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愛好/列表

整潔又美觀的文明小報圖片設計

文明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一個善意的舉動也是一種文明,閱讀文明小報可以增強我們的文明意識。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文明小報素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整潔又美觀的文明小報圖片設計
  漂亮的文明小報  文明小報內容:文明禮儀之花代代傳

在學雷鋒的日子裡我們文明禮儀新風呈出不窮。 清晨,春光明媚,同學們雲集在學校門口,看見師長,大家不約而同問早“老師早,老師好!......."渲雜的問早經久不停,形成了首美妙的文明禮儀之歌.在學校裡經常可以聽到這類話"對不起,沒關係.這是你的嗎?......”在班級不打鬧在做操的時候有秩序......

文明禮儀多麼像一朵花,開滿在學校。在公共汽車上,經常看到有人給老人讓座,在醫院裡看病的人非常多,但大家都有秩序排隊病。那麼大的醫院卻聽不到一聲喧鬧,真因為每個人都自覺遵守醫院的秩序。所以醫院才沒有喧鬧聲,一朵文明禮儀之花在醫院凱放了。在公園裡的文明禮儀更多了。看,公園裡沒有一點垃圾,牆上也白白的,沒有一點廣告,只見幾個遊玩回來的人手裡拎著幾個方便袋,裡面裝著垃圾,出了公園扔在了垃圾桶裡。家庭禮儀也很重要,瞧那一家人,從不大吵大鬧,早起都說:某某早,放學下班回來都先說:我回來了”告訴家人自己已經到家了。文明禮儀就像一朵美麗的花,只要每個人都有文明有禮儀,花將會開得絢麗多彩。

大人們將文明禮儀交給了我們,我們把他交給更小的人,文明禮儀代代傳,像花一樣四處播種,我希望文明禮儀之花開遍祖國大地。

  文明小報資料:文明的警告

古代文明雖產生於不同的時代,但結局卻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最終走向了衰落和滅亡。探尋這些文明消失的原因,我們會發現人口膨脹、盲目開墾耕地、過度砍伐森林是主要因素。這些歷史都有力地證明了對資源破壞性使用會導致文明的失落和衰敗。那些古文明消失的教訓值得人類深刻反思長期以來沿襲的人與自然的關係。馬克思、恩格斯都曾經指出“文明和產業的整個發展,對森林的破壞從來就起很大的作用”,“森林荒蕪,使土壤不能產生其最初的產品,並使氣候惡化。”

在我國古代也曾經創造了無數燦若星辰的文明,這當中古樓蘭文明、古格王朝文明、古大夏國文明等都是因為對森林的破壞而逐漸衰落消亡的。當我們來到這些文明遺蹟的時候,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一個曾經繁盛一時的古代城市,怎麼會變成和風沙為伍,寂寞荒涼的廢墟呢?感嘆之餘,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森林消失導致的氣候變化。

當今社會眾多事實證明,只有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走上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人類社會才能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一手創造的文明才不會隨時有消亡的危機。

樓蘭古國消失的祕密

過去的樓蘭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這裡水草豐美、樹木蒼翠,人們愜意而舒服的生活著。

樓蘭古城位於古代塔里木河尾端形成的一個小三角洲上,早在公元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郭之國”,屬西域36國之一。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魏晉時期是中原王朝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與軍事首腦西域長史的駐地,是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和軍事中心。《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地沙滷,少田,寄田仰谷旁國。……多葭葦、檉柳、胡桐、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橐它”。全盛時期的樓蘭地勢平坦、河湖密佈,是植被茂密的綠洲。

而今天的樓蘭是一座被淹埋在一望無際荒原之中的廢墟古城,不要說繁茂,就連走近它的身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樓蘭文明的消失,是森林的消亡和生態環境變化導致的區域性人類文明消失的一個具體例證。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古樓蘭文明的起源、發展和消亡進行了廣泛研究,從氣候的變化、河流的改道、森林的覆滅、農業的衰退等生態環境變遷和社會的長期動盪來探索樓蘭文明的消亡。

通過研究,人們發現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綠洲的演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它對綠洲演化的影響是巨集觀的、連續的,它不依賴於其它任何條件而獨立地對綠洲演化產生影響。塔里木盆地被廢棄的古城大多都是由於河流改道或斷流所致,樓蘭實際上處在塔里木河的最下游,是塔里木河、孔雀河水量減少最先受到影響的地方,河流的改道對綠洲的演變產生了及其重要的副作用。先秦至漢晉,孔雀河與塔里木河合流東注,樓蘭古綠洲水量豐沛,4世紀中後期以後,孔雀河與塔里木河河水改道南流,樓蘭古綠洲水量大減以至全部斷流,樓蘭古綠洲消失。

由於水源減少,在食草日益缺乏的同時,茂密的胡楊林也逐漸枯死。失去了森林和植被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的保護,即便是平坦的土地也會逐漸遭到風蝕和沙暴侵襲。樓蘭遺址城郊,至今仍有大片枯死的胡楊林,其中有許多直徑超過50釐米以上。這裡建築物多用木材和混合草泥建成,這些就地取材的胡楊木至今仍質地堅硬。在臺地的原生土中穿插著許多葦草根和樹根,原生土的上面有厚達20釐米至40釐米的植物莖葉,野生動物部分種群已經滅絕。從現存己枯死的胡楊林分析,在樓蘭繁盛時期,樓蘭綠洲的森林覆蓋率至少在40%左右。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在引用摩爾根研究“古代社會”所得出的一個著名論斷時說:“人類進步的一切偉大時代,是跟生存資源擴充的'各時代多少直接相符合的。樓蘭文明消亡的一個最重要教訓,就是沒有對這裡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有充分認識和採取相應對策,沒有考慮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這種盲目性的發展,超越了生態環境的承載力。

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延續乃至文明的消亡,都與支撐文明的生態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位西方哲人說過:當人類砍倒天然林中的第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就宣告開始了;而當人類砍倒最後一棵大樹的時候,文明便宣告結束了。

文明在森林中誕生和發展,同時又反過來破壞森林,導致文明自身的衰亡。當時的古樓蘭王朝,曾經頒佈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即凡砍伐樹木者都將被罰沒牛羊,但最終也未能逃脫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的結局,沙漠吞噬了他們的家園,樓蘭人選擇了逃亡。

隨著土地沙化,人去樓空,樓蘭古城成為了沙漠中的沉寂。人們再來到訪這裡的時候,都帶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歸根結底只有一個疑問:樓蘭人到哪去了,一個繁華的城邦怎麼就變成了人類的廢墟?

TAG標籤:文明 美觀 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