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生活經驗/列表

【推薦】《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

本冊中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對於單位“1”這個概念學生感到很困惑,難以理解。其實教材無論從內容的編排和知識的呈現上都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仔細推敲就會心領神會。生動、形象的圖文資訊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了平臺。教學時我從教材提供的主題圖入手,創設了測量的物體長度的情境,從而使學生明白了,當測量得不到整數結果時,就要用分數來表示,明白了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又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也並不是正好整數結果,所以分數是人們解決生活問題所需,接著探究分數的意義也就有了其必要性。探究過程中學生剪、拼、折、畫、想、說好不熱鬧,這樣下來我自我感覺良好,這節課的知識探究清楚了。我長長的鬆口氣,沒想到做練習時,很簡單的一題,學生啞口無言了,就是“八分之三表示什麼意義?”有的學生說了也是含糊其詞交代不清,究其原因是因為書上呈現的知識是藉助圖形來分析的,現在脫離了圖形的直觀性去談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難怪學生不理解呢,看來正是應了那句笑話“一節課把自己教會了,而沒教會學生”。學生畢竟是根據直觀的圖形來思維的,抽象思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於是我採取了補救措施。解鈴還需繫鈴人,每寫一個分數,讓學生想一個形象的圖形或動手畫一畫,親自分一分,採取逆向思維的方法,漸漸的學生根據給出的分數,腦子裡就有了形象的直觀圖了,從而真正的從意義上理解了分數。

有時我就想:沒有問題的課堂可就真的有了問題了,學生一堂課都沒問題可提,這樣的課還需要上嗎?尤其數學課堂更應該是在不斷的解決各類學生的各種問題中生成的。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教學百分數的第一課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並且會區分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絡和區別,能體會到百分數的優點,使學生在經歷收集、分析、處理資訊的過程中,培養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上完這一節課,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內容掌握得還是比較紮實的,絕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掌握得比較透徹,後面的練習完成也很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知識都是學生自己經歷探索、交流得到的,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具體優點如下:

在教學材料的安排上,由於課堂上若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則不太好控制,所以本節課我以孩子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藉助一些情境圖和一些純文字的百分數,讓學生具體談談每個百分數包含的具體的意義,並且借用了百格圖,並讓學生用喜歡的圖示表示出50%這個百分數的意義,進而總結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讓充分體會到百分數認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3

1.開放內容,富數學以豐富內涵。

一般傳統的分數意義教學,都是按照書本順序,根據一幅幅圖示或簡單的操作認識一些分數,在此基礎上歸納意義。這樣的組織教學,是淺薄蒼白的,不具有活力的士。沒能為學生積累足夠豐富的感性經驗,在此基礎上抽象概括非常困難。所以,有必要改變教科書的這種"傳統"的呈現方式,使得它能夠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因此,我開放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一道接著一道現成的、呆板的例題不見了,而是提供給學生真實具體而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在活動中"做數學";教師引著學生逐字逐句分析,記憶定義的現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在本例中通過學生的活動和充分交流,瞭解分數的表現方法,建立起生動活潑的表象,並理解了分數在生活中更為厚實寬廣的內涵。例 可以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一份;也可以是把橡皮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的一份;還可以把8個圓片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有4個圓片;更可以把6個蛋糕平均分成二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有二個蛋糕……或者可以把一張紙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是三分之一,還可以把這張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是四分之一,二份是四分之二等等。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分數是無窮的,生動具體、富有生命力的。

2、關注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貌。

傳統的教科書把數學的活動過程"壓縮"成了毫無生氣的結論,定義是枯燥、抽象的,使學生退避三舍。但是,抽象知識的獲取過程卻是多姿多彩的。如果能再現活動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實現數學的"再創造",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進數學的學習。所以有必要改變傳統教學的面貌,變重結論、輕過程為重活動、重過程。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出發,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變成探究的具體情境,還以本來面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是以"做"而非"聽或看"的方式介入學習活動,是在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中,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獲得切實的體驗。以致學生在活動中會以生活例項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將生活中積累的常識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而培養學生能用數學觀點考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在經歷了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得出結論後,學會了一些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提高了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4

《分數的意義》教學已幾個課時了,學生有了三、四年級對小數的認識和對分數的簡認識後,一開始覺得還入門較快,對於分數的意義理解還算好,特別是對於“平均分”的重要性理解還不錯。

記得教學上一屆學生時,我發給學生一些固定的學習材料,如長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圓片、線段、幾個蘋果組成的集合圖,讓學生任意選擇材料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學生似乎學得還順。這一次,我沒有給出學習材料模型,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只是提醒同學們可以畫一畫、塗一塗、折一折,也可以就地取材,看看身邊有什麼材料可以用上的,自己想辦法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沒想到,學生的創造力真強,有用一個蘋果分的,也有用一張長(正)方形紙折的(或塗的),有用四本書(四枝筆)來分的,還有不少同學不是用一個物體,而是畫了幾個小人或幾個果子或幾個三角形來表示的。在學生生成的作品中,我找到了知識的原型,從而讓學生更自由地理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或許多物體。

但在鞏固環節,進行畫笑臉比賽時卻出了點小意外,沒有上一屆教學時效果好,主要是一個姓喻的學生沒聽要求,違規了,導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事情經過是:我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畫有12個圓的集合圖,讓學生畫笑臉,誰先畫完這12個就馬上舉手,其他同學全部停下,而姓喻的同學只畫了一個就舉手,弄得我宣佈停止。結果沒有一個同學畫完了的。在後面填空環節,沒有一個同學得出:我畫了12個笑臉,是這個整體的十二分之十二,即十二分之十二等於一。最後比賽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5

今天聽了xx老師的“分數的意義”這一課,“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

從聽這課我發現閆老師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充套件,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堂中閆老師的“活動系統”,就是組織學生的活動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學習。

(1)組織學生4人小組,展開合作學習

(2)構築互學的關係而不是互教的關係

(3)組織挑戰性的學習

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著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充套件,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課堂教學基於教師應答學生學習的關係閆老師特別注意:貫穿傾聽、串聯、反芻三種活動,放低聲音的調門,精選課堂話語,基於即興式應對來追求創造性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6

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們在三年級的學習中,已經藉助操作、直觀,初步的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還會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本節課主要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兩個概念,學生理解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方式的創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課堂中,我儘量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創新了教學方式,從而成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對知識的自我構建,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在匯入新課時,我給學生提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步驟:①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②關於分數,你還想知道什麼?然後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合作,從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入手,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因為我們的教學不能總是“零起點”,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首先就要努力讓學生把自己的已有知識狀況展現出來,讓他們在面對新知識時,自己主動去會憶、調動已有的認知結構。當學生紛紛舉手彙報了自己已知的關於分數的知識後,再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動手操作,去體驗、交流與思考,“你是怎樣得到這個分數的?”,從體驗中建立“平均分”,這樣學生在操作中親身體驗並逐步建立概念。

 2、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歷性,即讓學生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課堂上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感悟學習材料,也就是說,要充分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教學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而不是隻見結果而忽視過程。為此,課堂教學中我儘可能充分提供學生學習材料,設計開放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強化富有個性的學習行為。例如,在課堂中我把準備的材料:長方形紙片、一米長的繩子、六塊小立方體和四根繪畫筆交給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他們去動手操作,去體驗,進行交流與思考,這樣學生在操作中親身體驗並逐步建立概念。我從生活中精心挑選了一些實物,作為尋找分數的材料。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材料並猜想能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數,然後動手操作尋找分數。展示時重點展示平均分多個物體得到分數的操作過程,讓學生感受可以把許多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其中這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的過程。為抽象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感悟分數就在生活之中。

還利用分繪畫筆,在整體的具體數量不同的情況下,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會不一樣。在歸納分數的意義時,首先讓學生在感知多個材料的基礎上明確:不論把什麼東西平均分,都可以把要分的東西看做一個整體,那就是單位“1”。表示分的份數不確定,從而創造了用“若干份”這個詞來表示不確定的份數,也就是分母,表示取的份數不確定,於是又創造出用“一份或幾份”來表示取的份數,就是分數中的分子。學生便能完整地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這樣水到渠成地創造出了概念,使學生的理解更深刻,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

《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這節課可以說是百分數這部分知識學習的敲門課。百分數作為一種特殊的分數,它的含義有別於分數的意義。而且它在實際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一個重要的知識基礎。

根據以前的教學經驗,我感凡是每一單元的意義教學,都是非常重要的。意義理解好了,就為後在的學習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一節課我備得很用心,廣泛借鑑網上優秀的教學設計,再結合自己對教材的解讀,按步設計的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從生活出發,認識百分數。

數學來源於生活。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收集了關於身邊豆類有百分數的物品。課堂伊始,就讓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物品,及時評價找得多的同學,以達到激勵的目的。然後讓學生圍繞2個問題:(1)你手中物品的百分數怎樣讀?你能說出它表示什麼嗎?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彙報時,我注意引導學生有序發言,提出了回答問題的模式:先說手中的物品是什麼?再讀出物品中的百分數,最後說說這個百分數表示什麼?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彙報時,我隨機板書這些百分數。並且注意抓住學生彙報中的關鍵點:沙琪瑪能量值是2145千焦/每100克;營養素為26%,一袋少琪瑪的質量是160克,而每100克的沙琪瑪中含有能量2145千焦,每100克沙琪瑪中能量產生的營養素佔營養素總量的26/100。這一問題的解決,使學生不僅走出了能量佔這袋小食品總營養素的26/100的誤解。而且為進一步揭示百分數的含義,做了良好地引導。

通過多個例項的彙報,我還不忘結合教材上給出的例項,讓學生再一次以文字為載體,加深認識百分數。順理成章地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揭示百分數的含義: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相機教學黑板上的百分數的讀法,規範寫法,特別強調百分號%的書寫。如上教學,我不僅讓學生清晰地主識了百分數,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而且讓學業生體會到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但我有一個問題沒有給學生交待得更清晰,這是在我第二堂課想到後給學生補充上去的,那就是:既然百分數,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就應該給學生點出:百分數體現了兩個數之間的倍比關係。只不過這個比的後項是一個固定的數100,寫在了帶有百分號的形式。

二、從例項拓展,加深理解

了使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百分數的含義,並且體會百分數易於比較,廣泛應用的好處。我增加了一個教學內容,即:一場籃球比賽,王治郅投中9球;易建聯投中11球;姚明投中了12球。問誰的準確率高?問題一出,很多學生脫口而出說:姚明投了100個球,才中了11個球,就說明王治郅投得準。這一節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們意識到:要判斷出準確率的高低,必須得知道兩個條件,為後續學習做好鋪墊。當我補充完條件,學生開始思考___寫出分數(投中的次數佔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通分---- 比較----轉化成百分數。通過題中分數與百分數的對比,學生髮現了百分數的優越性。通過通分得到46/100,44/100,40/100,此刻滲透了分數轉化成百分數的簡單方法。另外,在最後一步也揭示了命中率的概念,一舉多得。最後,通過兩個小問題的提出:一個神祕手,命中率為100%,能不能說明他是高的,投籃準?和陳天華和姚明的命中率都是40%能不能說明他倆投中的球數同樣多?開拓了學生思維,深刻地認識了百分數。課的最後,我們觀察:黑板上出示的所有百分數,使學生知道了百分數有大於100%,也有小於100%,等於100%。百分號前面有整數的,也有小數。課上得很順利,知識交待很清晰。也注重了學生思維啟迪,教學效果良好。

後來,我進一步瞭解百分數時,又發現:對百分數的產生和擴充套件得還不夠。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生對分數已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學生在三年級雖然已經學習了分數的認識,但是學生對分數的認識都是處於感性層面,都是與直觀形象的具體圖形、整體緊密聯絡在一起的,而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

分數的意義是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用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前提,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例項中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從而能夠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因此,我教學這節概念課的基本模式是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鞏固——概念的發展。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我採用的是在複習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因為三年級時就接觸分數,新舊概念聯絡緊密,就不用從概念的本義講起,只需從學生已有的,與其相關聯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

我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一個分數,並說出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此環節讓學生回顧舊知識的同時,學生在說某一個分數表示的意義的時候,發現同一個分數,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從而對分數的意義提出疑問,對知識產生好奇,學生帶著問題學習,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會高漲起來,我隨即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學習重點。

二、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形成我大膽地交給學生自主探究,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手上的學具(圓形紙、正方形紙、一條線段圖片、一把香蕉(4根)圖片、一盤面包(8個)圖片)創造出?,並用陰影表示出來。這一環節中,學生在三年級分數認識的基礎上,藉助學具自由地表示?,使學生在動手操作與交流中加深對?的意義的理解,感受分數的意義,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整體既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一些物體。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都大概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分數的意義,再由我來小結得出分數的意義,接著引出單位“1”,學習單位“1”。

認識分數單位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用一堆圓片代替書本的一堆糖,根據書本的要求將圓片分一分,然後完成書本的問題。這個環節我讓學生經歷實踐的過程,讓他們自己在“分一分”“圈一圈”“填一填”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意義,在分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分的份數與分數的分母有關,所取的分數與分數的分子有關,順而引出分數單位和分數單位的個數。

三、概念的鞏固

概念的鞏固是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拓展練習,深化理解,迴歸生

活。概念課探究新知用時比較長,所以我精選了兩道練習題。第一是教材第47頁的第5題,此題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數學來自生活用於生活。第二題是教材第48頁的第7題,此題緊扣分數單位的知識,更好的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練習反饋出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對分數的意義、單位“1”都有了一定的瞭解,這點達到了預計的效果。

四、概念的發展

概念的發展就是不失時機地擴充套件延伸概念的含義,每一道練習都是對概念的一次拓展,體現概念的發展過程。所以,我設計了有挑戰性的擴充套件練習“圍牆後面的祕密”,院子裡種有一排果樹,只有幾棵是伸出牆外,若伸出部分樹是這排樹的六分之一讓學生說出這排樹共有多少棵。此題昇華了本節課的知識,對於個別學生來說會有點難度,對於優秀的學生來說就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機會。

回顧整課的教學,還是存有一些遺憾。比如一些細節上處理還是不夠好。在新授部分將許多物品作為整體呈現時還是需要用一些符號使學生深入感受到將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在學生看書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導和指導。還有就是練習的量還是較少,學生在技能層面發展不夠。

然而,本節課也有好的地方。這是一節概念課,但本節課並不會顯得枯燥,因為我注重教材的開放性和思考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廣闊的思維空間,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學具,讓學生自主創造出?這一環節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在小組合

作時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探討、質疑、創造,並逐步的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的體現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

我深信,只有教師做到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老師。在往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我的教學觀念,要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相信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思維的空間,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9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在這部分內容中引入了兩個概念,即單位“1”與分數單位。認識分數是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為後面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緊緊抓住核心概念進行分數意義的教學。在新課的教學中,首先結合具體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說一說四分之一表示的意義,從而使學生髮現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許多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實際上就是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其次,教學分數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在這裡尤其要重點強調的是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作分子,以此來強化分數的具體意義;接著,通過分數的意義的教學鋪墊指出,一個整體也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同時指出分數的意義也可以說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說一個整體的另一種說法就是單位“1”。最後,通過做一做的練習來引入分數單位的概念,指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只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並通過具體的分數進行舉例說明。

2.深入挖掘分數的意義,體會分率。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清楚知道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還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體會分數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也就是我們在後面所要學習的分數應用題中的分率。

不足之處:

雖然也對分數的意義進行了重點的教學,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學受已有知識的影響,根本不看圖示表示的具體意義,還是把總數量作為分母,把平均分的份數作分子,導致練習中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後,著重通過具體的例子辨別,可以採用同步練習中容易出錯的例子來進行教學。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

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例項中逐步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做單位“ 1 ” 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課堂上,我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體會。

數學源於生活 ,迴歸生活。在本節課中,我注重教材的開放性和思考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廣闊的思維空間,魏書生有這樣一句話: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因此我負責給學生提供長方形紙片、蘋果、糖等,讓學生自己通過 “ 選一選,折一折,分一分 ” 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數,並說明每個分數是怎樣得到的這樣一個開放的教學環節。在通過比較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認識和理解單位 “1” 。最後對大量具體的分數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概括,得出分數概念。這個環節實際上就是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感知過程。

心理學表明:良好的、愉悅的環境能激發人積極向上。課堂上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合作交流、互相啟發,資訊多向交流,有小組交流、全班彙報。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是學生年長的夥伴和真誠的朋友,讓學生感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使他們興趣盎然,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得到充分培養和發展。

通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體驗了愉快的學習過程之後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也只有這樣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才能有利於學生學習更有價值的數學,從而使他們獲得發展。在今後的教學上做到 “ 三活 ” 即讓學生 “ 學生活中的數學 ” 、 “ 在活動中學數學二 ” 、 “ 靈活地學數學 ” 。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

一,概念

教學始終是數學教學的難題,概念的學習,從表面上應該淡化概念的教學,實際上就是把學生引導到概念教學的核心處,點撥在學習的關鍵處,反而強化概念的教學,教師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引導學生理解了單位“1”既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力求體現無痕的教育,為“概念教學”開啟一扇新“天窗”!從課堂上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上看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二,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應該關注什麼?

“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實際數量,也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這是分數的本質所在。在三年級的學習中分數表示實際數量,比如張餅等已經接觸。因此在這節課上更強調分數的第二個意義,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而且一些物體作為單位“1”的情況也是本節課的難點。這樣做恰好實現了“強調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的教學目標。可是已授課班級的學生在“分數與除法”的教學中的反應,讓我感覺到上面的環節有些顧此失彼。是,說沒法填,因為整數表示實際數量,然而每人分到的蘋果個數不能用整數表示。

所以分數的意義一課的教學中既要關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也不能忘記分數本來就可以表示實際數量,也正是因為分東西時得不到整數的結果才產生了分數。

三,數學是一種文化

在課上我有意識地滲透了和本節課相關的數學家名言,數學史知識和數學的生活意義,一方面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對學生的人格的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學生是人,需要尊重。

《現代校長新思維》裡有這樣一句話:“孩子的自尊心像露珠一樣可貴,碰掉拾都拾不起來。”在課堂上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每當回答問題的同學回答錯誤時,我都會給他一個自我修正的機會,然後真誠地鼓勵他:“從不會到會,你實現了質的飛躍。”這時學生自然會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環節的學習之中。

五,拓展過多,意義過深的問題

當老師的可能都有一個願望,想把自己會的東西全部給學生,因此我常常有拓展過多,意義過深的缺點,不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只能欲速則不達。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作了明確的要求:學習數學知識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百分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會怎樣探索百分數的意義呢?通過看書雖然能很容易的知道,但那只是表層的東西,理解不深、掌握不牢。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可以體會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結論的概括、數學知識的運用,而且通過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依據教改理念,結合我對這堂課的思索,我在百分數的意義一課中,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感受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收集、分析處理資訊,綜合概括,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應用思想。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比較。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但在第一次教學中卻事與願違,經過第二次教學和深入的思考,我認為向學生提供充分經歷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真正貫徹這個教學目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經歷新知呈現的過程

在國小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數學內容放在真實有趣的情境裡,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把生活原型轉化為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的過程。為此,在“百分數的意義”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實體會百分數產生的由來,在課始我設計了學生身邊幼兒園時的籃球投籃這一情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了百分數的好處,明白了“生活中有了分數,為什麼還要使用百分數”。尤其是“在比較哪個班罰籃水平高?”,學生在經歷了分數的不便後,體會到了使用百分數的優越性,感悟了分數和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絡。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索的快樂,充分體現讓學生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的呈現過程,瞭解新知產生的由來,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讓學生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

國小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就是對知識的認識過程轉化為對問題的探究過程。兒童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特點,具有探究的天性。這種寶貴的天性只有通過教師恰當的引導才能使之轉化為數學探究的熱愛和興趣,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充足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比較”哪班的罰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入手,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觀察、分析、討論、計算,一步一步由光知道“每班的罰進數”到還需要“罰籃總數”再到“兩數進行比較”,由分數的不便到把分數變成分母相同,再到產生需要百分數解決,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式的講授,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景中,自己探索發現百分數的意義,保證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經歷了百分數的產生以及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究精神,並在探究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提倡合作學習,具體採用小組交流、對組學習、大組討論等形式,其核心問題注重是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通過為創設合作學習情境而體現的合作形式。教學中,我設計一個問題是:有一個蘋果,被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1/4,取其中2份是2/4,學生回答的很快、很活躍。那麼4個蘋果被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多少,取其中2份是多少?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老師立刻說:“下面小組4人討論一下”,學生快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不一會答案就出來了。4個蘋果被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是1/4,取兩份是2/4,3份的3/4,4份的4/4。老師抓住這一困惑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互相探究,很快解決了問題,針對性、實效性很強,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要求:要有明確的任務和問題,而且要有一定難度,問題應有一定挑戰性,處理好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分配,保證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小組研討要具有民主性、超越性,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實施引進競爭機制及激勵性評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4

[案例:]

師:你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哪些瞭解?你還想了解什麼?

生:我已經知道了百分數的讀寫,我還想知道百分數的意義。

生:我知道,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我還想知道百分數的用途是什麼?

生:我知道百分數沒有單位名稱,但我不明白它為什麼沒有單位名稱?

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要求學生邊看書自學,邊思考:

(1)請結合例項來說說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學生交流。

生:我是這樣理解百分數的。如,商店打八折,就是80%,這個“80%”就表示現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

生:因為百分數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比關係,所以百分數不表示具體的量,也沒有單位名稱;但一般的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比關係,又可以表示具體的量。

[反思]

由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百分數,不少學生對百分數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在教學中就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百分數已經有了哪些瞭解?還想了解些什麼?這一說,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了主動學習,學習也由被動的客體變成了積極的主體,使原本枯燥的數學教學活動,充滿了人文氣息。

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結合例來說說百分數的意義,靈活地將教材內容由封閉、僵化,變為開放、生動和更具包容性和現實意義,每個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將抽象的百分數意義具體化為生活中的實際。這樣教學,不僅很好地發展了學生自己的學習策略,而且還很好地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育理念,也使每個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在教學中,當了解各個層次的學生對新知識掌握的“實際狀態”後,就把學生的“實際狀態”靈活地變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以滿足學生適應自己發展的認知需要。例如,學生有時搞不清楚“百分數與分數有什麼區別和聯絡”,讓學生通過認真自學、積極思考、與同伴的交流,獲得深刻理解——因為百分數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比關係,所以百分數不表示具體的量,也沒有單位名稱;但一般的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相比關係,又可以表示具體的量,當分數表示具體的量時,它就有單位名稱。這樣教學,把原本單純的認知、接受,變成了科學研究、主動創造和大膽的“自我建構”,進而實現求知向個人興趣和愛好轉化,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的和諧發展。教學反思《《百分數意義》教學片斷及反思》一文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5

讓學生在活動與交流中學習

分數的意義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端,學生正確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已學過的分數初步知識及及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通過點撥引導,以圖、數結合,排列整齊的板書,創設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而清晰的概念,而且能教會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方法,並有利於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要依據,採取啟發引導自主探索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學生已有分數的初步知識,在教學把單個物體看作單位“1”時教師要少講,而採取學生自己邊分學具邊說出相應的分數的形式啟發學生自己去創造學習,而教學多個物體看作單位“1”是教學內容是新知識,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攻克這一難點。首先以生活經驗為突破口,讓學生分4支粉筆,理解分數的意義,以此為認識起點進行大量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包括:分6個學具說分數,分5個桃子說分數,分8個泥人說分數。

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不能一蹴而就,要通過這一節課和以後的學習逐步加深理解。在這一節課中分數的意義內涵較豐富,且比較抽象,這就要通過練習鞏固和發展學生的智慧。首先將整節課設計成實踐操作性的練習形式,既使學習新知也是讓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平均分一種物品後總是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得出的分數。鞏固新知的練習,圍繞重點內容既有基本題、變式題,又有綜合題和發展題,題型新穎而靈活,不僅能提高學生練習興趣,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而且能在練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多向思考的能力。

新課程要求新的課堂要具有三個特點:

學習背景化就是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絡起來教學中我們應做到以學生熟悉的知識與用語,設計有意義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從集體合作到個別創新;

學習活動化就是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以促進學習;在課堂上設計需要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並用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合作。

過程交往化就是通過對話進行教學,通過課程發展學習者的語言,提高學習者的素質。我們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進行教學對話,尊重學生與教師不同的交談互動方式,盡多提供各種機會促進生生、師生交流;確保這種交談學生比教師有更多的發言機會。

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資訊,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我認為一節有效的數學課,應該是有合理的情境,有效的活動(觀察、操作、實驗、書寫等),平等的交流(讓學生在平等中參與各種形式的交流,充分表達學習過程中的感想,讓學生在交流與碰撞中生成知識、方法和智慧) ,還要有精當的練習(內容要精、形式要活、思維價值要高),在這些過程中學生還要有積極的參與熱情和良好的情感體驗。我就是尋著這樣的目標努力構建和諧生態的理想課堂的。在這節課中我主要通過六個方面入手組織學生學習分數:

一、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情感的誘因,是教學活動的平臺,有利於激起興趣,凝聚注意力,啟用已有經驗、形成思路策略,引發自主活動。國小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或知識順應情境。課堂上我通過調查資料和實際測量的方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入分數。

二、在觀察中感知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在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表象。平均分一個物體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在觀察中說出分數喚醒原有知識和經驗為學生創新作準備。

三、在實踐中體驗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而國小生的思維是直觀多於形象。採用動手操作,能幫助學生藉助直觀建立表象而形成概念。教師通過有效的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本節課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把多個物體看作單位“1”,通過平均分得出不同的分數,這是對原有分數的拓展和擴充,這時就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探索與創造活動,在我組織的操作活動中體現了活動、主動、開放的有機融合:分4支粉筆師生共同完成為學生自主活動提供方法和經驗,後來的活動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做,這樣讓學生圍繞重點開展自主性學習。

四、在交流中內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些聯絡起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工具和鏡子。”新課標強調學生經歷教學活動的過程,操作活動有助於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主要是通過溝通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和閱讀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有序的操作有利於學生形成清晰流暢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課堂上,我非常重視學生將操作活動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述自己操作的結果,促進了語言與思維的融合。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樣探究的課堂上,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出現了矛盾的衝突、思維的碰撞和靈感的火花,教師也獲得了意外的收穫。

閱讀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我還十分重視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是課堂前的也可安排在課堂教學之中, 這節課我是把它安排在學生探索活動之後,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實現與文字的對話,用經典的知識體系豐富自己在操作中的體驗,深化。

五、在練習中發展

知識和技能依然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們要讓學生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來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課堂上我很注重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我整合教材內容,優選練習題,採用不同形式練習學生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發展(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促進積極的情感)

六、在遊戲中延伸

常見的數學遊戲往往是用於調節課堂氣氛,我認為好的數學遊戲還應溶知識性、思維性和創造性於趣味之中,我設計了個遊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TAG標籤:教學 分數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