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實踐是永恆的教育敘事

還是學生的時候,有一次忘記帶規定的語文書,離上課還有十多分鐘,回去拿書需要十分鐘。是否回去拿?遲到怎麼辦?我猶豫著……

實踐是永恆的教育敘事

糾結中五分鐘很快過去了,拿與不拿越發煎熬。語文老師笑道:“早行動的話,應該在回來的路上了。所以,重要的是行動!”老師話音剛落,我拔腿就跑去取書。

以後,只要猶豫不決,老師的“重要的是行動”幫助我度過了許多關鍵時刻;以後,只要舉不定,老師的“應該在……路上”幫助我獲得了許多真實的體驗。

曾經一個端午節,我準備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粽子裡的故事》。可是,怎樣的形式才能讓孩子如潤物細無聲般地學習其中的短句呢?我腦海裡開始“翻騰”起來:吃粽子,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學。可是,大班孩子會對吃感興趣嗎?想想應該會,因為每次吃自助午餐,孩子的胃口都是極好的。但是,傳統的粽子孩子會愛吃嗎……在案前猶豫再三,我翻然醒悟,不如找孩子試試。

找來大班一男一女倆孩子。我指著微波爐說:“這裡熱著粽子,我們一邊吃粽子,一邊講《粽子裡的故事》,再……”話沒說完,男孩看著我說:“吃粽子就算了,有什麼事說吧。”

我愣愣地望著他說:“你們沒事了,幫我找倆中班的弟弟妹妹來吧。”

面對中班倆孩子,我重複著剛才的話:“這裡熱著粽子……”沒想到他們蹦蹦跳跳地響應說:“好呀好呀!等熱好了邊吃邊說吧!”哦!我鬆了口氣。

於是,我收穫了經驗:一般大年齡幼兒更喜歡玩,而小年齡幼兒更中意吃。

實際行動,帶給我們的教學體驗是生動而深刻的。

於老師困惑於中班孩子合作的人數多少是合適的,她思考著:孩子還不具備合作技能,兩人合作會減少矛盾——設錯;孩子還未形成合作心理,三人合作會平衡矛盾——沒錯。那麼,到底幾個人合作才是合適的呢?見此情景,我便建議道:不如找孩子試試。結果證明,三人合作,中班孩子亂作一團;兩人合作,中班孩子齊心協力。

於是,我又收穫了經驗:兩個人比三個人更容易合作,孩子的合作技能比合作心理更容易被把握。

瞧!我們就是這樣在實際行動中,一點一滴地積累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中,一步一步地提升教學技能。

所以,對教師來說,實踐是成就職業理想的必由之路。

值得明確的是,我們所有的教學技能和教育素養的提升,都是為了更有效地教孩子;我們所有的成長和發展,最終是為了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因為我們是教師,是孩子的老師。

一位剛從師範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帶班時對一個尿褲子的孩子無動於哀,老教師見了便提醒她要幫著料理,沒想到年輕教師說:“我進班是為了寫論文的,不是……”啊!她原來不是來做孩子的老師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年輕教師就是寫出了論文,也應該和孩子沒什麼關係,尤其是和幼兒教育的本質沒什麼關係,對學前教育的發展也沒多大意義。

當然,一位有理想的教師,對於自身在實踐中積累的教育經驗,還需要擁有能夠透過教育事件的表象發現教育內在規律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漸漸明晰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教學技能。

年輕的時候曾為了寫一份科研報告,用非屬自己的視角和語言,艱難地“爬”滿了文稿紙,併為此蹉跎了許久的光陰,但最終依然羞於與專家會面和對話。此情此景我一直記憶猶新。

有一位科研前輩曾對我說:“其實,你不用在乎我們的視角,因為你看到的和我們不同:你也不用學說我們的語言,因為我們的語言幼兒是聽不懂的。你只要研究你看到的,撰寫你能表述的語言就行了,因為你是一名幼兒教師。”遇見這位前輩的那個下午,便成了我人生中又一個幸運的午後。

以後,我的教學研究成果源源不斷,它們都來自於我的課堂;我的實踐探究生動盎然,它們均來自於不同的孩子。

有人問,你的課堂教學設計為何至今還能如此“高產”?我想,是因為嗷嗷待哺的孩子不可能等待我們許久“磨”一課,生機勃勃的孩子激發著我無限的創造力;有人問,你為何不多作講座卻還要不斷地親自帶班上課?我想,是因為教師沒有感性的“厚積”,便很難有屬於自己的理性的“薄發”,走進課堂能夠永遠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因此,實踐是永恆的。

又迎來了新的一年,我們面前的孩子依然實實在在,我們所從事的教師工作依然與時光共綿延。因此,永遠充滿好奇心地悉心實踐,始終富有想象力地潛心研究,將使我們的教師生涯趣味無窮。

TAG標籤:教育 永恆 實踐 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