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慶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節日慶典/列表

萊蕪地區中元節的傳統習俗

中國的農曆七月十五是民間的鬼節,也是中元節,那麼在萊蕪是怎樣度過的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萊蕪中元節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萊蕪地區中元節的傳統習俗

  萊蕪的中元節習俗

蕪人過中元節這一天的習俗分為:請家堂、祭祀、送家堂三大部分,每部分都十分的有講究。

請家堂:早晨打掃庭院,擺設供桌,牆上掛家堂軸,供桌下放一臉盆,用來盛裝祭奠的茶酒和燒紙。男主人為主祭人,負責寫祖先牌位,佈置祭祀工具和用品。牌位是用一張黃裱紙疊製成長方形,上端折成三角形,把上三輩的先人名諱、夫人姓氏男左女右分別寫在上面,成為“祖先牌位”。 安放牌位要主次分明,中間為“高祖”,“曾祖”、“先考”由中往兩邊分,也可自左往右從大到小依次排列。十時左右擺好牌位,茶碗盅筷,主祭人攜子焚香,提著酒壺到村外大道上迎請祖先。將祖先請回家之後到家門口先將手中香一炷插於大門框左邊,用木棒(棍)攔在門口,俗稱“攔門棍”。

祖先請到家,香插爐中便開始祭祀儀式。主祭人按照傳統的祭祀方式,首先擺放茶點,將點心置碟中擺放,主要有:糕果、餅乾、口蘇、蜜食等。將供桌牌位前的茶碗倒滿茶,按供奉祖先的輩分大小獻茶。習俗講究茶要七分滿,酒要八分滿。敬完茶,擺放新鮮水果,水果以西瓜為主,將西瓜切成蓮花瓣狀一分為二,擺在桌子前端的左右兩邊,也可放在桌子正中,瓜形似蓮花座,象徵吉祥如意;西瓜象徵家庭團團圓圓、日子紅紅火火;再擺上蘋果、香蕉、葡萄小果,忌用桃、梨。 然後擺放供菜:祭祀選用神仙菜,即菜數為單,三,五,七,九不等。主祭人此事會對子女一一講解牌位上的祖先,尤其是有過驕人功績、為家鄉作出過貢獻、在鄉民中有良好口碑的先輩事蹟來鼓勵子孫。午飯時,要在供桌上擺放饅頭,敬酒,敬茶。敬酒敬茶時,主祭人要虔誠地說道:“請老人家吃飽喝足!”然後,一家人在家堂桌前共進午餐。

送家堂是中元節的最後階段,下午五點左右準備送家堂,主祭人親自或吩咐兒子打紙(用木製錢模具列印花錢,俗稱“紙窩子”)、花紙(將打好花錢的燒紙劃開,按刀疊好備用),女主人煮好水餃,用茶碗裝盛,一個牌位前放一碗,每碗放兩個水餃。送家堂時,將牌位前擺放的酒、茶、水餃一一澆奠(倒在桌下的盆中,意為向先人敬酒、敬茶),把牌位由‘高祖’到‘先考’按大小順序收起,放在簸箕或傳盤中,帶上燒紙、酒、茶、水餃湯、鞭炮,主祭人取香爐中燃香在前,全家老少一起到村外的大道上送家堂。出門時將欄門棍拿開,傳說檔門的木棍不拿開,祖先出不去,以後家裡會出離奇的怪事。送家堂一般選莊外的大道邊,先用沙土堆起個香爐,把手中的燃香插在上面,將高祖牌位放在前面,按大小依次排成一條線,每刀燒紙上放一個牌位,用一炷香壓住,將燒紙、牌位劃半個圓圈,俗稱“圈錢”。點燃燒紙,燒完後用酒,茶,水餃湯從半圓圈口澆過去,主祭人面朝路前方,虔誠說道:“請老人家一路走好!”全體磕頭,燃放鞭炮,送家堂祭祀禮結束。送家堂的場面很隆重,全村的男女老幼聚在一起,香菸繚繞、紙灰飄揚、鞭炮齊鳴!這家送完那家接上,直到傍晚仍能聽到鞭炮聲。

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在萊蕪地區過中元節也與時俱進,很多年輕人或者上班族由於工作原因上午的請家堂和祭祀不能及時參加,但是都會在聚餐時及時趕回家中和家人團聚,下午的送家堂更是不能缺席。在萊蕪,很多企業及進城務工人員用人單位也越來越重視中元節,會選擇在中元節這一天放假一天或者半天,讓員工回家團聚,不放假的單位也會在這一天為員工準備豐盛的伙食,讓員工在單位過節。

  中元節習俗:南方河裡放燈 北方掛燈燒香

中元節古時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民間俗稱“鬼節”、“亡人節”,時間在農曆七月半。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裡,南方人都會到河裡放燈以紀念亡故的親人。北方人多以到親人的墳墓上掛燈燒香的方式來紀念亡人。其實,古時候的中元節掛燈放燈也只是為了讓那些鬼魂可以託生,不再承受十八層地獄鬼界的苦難,在佛教和道教的真實意圖裡也可以稱之為“孝親節”。所以中元節,既可以寄託對逝者的哀思,又讓人謹記父母的恩德,是雙孝節日。

在鬼節這一天,大人帶著孩子做一些花燈,點上蠟燭,在燈的紙壁上寫一些祝福的話,然後一起去河邊放燈。放燈時,一邊給孩子講老爺爺老奶奶的親情故事,使孩子感到逝去的親人那份親情還存在。

其實,在中國的節日文化裡,多數都包含著孝敬和感恩。母親節、父親節、中元節,甚至情人節,裡面最主要的內容都是孝敬和報恩。兒孫感恩爺爺奶奶和父母,情人之間也會感恩彼此的那份真摯情意。

感恩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一根支柱。但願,中國的中元節,在今後的歲月裡,真真正正地成為一個生死兩廂的“感恩節”“孝敬節”。

  廣西人中元節為什麼要吃鴨子

農曆七月十四,俗稱“中元節”,也就是廣西人很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鬼節”,可以說是中國的“萬聖節”,但人們一般稱為“七月十四”。在這個節日,廣西人約定俗成的要吃鴨子,於是這個節日吃鴨子成了習俗。這一天,市場上的活鴨子成了搶手貨,銷售火爆,一些燒鴨攤也出現斷貨的現象。中元節前幾天,每天進鴨的數量是平時的好幾倍,有麻鴨、土鴨、西洋鴨等。

“中元節”和“清明節”有些相似,都是祭祀緬懷已故的`先人的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寄託人們對故人的哀思,悲傷的情緒多一點。而“七月十四”則是人們召喚故人的亡靈回家吃頓團圓飯,更多的是一份溫情和歡樂。

農曆七月十四“鬼節”的這一天,民間許多地方家家都要放鞭炮,驅趕邪惡的妖魔鬼怪,燒香火紙錢給召喚逝世的先人回家吃飯。在食物方面,最主要的是吃鴨子,至於為什麼,連老人們也說不清個緣由來。只知道這一天要吃鴨子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沿襲至今。而民俗專家的解釋也未免太牽強,他們只是從養殖上來說。每年的四月初是養殖鴨子的好時節,而到了七月底、八月初,正是鴨子長大成熟的時期,肉餡肥美。這時後用鴨子來祭拜祖先和驅趕孤魂野鬼便是最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