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慶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節日慶典/列表

越南清明節都有些什麼習俗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越南就是其中之一。那麼越南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越南清明節都有些什麼習俗

  越南的清明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與中國一樣使用農曆的國家之一。清明節是越南民間祭掃先人墓和踏青的日子。 農曆三月九年級日為寒食節。寒食就是吃冷食。這個節日也是起源於中國,後來傳入越南。根據中國的風俗,越南人也過寒食節,一方面是銘記介子推的忠義之心,一方面也是一個祭祀祖先的機會。不過越南人過寒食節不禁菸,不吃冷食,不需要頭一天把各種食品做好。寒食節還有兩種食品就是元宵和湯圓。越南人說,三月是元宵和湯圓的季節,因為從三月份開始,越南人才開始吃元宵和湯圓。越南的元宵和湯圓也都是用糯米麵做成,但味道和吃法卻不一樣,同中國的元宵和湯圓也有所區別。越南元宵是冰糖為餡,個兒比中國的元宵要小。元宵下到開水中,幾經沉浮,煮熟以後撈起來擺在小碟子裡。越南的湯圓是綠豆為餡。綠豆煮熟,去皮,搗碎,然後作為餡包在湯圓裡。湯圓也在開水中煮熟以後,撈起來不是放在碟子裡,而是放在碗裡,倒上糖水吃。過去越南人不在三月九年級以前吃元宵和湯圓。因為從農曆三月九年級寒食節才開始用元宵和湯圓祭祖先。本著對神靈和祖先的崇敬,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上供的食品,在沒有上供之前,人們不能自己先吃這種食品。現在,在越南城市裡,很少人家過寒食節了。但三月份吃元宵和湯圓的習俗仍然在延續。在街上,人們也可看到很多婦女賣元宵和湯圓的。

清明節 清明是一年24個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在立春之後45天到來。 清明一般在農曆的三月份,最遲在農曆四月初。清明,意味氣清光明,是一年之中的美好時光。東方人把清明看成是一年之中的一個重要節日。 同中國一樣,越南人也借清明之際掃墓和踏青。人們帶著鐵鍬、鮮花、香、紙錢等,修理墳墓,清除墳墓上的雜草,焚香燒紙,有些還獻上鮮花。有許多地方還有掃墓時燃放爆竹的習俗。 在春光明媚之際,人們的春遊活動也特別熱鬧。有些重點旅遊區人山人海,絡繹不絕。

  中越清明節的傳說

對於清明節的由來,中越兩國民眾有著自己的解釋性傳說。在我國,有這樣一則關於寒食的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後來身邊只剩下幾位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名叫介子推,他割肉煮食救了重耳。重耳後來回國執政,史稱晉文公。晉文公重賞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經人提醒後,數次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見介子推不來,晉文公親自前往,介子推揹著母親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下令放火燒山,想讓介子推自己走出來,不料介子推至死不願見晉文公,他和母親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去。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把放火燒山那天定為寒食節,每年這天禁菸火,只能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上山祭奠介子推,看到那棵老柳樹長出新芽,便賜名為“清明柳”,定這天為清明節。從此,每逢介子推死的那天,人們禁止煙火以示紀念。寒食、清明於是成為全國民眾的重大節日。

在越南,清明(寒食)節又叫湯圓節、湯糰節,因那天人們要吃湯圓、湯糰而得名。207關於越南清明節(湯圓、湯糰節)有三個傳說:一是介子推的傳說。在越南也流傳著中國寒食節有關介子推的傳說,情節基本一致,有一個不同的細節是,晉文公把放火燒山的日子定為寒食節(三月九年級),九年級至初五,全國禁菸火,只吃冷食。二是貉龍君和甌姬的傳說。傳說在很早以前,嶺南有一個名叫祿續的國王,號稱徑陽王,國號赤鬼國。

徑陽王娶了洞庭君的女兒,生子崇纜。崇纜長大後被封為貉龍君,統治整個貉越地區。貉龍君娶北國公主甌姬,甌姬懷孕生了一個卵包,卵包裂出一百個卵,百卵孵出百男。後來貉龍君和甌姬二人分別到沿海和山地去居住,他們的長子留下來立國,號雄王,定國名為文郎國。文郎國是越南的第一個王朝,這是越南建國之開始。由此,貉龍君與甌姬就是越南人的祖先。為紀念甌姬生百卵,每到農曆三月三日的寒食節,越南人要做湯圓、湯糰祭貉龍君和甌姬,一百個湯圓象徵貉龍君與甌姬的百卵。217-220三是二徵娘傳說與喝門廟會。二徵娘是徵側與徵貳姐妹倆的共稱,是越南兩位民族英雄。傳說癸卯年三月初六,二徵娘出兵前,一位老大娘給她們送去兩盤湯圓,以示自己的恭敬之情,二徵娘開心地把湯圓吃完。二徵娘後來投喝江(現河內市福壽縣喝門鄉)而死,人們就在喝門村建造二徵娘廟,舉辦喝門廟會,於每年三月初六用湯圓祭祀二徵娘,其俗保留至今。220-221由以上傳說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清明節傳入越南後,對於清明(寒食)節的由來,越南民眾也附會了傳說予以解釋,除了繼續沿用中國關於介子推的傳說外,還有兩個富於越南本土特色的傳說,顯示了越南民眾對中國節日及其傳說的採借與創新。

  中國和越南清明節俗的區別

(一)節日時間的確定

由上述可知,中國清明節在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形成至今時間並無改變。中國民眾大多在4月5日前後的清明時節掃墓,有的地方則在冬至那天掃墓,部分地區、部分壯族、布依族、花頭瑤等習慣於農曆三月九年級前後掃墓,客家人掃墓時間為春節之後或重陽、中秋前後等,各地不同。而明代由越南塗山遷徙到中國廣西東興京族三島上定居的京族人,不同村落掃墓時間有所不同,京島上的`山心、江龍兩村於4月5日前後的清明掃墓,萬尾、巫頭兩村則沿襲越南傳統於臘月二十至三十日之間掃墓,稱之為“臘墓”。越南清明節定於農曆三月九年級,節俗有掃墓和踏青等,如今越南人多在臘月掃墓。《安南風俗冊》載:“近除夕,備芙酒省掃先墳,曰掃墓。”334黎崱《安南志略》卷一“風俗”部分也有“臘月……杯盤祀祖的記載。

越南人認為祖先會在新年的午夜回家探望,因此人們會在臘月二十幾為先人掃墓,請祖先回家吃團圓飯。有的地方則在元旦前後農閒時期掃墓祭祖。

(二)節日習俗活動

在中國,清明節作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歷來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重視,有很多節俗活動和儀式,如祭祖、踏青、舉火等等。隨著時代的演變,清明節習俗活動因時因地而呈現出差異性。周代時已有司炊之官,管理百姓用火,春秋之後有寒食禁火清明舉火之俗,唐代時寒食、清明節均可掃墓祭祖,上巳節的踏青習俗亦併入清明節俗,如同《帝京景物略》中所記載的情形:“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是日簪柳,遊高梁橋,曰踏青。”

發展到後來,清明節主要習俗活動有掃墓、踏青、插柳、戴柳、折柳、植樹、蹴鞠、打馬球、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掃墓那天,人們攜帶酒肉果蔬和紙錢等物品,前往親人墓地祭拜,點香燒錢,修整墳墓,在上邊壓些紙錢,或將紙錢掛在樹枝插於墳頭,叩頭行禮祭拜,之後大家圍坐聚餐飲酒後回家。這是大致情況,各地習俗略有不同。踏青之俗古已有之,如《舊唐書》載:“大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宋代時踏青習俗甚為流行。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熱鬧的活動場景。清明時節人們有插柳、戴柳、折柳習俗。一種說法是插柳戴柳可以辟邪。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有這樣的描述:“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人們在被視為鬼節的清明插柳戴柳以祈避災便在情理之中了。第二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據說晉文公祭介子推,將復活的柳樹賜為“清明柳”,折下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此後群臣百姓效仿,相沿成風。第三種說法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此外,人們還在清明時節植樹,舉行蹴鞠、打馬球、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各種娛樂活動,因此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祭祀日子,也是踏青遊樂、親近自然的春季儀式。

同中國一樣,越南人也借清明之際祭祖掃墓和踏青。完成於19世紀末的越南地理學古籍《同慶地輿志》記載:“清明則設饌掃墓。…… 三 月 初 三 日,各 家 童 婦 女 包 黑 糯 米 飯,衣 服 整 齊 …… 男 女 互 相 唱 和 為樂。”473“清明踏青掃墓。”480那天人們一般攜帶酒肉、蠟燭、鐵鍬、水果、鮮花等到墓地,其中豬肉、糯米飯、紙錢和香是必備之物。清除親人墳上的雜草,給墳墓添些新土,插幾枝樹枝於墳上,在親人墓前供祭食物,上香祈禱,燒紙錢,獻花,叩首祭拜,大家把祭祀食品吃掉後回家。有很多地方還有掃墓時燃放爆竹的習俗。人們除了到野外掃墓外,還須在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在香案上擺放供品,寓意是請所有的祖先回家享用。另外還要祭祀土地神。很多地方因在元旦、臘月、春節已經祭祀過祖先,清明那天就不一定掃墓,而是外出踏青遊玩。

(三)清明食俗差異

中越清明節的飲食有所不同,但這些食俗都有著共同的紀念意義。就節日來源而論,兩國清明節都是為了紀念介子推,發展到了後來,清明節祭祀更是寄託了人們對祖先的懷念、對烈士的敬仰,節日期間相聚、會餐還能加強人們之間的情感聯絡。

我國各地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明節食品,有些地方在清明節習慣吃涼食,如煮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清明粑、幹粥、寒食餅、寒食麵、寒食漿、棗餅、春酒、紅藕、嫩柳葉拌豆腐等等。綜觀這些清明節食品,共同特色是就地取材,可吃,可入藥,可熱食冷食。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清明食俗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北方,人們用麵粉製作成蒸餅,上附紅棗的“子推饃”;有的地方用酵糟發麵,夾棗蒸食,還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用柳條串起掛在門上,以此紀念介子推。江南一帶清明吃一種用糯米粉拌艾葉汁製成的青糰子,豆沙餡;也吃“松花餈團”,即舂溶糯米飯,包芝麻餡,搓成團,外裹松樹花粉。在閩西,人們沿襲早在宋朝就已形成的吃艾粑習俗,據說吃了有清涼解毒、祛病強身之功效,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在山東,泰安地區食冷煎餅卷生苦菜,即墨一帶吃雞蛋、冷餑餑,而在長島、萊陽、招遠等地,雞蛋、冷高粱米飯成了人們的清明食品。在山西,晉北習慣吃以黑豆芽作餡的玉米麵,晉西北食黍米餅,晉南吃“子福”,即白麵蒸饃,其中夾有棗、核桃和豆,外形為龍樣,龍身鑲有雞蛋。四川成都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名曰“歡喜團”。浙江各地清明時吃螺螄。

壯族要吃五色糯米飯。土家族則吃豬頭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清明節要上山採艾蒿,與糯米、臘肉、蒜苗、五香、鹽等混合蒸熟,稱為“清明粑”。各地自然地理條件不同、物產不同,造成了清明節食俗的差異。越南清明(寒食)節亦源於介子推的故事,節日讓人們緬懷介子推的忠誠,也為人們提供了祭奠自己祖先的機會。除有個別古文獻記載清明節禁舉火,如《諒山省文淵州仁裡總俗例》載:“仍伊日一切禁不得何人舉火。”《龍環縣西甲券例》有“寒食十磁”的冷食祭拜記載,未有其他文獻記載越南清明禁火的習俗。越南人在清明(寒食)節不禁忌菸火,不吃涼食,農曆三月九年級始以元宵和湯圓祭祀祖先。

越南的元宵和湯圓都是用糯米做成,但味道和吃法卻不一樣,同中國的元宵和湯圓也有所區別。越南元宵是以冰糖為餡,個兒比中國的元宵要小。湯圓以綠豆為餡,煮熟放在碗裡,倒上糖水吃。過去越南人不在三月九年級以前吃元宵和湯圓,因為從農曆三月九年級寒食節才開始用元宵和湯圓祭祖先。本著對神靈和祖先的祟敬,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上供的食品,在沒有上供之前,人們不能自己先吃這種食品。越南清明用於禮神供佛的祭品有雄雞、柔米、酒、檳榔芙葉、青蕉、生豬肉、生豆餅、清水、蔬菜、湯圓(湯餅)等。

TAG標籤:越南 習俗 清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