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精選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精選15篇)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1

堅持才是王道 飛人也差點中途放棄

終於開始了正規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體現出來。 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100米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說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麼慢,我能夠跑到11秒以內。”表哥蔡健髮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能夠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麼就獎勵什麼。”結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並非那麼輕鬆。蘇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並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於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訓練並不適合。而且,因為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後,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裡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後隨著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06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於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後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後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協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後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蘇炳添勵志故事

學習體育兩不誤

蘇炳添不但是國家隊的中國速度,還是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樣非常讚賞,“蘇炳添陽光、努力且十分謙虛。雖然因為訓練的原因不常在學校,但是和同學老師的聯絡和溝通從不間斷。在學習上,雖然是體育特長生,但卻十分認真。本科論文還是‘優’!平時因為訓練缺課,都會即時補上。是體育生中很努力、很認真的人,願意學習的一個孩子。”

正是因為謙遜的性格,在張培萌跑出10秒成績後,蘇炳添和張培萌成為了互相推動的搭檔,兩人攜手奪得亞運會接力冠軍,並重新整理了全國紀錄。

蘇炳添破十神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速度,屬於執著於每個0.01秒的人。

懷揣著這種不服輸的信念,蘇炳添捅破了這層讓幾代人夢寐以求的“窗戶紙”。

蘇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破十對中國是個里程碑,作為中國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寫進歷史,我感到非常驕傲。但在未來的`路上我還要繼續努力,不要因這個成績而自滿。”蘇炳添在賽後接受採訪時說。作為中國“飛人”,他的未來依然可期。

劉翔的含恨退役,讓黃種人在短跑領域出現真空,蘇炳添橫空出世,即時填補了空缺,這位步頻型的小個子英雄,擁有無與倫比的瞬間啟動水平。在國內,蘇炳添面臨 張培萌的競爭;在亞洲,蘇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戰,即使之前蘇炳添生活在張培萌、桐生祥秀的陰影下,但天道酬勤,他憑藉劃時代的壯舉榮膺黃種人第一飛人,註定被寫進體育歷史教科書。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2

何以想象,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堅持著初心教書育人,守護者孩子們的一方天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名字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中,他是我們的時代楷模,也是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他就是張玉滾同志。

2月18日晚,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20xx“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從始至終,我在觀看中一直是眼含熱淚,那些感人的事蹟深深打動了我的心。尤其是在看到張玉滾老師的感人事蹟後,更是感動不已。

張玉滾老師,是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村的國小校長。黑虎廟村位於伏牛山深處,四面群山環抱。惡劣的環境,阻斷了貧瘠的大山與外面世界的聯絡。就是這樣艱苦的環境卻打造出了一位平凡英雄,張玉滾老師在這裡摸爬滾打了十八年。從二十一歲到三十九歲,他的最美年華都在這所山鄉國小度過。十八年的堅守,源於對家鄉對孩子們深深的愛,十八年的山鄉教育,讓他練就了一身全能工夫。他可以抄起勺子給孩子們做飯,可以拿起粉筆在三尺講臺授課,可以拿起針線為孩子們縫補衣服,可以打開藥箱為孩子們看病。為了山鄉的教育,他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還動員妻子辭去工作來學校食堂給孩子們做飯。為了孩子們的`明天,他十八年如一日,成了學校最堅實的堡壘和後臺,十八年,他培養出了22名大學生。十八年來,他讓學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用大山做教材,教給孩子們一個理念:知識改變命運。所以,他竭盡所能,不氣餒,不放棄,為山鄉的教育托起了一個燦爛的明天。

在流著眼淚看完短篇之後,我又百度了關於張玉滾老師的一些事蹟。這個看似滄桑老成的憨厚男人,用他的樸實,溫暖,堅毅演繹了什麼是師愛,什麼是師魂。

人心浮躁,在太多人都在為金錢疲於奔命的時候,張玉滾老師最初的代課工資只有80元,卻仍然堅持留在了學校。在我們抱怨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山鄉的學校更是破敗不堪,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從山外挑進學生的課本和文具,付出的艱辛可以想象。在我們遭遇挫折患得患失的時候,張玉滾老師為了教育,失去了他僅僅九個月大的女兒,可是,他仍然選擇留下來。他的肩膀,背過扁擔,背過上學的孩子們,背起的是希望,送去的是溫暖。這一切都源於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改變山鄉貧窮面貌的信念和執著,對孩子們美好明天的期盼。這種大愛,這種行為和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我們是新時期的教育者,我們也把愛孩子當成自己教育的信條。可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教師也不能堅守初心的今天,張玉滾老師的事蹟盪滌了我們心靈上的塵埃。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新時期師德的內涵————“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他那種無私奉獻的行為,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學習的標準。我們除了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之外,更需要做的是加強師德的修養。我們要學習他不忘初心,為人師表的價值追求,學習他靜心育人,心懷大愛的高尚品德,學習他不畏艱辛,努力進取的優秀品質,不斷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3

今年56歲的毛卓雲,12年來一直是寧波市看守所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監管民警。他管教的不僅都是艾滋病感染者,還有大量“癮君子”,更不乏重大刑事案犯。

遠離危險是人的本能,他卻把辦公室搬到了艾滋病監區的普通監室裡,把防護服鎖進倉庫,只為了讓管教物件能少一些距離感。

不怕嗎?他笑笑說:“怕的。一開始主動提出管這個監區,就是想做點事,這個想法一直沒變。”

12年來,初心未改,毛卓雲累計管理教育的艾滋病在押人員已達500餘名。

主動請纓管理艾滋病監區“我是老黨員,這點擔當意識是有的”

早上7時,毛卓雲走進寧波市看守所,開始新的.一天工作。他目前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員共26個,其中有18個“癮君子”。

20xx年,寧波市公安局決定將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員集中羈押於寧波市看守所。許多艾滋病在押人員因為得病而自暴自棄,身陷高牆後更是破罐破摔,動輒自傷、自殘、威脅民警。管理難度大,職業風險高,這無疑是個燙手山芋。

“給我6個月時間,管好了我繼續,管不好另請高明。”毛卓雲主動請纓,“我的想法很簡單,工作總要有人做。沒人敢做,我就試試。我是1986年入黨的老黨員了,又是退役軍人,這點擔當意識還是有的。我也知道危險,本來想一直瞞著家裡!”

毛卓雲接管艾滋病監區2年後,妻子徐愛英從《寧波晚報》一篇報道的一張側影照片上認出了他,她這才知曉丈夫2年多來一直從事著這份高危的工作。提起往事,徐愛英聲音哽咽:“知道後吵了一架,因為管理艾滋病監區實在太危險了!”

更“危險”的是,去年毛卓雲把辦公室搬到了監區,就在管教物件監室的隔壁。辦公室只有一張桌椅,相當簡陋。因為去廁所不方便,他就儘可能少喝水。一天至少要和在押人員談話3小時以上,咽喉炎是老毛病了,難受時只能抿一口水,稍稍潤下嗓子。好處是,這樣就可以及時瞭解監室情況,又能拉近與在押人員的距離,讓他們覺得更親近。

監室裡壯漢發狂猛撞鐵門“我準備死一次,進去跟他談一談”

“最怕他們私藏違禁品自傷自殘。”毛卓雲說,“看守的第一要務是保障監所安全,保障訴訟程式順利進行。”

王某,這個身高1。8米的東北壯漢身患艾滋病,曾在20xx年9月當街刺傷女友、民警。他在看守所裡住了148天,期間曾多次自殘,吸毒後遺症導致的精神異常還時常令他狂躁。

“為了讓他平靜些,我什麼方法都用了。”放風場邊,毛卓雲鼓勵他大喊大叫,發洩積壓的情緒;睡前,讓他多做俯臥撐,有助睡眠。還請康寧醫院專家來會診,向心理諮詢師請教。整整3個多月時間,在毛卓雲的一遍遍談話下,王某終於平靜了些。“一次談話,往往要多個小時,拉著手,一點點聊,告訴他,男子漢要對做過的事情負責。”

但始料未及的是,12月21日,也就是案件宣判的次日,王某又出事了——用頭撞監室的鐵門,額頭出血,還像困獸一樣嗚咽。

這時候進監室太危險了。“我準備死一次,豁出去了,要進去跟他談一談。”毛卓雲跟領導請示後,還是走進了監室,裝作若無其事地檢查內務,正思忖著怎麼和王某切入聊天時,突然,他的背上受到了重重一擊。王某獰笑著看著他,眼冒凶光。他又發狂了!同監室的在押人員急得直吼:“他是毛警官啊,對你這麼好!”

第二天,毛卓雲又走進王某的監室。此時,王某神情落寞地坐在角落。令所有人意外的一幕發生了——毛卓雲走過去,輕輕擁抱住他。王某遲疑了一會,竟趴在毛卓雲的肩頭,像孩子一樣地哭了很久。在王某斷斷續續的傾訴中,毛卓雲捕捉到了關鍵資訊——庭審時,王某的父母和女友都沒有到場,他害怕且絕望,覺得自己被所有人拋棄了。於是,毛卓雲通過辦案人員聯絡上了王某的女友、父母、表弟,逐一抄下他們發來的簡訊,帶到監室讀給王某聽:“我們會來看你,你要好好改造”。

之後,王某終於徹底平靜下來,開始配合管教。被送往監獄前,王某給毛卓雲深深地鞠了一躬,再次落淚。

“老毛敢於涉險的精神尤其讓我敬佩。12年了,他每分每秒都暴露在危險中。12年了,他對工作,對每一個管教物件負責的態度始終沒變。”看守所醫管大隊同事孫立洪說。

與曾經的在押人員保持通訊“我多做點事,社會就能多一分安寧”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4

于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學,195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進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開始參與科學家錢三強組織的氫彈技術理論探索。

在中國核物理的幾位開創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背景的人。在氫彈的理論探索中,于敏幾乎從一張白紙開始,依靠自己的勤奮,舉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難,自主研發,解決了氫彈研製中的一系列基礎問題。1967年,中國完成了氫彈核爆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中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氫彈研製過程中,于敏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成為中國氫彈研製中的關鍵人物。

從20世紀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學者一起倡導、推動加快我國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並將它列入我國高技術發展計劃,大大推動了我國國防科技的'進步。

從60年代開始,于敏放棄了個人熱愛的基礎物理專業,此後30年一直隱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勳授獎,另外一次是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于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5

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和鄭州市建中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醫生。

1944年,胡佩蘭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xx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如今,胡佩蘭的記憶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裡放著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說:“醫患關係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一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週出診6天,風雨無阻。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6

有人記得。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黨委書記、政治教導員陳陸就是這樣一個會被永遠記得的人。

7月18日至21日,安徽省合肥市普降暴雨,廬江縣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災,多條河流水位超過歷史峰值。陳陸帶領大隊消防指戰員輾轉5個鄉鎮,奮戰96小時,成功轉移和救出群眾2665人,他自己卻永遠留在了抗洪一線。

7月26日,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聯追授陳陸同志“安徽青年五四獎章”。7月27日,陳陸同志被應急管理部評定為烈士,追記一等功。7月28日,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黨委追授陳陸同志為“全國消防救援隊伍優秀共產黨員”。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陳陸同志“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7月30日上午9時,陳陸烈士遺體告別儀式上,親友、戰友、社會各界人士和群眾近千人懷著沉重的心情,送別陳陸最後一程。悲痛難抑,唯願書信能將那些眼淚無法表達的悲痛和思念,靜默訴說……

親愛的兄弟:

你我從此陰陽相隔兩重天,若有願,夢相托!家裡的事兒,你別擔心,我們兄弟必定記在心頭!

聽到你落水的噩耗,我連夜趕了過來,跟你的戰友一起在水面上尋找你,多希望能在某一處的`樹岔上、電線杆旁或是洪水中的房頂上看到你衝我揮手。直到24日下午,終於找到你了,卻不想,你已離我們而去。

那一刻,我呆住了。我不知該怎樣面對你的離開,也不知該怎麼跟你的至親們開口。

當我再次走進你的辦公室,裡面空空蕩蕩,桌上還有一堆治療面板傷痛的藥,你走得匆忙,還沒來得及收拾,正如你的離開,也來得如此猝不及防。

從7月18日到22日,你在抗洪一線連續奮戰了4天,你也真是傻,那水裡有化肥、糞便、動物屍體等有害物,有嚴重腐蝕性,你還一次次蹚著水,接送被困群眾,結果自己的膝蓋又紅又腫,幾乎不能正常彎曲和行走,連溼透的褲子都只能請隊友幫忙脫下。當時,他們都不讓你再出去了,可是當接到電話聽說有人被困,你又咬著牙,衝了出去。

你說這片水域情況你熟悉,你的水性好,讓別人去,你放心不下!是呀,你在市裡拿過游泳比賽的名次,當時又剛往返一趟解救了幾位被困村民,對路況熟悉,救援艇增加至5條,需要有人帶頭,所以當你提出要再去一趟時,大家雖心疼你的身體,還是讓你去了。

萬萬沒想到,此去,竟是永別!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7

張紀清,74歲,江蘇江陰市市民。

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老人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祕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

1987年,祝塘鎮政府收到一筆1000元的`捐款用於敬老院的建設,捐款人署名是“炎黃”。當時這筆捐款相當於一個人一年的工資。從此以後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國小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年11月,這位好心人“炎黃”終於現身了,他就是張紀清。張紀清出生貧苦,改革開放後成了鎮上首個萬元戶。手裡有了些錢他就開始捐款。之後,他又幹回了老本行會計,拿的是死工資,可是捐款卻沒有中斷。張紀清在家裡明確表態,錢會用到別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錢自己去掙。現在張紀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當教師的老伴還有些退休金,兩口子一直生活儉樸,現在還住著過去的老房子,但是依舊捐款。

張紀清坦言署名“炎黃”是不想讓被幫助的人有負擔,他說“我們做一點點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張紀清就是“炎黃”,這個祕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並一直支援著他。這份堅持27年的凡人善舉成就了大愛,在這個冬天帶給很多人溫暖。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8

傷病對於每名運動員都是頭號“公敵”,蘇炳添也沒能倖免。在蘇炳添14年的職業生涯中,20xx和20xx年兩次遭受腰傷的困擾,並且10年他還受過一次傷。20xx年他飽受腰部肌肉傷病困擾,競技成績嚴重下滑。全年17強,只在室內賽拿到3個冠軍。他最看重的.室外百米僅在瑞士賽奪冠,成績為10秒34。當時蘇炳添傷病嚴重程度,教練組都很悲觀了。更可怕的是,蘇炳添自己也萌生了退役的想法。跟小時候自己總想著做逃兵不同,這次是因為自己的身體跑不動了。想著壯志未酬,蘇炳添那段時間無比痛苦。但是經過無比漫長的困獸之鬥,最後蘇炳添還是選擇了繼續戰鬥。在500多天沒有參加任何比賽的背景下,蘇炳添在 20xx年4月24日廣東肇慶的田徑分割槽邀請賽跑出9秒98。賽後蘇炳添熱淚盈眶,上次破10秒還是在3年前。雖然離的時間不久,但是對於蘇炳添來說卻恍如隔世。觀眾們看到蘇炳添的神勇表現也無比激動:他們的“蘇神”回來了!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9

如今,激進暴力分子對香港的破壞,已經從實物、設施層面,蔓延至公共秩序、法律規則、社會人心層面,進而嚴重消耗著香港賴以發展的軟實力。街頭乃至校園暴力不斷升級,“黑色恐怖”蔓延,香港甚至“經歷了二次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破壞”,失去了免於恐懼的自由。面對這樣一個傷痕累累、病入沉痾的香港,包括工商界在內的香港各界中能夠發揮影響力的人士,如果再不站出來抵制暴力、為社會的公義和香港的未來發聲,那就不只是對激進暴力分子的縱容,更是在眼睜睜看著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滑入深淵,是在親手斷送香港的明天!

可以理解,一些工商界的企業家,乃至不同行業有影響力的人物,對站出來抵制暴力顧慮重重,是怕引火燒身。但只要稍稍向前看遠一些,就能明白,倘若今天因為懼怕而一時啞忍,看似保全了自己,實則是遺禍無窮。香港一旦被激進暴力分子打上恐怖、失序、不安全的標籤,就會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產生不可估量的重創,到頭來損失最大的還是香港的'商業、金融業乃至各個領域。如今,已經到了危及香港整體利益和各行各業自身利益的關鍵時刻,每一個香港人心中都需要一杆秤。

不受嚴厲懲處的不會輕易收手,暴力亂港的勢力不會自行褪去,反而是你越弱、他就越強。如果在今天這樣一個退無可退的時刻,一些人還在猶豫、觀望、抱怨甚至投機,那麼最終必然悔之不及。香港是一個工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經不起一點折騰。大家救香港,就是救自己!

之前,已有一些香港的企業家、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站出來對暴力說不,也有大的地產企業捐出土地用於興建公屋,聚焦香港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獲得了廣泛認同和好評。現如今還需要更多有識之士挺身而出、帶頭髮聲、傳遞正能量,並且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抵制暴力,抵制煽暴縱暴的行為,支援特區政府和警方嚴正執法、維護法治。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止暴制亂的聲音越響亮,邪惡暴力的聲音就會越微弱;讓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充盈香港,極端激進分子的暴力凶焰一定會被撲滅。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10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國小的一名教師。

,格桑德吉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畢業之後她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為了讓雅魯藏布江邊、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門巴族孩子有學上,格桑德吉放棄拉薩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山鄉國小教學。墨脫縣幫辛鄉,因常年泥石流、山體滑坡,是墨脫最後一個通公路的鄉。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艱險、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的身邊。這些年,為了教好孩子們,格桑德吉將自己的女兒央珍從兩歲時一直寄養在拉薩的'爺爺家,當一年之後格桑德吉再到拉薩的時候,女兒已經不認識她了。年,時逢格桑德吉榮獲“最美鄉村教師”,節目組特地邀請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兒來到北京。同時,這也是格桑德吉與女兒的第五次見面。

十三年來,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門巴族孩子從最初失學率30%,變成到今天入學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學、20多名考上大專、中專,而她自己的女兒卻留在了拉薩,一年才能見一次。村民們親切地稱她為門巴族的“護夢人”。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11

伍淑清的愛國愛港情懷並非始於今日,而是發軔於心靈深處,彰顯於大小事中。從她對教育事業的一腔熱忱就可以看出一斑。

1998年,伍淑清發起成立“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以該基金執行主席身份,每年資助組織香港中學生到內地參觀考察,將國情教育及中華歷史文化融會於學習、參觀及實踐當中。

20xx年,伍淑清成立了中華基金中學。她說,我們學校的校歌是中文的,沒有英文校歌。學校組織很多學生跟老師去內地和國外考察,讓學生們立足香港,背靠國家,走向全球。

每次出國,伍淑清都會安排學生到當地的中國使領館拜會,在國旗下讓大家跟著大使唱國歌;讓學生們知道,出了國,為他們提供保護的,是中國的`使領館。

由於擔憂當代香港青年在成長中因缺乏國家觀念而被誤導、被利用,伍淑清邀請了多位有心人編寫了《國史百聞》,介紹近當代一百宗歷史事件。同時,專門培養能夠教授中國歷史的老師,目的是要讓香港的年輕人瞭解,香港和國家是不可分的。

一位商人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教育上,並非教育更容易賺錢,而是她看到香港社會出現的許多問題源於教育,國家觀念、歷史觀念、大局觀念的缺失,令香港年輕人與國家日益疏離,她要從教育入手,讓“愛國”與“愛港”統一為一體,這才是真愛國、真愛港。

伍淑清1948年出生在香港,少時就讀於香港,後赴英美留學。從小的耳濡目染,步入商界後的縱橫馳騁,伍淑清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政界、商界人物,使她對香港的諸多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和判斷。

伍淑清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歐美許多政客對香港當下局勢完全沒有客觀認識,也並不真正把香港視作朋友,這些人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因此希望利用香港的事情醜化和打擊中國。她說:“他們只是在利用香港拿選票。”

在中國正在崛起的當口,遏制中國符合美國利益;符合美國利益就容易拉到更多選票;“香港牌”是遏制中國的一個好藉口;借“香港人權”施壓中國政府和特區政府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個邏輯線條如此清晰,但香港某些人沒有看清楚,某些人裝作沒有看清楚,某些人甘願作反中亂港的急先鋒。

在大是大非面前,伍淑清決不明哲保身、裝聾作啞。她是智者,看穿了反中亂港勢力的圈套;她是勇者,大膽地揭穿了美國政客的陰謀;她是善者,為香港好、國家好不遺餘力地奔走呼號。這樣的人,如果我們不敬佩,還能敬佩誰?伍淑清,確實感動了全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12

劉盛蘭,男,91歲,山東省煙臺市蠶莊鎮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13

龔全珍,女,90歲,現居江西蓮花縣琴亭鎮金城社群。

1957年8月,開國將軍甘祖昌主動向組織上辭去新疆軍區後勤部長職務,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沿背村務農,龔全珍相隨而歸。那一年,她34歲。將軍當農民,甘祖昌是新中國第一人。龔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援丈夫的決定:“老甘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正像他說的那樣,‘活著就要為國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幹不了複雜重要的工作就做簡單的工作,決不能無功受祿,決不能不勞而獲’。”從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裝只有3個箱子,卻帶了8只籠子,裡面裝著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種。當時甘祖昌每月工資330元,生活上十分節儉,把2/3的工資用來修水利、建校舍、辦企業、扶貧濟困。他一共參加建起了3座水庫、4座電站、3條公路、12座橋樑、25公里長的渠道。龔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資的.大部分花在支援農村建設上。回到蓮花頭幾年,她沒有做一件新衣服。龔全珍在家裡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縣文教局聯絡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學任教。這所學校條件很差,只有3名老師,她卻一點不嫌棄,第二天就搬鋪蓋去了學校,開始把自己赤忱的愛投入到這片紅土地。

1961年,縣文教局安排龔全珍到同鄉的南陂國小當校長,在那裡一呆就是13年。後來,她又被調到離家不遠的甘家國小當校長,依然還是老作風,吃住在學校,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1986年3月,甘將軍因病逝世,一隻鐵盒子是他留給妻子和兒女唯一的遺產,裡面用紅布包著3枚閃亮的勳章。離休後,龔全珍積極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傾力捐資助學、扶貧濟困,開辦“龔全珍工作室”,服務社群、服務群眾,從青春歲月到耄耋之年,為廣大群眾做了大量的實事好事,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尊敬和愛戴。20xx年9月26日,龔全珍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14

1988年劉秀祥出生在貴州省望謨縣,這個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貧困閉塞。直到20xx年11月才剛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在小秀祥四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了,丟下了三個孩子。母親不堪生活的重壓,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後來,哥哥出外打工,杳無音信;姐姐也離開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親和小秀祥孤兒寡母兩個人。那年小秀祥11歲,獨自撐起了家庭的重擔,一個人照顧母親。

他身單力薄,無力下田幹活,就把家裡的農田租了出去,換些口糧和母親餬口。小秀祥一邊照顧著母親的生活起居,一邊撿垃圾、挖藥材換些生活開支,就這樣和母親相依為命,勉強度日。

背母踏上求學之路

小秀祥從小就具有遠見卓識,他認準了只有文化知識,才能改變貧窮落後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學習格外努力,國小畢業時的成績排在全縣第三。可是由於家裡經濟條件的原因,無法去上最好的縣中學,而是去了縣裡的一所民辦中學,以摸底考試第一的成績免費入學。

小秀祥帶著母親離家來到縣城上學,舉目無親,首先要解決的是食宿問題。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學校旁邊的山坡上搭了一間窩棚,在地上挖了鍋灶,作為自己和母親的容身之處,就這樣安頓了下來。小秀祥還利用課餘時間撿廢品、打零工賺點花銷,支撐著把書讀下去。

三年後,國中畢業,小秀祥考入了安龍縣第一中學。

小秀祥又帶著母親來到安龍縣開始了高中的求學生活。在縣裡租不起住房,這裡也沒有條件再搭窩棚,小秀祥就想辦法租下了農戶不用的豬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幾元錢。小秀祥將豬圈打掃乾淨,用編織袋遮擋住四周,勉強能夠遮風擋雨,算是解決了兩人的住處問題。

小秀祥還是一邊勤工儉學,一邊刻苦讀書。長期的.營養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壓力,小秀祥終於在大學聯考前病倒了,大學聯考落榜了。

人生谷底的生死抉擇

這個多年來一直支撐著他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堅持不住了,他要離開,永遠地告別這個帶給他這麼多痛苦和磨難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著東西,做著離開前的最後準備。

他翻看著自己的一本日記,自己曾經寫下的一句話驀地映入眼簾:“當你抱怨自己沒有鞋子時,卻發現旁邊還有沒有腳的人。”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擊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難道就這樣放棄嗎?就這樣拋下自己的母親離開嗎?我有手有腳,有母親,還有家,比起那些無依無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還可以重新來過!”

小秀祥又振作起來了,他找了個學校復讀,準備再次參加大學聯考。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小秀祥發奮苦讀,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來自臨沂師範學院(現在的臨沂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親喜極而泣。

可是隨之而來的學費、路費問題又擺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決心,“只要能夠答應他帶著母親去求學,解決學費和路費問題,他可以不惜任何代價,並且簽下協議。”

秀祥帶母求學的經歷被媒體報道了出來,牽動了億萬人的心,也感動了校方。校方為他和母親提供了住處,還給他安排了勤工助學的工作,秀祥順利地開始了大學生涯。

秀祥的生活開始慢慢好轉,同時他也沒有忘記回饋社會。秀祥把自己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寄回家鄉,給他一起拾破爛時結識的三個弟弟妹妹,資助他們上學。

大學畢業在即,秀祥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就業該何去何從的難題,擺在了秀祥面前。此時他一直資助上學的一個妹妹打電話告訴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繼續讀書了。

這個電話讓秀祥感到非常震驚,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放棄留在城市的機會,畢業後返回家鄉,做一名教師。“我要回去,我要告訴他們,夢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鄉,他可以幫助那些和他曾經是一樣的孩子們,通過教育改變他們的命運,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家鄉更需要他。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15

說到體育,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些耳熟能詳的運動員,如蘇炳添,孫楊,張繼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體育明星粉絲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稱,號稱“亞洲飛人”的.——蘇炳添。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中國國家田徑隊隊員,是中國田徑的主力軍。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號稱“亞洲飛人”。20xx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重新整理亞洲紀錄。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的兩大體育盛事嗎?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20xx年俄羅斯世界盃和雅加達亞運會。

蘇炳添在雅加達亞運會中有一張精彩絕倫的比賽——男子100米決賽。

比賽開始了,蘇炳添風馳電制,如箭離弦般地衝向終點。他拼盡全力,因為他知道,自已揹負著使命,有13億雙眼睛在盯著他,為了金牌,為了自己和國家的榮譽,衝啊!蘇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亞洲飛人”。果然,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獲得了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冠軍,並重新整理了亞洲紀錄,他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自從這場比賽之後,我更徹徹底底地迷上了蘇炳添,成了“蘇粉”。我愛“亞洲飛人”蘇炳添。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這是強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鑑。專注執著,科學追求,是開啟成功之門的三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