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試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教育考試/列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精選6篇)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1

《難忘的潑水節》這篇課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而1961年的潑水節,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個潑水節。那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來到傣族人民中間和他們一起歡慶這個富有民族情趣的潑水節。

本課的最大難點在於周總理生活的時代離現在的學生有一定的時間距離,他們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節,為什麼使人“難忘”?如何理解“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這個情感重點?我想首先要走進理解周總理生活的那個年代,感受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品質,感受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對他的無限熱愛和無比崇敬。所以我課前佈置學生收集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並在課堂上簡介周總理生平結合圖片向同學們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鋪墊。

在教學中我抓住“火紅火紅”一詞,讓學生感受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多麼開心和幸福。抓住體現周總理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一詞理解總理的可親。在良好的語言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詞句,再聯絡之前對總理的認識,讓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2

《難忘的潑水節》一文熱情洋溢地敘述了1961年周總理在西雙版納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情形,表達了周總理和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深厚情誼。總理的滿面笑容、傣族人民的興奮與喜悅在作者飽滿的激情中淋漓盡致地得以展現。

二年級學生對潑水節的來歷、周總理與人民的關係瞭解不多,課前佈置他們蒐集有關的資料,提高蒐集、處理和篩選資訊的能力。教學中我利用文章圖文並茂的優勢,緊扣“難忘”二字展開,內容突出“景難忘”“人難忘”“情難忘”。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重點,教學中讓學生多層次、多種形式反覆地讀課文,從而感受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指導朗讀時我重點抓住“歡呼”一詞體會傣族人民激動、高興的心情。在讀到“接過”“敲著”“踩著”這一段時,我還讓學生站起來,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學生就像身臨其境一樣,沉浸在了潑水節的喜悅中。難點是讀好最後一句:“周總理來了!”關鍵是在讀前面幾句話時做好聲音和感情的鋪墊,讀最後這句歡呼的話,感情要充沛,聲音要自然,語氣、語調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體現出個性。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練習說話:“一手……一手”、“一邊一……邊”.課堂抓住重點詞語深入思考,適時想象,使學生感受到總理的平易近人、與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情誼。由於這一課生字多,沒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朗讀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改進。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3

《難忘的潑水節》文字雖少,但所呈現出來的場面是熱鬧的。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充分感受到字裡行間所體現出來的激動與興奮是我在預設教學目標時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在預設教學過程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媒體,拉進文字與學生的距離。

二年級的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原本,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的內容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是適合運用媒體營造情境的文字,媒體使用恰當,可以起到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象的作用,文字與學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2、變換形式,提供學生多次朗讀的機會。

朱作仁教授說過:“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則使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教學中,把讀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給予學生。本文雖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奮。基於這點考慮,我在教學中注重肢體語言與朗讀的配合,低年級的孩子又格外容易投入,在媒體、動作和教師語言的引領下,學生們盡情高呼:

此時此刻,他們彷彿就是潑水節的一分子,與其說他們在朗讀,不如說他們在用心感受。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一讀讓你覺得最激動的句子或段落時,學生都分外投入,在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們對課文的'感悟得到了提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實現有機的整合。

當然,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我也發現自己在預設時一些考慮欠周到的地方。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學生語言的提升幫助還不夠。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4

國小語文第四冊《難忘的潑水節》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少年兒童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不容易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無法言明的感情,對課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著:對國小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於“理”的說教。所以,我以“情”為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並以此加以實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史激“情”

要想讓學生對周總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從周總理的待人處事等細節入手,使學生被周總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利用活動課為學生們播放了有關周總理的記錄片。在這些影片裡,描述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參加革命後表現的沉著,機智,樂觀的精神;從新中國成立後總理奔走於大江南北到他叱詫於國際外交風雲中,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地爭取外交獨立做出的貢獻。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總理赫然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在觀看記錄片的同時,在情感上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總理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為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情感互動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們可親可敬的老師了。尤其是國小生,對老師更是崇拜。以至於許多孩子把“這是老師說的”常常掛在嘴邊。這又為我們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在眾多領導人當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總理,我常常在觀看總理的影片時激動無比,我常常為我們有一位這樣的好總理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課前,我滿懷激情地把我的這種感受和學生一起交流。我說:“總理的好是我們無法用文字去表達的。假如用老師的二十年時間換回總理的一年時間,我非常樂意。”話音剛落,教室裡響起了掌聲。一群二年級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顯,學生在通過之前觀看的有關總理的記錄片,他們知道老師對總理的敬佩程度。學生完全和他們的老師在情感上產生了共鳴。老師對總理的愛戴,尊敬成功地轉移到學生的身上。

三、讀文悟“情”

這篇講讀課文,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既生動又形象,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

課文裡,開篇的“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特別”“敲起象腳鼓”“趕來”“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歡呼”等等,無一不體現人民的高興心情。學生們知道,正因為總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會這樣高興。第四自然段,課文從總理的穿著,神情和動作著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著”“踩著”。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第五自然段,周總理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傣族人民向總理潑水,祝福他健康長壽。體現了總理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最後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昇華。我創設了良好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再聯絡之前對總理的認識,學生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這篇課文主要表達總理和人們之間的深厚感情,這是文章的中心。通過各種渠道的感情激發,以“情感的薰陶”取代“乏味的講解”,能使學生跨越時間的隔閡,瞭解周總理的偉大,對學生突破課文各個難點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5

《難忘的潑水節》描寫了敬愛的傣族人民和周總理在一起過潑水節的無比幸福的歡樂情景,體現了總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人民的總理和人民心連心,周總理是人民的好總理”是這篇課文的情感重點。可是,周總理的時代離現在的小朋友有一定的時間距離,學生大部分連周恩來總理是誰都不知道,更難理解周總理和人民之間的那份特殊感情。因此,我希望以“情”為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首先,上這篇課文之前,我先課前為學生們網上尋找了有關周總理的介紹資料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周總理生平。並結合圖片向小朋友講了《一束鮮花》、《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學生對周總理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了周總理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尊敬,也就能明白為什麼傣族人民能和總理一起過潑水節會感到如此幸福。這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我認為課堂上老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往往是互動的。所以教學中我設計了教師範讀的環節,我覺得通過範讀,把老師對課文的感受用“語言之情”傳達給學生,產生情感碰撞,效果往往很好。而且這篇課文中很多詞語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

另外,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語句環境中品詞析句讀文,使學生在讀文中體會這種深厚的感情。例如課文裡第一段中“火紅火紅”一詞,就明顯地顯示了傣族人民當時的心情是如此開心和幸福。第四自然段中總理的穿著: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我希望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氣氛,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文中的詞句,再聯絡之前對總理的認識,讓在讀文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摯的感情。

  難忘的潑水節教學反思6

上週是沛澍備課,我在沒備課的情況下看課件,並不理解沛澍的設計意圖,等備完課之後回頭發現這篇課文設計的真的很好。

經過認真備課和梳理課件,我們班這節課進行的很順利。開篇讀課題,在課題中教學“潑”字。之後讀課文,問學生問題,檢驗預習成果:什麼是潑水節?孩子簡單回答後,師放一系列潑水節圖片,然後我給孩子們講解什麼是潑水節—少數民族的一種慶祝節日,用來表示對人們的祝福。

這之後進行識字教學,二年級不需要逐字說識字方法了。在開火車領讀和男女生輪讀中發現孩子們掌握的不好的生字,再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習,已達到鞏固加強的目的。

“蘸、襟”兩個字孩子們容易讀錯,可用生活中識字記住它。“同學們吃過火鍋吧,火鍋蘸料的蘸就是這個蘸。”“襟”是指衣服的一部分,襟字右半部分念jīn,所以它是形聲字。

在課文教學中把涉及到的相應的字教學完畢。

第二次代問題讀課文“這次的潑水節為什麼難忘?”鍛鍊孩子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因為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歡度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所以這個潑水節十分令人難忘。

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三段。第一、二段中讓孩子加重“特別、一起”等詞彙的語氣。重點找找課文時如何描寫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敲起鼓、撒花瓣、賽龍舟、放花炮”。

周總理的外貌什麼樣?到課文裡找找說說。學完這篇課文,你想對周總理說什麼?通過孩子們的回答,我覺得他們知道了周總理是個讓人敬愛的人。但我覺得識字部分我還是太磨嘰,耽誤很多寶貴的時間,以後要多注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