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紀困生幫扶總結國小

前蘇聯教育學家馬柯連卡曾說過:“愛是無聲的語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劑。”教師對德困生的愛,勝過千次萬次的說教。愛,能拉近教師與德困生的距離,能滋潤德困生的心田,能感化德困生的心靈。

紀困生幫扶總結國小

一、賞識信任、真誠相待是教師愛德困生的鑰匙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學生是活潑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與追求,他們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期待著肯定和讚譽。有了愛德困生的思想,班主任就能走進德困生的情感世界。教師的愛能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屏障。當學生意識到教師可親、可信、可敬時就會視為知己,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教育中心心相印的話語,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滋潤著德困生的心田。在長期的接觸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反應,這種反應往往表現為一種情感反應,這就要求教師在處理這些反應時,能融入自己的感情,以誠相見,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從心靈上去感化學生,以至達到心靈上的溝通。而愛是情感中最積極的一種態度,是人性本善的體現。比如:為了讓部分德困生對父母產生的逆反心理、對抗情緒有所緩解,開展以“品味愛心”為主題,以學生身邊的事或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為例,用談話、討論、反思等形式坦誠相待,使學生與家長相互信任,促使學生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感激父母。從而,充分感受到父母那偉大而深沉的愛。

當然,針對德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不斷變化和反覆,作為教師就是要用自己的愛感染學生,讓愛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相傳遞,使每一名學生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認知失調策略、平衡心理是教師愛德困生的科學配方

有一類德困生長期在消極心理作用下自以為“看破紅塵”,或者形成了一套頹廢的“人生哲學”與處世待人的“靈丹妙方”。他們不怕管、不怕壓、不聽勸,教師們往往無可奈何、束手無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認為:“如果人們習慣了某一狀態,他們將試圖發現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之間是一致的;如果人們相信自己持有某種態度,那麼,他們就會試圖行動或解釋行動,使其與他們的態度一致。”費斯廷格還進一步指出,為了減輕矛盾,人們可能改變其態度,使之符合新的已習慣的行為。

教師利用認知失調策略轉化德困生,必須藉助一些具體的便於操作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二類:

(1)認識與認識之間的不協調。例如,某德困生在虛假的心理氣氛的影響下形成了“人都是虛偽的”觀點,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尤其是通過榜樣示範使之產生“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虛偽的”新認識。這樣,兩種認識勢必引發德困生的疑慮和困惑。這便營造了良好的教育契機。

(2)認識與行為之間的不協調。例如,德困生範某與優等生俞某爭吵鬥毆被老師發現,按照德困生的“常規”認識,自己必先受到老師的呵斥。但李老師卻一反“常規”,不是先下定論,而是耐心細緻地瞭解情況,酌情秉公處置以理服人。這種“常規”認識與教師行為之間的“反差”,必然導致德困生對自己的“信仰”有所懷疑。

三、持之以恆、用愛呵護是教師愛德困生的'成功祕方

我們要記住一句話:冷漠是離心力,它使學生離我們越來越遠;微笑是

同心力,它不斷拉近我們與學生的距離。其實,不管是誰,都想聽到別人對自己的稱讚與肯定,尤其是自己感到孤獨、氣餒時,更想得到別人的鼓勵,德困生也是如此,他們都渴望進步,並在苦苦探索前進的方向。作為班主任,就要勤於鼓勵,使他們走出困境,找到光明的前途。最後,班主任應該積極運用表揚的激勵作用,努力創造使學生獲得表揚的機會。如在平時的考試、聽寫中,德困生有進步,就要及時表揚;在搞衛生中表現好,也要表揚;紀律有進步的德困生,更應該表揚這樣,他們就能時常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和存在的價值,並能為此而不懈努力。

“班級像一座長長的橋,通過它,人們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級像一條挺長的船,乘著它,人們越過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鄉村、城鎮。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相互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了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由此可知,班級對於學生是多麼的重要,而每一個學生則是其中最活躍的音符。“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於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愛心,他們就會陽光燦爛。

林泉鎮高錦國小

2015年7月

紀困生幫扶總結國小 [篇2]

本學期,我承擔的二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對學困生進行了不同層次的輔導,本學期已經結束,下面我把對學困生輔導的工作作一總結:

一、以全新的眼光觀察認識學困生

學困生的產生,是有著種種客觀原因的,所以,要真正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必須以全新的眼光觀察認識每一個學困生,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認識他們的心靈深處。為此,在本學期中,我積極與學困生溝通交流,與他們的家長建立良好的聯絡,請教他人,為學困生轉化工作進一步奠定了理論基礎,準備了必要的資訊。

二、從學困生身上分析原因,針對具體情況開展工作

根據我上學期對本班學生的瞭解,我發現,在學困生當中,楊子金每天的作業幾乎都打零,他頭腦靈活,就是不注意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像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每次都只做得很少,且錯誤較多。經過我的調查,我發現,這個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他沒有父親,母親每天又很忙,很少花時間去過問孩子的學習,也很少有時間來學校與任課教師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導致了這名同學在學習上的不負責任。另外陳小妃同學雖然學習認真刻苦,但由於思維能力弱加上缺乏學習的技巧和學習的夥伴,總是事倍功半,收效頗微。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開展了轉化工作:

1、認真開導,積極教育,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開始”,為了使學困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我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在課堂上,設計一些他們能夠完全回答的問題,鼓勵他們大膽回答,踴躍發言,在回答正確後,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二是在課後,給他們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書,引導他們在閱讀中認識自己是最棒的,相信自己是一定能夠成功

的。通過這些措施,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信心,為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準備了精神動力。

2、充分調動家庭教育的積極性,發揮家庭教育的潛力。

對於學生的教育,學校作用固然重要,家庭作用也不容忽視。為了做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統一,良好配合,我一方面找機會與他們的家長溝通交流,在溝通與交流中統一、完善對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另一方面,我經常與他們的家長進行電話聯絡。如當這幾位學生的學習有了進步時,我便及時地告知他們的家長,一同分享其中的快樂,當這幾位學生的學習稍有退步時,就儘快地詢問他們的家長,瞭解其中的情況,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換看法和意見。果然,在教學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學困生的學習狀況有了明顯的轉變。

3、成立“一幫一”的的幫扶小組,促進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對於學困生的幫助,作為老師的我畢竟能力和時間是有限的。為了彌補這一點,為了延伸和繼續幫助學困生的工作,在班上,我成立了“一幫一”的幫扶小組,讓班上的優等生幫助學困生,給他們給予知識上的補充。通過“一幫一”活動,使他們在學習上有了互補,更實現了品質上的互補。

總之通過一個學期的內化教育,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積極性大大地被調動起來,現他們基本能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學習風氣較以前有明顯的變化,以前是“要我學”,現在是“我要學”。通過不斷的加強訓練,老師幫助學生獲取一個個小成功,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TAG標籤:紀困生 國小 幫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