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工作報告/列表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專業實習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

20xx年12月25日下午,琥珀山莊最後,周老師又在12月25日下午帶領我們到琥珀山莊去,沿途老師又問了我們一些問題,主要是有關於沿途、路邊的一些石材鋪成的路面是什麼岩石,是那一大類岩石中的哪一種岩石,有幾個同學回答了出來。之後,周老師又帶領我們到前面一個地方停下,讓我們四處走走,看看周圍的岩石,並解答了一些同學提出的問題。最後我們到了杏花公園找了一塊草地坐下,老師帶我們回顧了這幾天的內容,並佈置了有關實習報告的要求,解答了一些同學的問題,最後宣佈實習圓滿結束。

我們於12月23日上午到達巢湖,12月24日下午離開巢湖。為期兩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實地的觀測,加上週老師的精心指導、同學們間的討論,使我在此次實習中得到了許多收穫。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和擴大了我們的知識;另一方面,面對許多問題,確實使我們感到了自身知識的匱乏,促使了我們去思考、探索,,學習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沒來巢湖之前,我只是知道有那些知識卻從未見過此等地貌。但是經過這次考察我學到了以往書上未有的知識,也讓我更加加深了對以前知識的理解,我想這就是實踐的重要性吧。以前上高中時,老師、學校不重視我們學生的實踐,從而我們自身的實踐能力非常有限,動手能力不強。

還記得在實習中有時候老師也覺得奇怪,明明很簡單的問題我們都不會知道,因為我們缺少實踐,缺少知識,所以我們有必要多出來實習考察。這次考察也實現了這一目的,同學們都意識到了實踐的重要性,那麼在以後的學習中大家都會重視實踐去更好的學習。大學就是一個學習的新舞臺不比高中,這次實習也讓我們明白了大學生活和高中的不同。大學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重視實踐能力,重點培養大家的自主學習能力,巢湖實習的目的也在於此,可以說這次實習是一次對大家學習思想的教育。而研究地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實地考察,我們高等院校地質教學的目的也就是要求我們學生能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用到實踐中去。此次巢湖之行是我們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但興奮之餘,我們更明白這次實習的重要性。考察不是遊玩,爬山,涉水,我們為了什麼之前我不知道,但當自己親身經歷後才知道,這是每個地質工作者的工作,當然也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的確地質實習是苦是累,我爬山時,當每次自己快走不動路時,但我想這是有意義的;當我採到自己辛苦得來的石頭樣本時,我忘記了勞累;當我和同學老師們一起討論時,我收穫了知識,。我想這可能就是這兩天裡我收穫的最多的東西了吧。再來說說我們學的《地質與地貌學》這門課吧。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一門自然科學,主要研究物件具有地域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研究方法除了理論研究和室內模擬,還要求地學工作者直接去研究它,親自去野外去考察、去研究。所以學習地質就是要走向教室、接觸野外去探究他的奧祕。雖然說地質實習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困難與艱苦條件,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難的毅力等,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過調查研究的實踐,我們會更加熱愛祖國的河山、熱愛地質學。兩天的地質實習結束了,但我在未來的時間裡我們還會有幾次實習的機會,所以我有必要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認真,去努力的掌握最基本的課本理論,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實習中游刃有餘。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2

實習區內主要河流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區的主要 河流,發源於呂梁山北端東部,其上游為桑乾河,向東流經山西、河北、經北京 西山和平原,在天津匯人海河,然後流入黃海。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樹 權狀撒開,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 北京西山年降水量 700mm 左右。雨季為 7 一 8 月,其降水量佔全年的 70%,山洪主要集 中在這個時期。每年 6 一 7 月為高溫季節,7 月平均氣溫為 28℃,極高溫度可達 40℃;1 一 2 月為低溫季節,1 月平均氣溫為一 6℃,極低溫度達一 22℃。4 一 10 月,日平均氣溫超 過 11℃,年雷暴日約 37 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風日(>8 級)約 21 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區內工礦企業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廠、首都鋼鐵公司等,此外還有一系列的具有一 定規模的煤礦和水泥和石灰廠礦,花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產也很可觀。農業方面, 平原區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丘陵和山區以雜糧為主,山口河灘地多植蘋果樹、梨樹和柿 樹等。 實習區北京西山位於近東西向的燕山山脈和北北東向的太行山脈的接合部位。

區內地質研究程度較高,地層發育較全,從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層單位均有出。本區地層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作用。本區地層和岩石在華北 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並可與華北地區的其它地區對比。下葦甸地質路線。

這次地質實習,我們結合理論學 到了很多實際知識。通過實地考察,對課本所講的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瞭解,開 闊了視野,知識從感性認識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更體會到 了野外地質工作的無限樂趣與艱辛。觀察了各種地質現象並積累了許多地質、地 貌方面的材料,通過親身實踐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實現了理論與實踐 的結合。老師以自身豐富的經驗與學識,像我們講述了各種地質知識與現象,在 他們身上體現了務真求實、 精確嚴謹一絲不苟的教學風格和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 人格魅力,我學到了寶貴的知識,鍛鍊、提高了我們野外實習、考察的`能力,為 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通過實習,走進了大自然,走進了實地,是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 偉大,人的渺小,是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了更大的興趣和好奇。是我們在書本上 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到了一起,對理論知識起到了加深鞏固的作用。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3

1. 前言

 一. 實習概述

1.實習任務依據:激發波在不同地層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從而劃分地層和岩層;

2.實習內容:單邊排列激發的平面波速實驗法;孔中波速測試,地面波速測試,陸地聲納法探測基岩深度;根據觸探試驗劃分地層和基岩面;認識多功能鑽機的操作過程,岩心編錄;望峰崗煤礦現場參觀認識煤礦建設及生產過程。

3. 實習老師:王興陣..蔡勁鬆..

4.實習地點:資環系辦公樓東南角及望峰崗煤礦

5.實習安排:11月15日:鑽機操作認識實習,岩心編錄及儲存

11月16日:平面波速試驗及靜力觸探試驗

11月17日:望峰崗煤礦實習

11月18日:靜力觸探試驗及電法測井及三維電測深

11月19日:王興陣老師介紹實習報告的具體寫法

6.實習要求:(1)實習中主動動手去做,去思考並遵守紀律(2)文字簡練,圖表清晰,結論正確,建議合理。

二. XY—1型多功能鑽機

主要裝置:鑽機鑽進深度100米;泵量95Lmin;平孔直徑110 mm;終孔直徑75mm;鑽機質量620Kg;最大起重量10KN;最大泵壓1.2Mpa;柴油機功率12馬力;壓力錶0-2.5Mpa;柴油機型號ZS1105;標定功率12.1Kw;標定轉速2200rmin;淨質量160Kg

地下部分主要由鑽桿和鑽頭組成,鑽頭有五顆鑽齒,合金剛成分。當碰到強度大的基岩時,用鋼砂管取岩心。麻花鑽用來取土心。墊叉起支撐鑽桿重量的作用。自由鉗用來換鑽尜和鑽頭。

2. 操作過程

我們首先到達系樓的東南角。在鑽機開啟前,工程師師傅向我們介紹了鑽機的結構,鑽機主要由柴油機,傳動裝置,鑽掘裝置組成。鑽進裝置由水壓機,油壓機,鑽頭,鑽桿組成,鑽頭的較較鑽桿粗,直徑約10釐米,鑽頭鑽進材料為合金鋼,主要是在較軟的土.頁岩泥岩等較軟的岩石或土中鑽進,用於中小型鑽機的配置。本次鑽進的主要目的是劃分基岩面,同時取出巖芯,供編錄使用。

鑽機開動後,工程師傅在調節鑽機的同時,向我們介紹了鑽機各個機械調節杆的作用,並在他的幫助下,有幾位同學試著操作鑽機。隨後,開啟泥漿泵,調節合適的壓力,開始鑽進。

大約半個小時後,鑽機的速度明顯下降,此時的深度為6.4M,碰到基岩,隨後,工程師師傅開始調節鑽機,以能夠更好地鑽進。

對於鑽進速度,有以下幾個方面影響因素。

1. 柴油機的標定功率,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配套的柴油機的標定功率越大,鑽進速度越大,效率越高。當然,也不是標定功率越大越好,否則容易造成能量的額外消耗過大。

2. 另一個影響鑽掘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鑽桿和鑽頭的質量。鑽頭一般為合金鑽頭,合金鑽頭的使用範圍較大,主要是由於它的價格較便宜,同時,在技術條件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其鑽進效率不斷提高;

3. 金剛石鑽頭的鑽進效率最高,但是它的價格較高,對於較小的鑽進效費比不合算,其主要在較大較深的鑽進過程中使用。

4. 例如,我國現在在東海大陸架上進行的大陸超深鑽,計劃鑽進深度為10000M,所用主要就是合金鑽頭。

5. 基岩的強度大小。土.軟巖軟土中的鑽進速度較快,而在較堅硬的岩石中,如砂岩.灰巖中的鑽進速度就慢得多了。

6. 鑽機的泥漿迴圈裝置。現在的鑽機採用液壓機抽取泥漿池的的泥漿,並臨時儲存在高壓儲存罐中。液壓機的壓力的大小直接影響鑽進的速度。

除此之外,鑽進速度還受傳動裝置,泥漿水壓等其他條件的影響。

各鑽桿和鑽頭和鑽桿之間一般採用錐形螺紋,即是越向內,鑽桿的孔徑越小,,這樣的,更好地保證了鑽桿間的連線牢固性,同時,也容易拆卸。鑽機除可以打鑽外,還可以取巖芯。巖芯管和鑽桿間的介面處的設計更為獨特。為了保證取芯順利,介面處有以自由活動的鋼珠,在鑽進的過程中,在一定的泥漿壓力作用下,鋼珠所堵的孔是通泥漿的,從而保證了取芯管中無空氣。而在停止鑽進後,鋼珠堵塞了孔,下部則處於真空狀態,這樣就形成了自巖芯至鋼珠段的負壓,從而成功取芯。

取出的巖芯約為0.87M,為第三系“紅層”分紅色砂岩,是一種未固結的含岩屑砂岩,紫紅色,中粒。由於未固結,用手捻磨,有砂粒掉落,石英長石含量較高,因此,硬度較高。

3. 岩心及編錄

在鑽探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詳細記錄,掌握第一手工程地質資料,這是全面闡述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的和正確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主要依據。

1. 基岩鑽孔的編錄和要求:認真填寫報表和鑽探日誌。要詳細記錄鑽具陷落、進尺較快、漏水、孔壁掉快、跨塌等的深度。岩心描述的內容包括岩石顏色、成分、結構、產狀、裂隙發育程度、風化程度等。鑽進深深度和巖性分層深度的測量誤差不超過0.05米。岩心採取率一般不能小於80%。岩心按順序編號,妥善保管。終孔後編制鑽孔柱狀土和說明書。

2. 土層鑽孔編錄:土層鑽孔的鑽金速度較快,下鑽提鑽頻繁。所以要求地質編錄人員熟練掌握土樣描述、分層、取樣、原位測試和進尺深度測量等專案的操作技術,及時填好鑽探野外記錄表。

4. 操作人員及注意事項 :鑽桿是錐形齒,外徑大內徑小,不易迴轉鬆動。

捲揚機:提升鑽桿;鑽頭內有四個鑽珠:防止水迴流。

傳動齒輪得到作用:切換捲揚機和轉動齒輪之一來工作,靠小齒輪與大齒輪相互作用來使鑽桿轉動,並鑽進下去。

底部活動連桿的作用:類似“打氣筒”作用。從蓄水池中吸入水,儲存在高壓儲水罐中,並不斷維持儲水罐中的巨大水壓力,促使稀泥漿迴圈流動。其中活動連桿向左或者向右運動,作用相同,都向儲水罐中輸入水並從儲水池中吸收水。

取心率=岩心實際長度/鑽孔進尺深度。只有當取心率大於等於80%時才為成功的 0.87/1.2=72.5%,不算成功 。

在人員安排上,一臺鑽機工作需要3人,一人主操作,一人在鑽孔處協調主機手工作,並清理從鑽孔中湧出來的碎屑物質。第三個人搬運裝卸鑽桿。

控制捲揚機的操縱桿有三個檔次:上升,停止,下降。離合器兩個檔次:斷開,連線。控制捲揚速度的杆有三個檔次:

 三. 平面波速試驗

雙孔—孔中激發孔中接收

接KD2111Y—3型地震儀

三分量應變儀

扣板

單邊排列:道間距1米,12個檢波器,偏移距0.5米,移動步距0.5米

四. 靜力觸探試驗

靜力觸探是將電測應力感測器(應變片等)探頭,用靜力勻速貫入土中,根據電測感測器的訊號,測定探頭所承受的貫入阻力,進而推測土層的工程地質性質.

常用的探頭有:測試比貫入阻力(Ps)的單橋探頭;測試錐尖阻力(qc)及側壁摩阻力(fs)的雙橋探頭;能同時測試孔隙水壓力的兩用探頭(Ps-u);三用(Ps-u-fs)探頭.國外還研發出各種多功能探頭,如電阻率探頭,測振探頭,側應力探頭,旁壓探頭,波速探頭,地溫探頭等.

靜力觸探試驗的工程目的主要是:

(a)土層劃分及土類判別;

(b)測定砂土的相對密實度Dr,內摩擦角φ;

(c)測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cu,土的壓縮模量ES,變形模量E0,飽和粘土的不排水模量Eu,砂土的初始切線彈性模量Ei及初始切線剪下模量Gi;

(d)確定地基承載力,單樁承載力,固結係數,滲透係數及黃土溼陷性係數;

(e)判別砂土液化;

(f)檢驗地基加固處理質量.

靜力觸探具有測試結果可靠,效率高,成本低等顯著優點,適用於粘性土,粉土和砂土,不適用於碎石土及岩石.

(1)試驗裝置:

手搖式輕型靜力觸探儀(,地面電測儀(CDL-4).

手搖式輕型靜力觸探儀示意圖

1.靜力觸探杆;2.靜力觸探儀框架;3.轉軸;4.手搖把;5.傳力鏈條;6.鏈條壓傳力板長銷釘;

7.傳力板;8.卡板;9.觸探杆凹槽;10.地錨杆;11.地錨杆壓下橫樑銷釘;12.觸探儀下橫樑;

13.地錨盤;14.空心柱;15.應變片;16.頂柱;17.探頭錐尖

手搖式輕型靜力觸探儀由靜探儀框架,傳力裝置(搖柄,轉軸,鏈條,傳力板,卡板),地錨,探頭四部分組成.

利用地錨提供反作用力.通過地錨杆壓下橫樑銷釘將靜探儀下橫樑,即將整個靜探儀固定在地表.

操縱手搖柄轉動轉軸,使鏈條上的鏈條壓傳力板長銷釘向下運動,迫使傳力板與卡板向下運動,而卡板是嵌在靜力觸探凹槽位置處的,也迫使靜力觸探杆向下運動.觸探杆下端的探頭在向下運動中,錐尖受到土的阻力,使探頭內頂柱向上運動,則探頭內空心柱變形伸長,貼在空心柱上的電阻應變片的應變值也就隨之增大(即感測器的應變→電阻的變化→電壓的變化).這種變化通過感測器上的電纜線傳入地面電測儀.

(2)試驗步驟:

(a)將地錨旋入土中,地錨盤儘量落在較硬的土層中.通過地錨杆壓下橫樑銷釘, 將靜探儀固定於地表.

(b)將觸探杆穿過觸探儀框架上,下孔,接觸地面,依次裝上卡板和傳力板,搖動轉軸,使傳力鏈條上的壓傳力板長銷釘剛好壓在傳力板上.

(c)將單橋探頭或雙橋探頭感測器的電纜線接入電測儀進線接頭上.選擇單橋測試鍵或雙橋測試鍵.

(d)按調零鍵,將電測儀內應變初值調到200-500(10-6)區間,已防止測試過程中出現負應變,(儀器在以後溫度校正時會自動還原).

(e)將探頭勻速,垂直地壓入土中,貫入標準速率宜為1.2m/min(即5秒鐘貫入10cm).每貫入10cm,記錄一次應變數(本試驗按動深度控制器開關一次,便可記錄一次).

(f)由於應變片受地溫影響較大,因此在深度為0m,0.5m,2m,4m,6m……終孔位置處,皆應進行溫度校正.每次溫度校正時,應將錐尖向上提10cm左右,在錐尖側壁皆受力的狀態下進行校正.(校正方法,儀器有具體說明).

(g)觸探過程中遇到薄的堅硬層時,可拔出靜探頭,用輕型動探擊穿此堅硬層再用靜探頭作二次測試.

(h)終止試驗標準:錐尖阻力為8MPa(或依照設計要求).此時錐尖幾乎不能再向下貫入,而地錨出現反拔現象.

(3)資料整理:

(a)儀器可自行顯示每10cm處的土的阻力,單橋顯示指標為比貫入阻力Ps(MPa);雙橋探頭顯示錐尖阻力qc(MPa),側壁阻力fs(Kpa),摩阻比Rf.

Ps = (MPa)

qc = (MPa)

fs = (Kpa)

Rf = () ×100%

(b)繪製Ps,qc,fs,Rf隨深度的變化曲線-h關係曲線,qc-h,fs-h,Rf-h關係曲線

(4)試驗成果的應用:

(a)土層分類:

使用雙橋探頭時,由於不同土的qc和fs不可能都相同,因而可以利用qc和

Rf兩個指標來劃分土類(表3-25).對比結果證明,此法效果較好.在做實驗前,首先應檢查儀器,CL-2000測力儀要歸零,要檢查觸探儀的工具是否完整,儀器裝載的是否正確,探頭線頭的塑料保護膜是否被拔下一小截等。

準備好以後,開始選擇合適的鑽孔點打地錨,地錨的作用是固定觸探儀,地錨的間距一般在80CM-1米之間,實際試驗中以固定觸探儀為準。在鋪設枕木的時候,要先剷平鉚杆外側的地表面,然後一個人從枕木的一側用枕木向下砸擊地面,使地面儘量水平。然後,鋪好枕木以後,在觸探儀底座和枕木之間加銷釘,以保證觸探儀的水平和探杆的鉛直。

首先把探頭和第一根探杆通過螺齒連線,然後開始準備探進。

在探進過程中,小組內各個同學的協作是快速準確完成試驗的保證,同時各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才能在有限的實習機遇裡使跟多的人掌握這項實驗的技術。本次實驗以10釐米為一個記錄節點,每過10釐米讀一次數,充分考慮到了試驗的精確度要求,減小造成地

層缺失的可能性,並且在0.5M.2.0M.4.0M.6.0M三處各進行一次校正調零,減少鑽進過程中由於鑽探擠壓以及與地層之間的摩擦而引起的熱量等,使鑽頭受到損壞或者讀書不準。

同時鑽探過程中觸探儀的移位所造成的誤差也通過回升鑽桿來得到校正。,探進要保持勻速探進,一般0.8-1.2M/MIN的探進速度,本次所用的觸探儀位手動搖把,因此,同學要把握好速度,同時由於搖把容易鬆動,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首先是探頭,在碰到較堅硬的岩石後,不要用力的去搖搖把,否則會把探頭損毀。

開始的時候由老師帶領大家做試驗,王興陣老師邊實驗邊跟我們講解各個部件的用途和用法後,同學們自己操作。後來,在第一次試探孔完成以後後,由我們自己獨立操作完成了靜力觸探孔的成功鑽探。

對於CL-2000型測力儀,有兩個測力量程,一個是0-2000千克力,另一個是0-4000千克力,當超出測Ⅰ的測力範圍後,就要用第二個量程。共由四個接線柱,A.B接紅藍線,.C.D.分別接上黃綠線,實驗前和試驗中要多次調零。

根據單橋探頭所測的PS值的大小來確定土層的分類,單位Mpa,

表1 土層的PS值分類

PS(Mpa)

土的種類

PS < 0.5

淤泥與淤泥質粘土

0.5 < PS < 1.0

新近沉積的粘性土

1.0 < PS < 3.0

一般性粘土

PS > 3.0

老粘土

根據所測力的值,壓縮模量ES,變形模量EO,地基承載力f0.

ES=3.72PS+1.26(Mpa),據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探規範T721-77中的要求,

0.3≤ PS < 5.0(Mpa)

變形模量EO=6.06 PS-0.90(Mpa),據建築部綜勘院的標準,PS < 1.6,一般是軟土,一般性粘土。

地基承載力f0=0.104 PS+25.9(Kpa),300≤PS<6000Kpa,一般是淤泥質土,一般粘性土,老粘土。

根據以上資料,可將土層劃分位三層:

第一層,地表至0.9M深處,主要是一些新近沉積的粘性土;

第二層為0.9M至1.9M 深處,是一些一般性粘土;

第三層1.9M至6.4M深處,為老粘土;

6.4M以下為基岩面,成分為第三系的紅層,未固結的中粒含碎屑砂岩。

標準貫入試驗

標準貫入試驗適用於砂土,粉土及一般粘性土.

標準貫入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動力觸探試驗,適用於砂土,粉土,一般粘性土及強風化巖等.

該試驗用質量為63.5kg的穿心錘,以76cm的自由落距,將一定規格的標準貫入器預先打入土中0.15cm,然後再打入0.30cm,記錄0.30cm的錘擊數,稱為標準貫入擊數(N).

標準貫入試驗的工程目的是:

(a)劃分土層類別,採集擾動試樣;

(b)判斷砂土的密實度或粘性土及粉土的稠度;

(c)估測土的強度及變形指標,確定地基土的承載力;

(d)評價砂土及粉土的振動液化;

(e)估算單樁承載力及沉樁可能性;

(f)檢驗地基加固處理質量.

(1) 試驗裝置:

標準貫入試驗由觸探頭(又稱貫入器,對開式管筒),錘墊及導向杆,落錘(質量為63.5kg的穿心錘)三部分組成().落錘距離由自動脫鉤裝置控制.

標準貫入試驗裝置見副表(另附錄)

1.穿心錘;2.錘墊;3.探杆;4.貫入器;5.出水孔;6.貫入器內壁;7.貫入器靴

(2) 試驗步驟 :

(a)先用鑽具鑽至欲測土以上15cm.且鑽具拔出後孔底與孔壁應保證無軟粘土等擠出堵塞鑽孔.

(b)標貫探頭入土之前,先測出探頭靴口到錘墊底面之間的長度,及探杆長度.

(c)將探頭壓入欲測土表面,然後進行錘擊,錘擊速率為15-30擊/min,錘擊落距76±2cm,先記錄貫入15cm的預打擊數,然後記下再貫入30cm 的標貫實測擊數N′.

(d)若30cm內錘擊數超過50,則停止試驗.

(e)若需進行下一深度的貫入試驗時,一般應隔1m後在進行.

(f)整個標貫過程中,孔壁不能有垮坍或孔壁上軟粘土等擠出,造成探杆側壁摩擦加大.

(g)拔出探入器,分開對開式管筒,取出筒內土樣描述和試驗.

(3) 資料整理:

A.探杆長度校正:

當探杆長度大於3m時,需按下式修正

N=αN·N′

式中:N—修正後的標貫擊數(擊/30cm)

αN—杆長修正係數,按表3-43確定

B.土的自重壓力的影響:

(a) 圖表法:錘擊數,上覆土壓力—砂土的相對密度.

(b) 美國Peck得出砂土自重壓力對標準貫入試驗的影響為:

N = CN N’

式中CN--自重壓力影響修正係數,查表取值.

(c) 地下水影響的校正:

砂層的貫入擊數N’大於15時,有效擊數按下式校正:

N=15+1/2(N’-15)

表3-43 標貫試驗杆長修正係數αN

探杆長度(m)注:《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02),《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2001)對杆長修正作以下說明:我國一直用經過修正後的N值確定地基承載力,用不修正的N值判別液化和判別砂土密實度.因此應按具體岩土工程問題,確定是否修正,且需在報告中說明.

3.,地基均勻性評價

地基均勻性宜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並採取相應措施:

(1)當地基持力層層面坡度大於10%時,可視為不均勻地基.此時可加深基礎埋深使之超過持力層最低的層面深度,當加深基礎不可能時,則可採取墊層等措施加以調整.

(2)地基持力層和第一下臥層在基礎寬度方向上,地層厚度的差值小於0.05b(b為基礎寬度)時,可視為均勻地基;當大於0.05b時,應計算橫向傾斜是否滿足要求,若不能滿足應採取結構或地基處理措施.

(3)地基土的均勻性以壓縮層內各土層的壓縮模量為評價依據.

(a)當,的平均值小於10MPa時,符合下式要求者為均勻地基.

(b)當,的平均值大於10MPa時,符合下式要求者為均勻地基.

式中 ,—分別為基礎寬度方向兩個鑽孔中,壓縮層範圍內壓縮模量按厚度的加權平均值(MPa),取大者為,小者為.

當不能滿足上式要求時,屬不均勻地基,應進行橫向傾斜驗算,採取結構或地基處理措施

(4) 器材:探頭6239#.測試範圍0-20KN 測力儀器:CL2000..係數:1069

用鉚杆和鉚釘固定靜力觸探儀,打鑽前纜線應穿入鑽桿內。枕木放平,否則裝載鑽桿和鑽頭時無法放鉛直,而且固定半環無法放到固定孔中去。

對於CL2000:AB為供電電極,CD接收感測器的電訊號

在探頭快要接觸地面之前,要校正測力儀:先按下“校正”-——調為1069——按下“測1” ——調為000

五. 望峰崗煤礦現場參觀實習

上午8:20到達望峰崗煤礦,之後在三樓會議室召開簡單的介紹會,由地質科老總介紹本煤礦的概況。老總是987年從我們學校畢業的。此礦1986年第一次開採,1997年瓦斯爆炸,之後停工。2004年重新建井,預計2007年全面投產。主要開採-660米,-960米,-1200米三層的煤,目前已經開採到了-960米的煤層。

1 該礦地址構造比較複雜,地層有倒轉現象。瓦斯多,裂隙發育,易發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2006年在建井過程中就發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同時由於開採深度大,地壓大,地溫高,也造成了開採難度大。

2 預計投產後每年產煤300萬噸,由預計儲量3億噸可知能開採100年。次礦主要開採優質煤,主要用於化工和煉綱,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 主要有五個井筒:1個主井,2個附井,2個風井。主井運輸煤,附井運輸器材和人員及煤矸石等,風井是通風作用的。

4 在02#井停留了較長的時間,老總們介紹了此井的建設過程。早期採到-300米,即將採-960米的,最終採到-1030米。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紅色砂岩,;裂隙發育,湧水多,需要打注漿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時需要地質工作者計算湧水量,注漿壓力.範圍.深度。

一般在建井過程中湧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則灰塵太大,工人很難在井下工作。此井直徑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約每22-27小時可以掘進4.5米,其過程如下:先用傘鑽同時大十幾個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護模支撐井筒壁,並在護模和井筒壁之間用水泥沙漿充填——固結後拆模——傘鑽打炮眼——放炮,如此迴圈下去。

5 在瓦斯井的鑽探現場我們見到了超大型鑽機,瞭解了超大型鑽機的工作過程並與我們在學校實習的多功能鑽機驚醒了比較,從而找出二者的不同。大型鑽機的鑽齒和牙輪的尖齒是合金綱製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輪主要起破碎作用。鑽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徑先是30釐米——65釐米——80釐米

瓦斯抽出以後經過提純可以發電,居民供暖做飯,或者供應激動車輛,如計程車。另外影響煤產量的因素有:採煤工作面的煤量供應情況,井下運輸能力,主井提升能力,抽排瓦斯所需要的'時間等。

 六. 實習總結

發現的本專業課程設定上的不足(學校有待改進的):

1.校內實習(工程勘察生產實習)比較實用,但時間過短(只有幾天),次數過少(只有一次),兩個班配備兩個指導老師,四年的大學學習中,學生在專業上的練習不足。學校應該更加務實,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每學期都應有二十天左右時間模擬整個工程勘察的操作過程。.發現專業上的不足(有待改善的)和優勢:

實踐工程地質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別是那些初入這個行業的畢業生,一定能夠趕上工程地質的下一波牛市行情。雖然按預測,牛市行情還需等待5~7年,但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震盪的底部區間,充分理解這個專業的特色,靜下心來,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博覽眾家之長,集聚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經驗和智慧,從而在未來的牛工作生活中獲得豐厚的收益。

2. 工程地質是一個十分複雜又非常特殊的學科和專業,需要堅實的基礎、廣博的學識、相關學科專業的知識、對工程建設的理解、對地質學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種浪漫的情趣和執著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業務、知識、能力都可以在實踐中得到補充和提升。如果對工程地質專業的追求精神能夠達到某種痴迷的程度,那麼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很優秀的地質工程師。

3 能夠從事工程地質專業學科的工作並不難,而要做好做精卻不易。把從事這個學科專業當成謀生的手段和職業,這是我們普通地質師的選擇。如果大家要想成為優秀的學者和專家,建議您把地質工作當成樂趣、興趣、境界和事業去追求,這時我們還要,不辭辛勞,爬山鑽洞在所不辭,受人嘲笑一笑了之。不迷信權威,不看人臉色,堅持真理,創新進取,我們才有可能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

4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把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經驗進行了對比,看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的差別,懂得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性。我們雖然沒有自己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但是畢竟在現場目睹了鑽探的實際操作過程,瞭解到許多在理論上成立,但是在實踐中無法實現的生產過程,並瞭解到在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與理論方法的區別。

5 .通過生產實習,我們認識到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意識到地質實踐工作的辛勞和地址工作的樂趣。地址工作是一個危險、刺激、有趣的工作,既需要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勇氣也需要地質工作者在工作中謹慎細微地觀察、記錄,從而準確地評價工程地質條件,並提出科學合理的改善地質條件和減小危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6.有理想有目標,能夠去做,但毅力和堅持不夠,送給自己一句話: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實現不了理想的!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4

一、前言

實習時間、地點、目的的詳細安排:

㈠、時間:20xx年5月6日―20xx年5月10日;

㈡、地點:⑴ 石門寨、沙鍋店、⑵祖山東門、⑶北戴河鴿子窩;

㈢、實習目的:

1、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2、掌握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3、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

4、能比較正確地分析和認識一些地質現象

5、瞭解實習區地層發育情況及接觸關係和總的構造構架和特點

6、瞭解三大岩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

7、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二、實習區域概況

㈠、具體實習地點地理位置

柳江盆地位於秦皇島市區之北的撫寧縣境內,屬石門寨鄉管轄。祖山位於秦皇島 青龍縣境內,由於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命名。其最高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略遜於泰山。鴿子窩位於秦皇島北戴河海濱東北角。在那由於地層斷裂所形成的20餘米的臨海懸崖上,因這裡曾是野鴿的棲息地,所以留下了鴿子窩的名字。

㈡、工程地質概況

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的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地帶組成,總體上屬於丘陵地區,北部和西部區域性為山區。秦皇島市柳江盆地,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地質公園。盆地地層出露明顯,構造豐富多彩,並有多條河流從其間穿過,是理想的地質填圖教學和普地教學基地。盆地南北長約20千米,東西長約12千米。地勢總體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臺地殘丘轉而為傾斜平原。

㈢、自然地理情況

秦皇島市的氣候型別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溫和,春季少雨乾燥,夏季溫熱無酷暑,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漫長無嚴寒。其流域面積大於500平方公里河流有6條,大於100平方公里河流23條,大於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條。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戴河、洋河,主要以降水補給為主。

三、實習內容

㈠石門寨、沙鍋店實習

1、認識早奧陶世至二疊紀沉積岩的結構和構造特徵

沉積岩又稱為水成岩,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沉積岩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漿岩、變質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積岩是地殼表面分佈最廣的一種岩石,雖然它的體積只佔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佔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岩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沉積岩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和生物結構,它最主要的構造是層理構造。

此處的沉積岩由地質構造形成,多數為灰巖,包括石灰岩、蟲孔灰巖、竹葉灰巖和泥質灰巖。石灰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經長期風化作用,裸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中間為淺灰色。竹葉狀灰巖較破碎,屬碎屑結構,這些碎屑物質經膠結後形成灰巖。此處岩石屬早奧陶世至二疊紀沉積岩,粘土礦物發黃,岩石經強烈的構造運動,由水平變為傾斜,產生背斜現象,並出現了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正斷層。

2、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岩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岩層的層面上測量的。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

的走向。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傾向。因為岩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岩層的傾向時,要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岩層的傾斜方向。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岩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後,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層的傾角。用地質羅盤測該處岩石的產狀,走向為北偏東10°,傾向為北偏東100°,傾角為30°。

3、對岩漿岩的認識

該處岩石以岩漿岩居多,同時有沉積岩存在。岩漿岩又叫火成岩,佔地殼總質量的95%。岩漿岩是由岩漿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漿岩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岩石,稱為深成岩。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岩石稱為淺成巖。兩者統稱為侵入岩。由噴出地面的岩漿凝固形成的岩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漿岩的礦物成分岩漿岩主要由SiO2、 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岩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岩漿岩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岩漿岩由於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岩漿岩的結構是指岩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係。岩漿岩的構造是指岩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4、對岩溶地貌的觀察和岩溶作用的認識

這裡岩溶現象較為明顯,是因為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岩石經長期化學反應,使岩石具有可溶性。這裡還有大面積的岩石間侵入接觸現象,沉積岩中夾有岩漿岩,說明此處經歷過火山噴發。該處亦發現有巖牆,較長,寬約3-4米,其走向為南北方向320°,由花崗岩、長石、石英、雲母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經長期風化,產物為第四紀土,岩石中還發現有巖洞。此處向東南方向約200米處,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層,基本走向為南偏北。

5、粗砂岩的球形風化現象

粗砂岩的球形風化是因為岩石的外層易發生成層裂開和鱗片狀剝落的緣故,兼之岩石內常有相互交錯的裂縫,沿裂縫風化最深,稜角磨得最圓。在懸崖陡坡上的岩石,因風化而發生崩落,裂解下來的石塊沿山坡流動,最後在山坡腳下穩定的地方堆積下來,形成上尖下圓的錐形體,稱倒石錐。如果是一個平緩的山坡,崩落下來的巖塊雜亂地堆積在那裡,形成石灘或石海

(二)祖山東門實習

1、祖山的形成過程及對花崗岩的瞭解

祖山為早白堊紀形成,此處沉積岩中有破碎帶,火山爆發時岩漿從中冒出,冷凝成岩漿岩。岩石中以花崗岩居多,佔65%左右,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紅色的正長石。石英其次,佔20%-25%左右,透明發亮。此外,還有云母、斜長石。在此處觀察,長石顆粒大小在1釐米左右,為結晶結構。山體構造為原生結理構造,山體中有裂縫,都為豎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稱之為晶洞構造。此處地貌陡峭,險峻,由於長期的風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蝕作用,岩石部分豎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岩石傾角較大,巖體破碎。山體中有河流,稱為石河,發源於祖山響山山脈。

2、花崗岩呈現不同顏色的原因

花崗岩岩石為肉紅或灰白色,巖體分佈很不均勻,結構構造變化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巖化跡象和老變質岩的殘留體或捕虜體巖體大多呈肉紅色,由正長石、斜長石、石英和少量黑雲母組成,具中細粒顯基斑狀結構。花崗岩由石英(硬度7)、長石(硬度6)和少量黑雲母(硬度2-4)等暗色礦物組成呈現黑白色。

3、考察流水的侵蝕作用及流水地貌特徵

河水在流動過程中,以其自身的動力及所攜帶的泥沙對河床的破壞,使其加深、加長和加寬等過程稱為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化學溶蝕和機械沖蝕的作用,以機械沖蝕作用最為明顯,它包含兩種作用:下蝕作用(河水攜帶的碎屑物質對河床底部產生破壞,使河谷加深的過程稱為河流的下蝕作用,亦稱底蝕作用)和側蝕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動力以及攜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或谷破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河流的側蝕作用,亦稱旁蝕作用)。

4、沉積岩與花崗岩的分辨

侵入岩的岩石都結晶了(能肉眼看到礦物顆粒大小);沒有成層性(雖然有時有板狀侵入岩,但不會連續成層);野外形態不穩定;與周圍岩石界限明顯,並且接觸帶內有周圍巖石的大碎塊(稱為捕虜體)

沉積岩有穩定的成層性,通常情況下層內還發育有層理構造(成層的紋理);有化石(含有機質);有特殊的礦物(粘土礦物、海綠石等);大部分有碎屑結構;高價鐵離子含量多於低價的。

(三)北戴河鴿子窩實習

1、岩石砂石岸線範圍及潮汐特徵

秦皇島海岸砂岩相間,除北戴河到山海關分佈有 20.5公里岩石岸線外,其餘均為砂質岸線。以砂質岸為主,砂質岸長106公里,岩石岸長20公里。北戴河海域每24小時50分鐘內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從高潮到低潮和從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幾乎相等,這類潮汐就叫做正規半日潮。

2、基岩海岸的海蝕地形

此處岩石又遠古火山噴發而形成,以岩漿岩為主,岩石受海洋水動力作用,常見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處形成有特色的海蝕地貌,有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和海蝕平臺等,形成原因有沖蝕作用,磨蝕作用等,使岩石破碎。

3、不凍港成因

秦皇島海岸曲折,港闊水深,風平浪靜,可以停泊巨輪。在嚴寒的冬季,雖然也有一個月的結冰期,但冰層較薄,對大船的航行影響不大,不失為北方著名的不凍港。

秦皇島港附近沒有較大河流注入海洋,海水含鹽分較高,所以不容易結冰。海洋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貯熱倉庫,它能夠吸收和貯藏大氣的熱,並且把熱儲存起來,嚴冬來到以後,海洋緩緩地把熱放散出來,減輕冬季嚴寒的程度,因為秦皇島港的海水深,海水貯藏的熱也比天津港的多。這是使秦皇島港冬季不凍的又一個原因。第三個原因就是海流。流經秦皇島的海流,是從黃海流來的一股暖流,它給秦皇島帶來的熱,使得海水不易結冰。上面三個原因,就是秦皇島港嚴冬不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5

第一章 緒言

一、實習目的

鞏固和深化課堂上的理論知識,使之儘可能達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本次實習要求學生能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於野外工作之中,對的常規工作方法、步驟,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等,有一個較全面、系統的瞭解。

二、實習時間

本課程講授及考試結束後第十五週(12月7日-12月11日)進行野外集中實習,時間一週。

三、本次實習任務

1.認識區常見的礦物和岩石,注意觀察岩層的產狀,學會區別三大類岩石;

2.認識地層剖面,瞭解地層劃分對比的方法和依據;

3.認識實習區的地質構造,學會判識方法;

4.認識實習區的各種內外動力地質現象;

5.編寫地質實習報告書。

四、實習基本要求

1.實習期間嚴格聽從實習隊長的要求和安排。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幾天野外實習中結合所學知識,識別沉積岩和岩漿岩,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後,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需上交)。

4.實習結束後,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

五、人員組成

交通工程系07級交通工程專業88人.

六、實習地區簡介

本次實習地點為xx省地區。

xx市xx中西部,位於xx、xx、xx之間(見圖---1)。市境東西長56公里,南北長35.5公里,總面積1220平方公里,轄6鄉6鎮1個工業園區。

xx市的地形為東高西低,向東開口的盆地。該市區位於盆地中北部,海拔約380米,盆地北側為xx山脈。至東向西由xx、xx、xx、xx等山嶺組成。xx海拔1584米,xx海拔1512米。群峰禿立,山勢險峻,相對高差大於1000米,屬高中山地形;盆地南側為箕山、伏牛山。箕山海拔1064米,蜿蜒起伏於潁河之南,屬中山地形。伏牛山海拔627米,呈東西橫亙於箕山之北,屬低山地形;盆地內部為丘陵和平原。

xx為黃河水系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箕山為潁河與汝河的分水嶺。

本區屬溫暖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最高40℃,最低-8℃,年降水量為614-765毫米。年蒸發量平均為1259毫米。十一月中旬降雪,次年二月融化。

第二章 實習地區地層概況

這個地區發育的比較齊全,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由老至新分訴如下:

(一)太古界xx群

出露於xx市及其以北等地,為本地區最古老的岩層,自上而下分為三組岩層。

1、石碑河組:主要為灰綠、灰黃色黑雲斜長變粒巖、黑雲斜長片麻岩等,厚度大約256米岩石遭受強烈的混合巖化,其中變閃長巖年齡值為29.86—30.6億年。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夾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的沉積岩。

2、郭家窯組:主要為黃褐、暗綠色角閃片岩、斜長角閃片岩夾斜長角閃片麻岩變粒巖等,上部夾雜少量的雲英片麻岩。厚度857米,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和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及沉積岩。

3、老楊溝組:底部為不穩定的長石石英岩,下部為雲英片岩等,岩石厚度630米,本組岩石以片麻岩為主,未見混合巖化現象,具斜層理及各種片岩構成的韻律層,含大量雲母等粘土質礦物。原巖為淺海碎屑岩。

(二)元古界

1、下元古界xx群:分佈於玉寨山、xx、xx一帶,自上而下分為羅漢洞組、xx、屆坡山組、花峪組。

(1)羅漢洞組:與下伏太古界xx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下段為灰白色巨厚含粗粒石英岩、含長石石英岩等,厚155米。中段為白色厚——巨厚層中細粒石石英岩,呈不對稱波痕發育,厚391米。

(2)xx組:含一、二、三段。

一段為灰白、淺黃色娟雲石英巖片岩、石英岩與千枚巖互動層。上部有白雲質大理岩薄層或透境體。二段為青灰、灰白色千枚巖,頂部有白雲質大理岩透鏡體。厚304米。三段為紫雜色綠泥娟雲片岩、娟英片岩夾赤鐵石英岩。底部為一層厚層中粗粒石英岩,上部是一層厚8—10米的假象赤鐵礦層封式鐵礦。本段厚310米。

(3)屆坡山組:

下部為灰白的厚狀粗粒石英岩夾緻密石英岩,底部岩層發育呈波痕或泥裂狀。中部為灰白色夾紫紅色條帶狀石英岩。上部為中厚層狀粗粒石英岩夾紫紅色赤鐵石英岩及千枚狀絹英片岩。厚395米。

(4)花峪組:

底部為紫紅色鐵質千枚巖和角礫狀千枚巖,靠上有一層含磷千枚巖。下部為灰黃色厚層狀白雲岩和泥質白雲岩。偶夾千枚巖。中部為灰質、灰白色千枚巖。底有一層含磷千枚巖。上部為灰白色中層狀石英岩。厚194米。

2、中元古界五佛山群

不整合覆於xx群或xx群上,自下而上由何家寨組、駱駝畔組、葡萄峪組、xx組組成,本區缺少底部兵馬溝組。何家寨組為中薄層狀灰巖、泥質灰巖、矽質灰巖、白雲質灰巖與黃綠、紫紅色頁岩夾細砂岩及粉砂岩。中上部為疊層石灰岩。駱駝畔組為紫紅、灰黃色石英砂岩夾砂質頁岩。底部為粗粒或細礫岩。葡萄峪組為灰黃、黃綠、紫紅色頁岩、砂質頁岩夾泥質灰巖。xx組為紫紅色底礫岩和灰紫色含礫石英岩、肉紅色石英砂岩夾層間礫岩痕、泥裂和交錯層理髮育。厚度變化較大。向東南均變薄。本群總厚度大於1000米。

3、上元古界震旦系羅圈組

主要分佈在林區臨汝羅圈、偃師上徐馬等地,實習區南部送表馬窯一帶有零星出露。與下伏五指山群石英砂岩成不整合接觸,厚30-60米,下部為灰黃色膠結冰磧礫石。礫石分為石英岩、石英砂岩、灰巖、石英斑岩、花崗岩及各種變質岩。上部為含冰磧礫石的紫紅色泥砂質頁岩。

(2) (三)古生界

本區古生界地層有寒武、奧陶、石炭及二疊系。

1、寒武系

(1)寒武系下統:自下而上依次為饅頭組、硃砂洞組和關口組。

a、饅頭組:厚30—100米。為紫紅、黃綠色泥質灰巖與礫質頁岩互層或夾層。

b、硃砂洞組:厚65—97米,下部為紫紅色泥砂質灰巖、泥灰岩組成;上部為青灰、深灰色厚層狀泥質灰巖、豹皮狀灰巖、白雲質灰巖組成。頂部白雲質灰巖含灰色結核。

c、關口組:厚23—134米,由南向北變薄,與下伏元古界地層呈起覆不整合接觸。本區底部為底部礫岩,南部相變為含磷砂岩。其上為波痕、泥裂發育的石英砂岩。

(2)寒武系中統:自下而上依次為張夏組、徐莊組及毛莊組。

a、張夏組:厚49—218米。以灰、深灰色厚及巨厚層狀的狀灰巖、白雲質灰巖為主。間夾豆狀、竹葉狀灰巖。

b、徐莊組:厚54—144米。底部為海綠石細砂岩;下、中部為深灰色中厚層狀具泥質條帶的白雲質灰巖與黃綠色砂質頁岩,呈夾層或互層狀;上部為中薄層狀泥質條帶灰巖。

c、毛莊組:厚92—150米。以紫紅色砂質頁岩為主,夾薄層層面含白雲母碎片的粉砂岩,頂部夾泥質灰巖。

(3)寒武系上統:自下而上依次為崮山組、長山組、及鳳山組。

a、崮山組:厚36—277米,為灰、深灰色厚層—巨厚層狀白雲岩、狀白雲岩及白雲質灰巖。頂部為黃色薄層泥岩或泥質白雲岩。

b、長山組:厚46-120米,為灰、深灰色厚層狀白雲質灰巖、白雲岩及含矽質團塊或條帶的白雲岩、白雲灰質巖。

2.奧陶系

該系缺失上統及下統。中統馬家溝組:分佈於北部與偃師、鞏縣交界的邊鄰地區及東部告城至密縣、禹縣一帶,與下伏寒武系呈平行不正和接觸。下部以灰黃色頁岩、泥灰岩為主,底部有砂礫岩,厚30米。中上部為深灰色緻密狀灰巖、豹皮狀及角礫狀灰巖,厚93米。該層含有豐富的牙形石。

3.石炭系

這裡僅有中統本溪組及上統太原組。

(1)本溪組:與下伏奧陶系或寒武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厚2—16米。下部為紫紅、灰白、灰黃色含鐵鋁土頁岩,底部夾透鏡狀或雞窩毒藥赤鐵礦層;中上部為灰、灰綠色鮞狀鋁土質泥岩夾砂紙泥岩及鋁土礦層。

(2)太原組:厚51—105米,由灰巖、砂岩、泥岩及煤層組成。頂部以黑灰色矽質泥岩或燧石層與上覆山西組分界,本組灰巖富含蜓科、腕足類、珊瑚、海百合及苔蘚蟲化石。泥岩中含鱗木、楔葉等化石。

4.二疊系

二疊系與下伏石炭系整合接觸。分為二疊系下統和二疊系上統。

a、二疊系下統:其下部為山西組,上部為下石盒子組。其中山西組厚70—109米,主要由灰、灰黑色砂質泥岩、泥岩、砂岩及煤層組成,本組大古砂岩產矽化木化石,粉砂岩,砂質泥岩中含豐富的植物葉部化石。而下石盒子組主要由灰、黃灰色中粒長石石英砂岩、粒砂岩夾灰黃、青灰色砂質頁岩、紫斑泥岩及煤層組成。

b、二疊系上統:自下而上依次為上石盒子組、xx組及土門組。其中上石盒子組由淺灰、黃灰、綠灰色砂岩、砂質泥岩、紫斑泥岩、深灰色泥岩及煤層組成,xx組底部為肉紅色含礫砂岩或透鏡狀礫岩、下部為淺灰、褐黃色厚層、巨厚層中粗粒長石石英砂岩、上部為褐黃、黃綠色中細粒泥質砂岩夾砂質泥岩及泥岩,土門組由紫紅、黃綠色鈣質粉砂岩、鈣質頁岩夾砂岩及透鏡狀砂質灰巖組成。

(四)中生界

本區僅有三疊系,與下伏二疊系整合接觸。

1、三疊系下統圈門群:由紅灰、紫紅色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沙質泥岩及泥岩組成

厚550米。底部為紫色巨厚層狀石英砂岩(金斗山砂岩):下部以砂岩為主,夾粉砂岩、沙質泥岩及泥岩。上部以粉砂岩、沙質泥岩及泥岩為主。夾砂岩。中上部夾數層鈣質粉砂岩及粒狀泥灰岩。頂部粉砂岩產大量痕跡化石(淺水生物潛穴)。

2、三疊系中統二馬營群:灰黃、灰綠色厚層狀長石石英砂岩紫紅色鈣質粉砂岩、沙質泥岩互層,厚320米。

3、三疊繫上統延長群:下部為土黃色中細粒長石石英砂質巖夾紫紅色沙質泥岩;上部為土黃、灰綠色粉砂質與紫紅、黃綠色沙質泥岩互層,厚大於300米。

(五)新生界

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與下伏地層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觸。

1、下第三系陳寨溝組:

由褐紅色、礫石砂岩、泥岩夾透鏡狀泥灰岩組成,泥岩層面偶有薄膜狀石膏,底部為砂礫岩,礫石磨圓度及分選性極差,鈣質膠結,含泥質雜基,本組厚185—436米。

2、上第三系xx組:

為褐黃、褐紅、灰白等色泥岩與泥灰岩互層夾砂礫岩透鏡體,砂礫岩呈半固結狀態。厚12—83米。

3、第四系

為褐紅色亞粘土、黃土、亞砂土、礫卵石等沖積、洪積、坡積及殘積物,厚12—55米。

第三章 岩石礦物型別

自然界有各種各樣的岩石,按成因可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

(一) 岩漿岩

由岩漿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稱為岩漿岩。以冷凝成岩漿岩的環境不同,將岩漿岩分為三大類;

(1)深成岩:岩漿侵入地殼某深處(約距地表3km)冷凝而成的岩石,由於岩漿壓力和溫度較高,溫度降低緩慢,組成的岩石結晶較好。

(2)淺成巖:岩漿沿地殼裂隙上升距地表較淺處冷凝而成的岩石。由於岩漿壓力小,溫度降低較快,組成岩石的礦物結晶較細小。

(3)噴出巖(火山岩):岩漿沿地表裂隙一直上升噴出地表,這種活動叫火山噴發,對地表產生的一切影響叫火山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噴出巖。

本區岩漿岩按形成年代可分為:

1、太古代岩漿岩:由基性到中酸性岩石均有發育,多呈小巖株或岩脈產出,侵入太古代xx層地層中,岩石均已變質,片理髮育。常見的有變閃長巖、輝石角閃巖、變輝綠岩、花崗偉晶岩。

(1) 變閃長巖

為深成侵入岩,具變餘輝長結構、含長結構、塊狀結構,主要有保持輝石假象的纖閃石和鈉黝簾石、板狀斜長石及少量次生礦物黑雲母、綠泥石、綠簾石、石英等礦物組成,結構緻密,強度高具有較高的韌性和抗風化能力。原巖可能為灰長巖。

(2) 輝石角閃巖

為深成侵入岩,深灰色,塊狀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普通角閃石(65——70%)、輝石(20——25),次要礦物有長石、黑雲母、石英等。

(3) 變輝綠岩

為淺成侵入岩,呈脈狀侵入片麻岩或老岩漿岩內,巖體常有扭曲、錯斷現象,多已變質成斜長角閃巖或角閃片岩。(見圖--2)

(4) 花崗偉晶岩

為深成侵入岩,多呈肉紅色、灰色或無色。呈脈狀侵入郭家窯組地層中,礦物成分主要為鈣、鈉長巖、條紋長石、石英和白雲母。其次有黑雲母及微量的電氣石、磷灰石、綠簾石、磁鐵礦,可見白雲母扭折現象和石英塊體被壓扁,呈平行排列,說明岩石已遭受變質。

1、早元古代晚期侵入岩

(1) 石秤花崗岩(花雲母鉀長花崗岩)

岩石呈肉紅色,風化後呈灰白、灰黃色,中心相主要礦物成分有鉀長石(50—55%)、石英(35—40%),次要礦物有更長石,黑雲母(2—8%)、花崗結構,塊狀結構。定名為黑雲母、鉀長花崗岩,有中心向邊緣相過度,岩石顏色有淡紅變為灰白,礦物成分上黑雲母、鉀長石、石英減少,角閃石、斜長石增多。岩石結構由中粗粒變為中粒,具似板狀結構、塊狀或斑點狀構造。(見圖--3)

(2)白家寨花崗岩

分佈於本區西北部,摩天寨花崗岩又稱積善花崗岩,分佈於南部 ,二者一為黑雲母鉀長花崗岩,均屬小型巖株,時代同屬石秤花崗岩。

(3)灰綠巖

多呈巖牆、岩脈侵入xx群、xx群及石秤花崗岩中,以近東西走向為主。巖性有三種:灰綠石(具灰綠結構,不含斜長石斑晶),灰綠巖(具板狀結構,斑晶為斜長石)及玻璃基灰綠巖,塊狀構造或動向構造。岩石呈暗綠或灰綠,礦物成分為普通角閃石、灰綠石、綠泥石組合或斜長石、陽起石、黑雲母、綠泥石組合。

可見本區花崗岩分佈廣泛,但由於形成年代過早,逐漸發生變化。閃長巖也有較廣泛的分佈。

(二) 沉積岩

沉積岩是由鬆散的堆積物經長期壓密、膠結、重結晶等複雜的地質過程而形成的。

本區常見的沉積岩如下:

1、碎屑岩類:主要由碎屑物質組成的岩石,礫岩、砂礫岩、砂岩、粉砂岩等。

2、粘土巖類:主要由粘土礦物及其它礦物的粘土顆粒組成的岩石,泥岩、頁岩、矽質泥岩、沙質泥岩、炭質泥岩、鈣質泥岩等。

3、化石巖和生物化石巖類:只要有煤巖、鋁質巖、鐵質巖及碳酸鹽巖——緻密狀灰巖、鮞狀灰巖、豆狀灰巖、豹皮灰巖、竹葉狀灰巖、礫狀灰巖、含碎石結核灰巖、沙質灰巖、泥質灰巖、白雲質灰巖、生物灰巖、泥灰岩、白雲岩。

(三) 變質岩

變質岩主要由原來的礦物在地殼中受到高溫、高壓及化學成分的加入的影響,在固體狀態下發生礦物成分及結構構造變化後形成的新的岩石。變質岩不僅具有自身特點,還兼有岩漿岩,變質岩的某些特點。本區的變質岩主要有:

1. 淺變質岩:主要有絹雲片岩、綠泥片岩、絹英片岩、石英岩、變質砂礫岩等。常見的特徵編制礦物有絹雲母、綠泥石、石英等,具變餘、變晶結構,塊狀或片狀構造。

2. 中深變質岩:主要有黑雲片岩、二雲片岩、雲英片岩、黑雲斜長片麻岩、二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片麻岩、角閃片岩、斜長角閃巖等。特徵礦物主要有黑雲母、白雲母、石榴石、角閃石、透輝石、微斜長石等,具變晶結構,片狀、片麻岩、眼球狀或條紋狀構造。

3. 混合巖:僅見於太古代xx石牌河組和郭家窯組地層中,主要有注入混合巖及混合片麻岩兩類。

(1)注入混合巖:以貫入作用為主,伴有輕微交代作用,混合程度低。形成各種注入混合巖及注入交代混合巖。原巖(基體成分變化不大,脈體多為偉晶質,其次為長英質和石英質。脈體與基體界限一般較清楚,系巖片理或裂隙貫入,形成常為條帶狀、網狀、眼球狀、其次有腸狀、樹枝狀等。具鱗片花崗變晶結構,條帶狀、眼球狀構造。交代作用主要表現為黑雲母的析鐵和退色作用(白雲母化)及斜長石絹雲母化。

(2)混合片麻岩:以滲透交代為主,伴有貫入作用。混合程度較高。形成雲母類混合片麻岩、角閃石混合片麻岩和角閃石混合巖。中粗粒鱗片花崗變晶結構,片麻狀、斑雜狀、霧迷狀、塊狀構造。強烈的交代作用是脈體與基體的'界限模糊不清,呈霧迷狀。脈體以長英質為主,斜長石絹雲母化,黑雲母白雲母化普遍。

第四章 地質構造

本區地質作用活躍,先後經歷了幾次地質構造運動。

1. 嵩陽運動

是本區太古代末期發生的一次造山運動。它使xx群底層產生以近東西向為主的褶皺、斷裂、和中高階變質,造成xx群與xx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見圖--4)

2. 中嶽運動

是發生於早元古代末的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它使xx群地層發生近南北向的緊密同斜線狀之褶皺、斷裂和低階變質,並且破壞好改造了xx群的構造面貌。運動晚期伴隨有大型的岩漿侵入活動。

xx大復背斜和xx大復向斜就形成於這一時期,倒轉背、向斜的軸面向西傾斜,向東倒轉,軸面傾角大小不一。他們由一系列斜歪、倒轉、平臥,乃至翻卷的褶曲組成。在東西寬約40公里範圍內,大約有90個大褶曲,組成40個複式褶皺,

3. 少林運動、懷遠運動及塔康運動

本區震旦紀晚期的少林運動、早、中奧陶世之間的懷遠運動及中奧陶世以後的塔康運動均屬差異上升性質。

少林運動的差異上升是南部基底斷塊翹起,導致五佛山群發生由南各北的重力滑動和褶皺、斷裂,並使寒武系與五佛山群的接觸關係多樣化。在發生滑動的地區表現為角度不整合,在非滑動地區為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不整合。

加里東構造旋迴的懷遠運動的塔康運動的差異上升亦表現為南高北低。造成本區南部缺失寒武系長山級、鳳山級和奧陶系地層,懷遠運動使本區北部的中奧陶系下馬家溝組與寒武系呈假整合接觸。塔康運動則使中石炭系本溪組假整合覆於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北部)或寒武系上統崮山組(南部)之上。

4、印支——燕山運動

三疊紀至第三紀之間的地殼運動,是本區顯生宙以來最重要的造山運動。它奠定了本區地臺蓋層的基本構造格架。使蓋層發生東西向寬緩的褶皺和劇烈的斷裂活動,造成下第三系與下伏老地層之間的角度不整合。

印支——燕山構造期形成的褶皺多為寬緩的背向斜,主要有xx大背斜、穎陽——石道向斜和箕山背斜。

xx大背斜軸部位於玉寨山、xx、xx一帶,是本區蓋層的主體構造,軸向近東西全長90餘公里,向西延伸至xx地區,向東傾伏,沒入華北平原之下。背斜核部由xx群、xx群及石秤花崗岩組成,翼部由五佛山群和古生界組成,北翼地層出露較完整,岩層北傾,傾角15-20度;南翼因受君召——太后廟斷裂破壞和第三系覆蓋,出露不全,岩層南傾,傾角20-40度。

穎陽——石道向斜位於穎陽、石道、東金店一帶,槽部由二疊系、三疊系組成,並有大片新生界掩蓋,北翼即xx大背斜之南翼,受斷裂影響,地層殘缺不全。南翼由五佛山群及古生界組成。

箕山背斜位於本區南部,呈東西向延伸,長約40公里,核部為前震旦系地層,北翼與穎陽——石道向斜相接,南翼被斷層切割,零星出露寒武、石炭、二疊系地層,與xx大背斜特徵基本相似。(見圖--5)

印支——燕山期形成的斷裂以高角度正斷層為主,逆斷層次之,斷裂主要有近東西向、北西向和北東向三組,它們將本區切割成各種形狀的斷塊,控制了新生代沉積盆地的分佈範圍及排列方向,構成現代地貌單元的天然邊界,其中近東西向的斷裂形成較早,與印支——燕山期褶皺有成因上的聯絡,形成嵩箕地區掀斜斷塊構造的基本輪廓,北西、北東向的斷裂發育較晚,對褶皺有較明顯的破壞和改造作用。

近東西向的斷裂以君召——太后廟斷裂為代表,斷裂線呈北東東方向,大體與xx大背斜軸向平行,延伸50公里,斷面傾向南南東,傾角30-70度,上盤地層各段不一,由寒武系至二疊系變化不定,下盤為xx群片麻岩、xx群石英岩及石秤花崗岩,斷裂面光滑平直,高出地面,表面常有鐵質薄膜。斷裂帶附近岩層有強烈矽化現象。沿破碎帶有大斷片或巨大角礫,部分角礫被磨圓成小球粒。斷裂為兼有剪性的張性正斷層,該斷裂是xx地區地質構造的一個重要分界線。從其控制了五佛山群沉積的南界和斷裂北側奧陶系的發育,南側不甚發育或完全未沉積,以及大金店——告城第三紀沉積盆地的北界受其嚴格控制等情況分析,斷裂活動可能自早元古代晚期開臺,在其後的各個階段又多次復活。

北西向斷裂以唐窯——中嶽廟斷裂和xx斷裂為代表,前者長約30公里,後者長約50公里,兩者互相平行,總體走向均為北西315度,斷面傾向北東(區域性相反),傾角65-80度,斷裂破碎帶最寬達250米,切割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層,將xx大背斜斜截為三段,背斜中段和東段分別向北西方向錯移2公里和3公里,兩斷裂的北東盤老地層均逆衝到南西盤較新地層之上,故均為高角度壓剪性逆斷層,根據細小斷層角礫大多被磨圓,並且被平直光滑的斷裂面切割,而斷裂面又被多組節理切割破壞,以及角礫表面有多組鏡面和擦痕等特徵推斷,該兩斷面亦具有長期、多次活動的性質。

由於本區缺失侏羅系及白堊系沉積記錄,造山運動的時限較難確切推定,故籠統稱為印支——燕山運動

5、喜馬拉雅運動

早第三紀末,喜馬拉雅運動使本區抬升,除東北部個別地方外,結束了第三紀構造盆地的沉積,造成上、下第三系之間的角度不整合接觸。

該期的構造變形主要是拗折和斷裂,形成四周向中間傾斜的構造盆地,盆地邊緣岩層產狀較陡,傾角多在20度左右,大者達40度,xx城南玉皇廟等地,可見到第三系與二疊系或三疊系呈斷層接觸,斷層面傾向盆地內部屬正斷層。

6、新構造運動

本區新構造運動表現為沿老的斷裂差異上升、拱曲,並且伴有新斷裂的產生。

第五章 地質發展階段簡介

本區地殼經歷了長期複雜的發展過程。概括起來,可分為太古代、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中生代及其以後。

太古代時期,本區為華北海槽區的一部分,石碑河時期,處於活動性很大的浩瀚大海中,伴隨地殼的多次強烈活動,海底發生多起範圍廣泛的基性岩漿溢位,形成厚達千米以上的熔岩被,每個噴發期形成中酸性火山灰的堆積,故石碑河組的原巖為基性火山岩加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沉積岩,郭家窯期,海底火山活動逐漸減弱,沉積作用與火山作用相互交替而形成泥沙岩和中基性巖及火山凝灰岩交替形成,中間加有矽,鐵質沉積。老楊溝期,過渡為地槽型祿緣碎屑沉積。

本區太古代時期除了發生廣泛的海底火山噴發,尚有多期基性及中酸性的岩漿侵入活動。

太古代末期,嵩陽運動使xx群地層發生近東向西的褶皺、斷裂和強烈變質,大規模的褶皺隆起是海水全面退回本區,形成進東西向的xx古隆起從而結束了本區太古代沉積歷史。

早元古代時期,地殼處於相對穩定和相對活動不斷轉化和更替的時期。這個時期,海洋生物開始出現。

早元古代末,本區有發生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中嶽運動,受其影響,xx群遭受強烈的褶皺、低階變質和斷裂破壞,來自東西方向的巨大壓力使其形成近南北向的同斜線狀複式背向斜構造,並改變了xx群地層構造面貌,使之變得更加複雜。中嶽運動還使近東西向的古斷裂復活,形成隆起和扭陷;使xx古隆起再次露出海面,形成今日xx的古地貌基礎,從而結束了本區活動性很強的地槽形發展階段。

在再次經歷漫長的風化剝蝕時期之後,到中元古代中期,地殼又緩緩下降,海水現度侵入,本區開始接受五佛山群濱海——淺海相沉積。中元古代晚期,海侵擴大,海水淹沒全區。二疊紀以來,地殼上升,本區以海陸過渡天南地北的沉積為主,發育了瀉湖,潮坪及三角洲體系的沉積,直至晚二疊世晚期,本區完全過渡為陸地。

三疊紀時,本區繼承了內陸盆地型沉積,三疊紀以後,印支運動結束了本區中生代陸相盆地沉積。到了侏羅紀以後,白堊紀之前,本區發生過強烈的造山運動——燕山運動,這次運動造成近東西向的開闊複式背、向斜褶皺和同方向的壓性斷裂,以及北東、北西向的區域性斷裂;塑造了顯生宙蓋層的構造格架,其中,主體構造xx大復背斜的褶皺隆起,造成地形上的差異和重力的不穩,導致大背斜核部地層向兩翼向斜方向發生重力滑動,形成顯生宙蓋層中的重力滑動構造,如北翼的林台山滑動構造,南翼的蘆店滑動構造,一系列近東西向的斷裂則奠定了xx、箕山等掀斜斷塊山地及大金店——告城半地塹式斷陷盆地的基本輪廓,控制了本區第三區紀沉積盆地的分佈及走向。

第六章 其他因素對地質的影響

外動力地質作用是指大氣、水和生物在太陽能、重力能的影響下產生的動力對地球表層所進行的各種作用統稱為外動力地質作用。主要包括風化作用,流水的搬運衝擊侵蝕等。

風化作用:岩石受大氣、水和生物的作用及地表溫度變化的影響,在原地被破壞、分解,稱為風化作用(化學風化、物理風化、生物風化)。風化作用使岩石逐漸碎裂,轉變為碎石、沙和泥等。

物理風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風應力的影響下,產生一種單純的機械破壞作用。其破壞特點是破壞後岩石的化學成分不改變,只是岩石發生崩解、破壞、形成岩屑,岩石由堅硬變疏鬆。引起岩石物理風化作用的因素很大,主要是溫度變化和岩石裂隙中水分的凍結。由於水的熱脹冷縮作用使裂隙越來越大,直至岩石被破壞形成碎 石。由於碎石在溫度變化下引起表裡不協調的膨脹和收縮作用,晝夜不停的長期進行,就會削弱岩石表層和內部之間的連線,使之逐漸鬆動,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產生表層剝落。

化學風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水和各種水溶液的化學作用和有機體的生物化學作用下引起的破壞過程。其特點不僅破碎了岩石,而且改變了化學成分,產生了新的礦物,直到適應新的化學環境為止。主要有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以及溶解作用。

生物風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動、植物及微生物影響下所起的破壞作用稱為生物風化作用。生物在地表的風化作用相當廣泛,他對岩石的破壞有物理的和化學的。

植物對岩石的物理風化作用表現在根部楔入岩石裂隙中,而使岩石崩裂;動物對於岩石的物理風化作用表現為穴居動物的掘土、穿鑿等破壞作用並促進岩石風化。

生物的化學風化作用表現在生物的新陳代謝,其遺體以及其產生的有機酸、碳酸、硝酸等的腐蝕作用,使岩石成分改變、性質軟化和疏鬆。

流水作用包括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河流地質作用以機械作用為主,伴有化學作用。河流在大陸上分佈極廣,是塑造大陸形態和建造大陸沉積物的重要營力。

剝蝕作用是指地面流水、地下水、風、冰川、湖泊、海洋等在運動過程中對地表岩石、土壤等的破壞過程,統稱剝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河水破壞組成河床的岩石、鬆散沉積物的作用。河水破壞河床有3種方式:水力衝擊(蝕);磨蝕(流水挾帶的沙、礫對河床的磨損);溶蝕(流水對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根據河水對河床的破壞方向,侵蝕作用可分為下蝕作用和側蝕作用。 ①下蝕作用,河水對河床底部進行侵蝕,使河床降低的作用。下蝕作用在河流的上、中游段或山區河流中佔顯著地位。在這裡水流受基岩河谷挾持,斷面狹窄,縱比降大,流速大,多急流、渦流。由於組成河床的岩石的抗蝕能力存在差異,河床縱剖面崎嶇不平,常呈臺階狀。河水流經其上則形成瀑布、急流。從高處跌落的河水,以強大的衝擊力和沙、礫旋鑽,磨蝕陡坎下的河床,掏空陡坎基部,陡坎上部岩石受重力作用而坍落,臺階後退。一段如此不斷地進行,臺階終於消失,河床被夷平。在河流的源頭多有跌水,下蝕作用引起的掏蝕坍落,使河頭向源頭伸長,向分水嶺上部發展,這種現象稱溯源侵蝕作用。當分水嶺兩側的河流侵蝕力強弱不同時,侵蝕力強的向弱的方向延伸,分水嶺向弱者方面遷移,甚至被切穿。兩條河流相連,侵蝕力強的河流奪取另一條河流在連結點以上的上游,這種現象稱河流襲奪。

這種剝蝕不是無限的,當河流在河口到達其匯入的靜止水面時,流速喪失,下蝕作用也就終止。外流河以海平面為河流下蝕作用的極限面,稱終極侵蝕基準面。此外,河流還以其流經的湖面,支流以其注入的主流水面等為其區域性侵蝕基準面。在大陸穩定和侵蝕基準面長期不變時,下蝕作用將河床上的起伏、臺階夷平,河床縱比降減小,流速變低,流水動能減小。當坡度減小到流水動能與河水搬運泥、沙所消耗的能達到平衡時,河床的縱剖面在理論上是一條下凹的圓滑曲線,稱為河流平衡剖面。力圖達到平衡部面是河水改造河床的總的趨向。 ②側蝕作用,河水破壞河床兩側的作用。它是在河彎處單向環流的作用下發生的。側蝕作用在河流的中、下游段或平原區河流中最為顯著。天然河流總有彎曲,河水從直道進入彎道時,原來沿河流軸線運動的主流,因慣性離心力的影響偏向河彎的凹岸,造成橫向水位差,從而單向環流發育起來。環流的表流衝擊凹岸彎頂的下段,掏蝕河岸引起崩坍,落入水中的沙、石被環流的底流帶到河彎凸岸邊堆積,形成邊灘。隨凹岸後退擴充套件,凸岸邊灘增長,河彎頂不但後退而且緩慢下移,河床的彎曲度加大,變成 s形,進而演變成一串ω(正反相接)形。這種形狀的河流稱河曲或蛇曲。當兩個河彎貼近,河水便衝開連線兩彎的細頸部,棄彎走直。這一過程稱為裁彎取直作用。遺留下的廢河道,變成了新月形的牛軛湖。河彎在環流作用下,不斷擺動,使河谷的谷坡不斷破壞,河谷底部加寬,但河床的寬度基本不變。側蝕作用使河床的長度增加,縱比降減小,流速變低。河流在自己形成的堆積物中迂迴流動。由地球自轉引起的科里奧利力,可使除赤道區緯向河流外的其他地區任何流向的河流的水流方向偏離,從而加強河流的側蝕作用。

搬運作用是指剝蝕產物被流水、地下水、風、冰川、海洋等搬走離開原地遷移它處。河流的搬運作用河流將碎屑物質、化學溶液運往下游方向的作用。河流的搬運物質大部分來自片流、地下水、斜坡重力作用帶入河中的機械碎屑或化學溶液,小部分是河流侵蝕河床的產物。河流的搬運方式包括機械搬運和化學搬運(溶運)。

沉積作用是指被搬運的物質到達適當的場所因條件發生變化而發生沉澱、堆積,統稱沉積作用。

第七章 心得體會

一週的地質實習已經結束了,現在我就這次實習談一下我具體的體會和感想。

通過本次實習我認識到:本區地層出露較全。從元古代地層開始,地層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型別多樣,包括岩漿岩類,沉積岩類以及變質岩類。本區的岩漿活動從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淺成侵入,噴出等。所見巖類有基性巖類和酸性巖類。從變質作用和變質岩方面,本區的變質作用主要為區域變質作用。主要變質岩有千枚巖,大理岩以及板岩。

一週的野外實習,我對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技能有了初步的掌握,對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地質結構和構造岩石和礦物的組成和結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總的來說收穫非常大,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包括:如何通過一塊石頭的色澤,去判斷其類別、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別3大岩石;如何去測量岩石的走向等等;總之,通過實習後我更好地掌握了《工程地質學》這門學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在收穫的同時我也發現很大自身的問題。譬如對書本所學知識認識不夠深入,牢靠,連三大岩石都分清,真是特丟人。知恥而後進,在以後的學習中,我應更見努力。要將得過且過,直至皮毛的壞毛病改掉。可以說這次實習也是自我的一次檢驗。

幾天的野外實習雖說很苦,但是我們有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各種岩石及地質現象的機會。這與我們所學的課本知識相結合,是我對岩石及地質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的加深了。不但豐富了我們的知識和認識,頁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堅持不懈的韌勁、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真可謂一舉多得。是我人生一次難得的經歷,不僅使識的昇華,學習態度得以端正,更是人格品質的以鍛鍊的精神財富。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6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實習現場的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學生獲得感性知識開拓視野,培養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如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等)。使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通過實習瞭解了關於地質測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質研究和為某種經濟或工程服務);學會實測地層剖面、記錄、描述觀測點,瞭解褶皺、斷層的特點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岩石的影響及沖刷形成河谷的過程;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

通過本次實習地質實習學會有關地質觀測的一些基本技能:

1、礦物和三大類岩石的肉眼鑑定與描述

2、用流水地質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地質體的產狀

3、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

4、基本地層構造現象的識別、描述與初步分析

5、地質觀測點的觀測與記錄

此外在野外進行地質實習還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也有利於學生增強體魄和磨練意志,並接受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在實習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排除干擾,專心聽。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記錄,勤追蹤。

3.熟練操作羅盤。對地質羅盤,要求瞭解其結構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積極參加現場討論和及時整理野外記錄。

二、實習內容

廬山及地貌概況

廬山地質公園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座落於江西省北部,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陽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旅遊聖地。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宋代詩人蘇軾曾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廬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氣溫16.9度.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十九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總佔地面積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型別為地質地貌、地質剖面。 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群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蹟,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岩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徵有許多相似之處,具有全球對比意義,對研究全球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發展史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以伸展構造為主體,伴隨廬山出現的斷塊山構造和變質核雜巖構造,組成了廬山地學景觀的又一特徵。受新構造運動作用,廬山孤山屹立,大構造巍峨壯觀,小構造千姿百態。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十分出眾,與世界標型變質核雜巖具有對比性,廬山南麓出露有25—18億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變質雜巖地層,載入了《中國地層典》。

構造運動、冰川侵蝕、流水三種地質作用形成的複合地貌景觀,是廬山地學上的另一大特徵,它與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一起構成了廬山一幅雄、奇、險、秀的絢麗畫卷,體現了廬山地學景觀極高的美學價值。

11月8日秀峰龍潭.臥龍橋.漱玉洞

(一)秀峰龍潭

整個廬山以石英砂岩為主,但這裡是火成岩中的花崗岩。花崗岩後期被岩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岩,形成於株羅紀燕山運動的產物。分佈規律:沿廬山東麓條帶分佈,北面海匯→秀峰→溫泉,順廬山東麓的一條斷層帶侵入上來的。溫泉斷層是廬山和鄱陽湖向的斷層。上盤:鄱陽湖平原下降。下盤:廬山上升。五老峰斷層崖。花崗岩中剪下節理,暗色的為黑雲母;淺色為石英和長石。

青玉峽:典型V型溝谷,地殼上升強烈,流水侵蝕強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衝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現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發生在硬和脆的岩石當中):平行斜坡坡面,溝谷回彈產生的。

龍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殼運動的綜合作用結果。水流的侵蝕、搬運、沉積按方向分可以分為向下和側向,按成因有:速度沖刷,細小顆粒磨蝕,可溶性巖的溶蝕。下蝕使河床變深,一般在河流上游,側蝕使河彎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們還看到了張節理,由張力引起,裂面寬,不長,不光滑,不寬。

(二)秀峰臥龍橋

逆著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們來到了臥龍橋。由於有流水的作用衝擊,使秀峰的內部岩石地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臥龍橋處為火成岩中的花崗岩,它是由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長石,白石英和黑雲母組成,東西走向長40KM。南北走向寬1KM,在三疊紀時代重出海平面,並且伴隨有斷層的形成.正式形成於第四紀。此處由於地函岩漿的侵入形成斷層,既南面凹線的鄱陽湖,正面下降形成現在的九江,所以說鄱陽湖盆地是個斷裂盆地。

此處的巖體比較大,為偉晶花崗岩,他是由於花崗岩內部產生裂隙,岩漿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結構、粒徑大於5MM,顆粒徑較大,這種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花崗岩是一種分佈廣泛的岩石,各個地質時代都有產出。形態多為岩基、巖株、岩脈等,它是由深度變質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崗岩化作用的結果。即地下深處的岩漿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許多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鎢、錫、鉍、鉬等,貴金屬如金、銀等,稀有金屬如鈮、鉭、鈹等,放射性元素如鈾、釷等,都與花崗岩有關。花崗岩結構均勻,質地堅硬,顏色美觀,是優質建築石料。由於地下岩漿的作用,形成了拉應力作用的張節理。

我們還了解到在這樣的岩脈和巖牆裡,容易產生寶石

(三)秀峰漱玉洞

層狀岩石(變質岩、片岩、苄巖)

變質岩有三種變質原因:熱力變質、動力變質、膠帶變質。變質產物有:紅柱石、藍晶石、石榴子石。在岩漿石英砂岩的交界處易產生變質岩。

這裡為墊子巖,它是片岩的一種,層層之間的分離相當明顯,是一種混質砂岩。它是變質岩的一種,墊子巖是由於岩漿的入侵的高溫度高壓作用下又有化學成分加入而改變了它的結構而形成。所以這裡是熱力變質岩。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時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雲母,片岩等。中間鑲嵌片層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條。在壓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崗岩、雲母片巖的形成是同時的。

此處是剪節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斷口比較光滑,層層之間辨別比較明顯。它與花崗岩形成於同一時代。剪節理是由剪應力產生的破裂面,剪節理又名扭節理。是岩石受切應力產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見到兩組互相交叉的扭節理,稱x節理或共軛剪節理。它的`特徵是:裂口緊閉,節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較遠,可切過岩石中的礫石和砂粒。由於構造變形作用的遞進發展和相應的轉化,會發生應力的轉向或變化,以致常出現一條節理兼具兩類節理的特徵或過渡特徵,表現為張剪性。

11月9日上午海會鎮水庫大壩腳下(河床衝擊物、花崗片麻岩、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一)水庫大壩腳下

此處的源頭為三疊泉,從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顆粒逐漸變細,這個特點稱為分選性。它是由於搬運途中,瑣碎顆粒在運動中相碰撞,摩擦,帶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渾圓,而且顆粒逐漸變細。 在河床中沉積有粗大的巨礫,卵石,礫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則為較細的礫石,沙子。此區河床比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灘,洪水時被水淹沒,河漫灘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灘相的細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處的岩石組成是沉積岩,它是由於岩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岩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流水沖刷和搬運作用沉積為鬆散沉積岩,又經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硬結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於流水的沖刷,搬運和在河底,粒徑在20—200mm之間的為卵石,小於20mm的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沖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沖刷,湖水積土等原因,在河水的沖刷,波浪的0搬運,使岩土從上游巖坡向中心推動,形成了現在的地貌。沉積而形成。

(二)花崗片麻岩

片麻構造。變晶結構。岩石中有深色礦物的雲母,角閃石和淺色礦石石英,長石成條狀帶狀分佈,相成黑白相間的斷續帶狀構造。礦物有云母。綠泥石,滑石,等片狀礦物。節理比較完整。強度低,抗風化能力強。極易沿片理產生滑動。

此岩石形成與震旦紀與二疊紀之間後經風化等形成枕狀節理,沿四角風化,象饅頭,蘑菇的形狀,是全風化的結果。

風化可分為全風化、強風化、弱風化、3種,它們都具有各自的表現特徵。詳細內容如下:

全風化:

1、全部變色,光澤消失

2、岩石的組織結構完全被破壞,已崩解和分解成鬆散的土狀或砂狀,有很大的體積變化,但未移動,仍殘留原始結構的痕跡

3、除石英顆粒外,其餘大部分風化蝕變成次生礦物

4、錘擊有鬆軟感,出現凹坑,礦物手可捏碎,用鍬可挖動。

強風化:

1.大部分變色,只有區域性巖塊保持原來形狀。

2.岩石的結構大部分已破壞,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連

續的骨架或心石,風化裂隙發育,有時含大量次生夾泥。

3.除石英外,長石、雲母和鎂、鐵礦物都已風化蝕變。

4.錘擊啞聲,岩石大部分已風華變質形成風化次生礦物。易碎,用鎬撬可

以挖動,堅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風化(中等風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岩石色澤。

2.岩石原始組織結構清楚完整,但紛華裂隙發育,裂隙壁風化劇烈。

3.沿裂隙鐵鎂礦物氯化鏽蝕,長石變的模糊不清。

4.錘擊啞聲,開挖需要爆破。

微風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輕微褪色

2、岩石原始組織無變化,保持原始完整結構

3、大部分裂隙閉合,僅沿大裂隙有風化蝕變現象,或有鏽膜浸染

4、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新鮮岩石:

1.保持新鮮岩石光澤,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裂隙面緊密,完整或焊接狀填充,僅個別裂隙面有鏽摸侵染或輕微蝕變。

3.錘擊發聲清脆,開挖需要爆破。

(三)地質羅盤儀的使用

測量走向。

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鬆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稜緊靠欲測的地質介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介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於走向線。由於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為地址介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測量傾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介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介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介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測量傾角。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並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介面並且垂直於介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測傾向和傾角

我隨便測了一處岩石:岩石走向128,傾角87,傾向230

11月9日下午三疊泉入口,九屏峰

三疊泉位於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三疊泉,既分三疊,又一氣呵成,風飄日映,千姿百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在入口老師給我們講了路邊的石英砂岩。此處我們瞭解到了沉積岩的有關資訊。沉積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類岩石在太陽能,大氣,水和生物等作用下,發生物理和化學風化,使原巖崩解,經水流搬運或其他方式沉積為鬆散沉積物,又經物理,化學條件改變,經硬結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顆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雲石,岩鹽,石膏,粘土等礦物.其結構是碎屑結構。岩層之間有清晰的層理,有的水平,有的傾斜,或者波狀斜交錯層理。而此處只有平行層理:層與層之間平行,可見它是在沉積穩定時形成的三疊泉峰險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他是地質現象的偉大傑作。老師在路上找了個點給我們詳細的介紹的結構,沉積岩是地殼三大巖類之一,是由成層沉積的鬆散沉積物固結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層次,彼此間層面很明顯,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風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積岩有砂岩、頁岩、石灰岩和礫岩等。在點上,我們看到的是礫岩和沙岩的結合體,也就是礫石之中還夾雜著沙岩層,這種結構在工程上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種地帶很容易造成山體滑坡,對生命財產的破壞很大,但如果能正確的根據地形來設計規劃的話,可以大大減輕這種地質結構的不足而帶來的危害。當岩石走向與邊坡角同側時;若巖傾角大於邊坡角,則沒有危險;但巖傾角小於邊坡角時,就會對施工造成危害。所以施工時應當特別注意。因為夾層兩邊很容易發生錯動,發生滑坡。當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也只有加強護坡來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發生。

我們還見到了廬山九屏峰。

此處為剪節理、成對、呈X型.垂直節理髮育,經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險峻的山峰,層巒疊嶂,峽谷深邃。廬山壟斷層與溫泉斷層之間的斷塊上升量為最大,漢陽峰就位於其上。斷塊西側沿廬山壟斷層發育了廬山壟峽谷。該谷地平直,谷坡陡峭,為一典型斷層谷。斷塊上的河流多與斷層崖走向或廬山壟峽谷直交,表現出斷塊山地的水系特徵、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裡平”的奇特地形。

11月10日隘口馬頭山莊.九江縣獅子洞

(一)隘口馬頭山莊

這裡是變質岩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SiO2。這裡有褶皺裡的背斜,屬於平臥褶皺。岩層向上彎曲,剝蝕後,其核部出現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於岩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為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破碎帶夾雜〈2MM的斷層泥,即斷層角粒巖。

此處為沉積岩中的石灰岩,從上明顯看出有斷層現象,上盤上升,下盤下降,為逆斷層.在看到斷層的同時,又有褶皺的出現,下盤核部為老地層,兩面為新

地層,可知它是背斜的褶皺現象。

附上褶皺現象圖.:岩層向上彎曲,剝蝕後,其核部出現老地層,兩翼是新地層。核部由於岩層彎曲破裂受到侵蝕在地形上為凹地形,中間在動力作用下形成斷層,此處是斷層中的逆斷層,上小下大。

(二)獅子洞

它位於九江縣城正西5公里處的獅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獅子洞屬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長500米,總面積為3050平方米,有1個景廳40多個景觀,廳廳相連,景景各異,步移景換,異彩紛呈,各種形態的石乳琳琅滿目,石塔石幔氣勢磅礴,石菊石蓮芬芳似溢,石禽石獸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寶庫,蔚為奇觀。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岩溶現象,即為可溶性岩石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蝕、侵蝕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斷被破壞和改造的一種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岩溶發育的基本條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蝕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迴圈交替的水流。其礦物主要是變質岩裡的石灰岩,在三疊紀時代,在它剛從海平面衝出時,由於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後

H2O+CO2→←H2CO3←→H++HCO3-

CaCO3==Ca2++CO2+3

CaCO3+H2O+CO2====Ca2++2HCO--3

由於H+和HCO3-的含量過剩,破壞了Ca2+和CO2+3的平衡,從而使Ca2+和HCO--3

形成Ca(HCO3)2進行溶解,同時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進行沉澱,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狀。

回來後我還查閱了一些關於廬山的地質資料,作為對實習的補充:

1.地質基礎

廬山地區處於江南臺背斜與下揚子拗陷的交接地帶,具有較大的活動性,岩漿活動較強,混合巖化作用明顯,區內地層發育較齊全,構造較明顯。

2.構造地貌

廬山地區地質構造複雜,形跡明顯,展現出地殼變化的主要過程。第四紀廬山上升強烈,許多斷裂構造形成眾多山峰。廬山上升之際,周圍相對下陷,鄱陽湖盆地進一步發展,形成鄱陽湖。北部以褶曲構造為主要特徵,形成一系列谷嶺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則為一系列斷層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佈著寬谷和峽谷,外圍則發育為階地和谷階。眾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麗的山嶽景觀。

廬山地區新構造運動、巖性和構造與地貌發育有密切關係。廬山的雛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廬山的構造、巖性和新構造運動對山體及次一級地貌的形成起著控制作用。主要構造線為北東-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廬山大致從九奇峰-仰天坪一線為界,分為南北兩段。九奇峰一帶發育一系列逆掩斷層,同時又受到巖性的影響,在地貌上出現奇峰樹立、嶺後相對的現象。最終,形成了現在山北五嶺四谷的地貌形態。

3.谷地地貌

廬山為一年輕之塊壘孤山,其山谷上游寬平呈U字形,系由寒凍風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峽谷則主要是新構造運動的塊斷上升及流水沿斷裂和節理強烈下切的結果.河谷的形態十分特殊,這就是上游為寬谷,下游為峽谷,兩者之間出現裂點和瀑布。

寬谷:多發育在軟弱岩層之上,與地質構造相適應,且與岩層走向一致,谷寬而淺,谷地內覆蓋著第四紀堆積物。寬谷形成時期的廬山要比現在低矮得多。

峽谷:表示第四紀地殼上升,河流強烈下切而成。峽谷谷坡陡峭或階梯狀,縱比降大,多裂點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徵。

4.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

廬山變質核雜巖構造主要由拆離斷層、玉瓊山背形和五里正斷層組成。它形成於中生代末—新生代初,是地區性伸展作用的產物,伸展拆離方位為北東東向。拆離斷層上盤為中元古代彭山群淺變質的濁積岩和細碧-石英角斑岩,其下部發育褶迭層並形成動力變質帶。拆離斷層下盤為早前寒武紀星子群結晶岩系、前震旦紀片麻狀花崗岩和燕山期花崗岩,其頂部形成初糜稜巖帶,且部分地段迭加著脆性變形和退化變質作用。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7

前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即將畢業的礦山地質專業在校生而言,為了能更好的適應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後能夠儘快的融入到社會,同時能夠為自己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實習是必不可少的階段。畢業實習能夠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礦山地質專業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使我認識到將所學的知識具體應用到工作中去,為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在實習期間儘快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納,進而生存發展。

剛進入實習單位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在大學學習礦山地質專業知識與實習崗位所需的知識有些脫節,但在經歷了幾天的適應過程之後,我慢慢調整觀念,正確認識了實習單位和個人的崗位以及發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們立足於現實,改變和調整看問題的角度,銳意進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斷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機遇就會紛至沓來,促使我們成為礦山地質專業公認的人才。我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礦山地質專業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中,才能真正掌握這門知識。因此,我作為一名礦山地質專業的學生,有幸參加了為期近三個月的畢業實習。

一、實習目的及任務

經過了大學四年礦山地質專業的理論進修,使我們礦山地質專業的基礎知識有了根本掌握。我們即將離開大學校園,作為大學畢業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專業發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後工作中每一個任務。本次實習的目的及任務要求:

1.1實習目的

①為了將自己所學礦山地質專業知識運用在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鞏固自己的理論知識,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當中,反過來檢驗書本上理論的正確性,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礦山地質的專業實習,深化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提高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並且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礦山地質專業崗位實習,更廣泛的直接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需要,加深對社會的

認識,增強自身對社會的適應性,將自己融合到社會中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縮短我們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工作人員之間的觀念與業務距離。為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③通過實習,瞭解礦山地質專業崗位工作流程,從而確立自己在最擅長的工作崗位。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起到關鍵的指導作用。通過實習過程,獲得更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擴寬知識面,增加社會閱歷。接觸更多的人,在實踐中鍛鍊膽量,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培養更好的職業道德,樹立好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1.2實習任務要求

①在礦山地質崗位實習期間,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規章制度,服從畢業實習專業指導老師的安排,做好實習筆記,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善於發現問題。

②在實習過程,有嚴格的時間觀念,不遲到不早退,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積極主動完成實習單位分配的`任務,與單位同事和諧相處。

③每天都認真總結當天的實習工作所遇到的問題和收穫體會,做好工作反思,並按照學校畢業實習要求及時撰寫畢業實習日記。

二、實習單位及崗位簡介

2.1實習單位簡介浙江XXXX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XXXX年,是一家專注於XX產品和XXX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的高科技企業,總部及研發基地設立於XXXX科技創業園,並在全國各地設有分支機構。公司技術和研發實力雄厚,是國家863專案的參與者,並被政府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浙江XXXX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才為本、誠信立業的經營原則,薈萃業界精英,將國外先進的資訊科技、管理方法及企業經驗與國內企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生產能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競爭力,實現企業快速、穩定地發展。

公司人才結構合理,擁有多名博士作為主要的技術骨幹,具有碩士、學士高中級技術職稱的員工達800多人。為了開發出真正適合企業需求的XXXX產品,企業特聘請礦山地。

3.3學習崗位所需的知識。

在實習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活到老,學到老”的深刻內涵。在礦山地質專業崗位上實習,要不斷學習與自己業務相關的知識。在課堂上,老師傳授給我們礦山地質專業的理論知識,教給我們專業技能。但是,這些都來自課本,源於前人的研究總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授的有太多是抽象的東西,沒有經過實踐,不易理解把握。有句名言“大學老師給予我們的僅是一棵魚竿,如何釣到魚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的確,在知識經濟迅猛騰飛的今天,在終身教育時代已經來臨的時代,一個人要想在走出象牙塔、跨入社會後有所作為,那麼現在就得學會求知,自覺主動去求知,敢於去探索鑽研,特別是需要與時俱進的礦山地質專業。因循守舊,得過且過,不思進取,胸無大志,註定要在轉眼間被時代淘汰。反之,與時俱進,自主探索,自覺學習,不斷創新,才是成功必由之路。為了能夠融入到職場、融入到社會,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多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敢於去艱苦的地方磨鍊自己,挑戰自己,造就自己。

在實習過程,實習單位安排的了技術指導杜老師,杜老師傅是個和藹親切的人,他先帶領我們熟悉工作環境和礦山地質專業崗位的相關業務,之後他親切的和我們交談關於本部門的工作性質,目前的主要工作任務、本部門的主要工作同事以及我們的未來的工作安排,同時帶領我們認識本部門的工作人員,並讓我們虛心地向這些辛勤地在礦山地質專業工作崗位上的前輩學習,在遇到不懂得問題後要積極請教前輩。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8

1、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9日至20xx年11月11日

2、實習目的:

1、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

2、認識土壤的地理分佈規律及其野外觀測技

3、認識植被的地理分佈規律和常見植物的識別

4、認識常見地質現象和岩石、礦物的野外的識

5、認識常見地貌型別,掌握其特徵和形成的原因

3、實習路線:11月9日牿嶺—飛來石—如琴湖—錦繡谷—天橋—仙人洞—龍首崖

11月10日牯嶺—女兒城—含鄱口—三逸鄉冰窖—五老峰—廬山植物園

11月11日牯嶺——大月山水庫——剪刀峽——好漢坡

一、廬山概況: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溼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長約25公里,寬約20公里,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牯嶺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約1440米,屬中山型別,。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大,由於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峰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山地的周圍則滿布著斷崖峭壁,峙谷幽深。

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型別,有地質公園之稱。廬山也是中國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作為自然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全國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產地——我國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是世界級名山。風景區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及亞熱帶山地氣候特徵,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帶明顯等特徵,也就成為了一個各高校都首選的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地點。

二、廬山地質概況

(一)廬山的形成

廬山的形成經歷了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山體也由時代不同的岩石組成。它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經也經歷過了沉降的過程。

大約在10—23億年前,即前震旦紀——二疊紀時,本區處於淺海至濱海環境,併發生緩慢的沉降,沉積物厚達5000米,沉積岩層有長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礫岩、礫岩、石灰岩、頁岩和凝灰岩等。當然在總的沉降過程中,也有幾次的上升,過程如下:前震旦紀——呂梁運動上升為陸地,——後下沉——晚奧陶世上升——後下沉——志留紀末至泥盆紀早期上升(加里東運動)——泥盆紀中期至二疊紀下沉。

中生代燕山運動時,從上二疊紀至白堊紀廬山發生斷裂上升而成為陸地——晚白堊紀廬山周圍斷裂下沉接受沉積,沉積物厚達數百米——第三紀曆史地區微弱上升——第四紀直到現在強烈上升,並使廬山成為斷塊山,山體受到剝蝕,但是廬山周圍相對下沉,而且產生鄱陽湖。廬山斷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體的中南部,向東北方是西南方遞減,所以廬山的高度也同樣中南部喂最高。

(二)廬山的地層

本區地層分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廬山主要由震旦紀及前震旦紀地層組成,山體中部出露最寬向東北部和西部收斂,以九奇峰,仰天坪一節為界,廬山地層分為南、北兩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紀雙橋山群,廬山最高峰漢陽峰為前震旦紀噴出交流紋岩組成,因受風化,故呈圓渾狀,北部出露震旦系統南沱組。

(三)廬山岩石的型別和特徵

廬山的岩石主要有兩種型別:沉積岩和變質岩。

1、沉積岩:沉積岩主要有長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礫岩、礫岩、石灰岩、頁岩和凝灰岩。其中,礫岩最為常見。在環湖路的蘆林冰磧泥剖面中,礫岩居多,大小混雜,但磨圓度均較好。其構造有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主要受河流和風力作用影響而形成。

2、變質岩:廬山的變質岩主要由沉積岩經過區域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閃巖等,片岩居多。其結構有等粒變晶結構、斑狀變晶結構、鱗片變晶結構等,構造多為板狀構造、千枚狀構造、片狀構造、塊狀構造,特點是呈塊型或片型,片岩層理分明。

三、廬山地貌概況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走向斷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呈腎型,中部寬向東北是西南逐漸收窄。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個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嶽冰川地貌。

(一)構造地貌

廬山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組成廬山的地層由沉積到剝蝕。廬山的構造、巖性和新構造運動對山體及次一級地貌的形成起著控制作用。主要構造為東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來自西北——東南的擠壓力。完成後,內力作用見效,外力作用增強,從燕山運動到新構造運動,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壞又建設。廬山大致從九奇峰——仰天坪一線為界,分為南北兩段。九奇峰一帶發育一系列逆掩斷層,同時又受巖性影響,在地貌上出現奇峰林立,谷嶺相對的現象。

由構造(褶皺和斷層)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漸降低,山脊之間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東——南西走向。

1、褶皺構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單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於山南,平均高1358米。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組成。高1453米。

(3)虎背嶺單面山:它是虎背嶺倒轉背斜背翼斷餡厚殘留的南翼,成為單斜層及單面山。

(4)東谷(又稱中谷):蓮谷向斜谷,受牯嶺向斜所控制,位於女兒城北側,兩谷地本來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為受剪刀峽斷層的錯東的錯東影響,故使蓮谷向東北傾斜,而東谷向西南傾斜。

(5)王家坡向斜西北為大馬頸背斜:大馬頸向西南延伸為虎背嶺背斜。虎背嶺背斜與東谷向斜之間發育了與大校廠相應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嶺次成山。1、冰蝕地貌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穀:大校場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東谷等。

2、冰磧地貌

(1)、終磧壟:如花寺內。

(2)、側磧:如裁縫嶺側磧。

(3)、漂礫:如西谷的“飛來石”。

四、氣候概況

廬山地處我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氣候狀況受到大範圍氣候狀況的制約,具有鮮明的季風氣候。以牯嶺為參照系,年平均氣溫為11、5℃,比同緯度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低5~6℃,與北京年平均氣溫11、6℃幾乎相等,這相當於牯嶺緯度向北推移10°。盛夏時,長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陽湖盆地一片熱浪,而廬山雖處於這片夏熱中心,卻與"長江火爐"形成鮮明對照。牯嶺7月份平均氣溫為22、6℃,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這與自由大氣氣溫垂直遞減(0、6℃/100米)基本相符合,在相同天氣狀況下,夏日午後最熱的時刻,牯嶺氣溫比九江低10℃,比星子低7、8℃。牯嶺極端只有32℃,故而有"清涼世界"的美譽。有趣的是,牯嶺的英譯文Kuling便是從英語Cooling(清涼)一詞演變而來的。廬山是一座中山,與周圍平原地區相比較,卻具有山地氣候特色,表現出夏短冬長,春遲秋早的四季特色。牯嶺的四季,同山下九江、星子相比,夏季短85天,7月進初夏,季節開始落後一個半月,"走走過場"便悄然而去了;冬季早早"叩響山門",提前一個月來臨,延後一個月遲遲不願結束,冬季幾乎比山下長兩個月;春季姍姍來遲,三月桃花四月開,明媚的春光常常伴隨著雲霧,使春光神"半抱琵琶半掩面";天高雲淡的秋季,雲霧偏少,顯現廬山真面目的機會增多,和九江,星子相比,秋季的來去都提前一個月左右,而秋季的長短差別不明顯。冬日的廬山,彷彿是聳立在江湖間的一座瓊島。牯嶺1月份多年平均氣溫為—0、1℃,極端最低氣溫,也曾在水銀柱—16、8℃的刻度上停留過。

五、植被概況

廬山由於山地自然條件的複雜性,許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條件儲存下來。為儲存古老型別,如鵝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樹等和引進新的植物種類,提供了有利條件。早在本世紀之初,中國植物學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嘯教授,便對廬山的植物社會進行過調查;秦仁昌、陳封懷等教授也相繼作過研究。他們三人於1934年在廬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座正規的、供研究的植物園——廬山植物園。從國內外相繼引種3千餘種植物,總數達到3000餘種。

廬山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域,東部常綠闊葉林亞區域,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植被上顯示出由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向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過渡特徵。廬山植物有兩大特色:一是杜鵑花種類繁多,植物園已建成擁有300餘種杜鵑花的國際友誼杜鵑園;二是裸子植物豐富,植物園擁有裸子植物260餘種,被稱為鬆、杉、檜、柏的活標本園,為中國之冠。

廬山植物區系中,中國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錢柳、大血藤、八角蓮、鵝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樹、香果樹、長年蘭等。其它殘遺種,裸子植物中有銀杏、金錢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連香樹、楓香、玉蘭、糙葉樹等。從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廬山植物區系成分豐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區系成分交匯過渡特徵。

廬山植被的分佈規律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著植被的垂直分佈,由山麓到山頂的分佈規律是:常綠闊葉林——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根據廬山植被垂直分佈的特點,可以分為三個垂直帶)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9

一、實習目的及要求

普通地質認識實習是以獲得對主要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普通地質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與技能,根據地質現象進行地質思考、編寫地質實習報告的基本方法,為後繼課程打下良好的地質基礎為目標的地質啟蒙教學實踐。普地實習要解決實踐問題,培養觀察、識別、判斷、分析的能力,以及準確運用地質概念的能力;掌握地質工作基本方法與技能;提高綜合分析、歸納、敘述寫作能力。

進行普地實習需要通過野外觀察,培養實踐能力,認識礦物岩石、化石、地層、地質構造,學會地形圖的使用、地質工具的使用、空間點方位的確定、地質體產狀的確定、地質現象的記錄、地質圖件的繪製、地質標本的採集。

野外地質實習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認真、主動地觀察地質現象,勤于思考,完成教師佈置的各項作業,才能對地質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要求做到“四勤”,腿勤、手勤、嘴勤、腦勤。

二、自然地理概況

1、南京湖山

南京湖山地區位於南京東部,隸屬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因湖山村而冠稱,距南京中山門約21km,可由滬寧高速公路或寧杭公路直達(圖1)。其大致包括寧杭公路以北,前新村-湖山村-培墅村一線以南,湯山-龍潭公路之西和青龍山-烏龜山之東的地區,其東南角即為湯山鎮政府所在地。

南京湖山地區處於寧鎮山脈西南部,屬於低山丘陵區。區內有三列山、兩列谷。山脈走向NEE,與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三列山之間為兩列谷地,其中的北列谷地勢較低區內,屬低山丘陵區。北列山海拔高程120~171m,包括泉山和棒錘山;中列山山勢較高,標高多為150~250m,有孔山、獐龍山、培山和千山等,最高峰孔山,海撥高度為342米;南列山由珠山、黃龍山、連山、團山、小墓山、陡山、擋山和狼山等組成,標高多在140~240m之間。

南京湖山地區地學研究歷史悠久、研究程度高、教學資源豐富。從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漫長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並保留較為完整的地質記錄,構造變形適中,構造樣式典型,化石

豐富,沉積岩型別多;構成難易適中的野外地學教育資源,是我國著名的基礎地質教學基地之一。 2、南京六合方山

長江北岸南京六合、儀徵一帶,聳立著一座座古火山火山,和稱六合火山群。已知25座,研究詳者12座,包括方山、、馬頭山、塔山、瓜埠山、奶山、紅山、大銅山等。其中有一座形態頗為完整的火山錐,不僅形態儲存完整,

而且結構帶典型,是六合方山。六合方山位於六合取東溝鎮北4公里處,可由寧通高速公路至六合城,再由六合至橫樑鄉鎮公路直達,距南京長江大橋約76千米。

南京六合方山外形為截頭圓錐狀,全山面積約2平方公里,頂高188米,標高150米。山的外圓直徑為1300-1600米(南北長,東西窄),山頂平緩,內部凹陷,凹陷處為火山口位置所在,火口外圍直徑約600米,底部直徑為300米,陷落深度達80米。火口周圍熔岩高聳,是一道由玄武岩陡坎所構成的火山口垣,背側有一缺口,因此六合方山從東、南、西三個方向觀之為平頂山,平面上觀之則是一座馬蹄形的火山錐。

三、實習概況

實習隊由金陵學院城資系09級五個專業兩百五十多個同學和教師吳俊奇、閻長虹、劉

家潤、施貴軍、趙明、蔡雲峰、葉淑君、許寶田、潘國強、閻正副、劉道忠、王實、周潔等共13人組成,吳俊奇任實習隊長,劉道忠負責後勤工作。我組帶班教師為閻長虹。實習分為兩階段進行:20xx年5月8日至5月14日在南京湖山地區、南京六合方山進行野外地質觀察,5月15日至5月16日進入室內階段整理。

野外實習的主要內容分別是,實習區地層與化石、地層接觸關係、巖性特徵及其沉積環境;沉積岩、火成岩、變質岩的主要型別及野外肉眼鑑定方法;褶皺構造、斷裂構造的野外識別;南京六合方山火山錐的物質組成、火山機構;認識南京湖山陽山泉、觀察外動力地質作用塑造的地貌景觀;野外常規地質工作基本方法與技能訓練,包括地形圖和地質羅盤的使用,野外地層剖面圖、路線地質剖面圖的繪製,野外地質記錄等;初步學會掌握利用野外地質素材,組織歸納,編寫地質實習報告的'能力;瞭解內外地質作用的關係,培養對大自然塑造的地質景觀的熱愛,啟迪勇於探索地球的奧祕。

實習中完成的主要任務:

1、觀察了5條地層剖面,。對湖山地區地質發展史以及六合方山火山錐的組成,火山機構及噴發過程有了清楚的認識。

2、基本掌握了實習區碳酸鹽巖類、矽質岩類、泥質岩類、閃長玢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主要岩石型別及野外肉眼鑑定方法。

3、掌握了地形圖、地質羅盤的使用,地層剖面圖和路線地質剖面圖的繪製以及野外地質記錄等常規地質工作基本方法與技能。

4、初步掌握了實習區的背斜構造、向斜構造以及正斷層、地壘構造野外識別方法。

5、初步學會編寫地質實習報告的方法。

通過本次實習對地質學的理論知識加深理解,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方法,完成了野外觀察任務和野外記錄,6月15日完成實習報告初稿。經教師審閱,提出修改意見。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0

一、實習目的

實習的主要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岩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瞭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佈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採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實習情況

(一)時間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二)小組成員

王XX 王XX 王XX 吳XX 武XX 薛XX

(三)實習路線

(1)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輝縣市上八里鄉薄壁鎮鴨口村

(2)20xx年XX月XX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龍洞鄉XX村後溝

(3)20xx年X月XX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常平鄉向南100米左右

三、實習內容

1、認識實習區常見的礦物和岩石,學會區分三大類岩石。

2、認識實習區地層剖面,瞭解地層劃分,對比方法,熟悉地層時代。

3、認識實習區地質構造(褶皺、節理、斷層)學會識別方法。

4、學會使用地質羅盤,測量岩層(斷層)產狀。

5、學會做標準的野外地質記錄。

6、編寫實習報告

第二章 地層

地層:是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層狀岩石的總稱,包括沉積岩,火成岩和變質岩。地層可以顯示地層形成的先後順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時間含義相聯絡。所以在底層形成以後,老地層在下,新地層在上,此種順序稱為正常層序。

區域內出露與發育的地層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變質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疊系下統,為區內主要含煤地層。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細到系、組)新生界

古生界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現生物的時期,距今約 7.5 億年到

2.3 億年前,主要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在焦作地區因為地層遭到侵蝕,缺失了全部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中寒武系和奧陶系為整合接觸;奧陶系和石炭系為平行不整合接觸;石炭系和二疊系為整合接觸。

2.1 太古界(A r)

輝縣市上八里鄉鴨口盤山公路沿途的太古界可見底層為贊皇群(Arz ),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為:在盤山公路邊可以看到黑雲斜長片麻岩、角閃斜長片麻岩、花崗片麻岩、混合巖及小型岩脈或巖牆侵入岩體。

(1)呈黑褐色及黃褐色,鱗片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斜長石、黑雲母和石英。斜長石佔55%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後呈土狀光澤,黑雲母佔 15%~25%左右,呈片狀。石英佔 15%~25%左右,油脂光澤。

(2)角閃斜長片麻岩主要由斜長石、角閃石、石英及黑雲母、透輝石、紫蘇輝石等礦物組成。明顯的片麻狀構造是由暗色礦物、淺色礦物相同排列的條帶表現出來。角閃斜長片麻岩,由中基性岩漿岩及富鐵白雲質泥灰岩經高階區域變質作用形成。角閃石佔50%~60%左右,呈柱狀 或粒狀,斜長石佔 20%~30%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澤,風化後呈土狀光澤。石英佔5%~10%左右,油脂光澤;

(3)花崗片麻岩(肉紅色),其礦物成分主要是正長石、石英、黑雲母、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可包括三種不同型別:

①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鹼性長石片麻岩;

②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花崗質混合片麻岩;

③與造山運動同時在強應力作用下,由壓力結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狀花崗岩。

(4) 混合巖 由混合巖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它是變質岩和岩漿岩之間的過渡巖類,混合巖的礦物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定向排列。 在盤山公路觀察到的混合巖:含有一定數量近於平行的淺色長石英質或花崗質脈狀體的混合巖,多呈厚度不等的層狀特徵特徵,圍巖中大量的侵入體(脈狀、條帶狀)與圍巖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圍巖稱為基體,侵入岩稱為脈體,主要有石英脈和長石英質岩脈。岩漿沿著與岩層層面垂直或斜交的斷面侵入,形成了規模較大,似牆狀的巖體體,稱為巖牆。構成岩脈和岩漿的岩漿岩從酸性到基性都有。

(5)變質岩 變質作用形成的岩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岩石型別之一。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殼中受高溫、高壓及外來物質深入的影響下,引起其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改變,而形成的新岩石,稱為變質岩。變質岩的主要特徵是這類岩石大多數具有結晶結構、定向構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徵變質礦物。

2.2 元古界(Pt )

元古界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代中期發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發現了冰川遺蹟。在元古代末期,開始出現了腔腸動物、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但這些動物都沒有堅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遺蹟。元古代也曾發生廣泛的地殼運動,在前期是地球主要的造山時期。在中國北方為“呂梁運動”。元古代時期的地層中蘊藏有豐富的鐵礦、銅礦和稀土金屬礦物

在輝縣上八里鎮盤山公路前進方向右側可以看到元古界雲夢山組的巖性組成和地層不整合接觸現象。雲夢山組其下部顏色為紅色、紫紅色變質石英砂岩,上部顏色為淺色的厚層狀結構。以石英為主(大於 90%),矽質、鐵質膠結,層理明顯,大部分為中粗粒的結構,層面上有波痕和泥質龜裂紋,多形成陡峭的懸崖。該地區的石英砂岩的厚度比較大,達到100m 以上。

在當地可以清楚的看到雲夢山組與贊皇群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一致,呈一定角度斜交;兩套地層岩石變質程度差異較大;缺失某年代地層,可以得出雲夢山組與贊皇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

2.3 古生界(Ph)

古生界分為下、上兩界,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和志留系)海相沉積為主,其中寒武系、奧陶系砂岩、竹葉狀灰巖和筆石頁岩代表淺海相沉積。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陸相沉積大量發育,含煤沉積廣泛分佈。其中石炭紀紡錘蟲灰巖屬較深的海相沉積,煤層屬沼澤相沉積。二疊紀的硬石膏層、石膏層、岩鹽層、泥灰岩和紅色砂岩均屬瀉湖相沉積。

在中國華北及東北南部,下古生界由淺海相石灰岩為主的寒武系和中、下奧陶統組成,缺失上奧陶統、志留系和上古生界的泥盆系及下石炭統。中上石炭統為海陸互動相的含煤沉積,二疊系以內陸盆地堆積為主。在南方古生界是一套巨厚的淺海相石灰岩。上二疊統早期夾有重要煤系。在東北北部,古生界為巨厚的海相沉積和海陸互動相沉積並夾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在西北古生界以巨厚的海相沉積為主,有大量火山岩和火山沉積岩。

2.3.1 寒武系(∈)

寒武系是寒武紀形成的地層,分下、中、上三個統的7個地層單位,即下統的饅頭組,中統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上統的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

下統 主要為灰黃色的鈣質頁岩,紫紅色的鈣質泥岩及薄層石灰岩。主要為粘土類礦物,有一定的方解石。由於頁岩、泥質灰巖抗風

化能力弱,容易風化破碎。地貌上常為低山丘陵。

(鈣質頁岩)

中統 主要為青灰色的石灰岩,呈厚層狀,常有鮞狀結構和豆結構,地形上構常為陡坎地形。

(鮞狀灰巖)

上統 白雲質灰巖,風化面呈灰黑色或深灰色,新鮮面呈灰色,與奧陶系石灰岩正好相反。厚層狀,礦物成分有方解石和白雲石,以方解石為主。當方解石含量大於90%是石灰岩;當方解石含量大於 75%時,白雲石含量大於 20%時,為含白雲質石灰岩,當方解石含量大於 50%時,叫白雲質灰巖,白雲石大於 50%時,叫鈣質白雲岩。在野外判斷時可以用稀鹽酸來檢驗,反應劇烈的是石灰岩,反應緩慢的叫白雲岩。結構為隱晶質向顯晶質過渡,典型的特徵為風化面上有淋濾溝,又稱披麻狀結構或刀砍紋。撞擊時冒白煙,且有臭味。可以作為冶金熔劑。

(白雲岩)

2.3 .2奧陶系(O)

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m )主要為青色、青灰色的石灰岩,以及方解石(主要礦物成分為碳酸鈣)為主,質純,性脆,呈厚層狀。層面上能夠看到白色的方解石脈的充填,其風化面上由於受到風化故顏色較淺,新鮮面的顏色較深。奧陶紀全球海洋較穩定,沉積平穩,此時期產生較厚的灰巖,新鮮斷面有閃光,方解石晶粒的緣故。

2.3.3 石炭系(C)

自奧陶紀後,海水退出整個華北及東北南部地區,長期遭受風化剝蝕,直到晚石炭世時,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這一地區,形成一般不超過500米的海陸交替相的含煤沉積,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東北北部區下石炭統以海相碎屑岩為主夾灰巖,時夾陸相碎屑沉積,厚度較大;上石炭統以海相灰巖為主,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西北區的石炭系比較複雜,厚度大,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石炭紀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時期。在華北有本溪組和太原組,太原組是中國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層,其他沉積礦產有鐵、錳、黃鐵礦、鋁土礦及石膏。

中統:本溪組(C 2b)

本溪組的巖性組成,主要是粘土巖、鐵質巖、鋁質巖、砂質巖。下部為紫紅色的、褐紅色的鐵礦層,稱為山西式鐵礦,中部或中上部為灰色或青灰色的鋁土質泥岩或鋁土礦。當鋁的含量大於 40%,鋁矽比大於 2:1 時為鋁土礦,否則為鋁土質粘土;上部為灰白色薄層狀的粘土巖,高嶺石含量高時可以作為耐火材料的原料。本溪組的厚度為 0 ~20m 左右,一般為 8~10m,沉積時基底不平行成雞窩狀或串珠狀的賦存狀。

上統:太原組(C 3t)

為灰黑色的中厚層狀、厚層狀的石灰岩,單層厚度比較薄(與奧陶紀石灰岩的相比較),有8 層左右,從上到下依次為L 1~L 8 ,石灰岩中含有黑色的燧石結核或燧石層,石灰岩中有化石(珊瑚化石、

腕足類化石等),太原組中含有煤層,薄煤層,焦作僅有兩層可採煤層一2 和一5煤,石灰岩常構成煤層頂板,其底板由深灰色的或黑色的薄層狀泥岩組成。

2.4 二疊系(P)

二疊系是指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以海相; 另一種是以陸相為主為主。二疊系以淺海相灰巖為主,底部常有煤系。

2.4.1 下統 山西組(11Ps)山西組的岩層性質為灰色的砂質巖、泥質岩和深黑色、灰黑色的薄層泥岩,該組下部含主要煤層為二 1 煤,又稱為大煤,平均厚度在 6m左右,以中厚煤層為主,是焦作地區的主要開採煤層。頂板為砂岩,其表面富含白雲母,又稱為大佔砂岩,在焦作地區,大佔砂岩不是很明顯。在鑽井勘探中,遇到大佔砂岩,就預示著將要接近煤層。

2.4.2 下統 下石盒子組 其巖性特徵為:主要由黃綠色、灰色砂岩及

泥岩組成,偶夾紫紅色團塊狀泥岩,厚 2~140m,平均 80m,本組以底部砂鍋窯砂岩與山西組分界。底部為灰白色、淺灰色厚層狀含礫風化面呈灰黃色的中粒砂岩,俗稱“砂鍋窯砂岩”,厚 0.5~9.3m,平均 6.0m,是本組與山西組分界的主要標誌。下部為淺灰色、灰色泥岩、鋁土質泥岩及鋁土巖,具紫斑,區域性含有鮞粒;中部為青灰色細長石英砂岩,含海綠石,其間夾青灰色鋁質泥岩及黑色泥岩,上部由淺灰色泥岩、砂質泥岩和薄層狀細砂岩及粉砂岩組成,與下伏山西組呈整合接觸。

下石盒子組的三、四、五煤段和上石盒子組的六、七、八煤段均形成於向淺水海灣進積的複合三角洲沉積體系,在小規模海平面升降的影響下,使三角洲各種亞環境向海、陸方向進行了多次交替演變。在上三角洲平原和靠分流河道的部位,煤層變薄甚至尖滅,整體厚度不穩定、變化大,僅區域性可採,全硫量低,一般小於 0.5%~1.0%,而灰分產率則一般大於 25%~30%。在下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充填淤平演化的泥炭沼澤環境中形成的煤層較厚,較穩定。此地層在焦作地區不含煤或煤層為不可採煤層。

2.4.3 上統上石盒子組 其巖性特徵為:主要由黃、黃綠色淺灰色的砂岩及泥岩組成,厚 0~200m,平均 50m。該組遭受剝蝕嚴重,出露不全,與下伏石盒子組呈整合接觸。本地區晚二疊世晚期孫家溝組不含煤,為一套由細砂岩、粉砂岩、砂質泥岩及泥岩組成的湖泊沉積。

第三章 構造

3.1褶皺

在地殼運動的影響下,岩層受水平方向擠壓力的長期作用發生塑

性變形,形成波狀彎曲,這種構造形態稱為褶皺。

(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 背斜)

(焦晉高速邊褶皺構造 向斜)

(構造示意圖)

3.2 節理

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未發生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根據受力可以分為:張節理和剪節理;根據構造成因可分為:構造節理和非構造節理。張節理的描述:張節理指岩石受張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它的張口開裂,節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遠,當穿過礫岩時,常繞開礫石,張節理常發生於脆性岩石中,並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剪節理的描述:剪節理指岩石受剪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它的張口緊閉,節理面光滑平直,節理面延伸較遠,常有兩組相互交叉同時出現,組成 X 型共軛節理。

3.3 斷層

構造運動產生的地應力超過組成地殼岩石的強度極限時,岩石便發生斷裂,斷裂後的巖塊(或岩層)若沿破裂面發生相對位移,這種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它對礦產的`開採及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均有影響。在煤礦礦井地質工作中,對斷層的研究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

本次地質實習所看到的是輝縣上八里鎮鴨口斷層,斷層的上盤為寒武系地層,岩石為石灰岩,下盤為震旦系地層,岩石為石英砂岩,該斷層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該大型斷層附近有很多伴生的小型斷層,且大部分為正斷層。由於斷盤的巖性組成為石英砂岩,強度大,性脆,故斷層面呈現出懸崖峭壁。

3.4沁陽地塹

斷層:上盤為二疊紀上統上石盒子組的砂岩和泥岩,下盤為奧陶紀馬家溝組的石灰岩,上盤下降,下盤上升,為正斷層。走向近東西方向,走向43°,傾向 312°,傾角 62°。

沁陽地塹構造控煤的地質示意;

走向43°,傾向 312°,傾角 62° 由上示意圖可見,本地區的含煤層為二疊紀上統的山西組煤層,但是由於岩層的斷層結構,F1 斷層為正斷層,其下盤上升,其含煤層高出地表,被風化剝蝕掉,上盤下降,保留了含煤層系沒有被剝蝕掉,F2 斷層為正斷層,其上盤下降,與F1斷層的上盤形成了沁陽地塹,保留了含煤層系,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表面,被風化剝蝕;由此可知該地區的煤層範圍小,F1和F2斷層之間的沁陽地塹間的煤層溝通了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石灰岩強含水岩層,故該煤層的礦井湧水量比較大,開採條件差。

斷層造成該地區煤層賦存條件差及煤炭質量不好的原因。斷層同樣也是正斷層,下盤上升,使煤層高出地表面,被風化剝蝕。上盤下降,保留了部分煤層,但由於F3F斷層的切割,儲存煤層的範圍很小,離地表較近,為風化—氧化帶,煤炭的質量不好,該煤層的深部煤由於斷層的作用被抬升,被風化剝蝕掉,故未受風、樣氧化的煤炭未能儲存。斷層帶附近,由於上盤下降,力的作用方向向下,上盤岩層向下彎曲,下盤上升,力的作用方向向上,下盤岩層向上彎曲,由此,可判斷對盤岩層的運動方向。

第四章 礦產

焦作礦產資源品種較多,儲量較大,質量較好,經過普查的礦產資源有40餘種,佔全省已發現礦種 25%,探明儲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等20多種。 其中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 公里,南北寬 20公里,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質無煙煤(發熱量:5500 -6700 大卡/ 公斤,含硫量:0.5-0.8% ,揮發分:8 -9%,灰分:22 -27%),是化工和鋼鐵工業的理想原料。

耐火粘土主要分佈於修武至沁陽一線的太行山南側,埋藏淺,易開採,耐火度達1650 ~1770 ℃,是生產陶瓷、耐火材料的優質原料,已探明儲量 4686.9 萬噸,佔全省保有儲量的 9.5% 。

(鋁土礦)

鐵礦主要分佈於焦作和沁陽,保有儲量 2726 萬噸,工業儲量 740.6萬噸,以磁鐵礦為主,含鐵量 32%;硫鐵礦保有儲量 3475.5 萬噸,佔全省儲量的 41%,品位一般在16 ~20%左右,洗選效能良好,主要位於馮封礦區,礦體長 3000米,寬300- 600 米。

(奧陶系鐵礦)

石灰石分佈廣、儲量大,工業儲量33 億噸,遠景儲量100 億噸, 厚度穩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鈣 52~54%,主要分佈於北部山區,面積 500 平方公里,是生產純鹼、乙炔、水泥等產品的優質原料。 此外,焦作還有銅、鐵、石英、大理石、鋁、鋅、磷、銻等礦產資源。

第五章 結束語

首先感謝各位導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們的耐心指導。雖然天氣很寒冷、環境比較的惡劣,但是指導老師們耐心細緻地為我們講解,我感悟到了老師們的勤懇的治學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讓我非常的感動!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1

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於是今年暑假學我來到了平煤地質工程勘探處勘探一隊二號機進行了為期一月的實習。

在鑽探隊實習了一月,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自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鑽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鑽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鑽孔的佈置原則等等,自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鑽探隊領導的人文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彙報如下。

一、安全生產。都說安全是天,可以前也並沒有怎麼在意,在實習期間才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意義。在這裡領導和工人都嚴格的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新工人來的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我來的時候就首先的讓我學習了

安全生產的法規。使我明白了什麼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二、業務和技能。這次我們打的是水文觀測孔,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結合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岩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自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岩做了一些細緻調查研究:砂岩是一種沉積岩,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裡粒含量要大於50%。決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岩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岩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禦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於做建築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岩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岩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岩由於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汙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禦汙染。我們這裡鑽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岩,平頂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鑽進過程中不容易鑽進又容易掉塊卡鑽,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三、日長生活。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自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鑽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該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處,更被隊裡同志們的無私敬業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後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後從事鑽探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後,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裡的實習生活。 報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實習報告範文

一:指導思想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健康行為。

3.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4.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

二:工作目標

1、 認真完成八年級九年級體育教學任務,使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培養學生的興趣。

2、.認真完成上級領導安排的各種時令性工作和任務。(1)帶領訓練隊參加縣級運動會(2)配合領導組織開展第一屆校運動會。

3、 每天帶領學生晨練工作,同時每天早操督促學生認真做早操 。

4、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多組織一些與體育鍛煉與體育比賽專案。如:學生籃球賽,實習生排球賽

5、好實習班主人工作;

(1)、指導班級日常的晨讀,早讀及晚自習,搞好教室和衛生區的衛生

(2)、瞭解他們的學習成績,身體狀況,性格特點及興趣愛好等,

(3)、管理好兩操,加強學生的身體鍛鍊,勞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增進身體健康

三、措施

認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學習和活動,認真記學習筆記,寫學習心得,提高自己思想認識。服從領導,聽從分配,團結同志,關心愛護學生。在工作中時時處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忠於職守,為人師表。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體育教學是整個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因此,上好體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在這實習期間,我將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積極改進自己的授課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在教學中嚴格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的上好體育課,學好體育知識,增強體質,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進一步提高課外教學活動和運動競賽水平,學校的體育工作除體育教學以外,還有課外體育活動和運動競賽,這兩項同樣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非常喜愛的活動形式,它即可以使學生對在體育課上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又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學習自己喜歡的運動專案。基於這一點,對實習期間做好輔導,以保證課外體育活動順利的開展。

這段時間學到了不少學校裡沒有教的東西,感覺很不一樣。也許這就是社會吧。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認真的態度。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對待,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出錯。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2

實習目的與任務: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著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 :鞏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岩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岩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實習時間:20xx年6月24日至6月26日

實習地點: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 (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臥於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居京(北)、津 (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

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育的基本框架和發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的地貌型別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佈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的石英岩分佈區,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佈在縣城以北的石灰岩、白雲岩、砂頁岩分佈區,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為7個景區: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3、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4、九龍山碳酸鹽巖峰叢景區;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6、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於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

 實習物件:河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07級全體學生

 實習活動:(如下)

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後,我們稍作整頓,然後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

1. 礦物、岩石的認識和地質構造的認識實習

首先講的是沉積岩。

沉積岩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漿岩、變質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積岩是地殼表面分佈最廣的一種岩石,雖然它的體積只佔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佔陸地表面積的75%。沉積岩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

沉積岩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 碎屑結構 碎屑結構是指岩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岩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為:a、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b、竹葉狀結構(碎屑形態多呈扁平狀) c、砂質結構(碎屑粒徑介於2~0.05mm之間) d、粉砂質結構(碎屑粒徑為0.05~0.005mm)

2)泥質結構 該結構由粒徑<0.005mm的粘土礦物顆粒組成,是泥岩、頁岩等粘土巖的主要結構。

3)結晶結構 該結構是由溶液中沉澱或經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

4)生物結構 該結構是由生物遺體或碎片所組成,如貝殼結構、珊瑚結構等,都是生物化學巖所具有的結構。沉積岩的構造是指其組成部分的空間分佈及其相互間的排列關係。產檢的沉積岩構造有層理構造、塊狀構造、鮞狀構造及層面構造。

沉積岩的構造按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空間排列和組合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層理構造 塊狀構造 鮞狀構造 層面構造

1)層理構造 沉積岩在形成過程中由於沉積環境的改變,是先後沉積的物質在顆粒大小、形狀、顏色和成分上發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於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型別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 岩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律。

3)鮞狀構造 具有同心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境中沉積而成。

4) 層面構造 沉積岩岩層面上的特徵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徵同樣反映了沉積岩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誌。其中的波痕特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積岩的肉眼鑑定:在鑑定碎屑岩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鑑定泥質岩時,則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徵,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鑑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並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

接著我們考察了岩漿岩。

岩漿岩又叫火成岩,佔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岩石中,岩漿岩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岩漿岩是由岩漿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漿岩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岩石,稱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於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岩石稱為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為侵入岩。由噴出地面的岩漿凝固形成的岩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岩漿岩的礦物成分岩漿岩主要由SiO2、 Al2O3、 Fe2O3、 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岩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岩漿岩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將岩漿岩劃分為不同的型別:超基性岩(<45%);基性巖(=45%~52%);中性巖(=52%~65%);酸性巖(>65%)。岩漿岩的結構和構造 巖 漿巖由於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岩漿岩的結構是指岩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係。岩漿岩的構造是指岩石中 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瞭解結構和構造可以瞭解岩漿岩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巖由於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 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岩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岩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佈比較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 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於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後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岩漿岩的簡易鑑定方法:

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岩漿岩及何種產狀型別。然後觀察岩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岩石的型別。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 性或超基性岩;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運算元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岩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岩石總體的顏色,並應在岩石 的新鮮面上觀察。

接著觀察岩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徵。並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岩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岩石的結構構造特徵,區別是噴出巖 還是淺成或深成岩。

最後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岩漿岩分類表”確定岩石的名稱。

最後,考察了變質岩。

變質岩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岩石,由於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岩石 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 和動力變質作用。

變質岩的結構可分為:變餘結構(殘餘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岩石經變質作用後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徵,這是區別於其他兩類岩石的特有標誌,是變質岩的作重要特徵之一。原巖變質後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徵者叫變餘構造。

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a)板狀構造 岩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於分裂成板體,原岩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雲母或綠泥石。b)千枚狀結構 岩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並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雲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c)片狀構造 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雲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d)片麻狀結構 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並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佈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e)塊狀結構 岩石中的礦物分佈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構造。

變質岩的簡易鑑定方法:

鑑別變質岩時,可先從觀察岩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岩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後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徵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岩石的名稱。

2. 水流的地質作用認識實習

河流普遍分佈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

河流的地質作用主要有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

1 河流的侵蝕作用

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岩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為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 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 下蝕作用

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床的岩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 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2) 側蝕作用

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為工具,並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床兩岸的岩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為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的河流,由於河床坡度較為平緩,側蝕作用占主導地位。

2 河流的搬運作用

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 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於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對比情況。

3 河流的沉積作用

河流搬運物從水中沉積下來的過程稱為沉積作用。

4 河流沖積土

1)河床沉積

2)河漫灘沉積

3)牛軛湖沉積

4)三角洲沉積

5)山區河流沉積土

6)由冰川補給的河流沖積土

3. 風化作用認識實習

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一、氣候因素: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溫度。降水量豐富且水迴圈快的地區有利於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溫度則影象化學反應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溫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 溫度增高而減少,但溫度增高十度,反應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溫度增高而加快,有利於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著數量和型別,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

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型別的分帶性。

二、地形因素:

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型別的風化作用。

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留,未風化岩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巖被覆蓋,不利於物理風化,最後形成大量粘土和殘餘礦床。

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溫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質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礦物成分、岩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4. 不良地質現象認識實習

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 崩、岩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溼陷性黃土、凍土、水害、採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

因此在施工前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 質選線的原則。對於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岩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路線應設法繞避。

其次,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於重大的地質病害應儘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並且應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實習總結:

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說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並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岩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絡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儘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穫的這些為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

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

景點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總面積342平方公里。其科研價值、環境價值、旅遊價值很高。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曾評價薊縣地質剖面:“在歐亞大陸同時代地層中,薊縣剖面之佳,恐無出其右者”。目前,現已形成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九山頂石英砂岩林景區、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九龍山碳酸岩峰林叢景區、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7個景區,總計87個景點。

編輯本段形成

地質遺蹟是地球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演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記錄和自然遺產,代表著這一地區的地質歷史、事件和演化過程。因此,概括地說地質遺蹟的成因幾乎全部是地殼內外地質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區18億年前是古大陸,遭受剝蝕。18億年時地殼開始下降接受沉積,形成中上元古界長城系由陸相到海相的沉積物,由碎屑岩建造演變到富鉀、富鎂的碳酸鹽巖建造,構成一個巨型沉積旋迴。常州溝期氣候較溫暖,雨量充沛,早期形成厚度較大的河流相碎屑堆積。串嶺溝期氣候更加溼熱,藻類植物大量繁殖,水體相對加深。團山子期和大紅峪期同處於亞熱帶溫暖氣候,有利於菌藻類生物繁衍,伴隨大量碳酸鹽巖沉積,形成豐富的規模不等的疊層石礁體。高於莊期氣候炎熱潮溼,微體藻類大量出現,尤其是高於莊早期藻礁和疊層石相當發育,形成大量碳酸鹽巖和鐵錳質沉積。在長城紀時期,造成了八億年跨越,砂岩層理、巨集觀藻類化石,錳方硼礦等地質遺蹟。

薊縣紀從14億年開始,氣候炎熱溼潤,地殼仍然緩慢下降,有利於碳酸鹽巖的大量沉積和菌藻類生物的生長。岩石組合以各種型別的碳酸鹽巖為主,古地理處於濱海瀉湖相,潮間帶和淺海陸棚。從而形成了大量藻類化石和疊層石等生物地質遺蹟。

青白口紀從10.5億年開始,地殼下降速率漸緩,碎屑岩、粘土巖增多,出現河流相,濱海岸邊砂泥相等沉積環境。景兒峪期地殼下降形成淺海陸棚相泥灰岩沉積。此後地殼上升,陸地遭受剝蝕。僅保留了8億年的景兒峪組。

寒武紀早期,約5.6億年地殼下降,接受府君山組碳酸鹽巖沉積。古風化殼形成“2億年跨越”的著名薊縣運動地質遺蹟。

本區在印支運動期,形成了盤山花崗岩,時間約217.1——222.7百萬年。為花崗岩地貌景區奠定了岩石基礎。

本區在長城紀大紅峪期,約16億年發生海底火山噴發活動,形成了與火山熔岩類有關的地質遺蹟。

構造運動是地質景觀遺蹟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據地質條件分析,本區地貌奠基於印支運動期,成型於燕山造山運動。燕山造山運動距今約1.8——1.4億年,使薊縣北部黃崖關、九山頂、八仙山及盤山隆起成山。此後,經風化侵蝕形成了砂岩峰林峽谷和花崗岩地貌。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內逆掩斷層形成的飛來峰就是燕山運動的產物。

編輯本段旅遊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地球科學知識和美學魅力的天然博物館;為人們提供了一處自然景觀美、文化底蘊厚、科學品位高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自然風景區,使人們得以享受自然,陶冶情操,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現已成為薊縣對外的一個重要視窗,來薊觀光、遊覽、考察的專家學者、遊人明顯增多,對外影響力日益擴大,薊縣的知名度顯著提升,有力地拉動了薊縣旅遊、建築、交通、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於2001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其範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面積342平方公里。

根據景區劃分原則,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劃分為7個景區: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峽谷景區;3、盤山花崗岩地貌景區;4、九龍山碳酸鹽巖峰叢景區;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6、九山頂石英砂岩峰林景區;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蹟景區。

編輯本段地質

薊縣有著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豐富的地質遺蹟資源以及優美的生態環境,特別是它擁有世界著名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和大量的有觀賞價值、科學價值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因此在薊縣建立國家地質公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以中上元古界標準層型地質剖面為主的地質遺蹟景觀,將為地學領域的研究、地質遺蹟的保護、自然遺產的永續利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典型、完整、系統、稀有、科學的內涵,向世人展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魅力,記錄了地球的地質歷史、地質事件和形成過程,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自然與文化遺產。薊縣國家地質公園7個景區各具特色,天然造化、鬼斧神工、精彩紛呈,是大自然的傑作,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為人類留下了珍貴的地質遺產。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位於天津市薊縣城北,燕山山脈南坡,北起古長城腳下常州村,南至薊縣城北關府君山,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350米,面積890公頃。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是國務院1984年批准建立的我國第一個地質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以地層齊全、出露連續、儲存完好,頂底清楚、構造簡單、變質輕微、疊層石和古生物化石豐富,地層總厚度近萬米為特色。它好象一部巨厚的“石頭記”,真實地記錄了地球演化距今18億年至8億年的地質歷史。被國內外地質學家推崇為世界上同一地質時期的“標準層型剖面”、 “大地的史書”和世之罕見的“地質瑰寶”,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內的地質遺蹟型別多、數量大、品位高。其中堪稱世界之最的地質遺蹟主要有10大奇觀:

①薊縣地層剖面代表的地質歷史最長。頂底界限長達10億年,其連續之長,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②薊縣剖面底界年齡最老。比世界著名的俄羅斯里菲--文德剖面底界年齡還老3億年。

③薊縣剖面儲存最完整。從老到新順序排列在24公里長的一條線上,完整的地質剖面,世界首屈一指。

④薊縣剖面構造最簡單。從北到南,按地質年代自老至新依次展布在燕山褶皺南翼的單斜山上,沒有因構造變動造成錯位或破壞。

⑤薊縣剖面變質最輕微。從長城系常州溝組河流相的砂礫岩到青白口系井兒峪組濱海相含波狀層理、交錯層理的泥質微晶灰巖,剖面總厚度9197米,基本保留原始狀態,變質極淺。

⑥薊縣剖面巨集觀多細胞藻類植物出現的年代最早。從國際公認的9億年前提早到17億年前,是地球早期生物演化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⑦薊縣剖面中沉積海泡石礦床最早。薊縣海泡石礦床形成於距今12--13億年前,且儲存完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沉積海泡石礦床。

⑧薊縣剖面中噴氣孔構造最古老。在薊縣剖面薊縣系鐵嶺組上部地層發現10億年前形成的古噴氣孔構造,是世界最古老的噴氣孔構造。

⑨薊縣剖面中古生物化石與疊層石最豐富。薊縣剖面的古生物化石從長城系常州溝組到青白口系井兒峪組均有,疊層石從長城系團山子組到青白口系下馬嶺組均有。古生物化石、疊層石層位之多、時限之長、型別之全、種類之多、儲存之好為世界罕見。

⑩薊縣剖面中沉積形象最豐富。在薊縣剖面上,不論是碎屑岩、泥質岩還是碳酸鹽巖,都表露出十分豐富的沉積形象,如波痕、斜層理、雙向交錯層理,風暴沉積、地震沉積,雨痕、乾裂、水下衝痕、滑塌痕等遺蹟,為世界各國同時期剖面所罕見。

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除世界罕見的薊縣剖面地質遺蹟之外,保護區內還有雄、險、秀、幽的多種自然景觀和神奇的人文景觀。

小貼士:

購物:紫砂礦是上乘的陶瓷原料。用薊縣紫砂礦燒製的紫砂壺,外觀高雅光澤,透氣不透水,壺內泡茶,數日不餿,具有觀富和收藏價值,可與全國聞名的宜興紫泥陶器、景德鎮瓷器相媲美。

編輯本段意義

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寶貴自然遺產,所發現的一些重要生物化石對研究早期生命的演化和地球的形成過程有重要意義。對揭開地球遠古時期許多科學之謎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地質公園內群峰俊秀、峽谷幽深、空氣清新怡人、自然風光迷人,自然奧祕誘人,交通方便,是休閒、度假、旅遊、攬勝的好去處,探求自然之謎的難得場所。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3

《煤礦地質學》課程的認識實習是有關地質科學的野外實習,是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能力,也是加深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次實習是該課程課堂教學的繼續,也是該課程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 通過實習,能夠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鍊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實習的主要任務:

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殼中受高溫、高壓及外來物質深入的影響下,引起其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的改變,而形成的新岩石,稱為變質岩。變質岩的主要特徵是這類岩石大多數具有結晶結構、定向構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變質作用形成的特徵變質礦物。

首先感謝各位導師,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和對我們的耐心指導。雖然天氣很寒冷、環境比較的惡劣,但是指導老師們耐心細緻地為我們講解,我感悟到了老師們的勤懇的治學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讓我非常的感動!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4

測量實習,主要任務是繪製實習位置的地形圖,通過實習,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知識去解決資源調查和礦業資源工程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後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後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釐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裡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後校合時fh=-28

碎部測量:

我們採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杆、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範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後,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並在旁邊標註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詢,又讓畫圖者一目瞭然,知道該怎麼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採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資料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築畫在圖上空閒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築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座標,然後運用已知點的.座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資料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資料放樣,因為在最後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後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資料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後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 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體會: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覆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5

第一章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章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出露的地層及分佈的特點,然後按地層時代自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佈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岩石特徵、產狀、形態、規模、出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章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徵,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徵(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佈上的特點。

第五章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徵、接觸關係、構造運動情況、岩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徵。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後記,說明實習後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報告中文字要工整,圖件要美觀。報告應有封面、題目、寫作人專業、班級、姓名、寫作日期等。並進行裝訂。

編寫地質實習報告

三天

第一部分前言:實習的目的任務、要求、時間、地點等;

第二部分實習路線中主要地質特徵:按照地層、岩漿岩、變質岩、構造、礦產的順序進行概括性地總結;

第三部分幾種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探討:選擇地質實習路線中最有興趣、感想最深的兩種以上地質現象,對其作用方式、形成過程、產物及特徵作較深刻、有見地的分析與探討。

第四部分結束語:通過實習的收穫、體會及建議。

地質實習報告要求實事求是、邏輯清楚、言簡意駭、圖文並茂。

5.通過實習,要求對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學會用手持gps定點。

(2)能掌握地質羅盤測量岩層(構造面)的產狀。

(3)初步學會使用放大鏡觀察礦物、岩石並描述其主要特徵。

(4)學會繪製地質信手剖面圖,學會繪製地質現象示意圖、素描圖。

(5)基本掌握地質觀察點的記錄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編寫地質路線小結。

TAG標籤:實習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