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慶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節日慶典/列表

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大熊貓科的一種哺乳動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那麼,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大熊貓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撫育習性

大熊貓的新生兒在出生時發育相當的不成熟,體重僅僅是母親體重的0.1%,初生幼仔體重很輕,初生重平均為145克左右,約為成年大熊貓體重的千分之一,最輕的為51克,最重的為225克。照顧孩子對於雌性大熊貓來說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通常歷時18個月,有時甚至長達兩年,直到她的下一個孩子出生。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雙胞胎,大熊貓媽媽通常會忽視或拒絕較弱的一個,這能保證至少一隻成活。在圈養情況下,會進行人工飼養,並採用換崽技術,儘量使所有的大熊貓幼仔都能成活。

  繁殖習性

大熊貓棲息於密林之中,生長到一定階段要進行婚配和生育,即發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雌性大熊貓每年發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暫的2~3天,發情時期通常在在每年的3~5月。成年雌雄大熊貓相互間主要通過氣味嗅覺的通訊方式逐漸聚集在一個地方並相互瞭解、相互吸引,到發情高潮時相互間通過連續不斷的咩叫和鳥叫聲以及待配姿勢等聽覺、視覺通訊方式表達愛意並達成配對交配。大熊貓妊娠期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產仔當媽媽的大熊貓,為了下一代的生命安全,一改過去的溫順脾氣,戒備心很重,不允許任何動物(包括人)接近它那神聖不可侵犯的小寶貝。

  行為特點

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在動物園裡面,飼養員每天兩次定時給它們餵食,所以大熊貓其他的時間都用來休息。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大熊貓看起來也很可愛。非常的靈活,能夠把它們笨重的身體擺成各種各樣的姿勢,最喜歡的姿勢便是腿撐在樹上,並用手遮住眼睛。

  棲息環境

大熊貓棲於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涼潮溼,其溼度常在80%以上,是一種喜溼性動物。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陝、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量約1600只,其中80%以上分佈於四川境內。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類生長良好,氣溫相對較為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

  食物習性

雜食性。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也具有食肉動物吃肉的潛力,但很少捕食動物或動物的屍體,這並不是它不喜歡吃肉,而是缺少機會。因為在大熊貓的分佈區裡,大型的食肉獸很少,沒有多少殘屍剩首供它食用。如果自己經常去捕捉鼠類等小動物,所得到的營養卻常常不足以抵償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貓只能偶爾吃到一點肉食,大部分時間則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維持生命,成為一輩子循規蹈距、依竹而生的動物。

  大熊貓特殊的消化系統

大熊貓具有典型是肉動物的消化道,單室胃,沒有盲腸.大熊貓以竹子為生,除了能夠消化,吸收竹子細胞內含物質外,由於缺乏微生物的消化能力,只能利用一部分半纖維素,排出竹節外形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分辨.這種獨一無二的消化營養方式,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草食類動物都很難見到.竹子是低營養食物,為了維持正常的生長髮育和養殖,大熊貓具備了吃得多,排洩快,選食優竹,不冬眠以及少運動、少消耗等特徵.

排粘

排粘是大熊貓一種特殊的生理現象.大熊貓的消化道壁上有大量的粘液腺,當大熊貓的竹子採食量減少時,胃腸道正常分泌的粘液也會減少,多餘的粘液滯留、粘附在腸壁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通過腸管的急劇運動,將連同部分壞死、脫落的腸粘膜細胞一起排出題外.粘膜能夠使竹便成形,減少消化道內的摩擦,起到保護作用.在排粘期間,大熊貓會表現出精神萎靡不振,食慾下降以及倦臥等現象.

疾病

TAG標籤:生活習慣 大熊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