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愛好/列表

索尼黑卡m3攝影技巧

喜歡100%看圖且忍受不了噪點的,黑卡的500萬畫素同ISO下噪點相當於1600萬畫素的APS-C相機,還是較乾淨的,黑卡1000萬畫素ISO125下也是有明顯噪點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索尼黑卡m3攝影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索尼黑卡m3攝影技巧

 索尼黑卡m3攝影技巧

一、拍照

1、影像尺寸

分20M、10M、5 M,這裡不是指檔案大小,而是指2000萬畫素、1000萬畫素、500萬畫素。

無論選哪個拍攝和儲存速度是一樣的。1000萬和500萬畫素是從2000萬畫素縮放而來的,和軟體縮放效果一樣的,所以100%看比2000萬畫素清晰些,噪點也少些。但如果把他們再放大到2000萬畫素,和原先拍的2000萬畫素比較就要差一些了,所以一般情況下選2000萬畫素。以下情況選500萬畫素:

(1)你拍到卡快滿了,到沒備用卡,又實在不想刪一些照片。

(2)拍一些紙質文字,比如翻拍個日記啥的,500萬畫素已經很夠了,再多也是浪費。

(3)急需上傳到網路且畫質要求不高的。畫素越少檔案越小,上傳越快。

(4)喜歡100%看圖且忍受不了噪點的,黑卡的500萬畫素同ISO下噪點相當於1600萬畫素的APS-C相機,還是較乾淨的,黑卡1000萬畫素ISO125下也是有明顯噪點的。

2、縱橫比

分3:2、16:9、4:3和1:1,黑卡感測器尺寸為13.2*8.8mm,全畫素比例就是3:2,其他幾種都是從這上面剪裁的,所以還是選3:2吧,如果以後洗成6寸相片也是3:2,無需剪裁。如果喜歡拍寬屏風景而且直出就選16:9。

3、影像質量

分RAW、RAW&JPEG、精細、標準,RAW是原始檔案,精細和標準都是JPG檔案,是經過機內處理過後的成品。

RAW檔案大小約20M,精細一般4-8M,標準一般3-5M。一張16G的卡,你選擇RAW&JPEG模式拍攝能拍500多張,用JPG模式能拍3000張。

大光比環境下(如逆光、晚上拍開著燈的商店、燈具、在陰影的地方拍到有陽光的天空、白天室內對門外或窗戶拍、夕陽等)及過渡豐富的畫面(如藍天)RAW比JPG調整餘地大,能找回高光下的更多細節。一般情況下兩者差不多。

RAW的後期調整比JPG速度慢,如果電腦配置一般,差別會更明顯。

連拍時選擇RAW格式,連拍速度會明顯下降而且儲存時間會加倍。

(1)特別注重後期的用RAW&JPEG,之所以不單獨選RAW,是因為RAW開啟後直接匯出往往不如機內的JPG好,有時RAW經過種種處理但質感仍不如機內直出JPG。

(2)一般情況下用精細,遇大光比情況下再選用RAW&JPEG。因為完全不後期的情況比較少,JPG在ACR中可調引數和RAW幾乎一樣。

(3)純粹直出,從不後期,那就選標準。

4、全景:影像尺寸、方向,這需要模式轉盤調到全景模式才能調整相關引數。(見“四、模式轉盤”第9項)

5、拍攝模式:

(1)單張拍攝:這是大多數情況下選的。

(2)連拍:這是自動測光、自動對焦後的連拍,每秒約2.5張。如果選這種模式,先要把測光方式選為“連續AF”或者呼叫跟蹤對焦功能。

(3)速度優先連拍:就是以第一張拍攝的對焦點、測光值為標準連續拍攝,每秒10張,這個適合“守株待兔”式的,比如拍盪鞦韆、跳繩。JPG格式一次大概也就拍個2秒約20張就停下,再拍就一張兩張忽快忽慢,RAW&JPG格式一次也就拍個1秒10張後然後幾乎不動,要儲存七八秒鐘。

(4)自拍:分10秒和2秒定時。

(5)人像自拍:分一個人和兩個人。

(6)定時(連拍):10秒3張影像。這個在暗光下會自動開啟對焦輔助燈,即使你把對焦輔助燈關了。

(7)階段曝光:就是包圍曝光,一次拍三張曝光值的照片(-0.3EV,正常,+0.3EV),用於後期合成一張寬容度高的照片。

(8)白平衡階段曝光:一次拍三張色溫不同的照片,然後你選一張滿意的。

正常情況下選單張拍攝,遇到運動方面可選連拍或速度優先連拍,其他一般用的少。

6、閃光模式

(1)禁止閃光:拍嬰兒、博物館以及一些禁止拍照的場合用。一般情況下選禁止閃光,因為黑卡光圈大,高感尚可,普通場景能應付。

(2)自動閃光:這個不能用於PASM模式,只能用於自動檔。

(3)強制閃光:用於暗光下、拍水滴、逆光拍人像等情況。

(4)低速同步:黑卡的這個不太智慧,因為你選了這個模式,如果用P檔A檔之類,快門一般還是1/30秒,算不上低速,和普通拍攝效果一樣。所以要用此功能,首先得用S檔或M檔,把快門調到1/15或1/8秒以下才能有點效果。如果拍夜晚人景合一,建議閃光補償-1EV,否則畫面過硬陰影過重。

(5)後簾同步閃光:

7、對焦模式

(1)單次AF(自動對焦):可作為常用模式。此模式下可進行跟蹤對焦,就是半按快門的同時按住撥輪中間的按鈕出現回字形的方框,然後你移動相機構圖(不一定非得平移),焦點會跟蹤原先對焦的地方,然後再半按快門對焦後拍攝。

(2)連續AF(AF-S):一般用於連拍模式下,如果單張拍攝情況下用連續AF,對焦點會飄忽,反而不利於對焦。此模式下無論是否開啟聲音對焦後均無“嘀”一聲。

(3)DMF:自動和手動合一,此模式下不能進行跟蹤對焦。適合自動手動經常切換的場景,比如你到動物園,拍籠中的鳥,這時就自動加手動,否則容易合焦到籠子的鐵圈上,但你一轉身又拍外面的斑馬,又得要自動。

(4)MF(手動對焦):主要用於微距拍攝及對焦困難的情況下,比如你隔著紗窗、車窗拍窗外風景。

攝像情況下只有AF-S(可跟蹤對焦)和MF對焦可選。

8、自動對焦區域

(1)多重:相機自動選擇焦點,有時一個,有時多個,自已不能調整。所以有時這個不太方便,不少情況下相機自選的焦點不是你想拍的,你還調不了,只有反覆換角度讓相機再選。

(2)中心:大多數情況下選擇的模式,用中心點對準拍攝的物體然後再平移相機構圖,這也是傳統的拍攝方法。

(3)自由點:按撥輪中間的按鈕,對焦框變成黃色,這時你點選撥輪的上下左右鍵就能調整對焦框。當對焦物體不在畫面中心時,不需要重新構圖就能改變焦點,然後半按快門對焦,黃色對焦框變綠,再按下快門就行了。這個操作有點費時,不喜歡用這個可用跟蹤對焦代替。

攝像時此項不可選。

9、美膚效果:關、高。建議選“關”,黑卡拍人的面板本來細節層次就不多,再一美膚就更平面了。

10、笑臉/人臉檢測:關、開、開(登記的人臉)、開(大笑),建議選“開”,這樣只要檢測到人臉就會對焦到臉上,而且測光隨之改變,特別是逆光拍人像就會自動增加曝光量,不會造成大黑臉。

如果你拍的人是側臉,而正臉的是其他你不想對焦的人,那麼此時就要關掉人臉檢測。

常拍視訊的話人臉檢測更要開啟,拍攝時焦點會跟隨人臉移動。

11、自動肖像構圖:建議選“關”,這是相機從拍攝的人像中裁減出一部分再插值放大的。

12、ISO

(1)多禎降噪:自行設定ISO從200到25600,連拍6張合成(ISO25600下是連拍10張合成)。

(2)AUTO(自動):設定最大和最小ISO的區間,可在125—6400之間進行設定。

(3)80、100、125一直到6400固定ISO設定。(攝像時只能選到3200)

一般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應選擇自動ISO,尤其是常拍視訊,自動ISO上限選擇3200或1600,如果上限選的較低,暗光下視訊就會亮度不足。

光線暗到幾乎看不見時又想拍到時選多禎降噪,因為只有此時ISO可選擇12800和25600,一般暗光下別用,它的噪點少是塗抹太重的結果,和軟體處理一樣,而且費電費時。

光線特好時選擇ISO80。黑卡原生ISO最低為125,但光線好時其陰影部分仍有明顯可見的噪點,ISO設到80時就會好不少。至於說非原生ISO會讓動態範圍下降,其實還真看不出來,就算有,兩權相害取其輕,畫面乾淨還是更重要。

13、測光模式

(1)多重:也叫平均測光、評價測光,就是按取景畫面全部來測光。

(2)中心:也叫區域性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就是取畫面中心一部分來測光。

(3)點測光:取畫面中間一小部分測光。比如你離電視五米遠要把電視螢幕上內容拍下來,那就得用點測光,用其他測光方式那麼電視螢幕就會一片白。

以拍照為主建議選中心測光,會更準確,如用多重測光有時會造成主體偏暗。

拍照視訊兼顧的話建議選多重測光,否則移來移去的話測光值變化大,視訊畫面會忽明忽暗。

14、閃光補償:-2EV到2EV。一般選-1EV,因為正常的閃光補償拍人的話畫面會偏硬,陰影更重,降低閃光補償量畫面會柔和一點。

15、白平衡模式

(1)自動白平衡:大多數情況下選擇的模式,色溫比正常偏低。

(2)日光:黑卡預設色溫4950(通過RAW檔案可檢視,下同)。

(3)陰影:黑卡預設色溫6750。

(4)陰天:黑卡預設色溫5600。

(5)熒光燈之類一般與實際差別較大,首先你得確定什麼燈,與其選來選去還不如自動白平衡。

(6)色溫/濾光片:可自行設定色溫值。

(7)閃光燈:一般與日光白平衡一樣,閃光時用,不知為什麼相機閃光時不能自動選擇閃光燈白平衡模式,還得自已選,不夠智慧。

(8)自定義:對一張白色物體拍攝後相機就以此為標準來搞定白平衡。

通過日光、陰影、陰天可以看出黑卡預設的色溫就比正常值低,一般日光色溫為5500,它搞成4950,陰天色溫一般6500,它是5600。日光下用自動白平衡和日光白平衡都會偏冷,用陰天白平衡模式又偏暖,你設定一個色溫值,換個場景又沒轍,換來換去總是麻煩。

幾乎每個白平衡模式都能進行漂移設定,不過改變的是色調而非色溫。

16、DRO/自動HDR

分DRO關、DRO自動、DRO自選(5檔)、HDR自選(6檔)。

這是提高寬容度的設定,DRO是拍一張照片然後機內處理,HDR是拍多張照片再處理,HDR效果強於DRO,但由於多張拍攝,端不穩時容易拍糊。

無論DRO還是HDR,都不如RAW後期處理的效果好和自然,平常建議選“DRO自動”就行了,遇到光比大的再選RAW&JPEG後期再處理。

17、創意風格

分標準、生動、人像、風景、黃昏、黑白模式。黑白模式最好別用,要是用此模式只拍了JPG格式,那要想恢復成彩色就沒轍了;生動模式屬重口味,僅適合灰濛濛的天氣下;人像模式拍的膚色難看,對比度+1會好點。

建議選標準或風景模式為常用模式,二者對比度飽和度差不多,風景模式不像標準模式那麼偏冷。由於黑卡拍照中的黑色元素過重,很多情況下會出現死黑情況,可在這兩種模式下將對比度-1或-2,飽和度不變或-1。銳度方面建議+1或+2,黑卡的照片本來就不夠銳,如果後期加銳的話會增加不少噪點,再去降噪又會降低銳度,而通過機內加銳噪點增加的並不多,如果是RAW格式,更顯得肉,後期加銳噪點更多,在這點上還真不如直出JPG。

18、照片效果:水彩畫、插圖、復古、柔光、玩具相機之類,建議關掉,否則拍了JPG格式的,想還原是不行的。水彩畫和插圖是索尼相機中兩個很好的效果模式,後期很難做出這個效果,如果喜歡的話,可以先把照片存到電腦備份,然後在相機中把照片轉成這兩個效果再導進電腦。

19、清晰影像縮放:建議關掉。是機內插值優化放大的,比數碼變焦好不了多少,如果開了,推到長焦端不小心就過了光學變焦的坎。

在攝像中清晰影像縮放是強制開啟的,如果推出了光學變焦的長焦端,畫面會變得模糊,最好別用。

20、數字變焦:和軟體插值放大一個效果,不用說,關掉。

21、長時曝光降噪:降噪時間與曝光時間相等,如果你是曝光20秒,那麼降噪時間也是20秒,建議關掉,即使曝光時間不長,因為效果一般,就是加重塗抹而已。

22、高ISO降噪:ISO超過800的降噪程度,有高、低和標準,都差不多,選“標準”吧。

總而言之,黑卡的降噪效果不明顯,塗抹痕跡太重。

23、AF輔助照明:光線很暗的情況下相機會射出一束紅光用於照亮被攝物方便對焦,建議關掉,通常需要用到輔助照明的地方都是極暗的,比如在博物館中、在KTV中、夜晚中,你要開了它會引人注意,關了也不表示不能對焦,對焦速度也是不變的。當然如果你要在幾乎全黑的環境下拍個標牌上面的字,那就得開這個功能,不然相機沒反應。

24、Steadyshot(防抖):開和關差別不大,建議開著,估計耗電會加大一些。

25、色彩空間:sRGB和AdobeRGB,選sRGB,大多數顯示器和列印裝置支援sRGB而不支援Adobe RGB,如果選AdobeRGB,拍攝深色物體時顏色會更深。

黑卡的RAW格式是AdobeRGB的,不過和機內直接設AdobeRGB是不一樣的。在ACR中處理後進入PS主介面會提示你是否扔掉AdobeRGB色彩,預設是要丟掉,不能選,應選前兩個,不然色彩會變淡。

26、寫入日期:就是在照片下加上拍攝的年月日,一般沒必要。

27、儲存:前面的`設定好後儲存到模式轉盤的MR中,能儲存三個,以後方便呼叫。

二、攝像

1、檔案格式、記錄設定

(1)AVCHD:這是索尼和松下制定的全高清格式。選中後會在“記錄設定”中有三個選項,兩個50i和一個50p,50i是隔行掃描,50p是逐行掃描,拍攝動態畫面更流暢,建議選50 p的,50i的流暢性還不如25P,容量比50P也小不了多少,速度也是一樣。全高清50P位元速率28M,1小時容量12G。

(2)MP4:均為25P,選中後在“記錄設定”中會有1440*1080(松下是1980*1080)和640*480兩個選項,1440*1080也是全高清的一種(叫1080A,利用人眼對水平方向不太敏感的特點壓縮水平解析度),位元速率僅12M(錄1小時5.5G),比最小的50i(位元速率17M)還小,但效果不相上下;另一方面,50i如果後期壓縮可能還會造成梳狀的條紋,在播放軟體中可通過設定“去交錯”改善,但看一次要改一次,而25P則無此問題。640*480大概相當於DVD解析度,位元速率為3000K,拍1小時1.4G。

平常手持走動拍攝建議選1920*1080的50P模式,尤其是拍小孩你一邊拍攝一邊注意小孩,還邊走動,不可能端的很穩,所以用50P會比其他的流暢性好不少;

如果能穩住相機的情況下拍舞臺晚會之類建議選1440*1080的MP4格式,因為相機穩住了流暢性方面問題就不大了,畫質和最高模式是一樣的,容量省一半。

記錄不重要場合用且時間長的建議用640*480,比如拍1個小時的會議(拍幾段後期合成),如果用最高模式可能卡一會就滿了。

有些模式下不能刻盤,有些模式中不能同時拍照,不過現在光碟也幾乎淘汰了,不能同時拍照也無所謂(原因見下一條)。

2、影像尺寸:分17M和4.2M,指攝像時同時拍照的照片大小,攝像是200萬畫素,而同時拍照其實也是200萬畫素的照片,然後插值放大到420萬畫素或1700萬畫素,所以兩個其實一樣,聊勝於無,比從攝像中截圖效果好不了多少。

3、Steadyshot(防抖):有活躍、標準、關三個選項,選活躍沒錯的,畢竟流暢性對視訊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4、錄音:這個不用說,選“開”,就算以後不想要錄音也能處理。

5、減少風噪聲:建議開啟。不過在風稍大的地方那風聲還是呼呼的,效果沒想像的那麼好。

6、動態影像:這要在模式轉盤轉到錄影模式才有效,和拍照一樣,分PASM檔。

三、其他設定

1、減輕紅眼閃光:這個建議關掉,因為紅眼後期可消除,如果開啟,那麼閃光時要頓一頓,有點像一般卡片機的快門時滯,影響拍攝。

2、網格線:如果不喜歡水平儀(在畫面中間影響取景),可以選網格線,特別是旅遊時拍有建築、地平線、水面的情景時有用。建議選其中的“三等分網格線”,不怎麼影響構圖,其他的太密了。

3、自動檢視:絕對要關掉,否則每拍一張就會停個至少兩秒然後顯示拍過的畫面,其間不能取景對焦,只能乾瞪眼。

4、DISP按鈕(液晶屏):在液晶屏中顯示光圈快門等各種引數,這個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實下面的光圈快門ISO幾項看到也就差不多了,想看更多再按一下撥輪的上方鍵就行了。

5、峰值水平、峰值色彩:手動對焦時用的,有高中低和關四個選項,手動對焦時對焦部分會顯示紅色或白色,建議關掉,因為嚴重影響取景構圖。

6、控制環、控制環顯示、中央功能按鈕、左按鈕功能、右按鈕功能:建議不變(標準、開、標準、拍攝模式、閃光模式)。

7、功能按鈕:可選7個,以後拍照時可直接按Fn鍵呼叫,建議將白平衡模式、ISO、測光模式、對焦模式、自動對焦區域這幾個放進去,這是經常會呼叫的,其他自己再選兩個。

8、MF幫助:選擇開,手動對焦時放大察看用的。

9、對焦放大時間:就是手動對焦後旋轉豬拱嘴後畫面變大方便察看對焦情況的時間,也可以選無限制,再半按快門就會還原的。

10、人臉優先跟蹤:建議開,普通人還是以拍人為主的。

11、回看、儲存卡各選項,按預設不變就行了,時區選北京新加坡的。

12、選單調出位置:選擇“上一次”,這樣調整過後下次點開選單就顯示上次點過的地方,方便調整。

13、模式轉盤指南:選擇開,這樣你轉的時候就能在液晶屏中看到轉到哪了,直觀快捷。

14、液晶屏亮度:選擇自動。不過不能依賴液晶屏,有時光線強時液晶屏很暗,你不要以為照片也很暗,其實正常,只是外面光線太強了,顯得液晶屏不夠亮。

15、自動關機開始時間:有1、2、5、30分鐘四個選項,關機後半按快門是打不開的,必須再按開關按鈕才行。

(1)拍完就關,再拍再開,不易進灰還保護鏡頭,就是麻煩。

(2)設定30分鐘,隨見隨拍。最好拍完就按回放按鈕,不讓它自動對焦,再拍就半按快門對焦拍攝。

16、HDMI解析度、HDMI控制:這是相機連線到電視上的,一般用不到,現在一般是把視訊拷到U盤或行動硬碟再通過電視播放。

17、USB連線、設定、電源供給:預設就行。

18、音訊訊號:在會場、博物館、不許拍照的地方建議關掉,一般開著,因為“嘀”的一聲你就知道對上焦了,不然沒聲音總是有點不確定是否對上焦。

19、跌落感測器:選擇開,如果你開著相機,從一個一米多高的地方跳下來,相機的鏡頭會自動縮回去的,有時可能不小心把相機從高處跌落,如果沒開,那鏡頭多半會跌得固定不動,修理費可是上千的。

四、模式轉盤

1、智慧自動檔(綠色):不能調光圈快門白平衡,一般不用,主要是對焦點經常對到你不想對的地方。

2、增強自動檔(褐色):在自動檔的基礎上加強了些功能,比如光線不足時,自動檔會拍一張,這個增強自動檔會連拍數張合成,有一次小孩向我跑來,很不幸用了這個檔,結果它啪啪幾張下來,糊了,還不如智慧自動檔拍一張。

3、P檔(半自動):可將此作為常用檔,可調引數很多。

有時P檔也不能如人願,比如你拍個較遠處的景物,它一般自動設光圈到F5.6,由於光線還行,ISO自動調到125,但是有時光線也不是太足,此時快門可能是1/40,由於黑卡防抖不太行,易糊片,但在螢幕上你不放大看還看不出糊了。此時可通過撥輪調大光圈,快門隨之變快,這樣就不會糊了,不過下次拍時它又自動回去了。

4、A檔(光圈優先):很多攝影大師用這個檔,但作為普通人,我覺得還是P檔更方便些,比如你用A檔光圈就設在F5.6,暗光下你要忘了調,那麼噪點就不可避免了,有次我把光圈設在F2.0,大太陽下忘了調,由於黑卡快門上限為1/2000秒,結果還是過曝了,但P檔就無此擔憂,它會自動調節光圈。A檔適合以下場合:

(1)求虛化:比如你想拍個有點虛化的人像,光圈打到F2.0或F1.8,拍個大頭像還是有點小虛化的。還有拍微距,也是類似。長焦端F4.9的虛化比廣角最大光圈F1.8的虛化要好一些,比單反套頭差點。

(2)求最佳畫質:黑卡的最佳畫質光圈在F5.6,如果在光線好時,你可以將光圈設在F5.6,而且這個光圈值不大不小,不易過曝。

5、S檔(快門優先),適用於:

(1)拍運動的人和物:普通模式下可能快門不夠快,所以在拍運動類的場景最好用此檔,如跑動的小孩、體育運動,可結合連拍提高成功率。

(2)拍車外風景。車的速度一般較快,向外拍一般要試拍幾次選擇適合的快門。

(3)拍同速的人或物。比如你在一輛調整行駛的車內,前面有輛速度差不多的車,你用1/60秒快門拍那輛車,那麼車是清晰的,而周圍的景物則顯得有動感。

(4)拍雨絲:用1/30秒到1/60秒拍雨水,可強調雨水降落時的動感。

(5)拍飄雪:1/60秒以下拍漫天雪花,可使飛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線條,有雪花飄落的動感,記得要選用深暗的景物為背景來襯托。

(6)拍螢幕:以1/15秒或1/20秒拍攝電視電腦等螢幕畫面,高於1/30秒,就會出現快門條紋。

還有固定三腳架拍車流、煙花什麼的,普通人也用不了三腳架,用三腳架的也不會用黑卡。

6、M檔(全手動),對普通人來說不好用,適合於攝影高手,M檔下不存在曝光補償,但相機會提示欠曝、過曝還是正常。適用於:

(1)拍月亮:月亮與天空亮度對比大(人眼感覺不大),如果調點測光和曝光補償要反覆切換,費時且效果不一定如意,用手動檔一次將引數調到位。

(2)拍剪影:同上,調曝光補償即使-3EV可能效果還不行,不如直接用M檔調。

(3)拍靜物:比如你拍桌上的一個小玩具,有的是時間,你就可用手動檔調出你認為的最佳效果。

7、SCN模式

分微距、人像、運動、夜景人像、煙花等模式,和一般卡片機差不多,可通過前面的豬拱嘴來切換。

8、MR:點MENU設定後選擇儲存到MR,能儲存三個。呼叫時點選撥輪中間按鈕選擇一個即可,如果直接半按快門則預設選定第一個。如要切換到另一個,需旋轉模式轉盤到其他模式再轉回來選擇。

9、全景(主要引自《我的NEX5相簿(全景寬幅)》一文)

尺寸分標準和寬兩項。標準尺寸為縱向2160×3872,橫向8192×1856,寬屏尺寸為縱向2160×5536,橫向12416×1856。快門固定為1/500秒,暗光下成功率低。

方向分上下左右,正常為向右,在全景模式下調整方向也可通過前面的豬拱嘴來調整,不必進到選單。

正常的從左向右全景往往畫面高度不夠,這種情況下可將相機豎拍,方向選“下”,然後從左向右拍全景(相當於正常橫拍從上往下)。

(1)提高拍攝的成功率

①要以拍攝者為軸心,按照相機LCD上的指示,以固定的角速度和相同的方向搖攝相機。

② 速度應取中速。太快或太慢都會使得拍攝失敗。特別是,如果太慢,即使拍攝成功,也會在生成的照片的左邊或者右邊出現灰域。

③ 廣角焦段可以移動快些,中焦焦段則應移動慢些。

④ 要保持端穩相機,就是要相機在移動的過程中使其某一軸線始終保持平行。

(2)設計好構圖,確定好拍攝起始點,儘量做到正好把想要表現的那片空間攝入照片,而無需做後期裁剪。為了做到這一點,往往需要先試拍一張,然後觀察效果,再做調整。甚至需要多拍幾張。

(3)選好對焦鎖定區域,做好曝光補償。

由於在拍攝的過程中,對焦、曝光以及白平衡等都是按最開始的場景確定後鎖定不變的,為了保證重點表現的區域畫面的清晰,需要對準該區域對焦,半按快門並保持,然後再將相機旋轉到對準拍攝起始邊緣。對於光線不均的場景,還要根據對焦區域的的光線情況進行曝光補償。例如,如果對焦區域比較暗,就要負補償,以避免其他區域曝光過度。

(4)拍攝出有魚眼效果的寬幅照片。

在搖攝的過程中,讓相機沿著位於與地面垂直的平面中的一條弧線移動,同時讓相機慢慢地繞其一端做輕微的旋轉。從拍攝者的角度來看,就是左斜地拿著相機讓它從左上方開始沿著一個大弧線往右下移動,到最低點後再在往右上方向移動。其要點是要讓相機的縱軸線始終與軌跡的切線相互垂直,從而達到欺騙相機、使它“以為”還是在沿直線移動的目的。這樣才能成功地完成拍攝。

10、攝像:在PASM等各檔都能按錄影鍵進行攝像,那這個攝像模式是否多餘呢,不是的。因為:

(1)速度快:其他檔錄影后儲存慢,要等一會,而攝像模式下儲存很快,幾乎拍完就儲存好了。

(2)掌握畫面亮度:其他檔錄影焦距會拉長(拍照廣角為28mm,攝像廣角約為35mm,說明書上說是29mm,絕對不可能),而且畫面比拍照的暗(進光量變小),所以有時按下錄影鍵後還得加曝光補償。而攝像模式下所見即所得,一步調到位。

(3)ISO:攝像ISO範圍為125-3200,如果拍照時將ISO設在這之外,再由攝像模式返回拍照模式ISO就會變化,要重新再設。

(4)可進行PASM四檔攝像,這和拍照的PASM檔下直接按錄影鍵還不一樣,那幾個模式下按錄影鍵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切換到攝像模式下的P檔,調不了光圈快門的。如果要對光圈快門進行調整攝像,需進到攝像的各檔模式中。

同樣的引數及白平衡設定下,攝像比拍照的黑色素要少些,色溫要高一點。

攝像前最好把引數調好,攝像中大多引數不能調。攝像中引數調節後轉到照相模式其引數也會相應變化,所以如果拍照攝像兼顧,引數最好要折中一點,不然調來調去把自己弄亂了。

攝像有時會迷焦,特別是鏡頭離拍攝物較近時,所以有時得先把相機對焦到其他地方再轉回拍攝物。

常攝像的話ISO要設為自動(最高設到3200或1600),不然晚上會很暗的,在這個基礎上就是增加曝光補償了,這在暗光下很適用,和拍照增加曝光補償一樣的(撥輪下面)。晚上一般要增加0.3或0.7的樣子,噪點也不會多多少,但最好不要加到1以上,那樣質感會下降,而且暗部噪點會更明顯。

有時光線實在太暗了,自動檔和P檔下攝像亮度仍不足(此時光圈為F1.8,ISO 3200,快門1/50),增加曝光補償也沒用,因為已到極限了。這種情況下就要用到攝像的M模式了,把光圈和ISO調到最大,快門調到1/20以下,亮度會提高不少,但這種情況下畫面卡頓感變強,所以更要端穩了,而且紅綠噪點不少,不過此時亮度比干淨度更重要。晚上儘量用廣角端,變焦後隨著光圈變小畫面會馬上變暗。另外拍電視電腦螢幕,攝像快門也要設到 1/25秒以下(用攝像模式的S檔),否則閃爍較強。

黑卡攝像對比普通卡片機的優勢在大光圈、大底、50P、對焦這幾方面,暗光下幾乎沒什麼噪點,亮光下也稍微好一些,另外變焦有點電影鏡頭推拉的感覺。

 五、照片後期

影象處理軟體很多,光影魔術手、美圖秀秀都不錯,但要對白平衡、陰影部分、變形校正等方面進行處理,上述軟體還是有所欠缺,對普通人來就,LR和DXO之類專業了些,我喜歡簡潔有效,覺得Photoshop CC是最好的,軟體整合ACR8.0,圖片處理基本能一步到位了。無論調整RAW還是JPG格式照片,第一步就是開啟照片,點選濾鏡——Camera raw濾鏡,以下是常見步驟:

1、如果拍了建築、書畫之類首先讓它變得橫平豎直。點選“鏡頭校正”,選擇“手動”,然後一般點“自動”就差不多了,再點中“顯示網格”然後再進行相關微調。這個功能比其他軟體智慧多了。

如果照片有紫邊現象,點選“顏色”去除紫邊。

2、調整白平衡:如果是一般照片第一步就是調整白平衡,一般點“自動”就行了,如果是RAW格式,會顯示色溫值,還能選日光、陰天等各種模式,JPG格式無上面的功能但一樣能調。

白平衡對人像膚色也有調整作用,可通過向左拉,拉到一個你認可的臨界點,在這個點向右拉膚色就有點黃,向左一點就白。

注:如果是拍的紙張偏色,用光影魔術手中的“自動白平衡”會更快捷,基本一步到位。

3、白色:黑卡拍的照片往往不夠通透,增加白色能使照片提亮的同時感覺通透了些。

4、高光:照片提亮後往往亮部的細節會變沒了,這時將高光部分向左拉,讓亮部細節重現。

5、黑色:一般向右拉至和“白色”相等的位置,這樣畫面寬容度會顯得高一點。

6、陰影:如果死黑情況嚴重,將陰影部分向右拉。

7、清晰度:向右拉一點,以小圖能看出明顯變清晰為準,拉多了色調會變化。

8、其他的曝光、對比度、飽和度根據具體情況微調,為什麼不先調曝光呢,因為調它往往變化太大,不如調“白色”來得穩和效果好,對比度和飽和度調的話也容易走樣,所以這些只能微調,而且要放在後面。

如果畫面還有點暗,就在“曲線”——“點”出向左拉個小弧線。通過曲線提亮相對於增加曝光和加強白色來說,最大的優點就是提亮的同時能保留更多的高光細節。

10、細節:(1)銳化:如是RAW格式,匯入後預設會銳化,所以這個要處理一下,不然直接匯出後噪點太多,JPG檔案則預設無銳化。如果是銳化人像,要求眼睛眉毛清晰而面板不銳化,那要將“蒙版”一項向右拉,同時點中“ALT”鍵檢視,保證面板處於黑色的部分,眼睛眉毛處於白色的部分。

(2)減少雜色:就是去噪,微調一下即可。

11、HSL /灰度:調整色彩的色相、飽和度、明亮度。

(1)調整人像膚色:調橙色,將其飽和度向左拉,膚色立馬變白(可同時結合白平衡調節)。效果好於光影魔術手中的“人像褪黃”和美圖秀秀中的“人像美白”。

(2)讓綠葉更生動:調綠色,色相向左拉,飽和度和明亮度向右拉。

12、如果紅色過於飽和,細節丟失,可選擇“相機校準”,然後調節。

13、如果照片是逆光拍攝的反差太大,可用漸變濾鏡拉一下(同時結合陰影、黑色等調節)。

最後點“確定”進入PS主介面,進行一些剪下、去汙等操作,最後選擇“影象”—自動顏色或是自動對比度(這個也可以一開始就操作),然後儲存圖片,品質選最佳10(光影魔術手中儲存選90即可)。

 六、視訊處理

由於視訊檔案很大,多了就得用硬碟,而硬碟又怕震,一不小心可能多年心血就白廢了。U盤倒是不怕震,但容量小。如果將視訊壓縮,存到U盤還是可行的。

1、壓縮軟體。推薦兩個,一是格式工廠,二是狸窩視訊格式轉換器。二者壓縮的質量都不錯,狸窩要快些,格式工廠還能壓縮照片音訊什麼的。50i的視訊建議用狸窩壓縮,用格式工廠的話會有鋸齒。另外如果將640*480格式的裁減成16:9格式壓縮那也得用狸窩,格式工廠沒這功能。兩者都有視訊的剪下、合成功能。

注:一些專業的視訊後期軟體功能更多,但操作費時,對電腦硬體要求較高,如果僅是壓縮沒必要用。

2、壓縮格式:即視訊封裝格式,選AVI或MP4均可,MKV、MOV、WMV之類的最好別選,通用性不足,有些電視可能不支援播放。

3、編碼方式:決定壓縮質量的最重要指標,選H264,其他的都差不少。

注:如果是以前的卡片機拍的AVI等格式視訊,選H264編碼壓縮也會比XVID之類效果好。

4、壓縮位元速率:決定檔案壓縮後的大小,位元速率越大儲存的資訊量也越多,全高清格式下壓縮位元速率建議5000K,如壓縮到1280*720大小,位元速率建議2500K左右。視訊原片是640*480錄製的,原位元速率為3000K左右,建議壓縮到1000K,如果視訊不太重要而且時間也很長,也可壓縮到700K左右。基本能壓縮到原片的1/3—1/5大小,效果達原片9成,不湊近看幾乎一樣。

注:有些視訊中人臉部分佔比很小,如果要壓縮後能看清眼睛之類,還有就是晚上光線不足時拍攝的(壓至5000K顯得模糊了些),全高清下要壓縮到10000K才行,但如果用全高清MP4格式拍攝就不要壓縮了,位元速率差不多的。

5、音訊:位元速率128K,格式選MP3或AAC就行了,黑卡拍攝的視訊音量較小,建議增加0.5—1倍音量,不會出現破音。如果視訊中有絃樂的,對音質要求較高的,建議選位元速率256K的AAC格式,否則壓縮後聲音比原音單薄。

視訊播放中出現橫向抖動主要和電腦配置及播放軟體有關,建議用迅雷看看播放,流暢性比暴風影音、QQ影音之類好不少。注重音訊的建議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國產的播放軟體音質一般。

TAG標籤:索尼 攝影 黑卡 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