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慶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節日慶典/列表

中元節有哪些飲食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有很多習俗,你們知道的又有多少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元節的飲食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中元節有哪些飲食習俗

  中元節的飲食習俗

1、吃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2、吃瀨粉。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3、吃粗茶淡飯。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4、吃扁食。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5、吃“餃餅”。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

每個地方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都不同,或吃瀨粉、或吃鴨子,或吃“餃餅”,總之,七月十五鬼節的飲食似乎有點“神祕”哦。

  莆田中元節傳統美食:金粿

莆田中元節(七月半)做金粿。農曆七月初九或初十,用草木灰過濾出含鹼的“金水”。十一十二,取“金水”拌水磨糯米漿,蒸成金黃色的米粿。用於祭祖,也是味道獨特的食品。由於含食用鹼,能幫助消化。

傳統節令食品是地域文化的象徵,但莆田市和廣東潮汕地區的.食品卻有相似之處。潮汕地區逢端午節有製作梔粿的習俗。做法是:糯米浸水後磨成漿,濾去一部分水分。按比例加入梔子汁、食鹼液,拌勻後蒸熟。梔粿呈棕黃色,用紗線切割成片,蘸白砂糖吃。當地認為,潮汕地區端午暑溼瘴熱,吃梔粿有清熱利溼、助消化之功效。

潮汕梔粿與莆田金粿都是用水磨糯米漿蒸成的節日食品,都加入含鹼液體,成品呈金黃色,吃法相同,都具有助消化的功能。而且,梔粿與金粿,讀音相似。不同只在於前者是端午節食品,還要加入梔子,後者是中元節食品。

梔子,潮汕俗稱黃枝(莆田也這樣稱呼),果實叫“山梔子”,入藥。其功效是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梔粿”因用梔子而得名,用做端午節保健食品是合適的。梔子雖然有保健功能,但主要作用大概是給梔粿著上黃色。由於梔子比較稀缺,現在也用茶葉、竹葉、稻草燒的湯汁替代,這種湯汁也是黃色的。莆田金粿舊時可能也加梔子,現在不加了(拌了草木灰汁的金粿呈金黃色)。另外,同是中元節食品的“薄荷糕”,現在也不加薄荷了。特色小吃

飲食風俗具有很強的繼承性。儘管客觀環境會改變,但風俗仍然代代相傳。比如金粿,古代沒有專門介紹做法的書籍,更沒有現代的大眾傳媒,全靠民間一代代傳承、模仿,經過千百年流傳下來了。而且中元節一到,人們就會自發去做。梔粿也一樣。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東部,包括潮州、汕頭、揭陽、汕尾四個市。其東北部與我省交界。潮汕歷來有“先祖遷自莆田”的說法,潮汕俗語也說“潮州福建祖(祖先來自福建)”。據考證,確實有不少潮汕先民是在唐宋及以後由莆田入潮的,其中一部分先由中原南遷到莆田,再入潮汕。移民對目的地生活方式、風俗和文化傳統都有影響,至今當地一些民俗習慣仍與莆田相近。潮汕莆田都盛產大米,大米是人們的主食,也是大米制品的原料。

  福建仙遊中元節習俗

農曆七月初至十六日,是中元節,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也稱“鬼節”,是舊時民間祭祀祖先的節日。據傳,農曆七月不敢迎娶,以為中元節開了鬼門關,恐中邪招災;晚間孩子要早入房,怕衝鬼邪。七月半最重要的習俗是“送紙”,凡是已嫁的女子,孃家父或母逝世的,必須備辦祭品,十五日之前回孃家致祭。這期間,家家戶戶都在祭拜先祖,準備的祭品有:飯糰(也可用長饅頭替代),鴨子(也可豬腳等替代),茶,酒,香,燭,盤,鬥錢,冥幣等等,祭祀祖宗。

仙遊人在過去遇到“七月半”來臨,就忙開了: 民謠雲:“初九初十,金水滴滴;十一十二,金粿賞味;十三十四,挑來挑去。”初九日起,家家忙著做“薄荷糕”和“金粿”,金龜(金粿漿)滴滴;十三日祭祀祖先,俗稱“接公媽”;持續至十六日“送公媽”始止。

“薄荷糕”的做法是:以上等冬米舂細、過篩、攔上白白糖、壓實後,置於蒸籠中蒸制而成,同時還加上少量薄荷,故名薄荷糕;“金粿”的做法是:用乾旱稻草、幹黃豆枝葉燒成灰,沖水過濾後,成為含鹼的“金水”和糯米磨粉攪拌成漿,蒸成帶金色的米粿,也有用小米磨粉拌“金水”蒸成金粿。把糯米浸水後磨成濃米漿,加適量食用鹼製成,蒸成後形如圓盤,色呈金黃,故名“金粿”。金粿是莆仙民間過中元節的主要供饈。金粿質粘軟,不用刀切而用線割。

所謂“挑來挑去”,是指女子回孃家祭奠已歿的父母。七月十五日主祭日,亦稱“接公媽”。這一天,不少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和在外省市工作、打工的親人,趕回家鄉,全家人聚集一堂,共祭祖先。這個時節,因為天氣炎熱,莆仙百姓俗稱“公媽熱”。各家祭品,一般以素菜、乾果為主,避免食物黴變。所以,主祭品主要是金粿和薄荷糕。中元節晚上,莆仙一些寺廟還舉行普度和孟蘭會,沿海民間也有“放水燈”的風俗。所謂“放水燈”,即用白紙疊折成各種花朵、船隻,在中間點上蠟燭,放飄水上。 七月十六日,各家舉行“送公媽”。

TAG標籤:習俗 飲食 中元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