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生活經驗/列表

林道靜人物形象分析

林道靜是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一個放射著青春光彩的女知識分子形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林道靜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道靜人物形象分析

林道靜出生於一個大地主的家庭,是一個中學生畢業生,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縛,她毅然出走,隻身逃到了北戴河謀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之後,她對前途絕望了,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在她眼中具有“騎士兼詩人”風度的餘永澤闖入她的生活,成為她生活的伴侶。然而,渴望著“獨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靜並不滿足於做餘永澤的家庭主婦。她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個冷酷自私的餘永澤感情上出現了裂痕;餘永澤的蠅營狗苟也使她看清了這個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來面目。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同共產黨員盧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餘永澤的格格不入。終於,林道靜斬斷了小資產階級感情的羈絆,離開了餘永澤,從此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小說生動地描繪了林道靜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所經歷的曲曲折折、反反覆覆的人生歷程,從中透視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識分子所走過的艱苦道路

林道靜是我國30年代革命知識分子典型形象,對林道靜形象我們首行要分析定人物所處的典型環境,林道靜的出生環境是林道靜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林雖然出身在一個大地主階級家庭但她的生母卻是一個佃戶的孫女,林道靜的思想同時受這一環境中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她具有地主階級富於幻想又易於動搖的軟弱性。另一方面她又具有農民階級的富於反抗的精神,這一精神又使她具有勇於抗爭的剛強意志。當她的養母讓她走一條做官太太的生活道路時,她邁出了其性格發展的決定性的一步。受盧嘉川的影響,林開始覺醒。林道靜由於性格中的;軟弱性,必然會在剛步入社會不久,把自由知識分子餘永澤當著自己的同路人,只有當她接觸到盧嘉川后,才開始拉開與餘永澤的距離;餘永澤因嫉妒造成盧的被捕,使林道靜開始真真的覺悟醒,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主要一環。

  林道靜的個人追求

《青春之歌》通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故事,展現了從“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時期,青年知識分子在鬥爭中成長的歷程。林道靜是作者楊沫傾注大量心血塑造的人物,折射出作者本人的影子。也正因如此,這個人物顯得特別真實、飽滿,而且可愛。

林道靜的可愛,不僅僅在於她的反抗精神、她對真理與自由的追求,而在於我們從書中明確地看到了她的成長、她在青春的岔路口做出的選擇。因為青春的迷茫與惶惑,大概是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道靜身上,或多或少會有我們的影子。

那麼,道靜在青春中,經歷了哪些困惑?又譜寫了什麼樣的“青春之歌”呢?

每一次反抗,都在守護珍貴的“自己”

在林道靜眼裡,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道靜的生母是佃農的女兒,她被地主林伯唐霸佔,生下了道靜,又被趕了出去,投河而死。道靜兒時和傭人住在一起,還常常捱打。就這樣長到七歲,林伯唐的太太看出她生得標緻,認為把她養大可以作為一筆“投資”,這才讓她“僥倖”讀完了高中。

關於自己的出身,道靜這樣說:

我是地主的女兒,也是佃農的女兒,所以我身上有白骨頭也有黑骨頭。

我現在才明白,父母——加上你我全是罪人。咱倆都是喝佃戶的血長大的。……可是咱們還年輕,還可以跳出來……

於是,道靜始終在反抗。

為了反抗養母把她嫁給“有財有勢的闊人”,道靜只讀完高中,就離開了家,在外漂泊;為了反抗餘永澤干涉她的自由,她離開了那個曾經給她溫暖的窄小天地;為了反抗特務頭子胡夢安的逼迫,她把一卷鈔票狠狠打在他得意的瘦臉上……包括她日漸接近愛國青年、偷偷張貼共產黨的傳單、最終走上革命之路……她青春路上的哪一個選擇,離得開她對命運的反抗呢?

而她的反抗,最終也守護了她的“自我”。

她常想自己該有一個純潔高尚的靈魂,這個靈魂要不為世上任何汙濁、物慾所薰染……

所以,她沒有嫁給“闊佬”,沒有沉溺於自欺欺人的戀愛,沒有成為任何人的`附屬品;也沒有埋首故紙堆,沒有忽視時代對她的召喚,沒有庸庸碌碌地過一生。她從每一條可能誘惑她、絆倒她的岔路跟前走過,堅定地走在她所選擇的大道上。

相愛的前提,是你們走在同一條路上

在青春懵懂、走投無路的時候,道靜想過死。在她投海之前,一位青年拉住了她——這就是她後來的第一任伴侶,餘永澤。他是北大國文系的學生,她向她談起托爾斯泰、雨果、小仲馬,為她背誦海涅的詩,把她比作勇敢獨立的娜拉……這位“多情的騎士、有才學的青年”,就這樣獲得了少女的芳心。

那時的道靜,身陷在一種孤獨、憂鬱的情緒裡。她並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我真像一隻孤獨的駱駝,揹著沉重的負擔,跋涉在無窮盡的苦難的沙漠中。……永澤呀,何時才能看見綠洲?何時又才能看見那渴望的甘泉呢?……

而同居的生活,也讓道靜意識到,她和餘永澤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她渴望獨立自由,他卻不願意她“東闖西闖”;她想找一份工作,他卻希望她相夫教子;她同情勞苦大眾,他卻表現出自私冷漠;她關心國家存亡、願貢獻一己之力,他卻一心想著畢業之後找份好工作、拼命阻止她參與學生運動;當她在廢寢忘食地讀著《資本論》,他卻望著她說:“靜,你多美!真像海棠春睡的美人兒……”;當盧嘉川為她敞開一扇通往理想的大門,餘永澤卻站在一旁用小眼睛窺探,想要抓獲愛人變心的蛛絲馬跡。

林道靜和餘永澤兩個年輕人都慢慢地被現實的鞭子從幻覺中抽醒來了。

一今一古、一新一舊的兩個青年人,每天晚上都各讀各的直到深夜。

直到盧嘉川被捕,餘永澤不僅毫不關心,反而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道靜終於意識到:不是走一條道路的“伴侶”是沒法生活在一起的。

離開他!不能讓他毀滅了我的一生!

肩並肩的同路人

說起道靜的愛情,不能不提到盧嘉川。如果說餘永澤代表了年少懵懂的浪漫情懷、江華代表了志同道合的堅定情誼,那盧嘉川也許同時象徵了愛情與理想。在青春年代,誰的愛情與理想,又能截然分開呢?

初次見面,正是道靜得知日本佔領了東北的時候。她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說“愛國不一定都拿槍打仗”。第二次見面,是在北平學生一起度過的年三十兒晚上。她很想挨近他,向他打招呼,可她感覺到這屋裡的學生都有一種向上的熱情和愛國的責任感,她只能自慚形穢地躲在黑暗的角落,不發一言。直到他走到她身邊,向她伸出了手:

還認識嗎?林道靜!

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他們卻如同久別重逢的舊友。從他那裡,她讀起了《鐵流》《母親》《資本論》;明白了她應該從小圈子走出來,看看這廣闊的世界和這狂風暴雨的時代;發現了她過去的種種“抗爭”,實際都是在逃避;懂得了“參加革命不是叫咱們去死,而是叫咱們活——叫咱們活得更有意義;叫千百萬受壓迫的人全活得很幸福”……

她常常感受的那種絕望的看不見光明的悲觀情緒突然消逝了;於是,在她心裡開始升騰起一種渴望前進的、澎湃的革命熱情……

即使在盧嘉川被捕後,在每一個艱難、危急的時刻,他的影像都出現在道靜面前,給她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有人說,盧嘉川是林道靜的領路人。最初的確如此。然而道靜靠著自己的頑強與獨立,在沒有盧嘉川的日子裡,成長為一位堅定、勇敢、敏捷的戰士。我想,他們雖身處不同的時空,卻終於在他們共同的路上,比肩而行。

TAG標籤:人物形象 林道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