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生活經驗/列表

重新審視寫作的意義的散文

昨天晚上在《無戒老師90天訓練營一期》聽了尹沽城老師的一段分享,感觸頗多,一邊聽一邊陷入沉思。

重新審視寫作的意義的散文

尹沽城老師非常鍾愛國外文學,那麼多的國外作家的名字,竟然倒背如流,說的那麼流暢自然,猶如一隻鋼筆整整齊齊地書寫在紙上。

尹沽城老師分享的很多國外作者,其中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讀了28%,因為是前幾年前讀的,人物關係複雜,對當時背景不瞭解,作者筆下人物的名字非常長,根本都記不住誰是誰,至今沒有再去重讀。

哈金先生的《等待》是在微信讀書上讀完的,到現在不過一年度多,一點都沒有想起來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就像從來沒有看過一一樣。

快速掃讀,不記筆記並沒有什麼卵用。我現在開始質疑30分鐘讀1本書,用30分鐘到底可以提取什麼樣的精華?

這個問題,日後一直值得去深思。好像類似於“拆書幫”的活動,也只是拆那些工具書。

真正的文學是拆不了的,因為,真正的優秀作品,是由每個字,每個詞,每個句子,每一個標點符號組成的。

當那個詞語出現在那個段落裡,就是最恰當的地方,讀者們絞盡腦汁,也不曾找到與它相媲美的詞語去代替它。

甚至有時候連一個句號,都不能抹去。

我時常在思考一個問題。

真正的'優秀作品,是通過一個作者反覆地推敲、淬鍊、修改、刪減、提取。最後才完成的。

一本優秀的作品,內容包含著作者的心血,以及每個日夜鍵盤上的敲打,思想上的碰撞。

寫文字就是重新遇見自己,試圖從另一個渠道去了解自己,用文字去解析自己,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剖解出來。

從2016年開始,親眼目睹一些公眾大號湧入自媒體的汪洋大海,他們趕上了恰當時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有人說:“他們只是文字的技工,並不是真正的作家。”

最開始我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直到聽了尹沽城老師的分享,才豁然開朗。

像張嘉佳、劉同、大冰、咪蒙這些暢銷書作家,他們只是流量作家。

並不適合寫作初期的人去模仿,一味的模仿他人,只有兩個結果。

一是有一小部分概率會分到一杯羹。

二是把自己引向歧途,粉身碎骨。

最後什麼都得不到,他們會發現竹籃打水一場空。

寫作為了什麼?為什麼寫作?似乎是兩個問題。

寫作能賺錢嗎?賺錢容易嗎?不容易,太難了。單純靠文字變現是最難的,當然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取捨的。

畢竟大部分寫作的人都出身寒門,人是需要生活的,生活是需要錢的,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撐自己。

很難堅持自己,不忘初心,奮力前行。

“初心”在哪裡?有些人寫著寫著就忘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文字就像一個沙漠海洋,都說是金子會發光的。但是你周圍的沙子實在太多了,要經過怎樣的甄選?才能讓你脫穎而出,你必須在眾目睽睽之下,展示出你的技能。

在最開始寫的時候,我非常焦急,快速積累粉絲,成為標籤作者,甚至簽約…

像其他簡書大神那樣,割韭菜、薅羊毛,迅速變現。

昨天問了“太湖浪子”師哥,你粉絲那麼多,14w+,一個星期漲了1w+,師哥說:“粉絲多能吃啊。”

我回答說:“可以割韭菜啊!”

師哥說:“韭菜割了長得快嗎?”

那一刻,我沉默了,沒有再試圖嘗試敲幾個字回覆過去,陷入了一番思緒中。

在文字這個領域裡,假如你一旦介入了,終其一生都將被捲進來,這是一個只進不出的漩渦。

TAG標籤:寫作 散文 審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