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經驗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生活經驗/列表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喝中藥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大家是否清楚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吧!

喝中藥的注意事項

  藥物劑量

藥物劑量是藥物取得療效的關鍵。許多人認為中藥藥性緩慢,加大劑量就能見效快。其實,藥物隨著劑量的不同,作用也不一樣,如有些人經常嚼食人蔘,或用來燉肉、煲湯,以達到保健作用,殊不知,人蔘吃多了可產生頭痛、失眠、心悸、煩躁、便祕、血壓升高等毒性反應。

  腳註

一些常服中藥的患者,由於不重視中醫處方上的腳註(先煎、後下、搗碎、另煎、烊化、沖服、包煎等),既影響了療效,又浪費了藥物。

  煎藥

煎藥的容器可選用陶罐、不鏽鋼鍋等,但不可用鐵器;一般煎藥時間為30分鐘,但有些藥物要依具體情況而定,如解表藥只需煎煮至沸後10分鐘即可;補益藥文火煎煮至沸後40分鐘即可;礦物、介殼類、有毒中藥需要多煎一些時間。

  服藥

煎好的.湯劑宜飯前1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服;滋補藥宜空腹服;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時服。服藥方法:一般每劑分2~3次服,1日1劑;如遇特殊情況,可以1日連服2劑,以增強療效。

  藥引子

中藥處方是按君、臣、佐、使組成的。使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藥引子。藥引子多是藥食兩用之品,如生薑、蔥白、酒、醋等,具有增強療效的作用,但並不是所有方劑中都要用藥引子,應根據病情,由醫生來決定。

  忌口

在服用含有地黃、何首烏等的藥物時,忌蔥、蒜、蘿蔔;服用薄荷時,忌鱉肉;服用茯苓時,忌醋;服用鱉甲時,忌莧菜;服用瀉下劑時,如大承氣湯、麻仁丸等,忌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驅蟲藥時,忌油膩食物,且要空腹服藥。另外,在患病服藥期間,凡屬生冷、黏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食。

  喝中藥的六大技巧

  一是把握中藥服用時間

中藥一般要求在飯前或飯後服用,但是不管是飯前或是飯後,在時間間隔上都不能距離吃飯時間太短。很多人飯前空腹服用或飯後飽食服用,最容易嘔吐,既影響進食,又影響營養和藥物吸收。河南省中醫院的李鯉主任告誡病友,服用中藥要堅持“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消則進食”的原則,在兩餐之間取其“中”,即上午10點、下午4點、晚上9點左右時用藥,此時,既是飯前又是飯後,既不影響進食,又不耽誤服藥,在身體獲得豐富營養的情況下,更益病體康復。

  二是控制服藥量

古語有“中藥灌滿腸”之說,這說明每次服用的中藥量是越多越好。但飲入大量有苦味的藥液,刺激胃腸道畢竟不舒服,服藥量也要因人而異。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李主任提出每日一劑,每劑三煎,取汁混合共約750ml,分三次服用,每次250ml為最好。

  三是注意服用方法

服用時,先預備一杯溫開水,然後閉住氣,一口氣連續將中藥飲下,再用溫開水漱口,最後可嚼口香糖,以壓苦味。有些病友為驅除苦味,喜歡在中藥中加糖,此法不妥,能不能加糖最好聽從醫生指導。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以舌尖最為突出。

因此,藥液入口後,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自然嚥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嚥下。

  四、掌握服藥速度

藥液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感覺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藥的服用力求乾淨利落,轉瞬即逝。

  五、服藥後喝適量溫開水

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

  六、新增調味品

在苦味藥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對黃連、膽草之類,儘量少用或不用調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棗之類調和。

TAG標籤: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