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端午節喝什麼酒習俗介紹

端午節有飲酒的習俗,但不同地區喝的酒不相同,端午節喝什麼酒呢?下面是的端午節喝什麼酒資料,歡迎閱讀

端午節喝什麼酒習俗介紹

  端午節喝什麼酒

喝菖蒲酒,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據文獻記載:唐代光啟年間(885—888年),即有飲“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堯藩在詩中寫道:“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後逐漸在民間廣泛流傳。歷代文獻都有所記載,如唐代《外臺祕要》、《千金方》、宋代《太平聖惠方》,元代《元稗類鈔》,明代《本草綱目》、《普濟方》及清代《清稗類鈔》等古籍書中,均有此酒的記載。菖蒲酒是我國傳統的時令飲料,而且歷代帝王也將它列為御膳時令香醪。明代劉若愚在《明宮史》中記載:“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也有記載:“研雄黃末、屑菖蒲根,和酒以飲,謂之菖蒲雄黃酒”。由於雄黃有毒,現在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即將來臨。在我們的餐桌上,有兩樣東西總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粽子和酒。依照舊時民間風俗,端午節這天飲酒,可以辟邪、驅蟲。於是,關於端午飲酒的佳話從古至今,一直綿延不絕。

  雄黃老酒慶端陽

端午飲雄黃酒,一直自古代傳承下來。

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雄黃酒是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風俗裡滿含著人們平安過日子的願望,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喝雄黃酒對人體是極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黃酒塗在孩子的頭上、身上,也不可齲如果為了應端午節令,一定要用雄黃酒,可將其噴一點在牆角,驅夏日裡的毒蟲。

  祈蒲酒話昇平

菖蒲酒是用菖蒲、艾葉泡製的酒。《荊楚歲時記》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的記載。既是“惡月”,便要尋求辟惡祛邪毒的方法。到了宋代,名貴藥材菖蒲被道家視為“辟邪之物”,故明清之際,飲菖蒲酒辟邪的風氣大為盛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

隨著時代的變遷,黃酒搭配粽子也成了人們長年積累的習慣。喝黃酒有那麼一點神祕和正式,似乎只有在“孔乙己”就著茴香豆才能把黃酒喝出味道來。

黃酒其實是種米酒,是用各種米來釀造的。

在古代,人們無法用科學理論來解釋“黃酒驅邪”一說。如今,人們已用科學證明黃酒具有營養豐富、強身健體等功效。近年來,國內的專家對黃酒的營養保健功能作了深層次研究,證明黃酒能降低膽固醇及血脂、降低血壓,還有提高記憶力、免疫力等功能。

人們不再用雄黃兌制酒飲用,而飲用菖蒲酒了.由此看來,端午節飲菖蒲酒是為辟邪驅毒,久服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端午節喝什麼酒好

端午節總有兩件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清香的甜粽和濃郁回甘的美酒。依照舊時民間風俗,端午節這天飲酒,可以辟邪、驅蟲。宋代邵雍曾寫詩道“人不善飲酒,唯喜飲之多;人或善飲酒,難喜飲之和”即飲酒養生需適度選優,這正是壹兩壹海蔘酒的精神所在,一日一兩為宜,而且每天飲一兩海蔘酒,相當於每天吃海蔘進補,頂級原料方盡養生之極致。在父親節和端午節期間壹兩壹海蔘酒將舉辦微活動,贈送價值不菲的壹兩壹海蔘酒數瓶。

  端午節喝什麼酒

1、雄黃酒

端午節喝雄黃酒是從古時候就傳承下來了的習俗。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是不會純飲的。

雄黃本屬礦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並灑牆壁問,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不過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喝雄黃酒對人體是極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黃酒塗在孩子的頭上、身上,也不可取。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所以,一般不建議直接飲用雄黃酒。

2、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釀五加酒”是民間的習俗。五加即五加皮,氣香味苦,五加樹皮有奇香,可滋補肝腎壯筋骨。民間認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難避邪。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餘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溼的區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喝五加酒。

傳說,東海龍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間,與凡人致中和相愛。因生活維難五公文提出要釀造一種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為難。五公文讓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釀造,並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藥。

在投放中藥時,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當歸補心血,去瘀化溼用妾黃。甘鬆醒脾能除惡,散滯和胃廣木香。薄荷性涼清頭目,木瓜舒絡精神爽。獨活山楂鎮溼邪,風寒頑痺屈能張。五加樹皮有奇香,滋補肝腎筋骨壯,調和諸藥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湊足地支十二數,增增減減皆妙方。”原來這歌中含有十二種中藥,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為了避嫌,將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據秦漢時期的〈申農本草經〉載,“魯定公母單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3、菖蒲酒

端午節飲用的最多的另一種酒就是菖蒲酒了,菖蒲酒是用菖蒲、艾葉泡製而成,在宋代,菖蒲被視為“辟邪之物”,因此後來端午節飲菖蒲酒辟邪的風氣大為盛行。

早在先秦時期,《神農本草經》、《周禮》等古籍中,就有關於菖蒲藥用價值的記載。以菖蒲浸酒,在明代最為盛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指出“菖蒲酒,治三十六風,十二痺,通血脈,治骨痿,久服耳目聰明”。

菖蒲酒產于山西垣曲,是一種配製酒,色橙黃微翠綠,清亮透明,氣味芳香,酒香釀厚,藥香協調,而不失中草藥之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膩,略帶藥味,使人不厭,釀和爽口,辣不嗆喉,飲後令人神氣清爽。酒度為45度,糖度為12度。

4、黃酒

從科學的角度,雄黃酒需要謹慎對待,而黃酒則有益於人體健康。黃酒其實是種米酒,與白酒不同的是,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於20%,不同種類的黃酒顏色亦呈現出不同的米色、黃褐色或紅棕色。

中醫上,黃酒可以做藥用,生飲對心跳過快、厭食、煩躁等有療效;熱飲可以緩解血淤、缺奶、風溼性關節炎、腰痠背痛及手足麻木。

熱著喝是有利身體健康的,燙過之後會揮發掉一些酒裡的有害物質。黃酒加話梅,養陰美容的作用顯著,還能潤肺護肝,緩解酒精對肝臟的傷害。黃酒加桂圓、荔枝、紅棗同煮能緩解月經不調、貧血、遺精和腹瀉。

  飲雄黃酒的來歷

屈原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 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杭諺說: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民間於此日將蒲根切細、晒於,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亦有單獨用雄黃浸酒者,故名 雄黃酒 。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 王 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間還將吃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乎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有井人家,還以雄黃一塊,裹以絲綿,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端午節與雄黃酒

我國民間有 早端午,晚中秋 之說,古人以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要說香包先說雄黃和雄黃酒。雄黃許多地方都盛產,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雄黃釀成雄黃酒,《清嘉錄》記載: 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 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藥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舊時建寧幾乎家家釀雄黃酒,但多為男人飲,有些會喝酒的女人也飲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龐耳鼻手心足心塗沫一番。後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燻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

香包以藥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燻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TAG標籤:習俗 端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