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讀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歷史解讀/列表

郎世寧八駿圖高清圖片欣賞

《清郎世寧八駿圖》是由清朝畫家郎世寧創作的,描繪了馬匹、人物和柳樹等景物。作品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郎世寧八駿圖高清圖片欣賞,希望能幫到大家!

郎世寧八駿圖高清圖片欣賞
  郎世寧八駿圖高清圖片欣賞

本幅雖然是採用中國傳統的顏料來作畫,但在馬匹、人物和柳樹的表現上,卻融入了西畫著重光影的手法,顯得立體感十足。他的作品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結合西洋畫,色彩明暗聚焦透視的繪畫手法。八駿圖,是在一棵壯實粗大的柳樹下,在境界秀麗視野開闊的環境中,畫著色彩不同的八匹駿馬,神態各異造型逼真色彩外貌十分準確生動無不栩栩如生。

  郎世寧後世影響

郎世寧的作品以驚人的藝術表達能力,創造了大量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也使清代宮廷紀實繪畫的數量與水平遠超前代。這些繪畫以精彩的筆墨記錄了中華帝國最輝煌的歷史,栩栩如生地表現了盛世的恢巨集光榮。 據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來到中國以後,畫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是他擅於採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創作了新的畫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匯通。郎世寧所作的油畫人物肖像畫,在造型上都相當嚴謹,注重解剖結構和立體感的表達,但是在光線的運用上則與歐洲畫法有所區別。歐洲畫家喜歡錶現人物臉部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傳統的中國寫真技藝,則要求被畫者是處在不受光線變化常態下的相貌。從清宮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歐洲畫家來到中國後,為適應中國觀者的欣賞習慣,而在畫風上作了微妙調整。 郎世寧新體畫中最受乾隆喜愛的則是“御容”肖像畫。所謂“御容”肖像畫不僅包括皇帝正襟危坐的全身或半身的肖像畫,也包括各種行動中的皇帝像。

1747年,乾隆開始修建圓明園為夏宮,並令郎世寧負責設計監造西洋樓。在此期間,郎世寧還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官職為正三品。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軍掠走又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的部分獸頭,很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因為很多地方都呈現明顯的“郎式風格”。

郎世寧獲得的榮耀,雖讓眾多宮廷畫家難望其項背,但郎世寧為中國皇帝工作,條件卻十分艱苦。另一位歐洲宮廷畫家王臻誠曾在信中描寫他們的作畫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主日瞻禮,亦幾無暇晷。作畫時頗受掣肘,不能隨意發揮。”

郎世寧以臣子身份滯留中國,甚至沒有中途回國的權利,在皇權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努力學習中國畫技巧。為調和中西畫法的不同,一些畫作甚至採用“合筆畫”形式,即寫真處由郎世寧主筆,而背景、風光,則由中國畫師創作。乾隆皇帝本人很可能與郎世寧畫過“合筆畫”。如此中西合璧之作,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郎世寧在宮廷畫師中的尊崇地位,也讓他與眾多畫家有過多樣合作,很多大型繪畫,基本上都由他起草畫稿,或繪製畫中主要人物的肖像,再分與他的畫友或弟子完成。他與弟子們繪製了很多畫作,因而博得了皇帝的青睞和歡心。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畫風。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了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人,同時將歐洲油畫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畫師,為清朝宮廷培養了眾多兼通中西畫藝又各有專長的宮廷畫家。郎世寧先後有十幾位徒弟,在乾隆帝時形成了實力雄厚的郎世寧新體畫集團,為清代中國與歐洲文化藝術融通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從一些宗室後裔的畫作中,也可以看到郎世寧繪畫的影響力,皇室後裔溥伒的畫馬作品就是一個案例。溥伒馬畫作,無論是造型還是筆墨,都注重於形狀的準確和皮毛質感的表達,一望便知是從郎世寧借鑑而來。

郎世寧在中國度過了51年時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於大半生都在中國生活,郎世寧的作品內容也都是中國的人和事。聶崇正認為,雖然郎世寧的繪畫看上去中西合璧,實際主要畫法還是西方的,只是根據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光線上做了調整。比如中國人不喜歡“陰陽臉”,郎世寧便讓人臉接受正面光,同時加重人物的鼻翼、鼻下、脖子下,這樣五官就顯得立體清晰。雍正時期,大名鼎鼎的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曾出版中國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序言中特別說明該書是和“郎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乾隆帝在位60年,“乾隆工”成為該時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詞,宮廷畫家也參與了玉雕創作,郎世寧的一些畫稿也被製成玉器。而雍乾兩朝官窯粉彩瓷器的構圖佈局和繪畫主題,也多得益於郎世寧的繪畫。乾隆時期,由郎世寧與王臻誠、艾啟蒙、安得意等創作的《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則是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可以說,郎世寧代表了清中期的宮廷藝術品位。1766年,78歲郎世寧去世,喪禮備極哀榮,乾隆還親撰墓誌銘,以示對這位高士的尊崇。但在總計536卷的《清史稿》中,對郎世寧的全部記述只有這短短几句:“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

  郎世寧人物評價

新華網:他精於肖像、花鳥、走獸,尤工畫馬,用六年的時間完成了《百駿圖》長卷鉅製,這些作品皆運用西洋技法,注重物象寫生與焦點透視,表現中國傳統審美觀與祥瑞思想。乾隆時期,郎世寧運用中國傳統紙、絹、顏料、毛筆,並與如意館內的中國畫家合作,共同創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畫新體,題材涵括帝后肖像、奇花異卉、珍禽走獸、重要慶典活動等。

國家註冊鑑定師顧樂渠:在康雍乾之時他的畫風很獨特,這種畫風融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畫種,有人將其稱作為郎世寧新體畫。這種畫風讓人耳目一新,筆墨紙硯都是中國的,但造型的準確、物象的比例、焦點透視、色彩的冷暖明暗如同西畫。

TAG標籤:八駿圖 高清 郎世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