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學校幫扶殘疾學生總結

為深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在我校開展隨班就讀工作,它既有利於普通兒童少年理解、幫助殘疾兒童少年,有利於殘疾兒童少年在普通學校環境中受到應有的發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發展,為今後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學校幫扶殘疾學生總結

一、教師是搞好隨班就讀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隨班就讀”工作,就是讓輕度殘疾兒童在普通班中與同齡兒童一起接受義務教育,並提供必要的個別幫助。擔任“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工作責任心強,熱愛學生,對這些學生付出了更多的愛心。制定個別化教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多啟發多鼓勵,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絡。

二、領導高度重視,積極、穩妥地開展隨班就讀工作,並將該工作列入議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規範。

三、學校儘可能地提供適合於他們發展的教育環境,讓特殊學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教育,學到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勞動技能,為他們今後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四、在學校教育中,要求教師熱情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尤其對特殊學生更要關心、愛護,不能歧視特殊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取得進步。

七、加強了“隨班就讀”工作的管理。由校長主管,分管校長專管,年級組長監管,具體落實到班主任老師的管理形式,加

強了心理諮詢的管理和運用,每週安排對隨班生進行個別輔導,要求教師在備課中定出分層目標,關注隨班殘疾生。

八、針對不同的殘疾生,聯絡對口幫扶省市,給他們爭取治療機會,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幫扶作用。

總之,我們學校對特殊學生的教育堅持了因材施教,提供了合適的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又能兼顧特殊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特殊學生健全部分和潛能,對於缺陷部分實施補救教學,對他們進行了有效的幫助。

楊家堡國小

二o一o年九月

學校幫扶殘疾學生總結 [篇2]

殘疾學生由於其自身條件的限制和不足,相對其他孩子不僅在身體還是在心理上都存在差別。為使殘疾學生心志得到健康發展,在平時工作中,我既承認這種差異的存在,針對他們的特殊,給予關心和愛護,為他們創造適合其發展的教育環境,以促進他們最大限度的發展。同時,對她的要求也不放鬆,儘量與其他孩子保持一致。下面,就對這一學期的殘疾生幫扶工作作以下總結:

(一)、幫扶物件:李孜怡

(二)、工作措施

1、全面瞭解學生,由於李孜怡的情況比較特殊,她的年齡比班上其他孩子大很多,所以她的心理狀況是國中生的心理,所以,對她的瞭解就尤為重要。不僅要掌握她的家庭、學習、 生活 情況,同時也關注孩子成長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在平常的交流中,注重心理疏導和習慣養成。注意她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

2、與家長多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援。為爭取特殊學生家庭的支援和配合,定期對家長進行交流孩子的學習和心理變化,及時調整方案,並與孩子溝通。

3、班裡孩子多,有時可能無暇顧及,在班裡安排與她臨近,熱心、細心的孩子負責李孜怡的生活和活動。如,打飯、拿奶,課下攙扶上廁所等。課上課下老師和其他學生對她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能隨時感受到溫暖。

4、由於李孜怡的腿走路不方便,容易摔倒,個子又高在安排座位上也是思考了很久。把她安排在離門比較近,同時,光線比較充足,有利於教師輔導、學生幫助的'合適座位,有利於出行和教師輔導。

5、學習上課下多輔導。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由老師確立一名學習幫手, 在課外活動時對一天的學習進行輔導和幫助。

6、樹立孩子積極向上不自卑的健康心理。從情感上貼近她,經常與她交流,掌握她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化解她心中的困惑。 同時,經常組織她能夠參加的集體活動,促進她與其他孩子的交流,增進感情。

7、課上讓孩子多發言,並不斷給予表揚。使她在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同時增強了自信心、自尊心,這成為推動他們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的動力。

半年來,李孜怡以自己的潛能縮小了與同學的差距。增強了她的生活自理和溝通能力,孩子的學校生活也變得更加快樂。

學校幫扶殘疾學生總結 [篇3]

為深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切實解決我校隨班就讀殘疾兒童學習生活等困難,學校開展了殘疾學生幫扶計劃,使殘疾學生心志得到健康發展,切實增強殘疾兒童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殘疾兒童的學習生活水平,為他們創造適合其發展的教育環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進他們最大限度的發展。下面,就一學年來殘疾學生幫扶工作作以下總結:

《學校幫扶殘疾學生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

TAG標籤:殘疾 幫扶 學校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