作來的。也有些是帝國主義者為侵略中國的敲門磚。中國瓷器中有一種黃綠釉繪墨彩花鳥,多用紫藤和秋葵作主題,橫寫“天地一家春”的款識的,也是這個時期的生產。樂壽堂庭院寬敞,建築雖不特別高大,卻顯得氣魄大方。本院和西邊一小院,春天時玉蘭和海棠都開得格外茂盛。

第二部分是長廊全部和以排雲殿、佛香閣為主體、圍繞左右的建築群。這是目下全個園子建築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園的精華。有很多建築小單位,或是一個四合院,或是一組列房子,內部佈置得都十分講究。花木圍廊,各具巧思。但是從整體或部分說來,這個建築群有些只是為配風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遠觀。想總括全部得到一個整體印象,得租一隻小遊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劃去,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建築群,才會明白全部設計的用心處。因為排去殿後面隙地不多。山勢太陡,許多建築不免擠得緊一點。

如東邊的轉輪藏,西邊的另一個小建築群,都有點展布不開。正背後把上佛香閣的路兩邊,作之字形盤旋而上,地勢還是過於迫促。更向西一點的“畫中游”部分建築,也因為地面窄狹,作得格外玲瓏小巧。必須到湖中看看,才明白建築工人的用意,當時這部分建築,原來就是為配合全山風景作成的。船到湖中心時向南望,在一平如鏡碧波中的龍王廟和十七孔橋,都若十分親切的向遊人招後:“來,來,來,這裡也很有意思。”從這裡望萬壽山,距離雖遠了點,可是把那些建築不合理印象也忽略了。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孤島上的建築群,龍王廟是主體。連線龍王廟和東牆柳蔭路全靠那條十七孔白石虹橋,長年臥在萬頃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藍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這條白石橋無論是遠看,近看,或把船搖到下邊仰起頭來看,或站在橋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覺得滿意。橋東有個大亭子,未油漆前可看出木材特別講究,可能還是兩百看前從南海運來的。岸邊有一隻銅牛,臥在一個白石座上,從從容容望著湖景,望著遠處西山,是兩百年前鑄銅工人的創作。

第四部分是後山一帶,建築廢址不少,儲存完整的房子卻不多。很明顯是經過歷史事蹟的痕跡沒有修復過來。由後湖橋邊的蘇州街遺址,到上山的一系列殿基,直半山上的兩座殘塔,這部分建築也是在圓明園被焚的同時焚燬的。目下重要的是有好向導條曲折小山路,清靜幽僻,最宜散步。還有好幾條形式不同的白石橋和新近修理的赤欄木板橋,湖水曲折地從橋下通過,划船時極有意思。

第五部分是東路以諧趣園做中心的建築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閣,靠北緊鄰是霽清轉清軒。這一組建築群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閣)和南方的幽趣(如霽清軒)兩種長處。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繞著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築。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澆著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築。諧趣園佔地面積不大,房子也因此稍嫌擁擠,但是那個荷花池子,夏天荷花盛開時,真是又香又好看。歡喜雀鳥的,這裡四圍樹林子裡經常有極好聽的黃鳥歌聲。啄木鳥聲音也數這個地區最多。夏六月天雨後放晴時,樹林間的鳥雀歡呼飛鳴,更是一種活潑微型機。地方背風向陽處,長年有竹子生長。由後湖引來的一股活水,到此下墜五米,因此作成小小瀑布,夏天水發時,水聲嘩嘩,對於久住北方平地的人,看到這些事物引起的情感,很顯然都是新的。

霽清軒地位已接近園中後圍牆,建築構造極其別緻,小院落主要部分是一座四面明窗當風的軒,一株盤旋面上的老松樹,一個孤立的亭子,以及橫貫院中的一道小小溪流。讀過《紅樓夢》創作時代略早一點。有人到過諧趣園許多次,還不知道面前霽清軒的位置,可知這個建築的佈置成功處。由諧趣園宮門直向上山路走,不多遠還有個樂家軒,雖只是平房一列,房子前花木卻長得極好。杏花以外丁香、梨花都很好。景福閣位置在半山上,這座重屋曲折“亞”字形的建築,四面窗子透亮,繞屋平臺廊子都極朗敞。遇著好機會,我們可能會在這裡看到一些面孔熟悉的某種文藝工作者、電影、歌劇、話劇名演員,……他們也許正在這裡和國際友人舉行遊園聯歡會,在那裡唱歌跳舞。

頤和園最高處建築物,是山頂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磚瓦拼湊作成的無樑殿。這個建築無論從工程上和裝飾美術上說來,都是一個偉大的創作。是近二百年的建築工人和燒琉璃窯工人共同努力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在建築規模上,它並不比北海那一座琉璃壯麗,但從建築兼雕塑整體性的成就說來,無疑和北京其他同類創作,如北海及故宮九龍壁、香山琉璃塔等等,都值得格外重視。上山的道路很多:歡喜熱鬧不怕累,可從排雲殿後抱月廊上去,再從那幾百磴“之”字形臺階爬到佛香閣,歇歇氣,欣賞一下昆明湖遠近全景,再從後面翻上那個眾香界琉璃牌樓,就到達了。歡喜冒險好奇的,又不妨從後山上去。這一路得經過幾層廢殿基,再鑽上幾個小山洞。行動過於活潑的遊客,上到山洞邊時,頭上腳下都得當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另外東西兩側還有兩條比較平緩的山路可走,上了點年紀的人不妨從東路上去。就昌從景福閣向上走去。半道山脊兩旁多空曠,特別適宜於遠眺,南邊是湖上景緻,北邊園外卻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動人。夏六月還是一片綠油油的莊稼直延長到西山盡頭,到秋八月後,就只見無數大牛車滿滿裝載黃澄澄的糧食向合作社轉運。村莊前後也到處是糧食堆垛。

從北邊走可先逛長廊,到長廊盡頭,轉個彎,就到大石舫邊了。大石舫也是乾隆時作的,六十年前才在上面加個樓房,五色玻璃在當時是時髦物品。除大石舫外,這裡經常還停泊有百多隻油漆鮮明的小遊艇出租。歡喜划船的遊人,手勁大可租船向前湖劃去一直過西蜂腰橋再向南,再劃回來。那個橋值得一看。比較合適的是繞湖心龍王廟,就穿十七孔橋回來。那座橋遠看只覺得漂亮,近看才會明白結構壯麗,工程紮實,讓我們加深一層認識了古代造橋工人的聰明和偉大。船向因劃可飽頤和園萬壽山下面全部風景,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去,才會發現繞前山那道長廊,和長廊外臨水那道白石欄杆,不僅發生單純裝飾效果,且像腰帶一樣把前山建築群總在一起,從水上托出,設計實在夠聰明巧妙。歡喜從空曠湖面轉入幽靜環境的遊人,不妨把船向後湖劃去。

後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魚百十成群,對小船來去既成習慣,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後湖在秋天裡在一個極短時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種顏色金黃的小蓮花,一朵朵從水面探頭出來約兩寸來高,花頭不過一寸大小,可是遠遠的就可讓我們發現。至近身時我們才會發現花朵上還常常歇有一種細腰窄翅黑晴蜓,飛飛又停停。彼此之間似相識又似陌生。又像是新認識的好朋友,默默地又親切地貼近時,還像有些靦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話中的描寫差不多,可是還要漂亮一些,一時還沒有人寫出。這些小小金絲蓮,一年只開花三四天,小晴蜓從湖旁叢草間孵化,生命也極短暫。我們缺少安徒生的詩的童心,因此也難更深一層去想像體會它們生命中的悅樂處。見到這種花朵時,最好莫驚動採折,讓大家看看。由石舫上山路,可經過畫中游,這部分房子是有意仿造南方小樓房式做成,十分玲瓏精緻,大熱天住下來不會太舒服,可是在湖中卻特別好看。走到畫中游才會明白取名的用意。若在春天四月裡,園中好花次第開放,一切松柏雜樹新葉也放出清香,這些新經修理裝飾得嶄新的建築物,完全包裹在花樹中,使得我們不能不對於創造它和新近修理它的木工、瓦工、彩畫油漆工,以及那些長年在園子裡栽花種樹的工人,表示敬意和感謝。

頤和園還有一個地區,也能夠作為一個遊覽單位計算,就是後山沿圍牆那條土埂子。這地方雖近在遊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過去。這條路是從諧趣園再向北走,到後湖盡頭幾株大白楊樹面前時,不回頭,不轉彎,再向西一直從一條小土路走上小土山。那是一條能夠滿足遊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從荊槐雜樹林子枝葉罅隙間清清楚楚看到後山後湖全景。小土埂上還種得好些有了相當的月的馬尾松,鬆根凸起處,間或會有一兩個年青藝術家在那裡作畫。地方特別清靜,不會有人來攪擾他的工作。更重要還是從這裡望去,景物湊緊集中,如同一個一個鏡框樣子。若是一個有才能的年青畫家,他不僅會把樹石間色彩鮮明的紅領巾,同水上游人種種活動,收人畫稿,同時還能夠把他們表示新生生命的笑語和歌聲同樣寫入畫中。其實這些畫家在那裡本身也很像一幅畫,可惜再找不出畫他的人。

TAG標籤:名家 散文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