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夏商周恩仇錄民間傳說

遠古時代,夏、商、週三個不同的部族在中原爭鬥千餘年,上演了一場場刀光劍影的大戲,也塑造了中華民族最初的雛形,它們之間的恩怨情仇也直接影響了後來的中國歷史。

夏商周恩仇錄民間傳說

來自東北的商族搶佔中原

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三個朝代,它們都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樣進行朝代更迭的?由於文字記載非常缺乏,那一段歷史在後人眼裡如同霧裡看花,一片迷茫。

幾千年前,夏朝的先人首先來到中原,不同的部落逐漸結成部落聯盟,最後形成國家,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形式的王朝──夏朝。夏朝是中華文明的開端,我們常常提到的“華夏”一詞便是來源於夏朝,“華”即花(春秋以前這兩字不分),原為我國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圖騰玫瑰花,“夏”意為中原之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夏族仍然是一個大的部落,只不過與周邊各部落聯盟,並且是首領罷了。這個部落聯盟裡就有商族,當時聯盟中最大的部落是夏族、商族和九夷。商族部落在夏族的東北面,這從商朝遺址的發掘中得到了印證。

殷商人非常尊崇東北方位。其城池往往坐東北望西南,而宮殿建築和王室成員、貴族居住的豪宅一般都位於城的東北角。在商朝都城殷墟發現的大墓也是朝向東北方位的,先祖在最東北、子孫列於其西南。

考古學家說,上古許多民族都有把一個方向當做吉向尊位的傳統,而這個方位正是指向其民族的起源地。從殷商人尊崇東北方位來看,他們應該是起源於我國的東北。來自東北的商人具有很闊的面寬,屬於先秦古人種型別中的“古東北型別”。這個人種的典型特徵便是高顱闊面,在商朝以前的黃河流域是沒有的,主要分佈於我國東北地區。

原來在東北的商族部落怎麼來到了黃河流域呢?距今5000年前~4000年前,由於氣候惡化,導致東北地區畜牧難以為繼,在當地遊牧的殷商部落便向南穿越燕山來到中原,一邊與夏族部落結盟,一邊積極發展自己。通過推行寬容的經濟和政治政策,重視人才和生產,商族部落日益崛起,在經濟和軍事上超過了夏和九夷。

在整個夏朝,夏族、商族和九夷雖然互相結盟,但彼此間的利益爭鬥從未停止。當夏朝國勢衰微,商族部落趁勢而起,攻滅了周邊的十多個部落,併吞並了夏的許多方國,使夏漸漸失去了屏障。

隨後,商部落公然停止對夏朝貢,並不斷挑撥夏族與另一個大部落夷族間的關係,最終使兩族反目,夏族也失去了統治的最後支柱。當夏中心區域的伊、洛二水枯竭,並因此面臨經濟困難時,商族發兵滅了夏朝,自己取而代之。

來自西北的周人又滅了商

商朝立國將近600年,中華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得到極大發展,尤其是青銅器技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商朝所開創的青銅文明,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但所有的專制王朝都無法長久延續下去,都會經歷一個盛極而衰的過程。商朝晚期,又在重複夏朝衰亡的故事,當時商朝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各部族起來反叛,商朝在東南連年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使其對西北地區各部族的控制下降。

周的部族恰好就在西北地區。考古發現,周朝人非常尊崇西北方位。周朝的墓地、遺址大多朝向北偏西方向;在周易八卦中,象徵“天”的乾卦也被置於西北方向;宗廟裡,先祖的牌位擺在最西邊。這些都說明周人是自西北方向入主中原的一個民族。

此外,在現今發掘的一些周墓中,特別是早期的西周墓中,經常發現一些具有白種人特徵的頭像和壁畫,高鼻深目,頭戴堅硬高帽。這與商墓中典型黃種人特徵的青銅人面像明顯不同,倒是與居住在中亞地區“塞種”人完全一致。

這些考古資料都表明,周人發源於黃河上游的陝西中部和甘肅西部,那麼他們又是怎麼逐漸進入中原的呢?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時候,生活在東歐到中亞的草原地帶的遊牧民族開始向東、南、西3個方向大規模擴張,給周圍其他民族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中國,這種壓力錶現為西北的“戎狄”部落不斷向內地侵擾。周人就是因為不堪忍受這種侵擾,才逐漸向東遷移。相對於商,周是蠻族,文化很落後,經濟不發達,但因為其在與遊牧部落接觸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一支以馬拉戰車為核心的軍隊,軍事上反而大大超越了商,最終以摧枯拉朽之勢入主中原。

商和周在中原建立統治,讓我們很容易誤以為他們即使不是中原的原住民,也是起源於黃河流域。其實,他們的故鄉都在遠方。

在周武王時,周起兵攻商,殷紂王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結果,商朝的軍隊毫無鬥志,牧野一戰,國內商軍盡沒,殷紂王逃到鹿臺自焚而死,商朝就此滅亡。

夏族復仇──助周滅商

周滅商時,夏朝滅亡了將近600年,那麼整個夏族人都消失了嗎?當然不會,實際上,失利的夏族只是背井離鄉分散到了北方和南方罷了。夏朝滅亡之後,其部族分兩支往南、北遷徙,其中逃往南方的夏人演化成為巴人。夏字的古音是巴,巴意為大蛇,隱喻著夏族龍虎圖騰中的龍。

說到這裡又有了一個問題,這支夏人為何要向南而去呢?《華陽國志》上說,蜀人與夏人原本都是古羌人,是有姻親的兩個大部落,這支夏人是南下投奔親戚去了。

作為古蜀文化代表的三星堆遺址的相關發現表明,古蜀文化同夏文化祭祀的儀式、祭祀器具和圖騰主神,是完全一致的。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中,龍、蛇以及各種造型的鳥不在少數,而這些造型正是夏人祖先的圖騰。這似乎在傳遞這樣一個資訊——夏人的祖先發端於此,現在又回到故鄉來了。

這支夏人躲進偏僻的西南,改稱巴人,但商朝仍然不打算放過他們,多次出兵討伐偏遠的巴人,商朝與巴人之間的劇烈衝突從未消除過。到了商朝末期,崛起的周人注意到了巴人與商朝的世族大仇,於是積極聯絡巴人共同起兵反抗商朝統治。這也就是為什麼周人雖然以前曾跟隨商朝統治者討伐過巴人,但巴人卻不計前嫌,在沒有任何利益的前提下,心甘情願、死心塌地地充當伐商的馬前卒。不惜血流成河,也要把商朝掀翻。

周人還聯絡了流亡西北的夏人後裔——姜姓羌族諸部落(代表人物是姜子牙),以及遷徙到南方的楚人起兵,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夏人終於藉助周人的力量報了500多年前被商朝推翻的大仇,雖然沒佔到什麼便宜,卻也一洗積鬱了500多年的怨氣。

商朝滅亡以後,商族遺民也返回了自己的故園,遠赴東北建立了一個名為箕子朝鮮的國家,地域最初在遼西,後來逐漸東移至遼河以東直至朝鮮半島北部,也就是今天朝鮮半島文明開化之始。

夏人演變成匈奴

夏朝滅亡後,其後人向南的一支成了巴人,那麼還有一支往北的最後如何了呢?一小部分留在了西北,演變成姜姓羌族諸部落,大隊人馬則如《史記》所記載,夏朝的最後一個國王桀流放3年而死,其子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向北遷徙最終成了遊牧民族。這個遊牧民族在商朝時被稱為鬼方,周朝則稱為戎狄,春秋戰國之後被稱為胡人、匈奴。

夏亡後,經過商周時期的近1000年時間,正是作為夏人的後代戎狄族中的一支──犬戎,最終滅了西周。關於西周的滅亡,大家想必不會陌生,周幽王為取妲己一笑,烽火戲諸侯,最後被攻入都城的犬戎所殺。犬戎就是夏人後裔的一支。

雖然周稱夏的後人為戎狄,但並不是說他們就是異族,或者是隔絕於中原文明的野蠻人,而只是華夏民族祖先中淡出中原之後,選擇了遊牧生活方式的一支罷了。他們同樣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和文明的締造者,其與中原文明千絲萬縷的聯絡幾乎從未斷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