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生活經驗/列表

襄陽的酒文化

襄陽城萬山腳下的女神島洲灘,舊稱老龍洲,俗稱桃花島,即古解佩渚,屬於中國早期歷史萬山文化區的組成部分,今日繁華鬧市中的幽靜之地,因為三千年前漢水遊女、交甫解佩、神女弄珠的神話愛情典故發生地的緣故,現身於《詩經》、《楚辭》及後世歷代文獻,別看今天萬山--解佩渚雜草叢生,可這裡隨意抓一把泥土,它能告訴您的故事都比襄陽城、古隆中、峴首山早上一千多年,文獻和考古雙重佐證,自新石器時代,襄陽人類就在此居住,人稱襄陽文化之根。而人類與酒的淵源比之更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詩經》中收錄了“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同樣也收錄了“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兮,遊女懷思",可見解佩渚酒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以探究文化襄陽曆史傳承的視角,剖析解佩渚酒文化元素很有必要。

襄陽的酒文化

重大歷史宴會事件佐證解佩渚在襄陽酒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襄陽酒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襄陽人有史以來就喝酒,但真正載入史冊的重大宴會屈指可數。東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的蘭亭宴、南唐韓熙載夜宴、曹操銅雀臺大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成吉思汗斡難河之宴、乾隆帝的千叟宴等等都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重要一筆。值得襄陽人驕傲的是襄陽解佩渚也有一次中國酒文化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次歷史文化大宴。建安十三年(211年),曹操不戰而得襄陽,恰建安七子在襄陽聚齊,曹操在漢水之濱設宴賦詩,命題“漢水女神賦”。《藝文類聚》中有王粲、楊修、陳琳等《女神賦》傳世,徐幹、應暘之作已經缺失。此處喝酒地點為襄陽城的'漢水之濱,宴會主題又是襄陽女神故事,因此判定就在解佩渚或附近並不會有太大差池。

唐宋以來出現過大量吟唱萬山、老龍堤、解佩渚、檀溪的詩詞,其中與酒相關的句子不可勝數,從一個側面佐證解佩渚酒文化歷史久遠。唐朝時賈中郎與武補闕登峴山,遇一妓同飲,自稱襄陽人,詩一首《送武補闕》:弄珠灘上欲銷魂,獨把離懷寄酒樽。無限煙花不留意,忍教芳草怨王孫。袁奐《樊城送吳御六歸汴》:明珠分佩漢江頭,拉手江橋問酒籌。清代吳偉業《襄陽歌》:高齋學士宜城酒,漢皋遊女銅鞮曲。葛魯卿《驀山溪·天穿節和朱刑掾二首》其一:望雲門外。油壁如流水。空巷逐朱旛,步春風、香河七裡。冶容袨服,摸石道宜男,穿翠藹,度飛橋,影在清漪裡。秦頭楚尾。千古風流地。試問漢江邊,有解佩、行雲舊事。主人是客,一笑強頒春,燒燈後,賞花前,遙憶年年醉。”上述名詩提到解佩渚的首首不離酒,可見塵封歲月裡酒與解佩渚的關係密切程度。

歷史上襄陽譽滿天下的水產菜品槎頭鯿出自解佩渚周邊水域,從飲食文化的傳承中影射出解佩渚酒文化的崇高品位。槎頭鯿即鯿魚。縮頭,弓背,色青,味鮮美,以產自襄陽峴首山附近襄江者最著名。說到槎頭鯿的產地不能稱漢江而只能稱襄江,在此漢江段即為槎頭鯿,在彼漢江段就叫團頭魴,因為只有古代襄陽人用槎攔截,所以稱之“槎頭縮頸鯿”。同時此菜也是因為襄陽詩人孟浩然而出名的,他有《峴潭作》:“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試垂竹竿鈞,果得槎頭鯿。美人騁金錯,纖手膾紅鮮。因謝陸內史,蓴羹何足傳。”杜甫《解悶》詩: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即今耆舊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頸鯿。杜甫與孟浩然的詩句裡都提到了鯿魚,後來蘇軾很自然地想到了他們,寫了一首《鯿魚》: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吾今又悲子,輟著淚縱橫。清時陳維崧也有詞:且餅煎寒具,鱠切槎頭,相逢滿酌梨花凍。此君將槎頭鯿與酒聯絡在了一起。

解佩渚因襄陽女神而名揚天下,宋朝之前還有弄珠亭,又稱襄陽城西解佩亭,自然少不了代代踏訪憑弔的故事,其神話傳說本身就存在於《楚辭》祭祀文化系統中,悠遠的民族祭祀酒文化決定了三千年來解佩渚酒香不絕,綿延至今。因解佩故事發生的時空裡襄陽屬楚國之北津戍,最早的女神祭祀酒可能是楚國的“苞茅縮酒”,這是古楚人的一種祭祀儀式,祈求神靈保佑人間或後生太平,為之驅災消禍、祈盼五穀豐登。直到現代,鄂西仍有縮酒的遺風,由巫師主持,辦法是在地上先鋪一層茅,在茅上加鋪一層沙,把酒潑在上面,讓它經沙和茅的過濾下瀝,也算是‘象神歆之’。周代縮酒的方式,估計與現代不大一樣,但縮酒的祭法逾3000年而未絕。史料中沒有女神祭酒的記載,考古印證,白酒是在宋朝才出現的,宋之前的祭酒不會是白酒,或許是襄陽黃酒也未可知,今天襄陽黃酒仍然是地方特產。說此事的目的是呼應神女故事中的酒文化早已根植在襄陽人的生活之中,不過引用這段襄陽民間傳說,對於解佩渚酒文化算是牽強附會的一種說法。尤其要提的,今天溫州酒文化中也有吃福酒的習俗,專指拜祭天地神靈和做宗教儀式的酒宴,文獻載周昭王愛妃延娟、延娛的孃家是東甌(溫州)人,“辯口麗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女神孃家溫州、女神道場襄陽都有類似的的拜祭神靈酒俗,襄陽女神延娟、延娛在解佩渚得享酒祭,邏輯上說得過去。解佩渚上民間飲酒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最為著名的是宴會,如曹操在此設宴賦詩。二、最有詩情畫意的是泛舟飲酒。因解佩渚與老龍堤相望,唐時劉禹錫的《大堤曲》說: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日暮行人爭渡急,漿聲咿啞滿中流。李白的《襄陽歌》裡也有句: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鷺鷥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槽丘臺。可以想像古代泛舟喝酒的熱辣程度。是不是泛舟喝酒跟解佩渚沒關係呢?肯定不是!酒仙李白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他能想到的襄陽故事只有兩個:弄珠見遊女,醉酒懷山公。感嘆發秋興,長鬆鳴夜風。孟浩然《漢江漾舟》也有句:漾舟逗何處,神女漢皋曲。三、最為襄陽百姓認可的是野餐飲酒。時至今日,每當節假日、島上活動最多的人群就是年輕人和孩子,青年男女在這裡遊覽古蹟、喝酒野餐,談情說愛,解佩渚燒烤被當地學院學子們稱作浪漫愛情周(洲)考。孩子們在這裡參觀農家博物館、酒瓶展覽館、參加野外拓展活動,解佩渚也因此被譽為襄陽神話島。2009年在這裡舉辦過一屆與“七夕節”媲美的浪漫“穿天節”,上島群眾達萬人之多。由此可證襄陽人對此地的文化(也應當涵蓋酒文化)認知度。

宋詞中有“解佩令”詞調,傳說來源於女神延娟、延娛解佩故事,《韓詩外傳》:‘鄭交甫遇漢皋神女,解佩’。調名取此。”宋代以“解佩令”作詞的最早詞人當是晏幾道,但詞的內容與神女故事無涉。近來有好事者惡搞,在襄陽穿天節時把襄陽酒令稱作解佩令,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改換新意,也頗有味道,只是內容有幾分俗氣,沒有新的改換,沿用舊酒令,不夠高雅和健康向上。有專家認為,這個附庸風雅的創意很好,詞牌名新用做酒令未嘗不可,突出了襄陽的地域特色(尤其是解佩渚酒元素)、突出了古襄陽曆史文化明城的深厚淵源,若加於引導,或許能成為新襄陽酒文化的一種新時尚。

解佩渚酒瓶博物館是襄陽酒文化研究和傳播的重要地點之一。2010年,襄陽市長壽研究會長、襄陽著名社會活動工作者胡明耀同志,將自己多年的數千件酒瓶收藏品移至解佩渚,在此建立了襄陽市首家酒瓶博物館,藏品分為襄陽地產酒文化系列、漢江流域酒文化系列、生肖文化系列、軍旅文化系列、民族風情文化系列等十個展臺,不定期開放展出。他的有些藏品,連原酒生產廠家都已無藏,襄陽媒體多次給予了報道宣傳。此舉使其成為襄陽市著名藝術酒瓶收藏家。酒器無疑屬酒文化的組成部分,無酒也醉人,解佩渚酒瓶博物館是研究酒文化為宗旨的個人文化實體,專門從事酒文化研究、探討和整理。不僅豐富和提升瞭解佩渚酒文化元素,對於促進我市酒文化對地方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吶喊作用,至少是展示了襄陽人重視酒文化、理解酒文化的一種高雅品位。

TAG標籤:襄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