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生活經驗/列表

和學前孩子一起閱讀的注意事項

現代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跟孩子之間的共讀。可是,有些家長不是很瞭解該怎麼跟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共讀,下面分析一下家長怎樣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

和學前孩子一起閱讀的注意事項

最新一項關於兒童早期閱讀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父母都在孩子3歲以前就開始給孩子讀書了;父母給孩子讀書的首選和孩子對童書的喜好之間存在明顯的互動,對有一定理解力的孩子來說,故事更有吸引力;父母給孩子讀書的時間越多,孩子願意自己看書或玩書的時間也越多;大多數父母都期待著媒體能給他們推薦適合與孩子共讀的好書。由此可以看出,親子閱讀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影響。

一、和孩子一起共讀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臺灣著名兒童文學專家提出,閱讀力其實代表了國家的競爭力,在許多世界指標性的評比中,國民閱讀能力一直是被列入評比的重要專案,由此可見—— 國家越重視閱讀教育,國民的閱讀能力越好,國民的整體素質就越高,國家的競爭力自然也提高。所以遠了為了國家,近了為了孩子,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共讀。“因為閱讀不是天生的,是透過模仿而學習。其實早期閱讀的定位不是讓孩子學習多少東西,追求什麼結果,而是要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享受讀書本身。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她介紹,在臺灣地區,國小校都實行分級分割槽閱讀。一般低年級(包括幼兒園)讀繪本,中年級讀橋樑書(文字為主,圖為輔),高年級讀少年小說。學校在樹上開設閱讀書屋,鋪建繪本步道等方式為孩子們打造一個輕鬆閱讀,快樂閱讀的環境,而故事媽媽走進校園,巡迴講故事,又使閱讀成為全民性的活動。

二、幼兒接觸圖畫書有助培養想象力

“現在家長在兒童閱讀方面有個誤區,就是讓兒童早識字、多識字,認為只有看有字的書才是閱讀,其實在幼兒園到國小階段多讓孩子接觸一些圖畫書,才更有利於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專家表示,目前家長在孩子幼兒園教育過程中,過多偏向技能教育,希望孩子更多地學習音樂美術等才能,而忽略了閱讀習慣的培養,“但是閱讀像一服中藥,它對人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的,但是會調理人的'五臟六腑,讓人變得更加健康向上。”

她認為,美好的圖畫書不僅能發掘孩子對藝術的最初欣賞,還有利於兒童的智慧發展的多元化,不僅限於語言和數學邏輯,至少還包括空間、音樂、肢體、人際交往、內省、自然觀察。除此之外,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享圖畫書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為一生的幸福打好精神的底子。

三、親子閱讀讓家長享受和孩子讀書的過程

專家稱,從共讀的形式上看,親子共讀可以是大人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是孩子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大人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孩子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是自己讀給自己(默讀或讀出聲音);除了“讀”的形式,還可以有表演、圖畫、手工、實驗等等多種形式,重要的是,大人與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因此,從廣泛的意義上說,親子共讀可以理解為大人與孩子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

就拿本週六在西安邊家村工人文化宮舉辦的“花婆婆講故事”活動來講,專家將會和現場的父母一起和寶寶們享受讀書的樂趣,“父母在和寶寶一起看書的過程中,要從生活習慣,行為規範,情緒疏導,價值觀等透過一次次的共讀,自自然然地就傳遞給孩子良好的觀念。用童話說故事的童書,像電影一樣,一頁一頁的圖把故事串連起來。”她建議親子共讀從繪本開始最輕鬆,學齡前的幼兒雖然不會自己閱讀,但會享受其中的樂趣,反而有較多的時間閱讀;學齡後,自己獨立閱讀的能力增強,但課業壓力和學習的事物增多,如看電視,上網,就會流失一些閱讀的時間。

四、家長如何和孩子享受共讀的樂趣呢?

專家建議首先家長要學會佈置閱讀的環境,比如把書放在隨手可拿的地方,但可要求看完放回固定的地方;要有充足的光線,舒服的椅墊或椅子,讓孩子覺得那個地方就是看書的地方;看書的地方可張貼相關海報,圖片或放置與書相關的布偶,讓孩子一看就會想起那本書進而想閱讀;在睡前閱讀,較能專注,且有助於安慰情緒,能幫助孩子入睡。

其次,家長要親密地摟抱孩子,或坐在旁邊共看一本書,可以用接龍說故事,改編故事或演出,父母朗讀故事,讓孩子閱讀,互相討論或由孩子講故事給父母聽來享受閱讀的樂趣。值得注意的是,共讀後,不必急著討論感想,強迫會有壓力;家長要觀察孩子表情,就可感受孩子是否喜歡。應讓孩子從容自在地吸收,沉澱;遇到適當的生活情境時,可以找相關的書籍共讀。

TAG標籤:學前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