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愛好/列表

大西洋的氣候特點是什麼型別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佔地球表面積的近20%,原面積9165.5萬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2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9219米。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西洋的氣候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西洋的氣候特點是什麼型別
  大西洋的氣候特點

大西洋的氣候與太平洋有些類似,但有些特徵相當突出,具體表現為1、南、北大西洋氣候型別具有明孤的對稱性;2、北大西洋氣溫比南大西祥高,尤其在髙緯度區; 3、大西洋東西兩側氣溫和降水有較大差異:4、.除南大西洋髙緯度區外,氣溫年變幅都較小。

大西洋氣溫在赤道地區終年25〜26℃,幾內亞灣為27℃。南北緯20°附近最熱月(北半球8月,南半球2月)為25℃左右,最冷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8月)為 20℃左右。南北緯40°附近,最熱月南緯僅15℃,北緯為20℃;最冷月南緯只有10℃,北緯為13℃。南北緯60°附近,最熱月南緯為0℃,北緯仍達10〜12℃;最冷月南緯下降到-10℃左右,北緯仍在0 ℃以上。由,此可知,在髙於南北緯20°以上的緯度範圍,通常北半球要比南半球同緯度氣溫髙出5〜10℃,主要原因在世界最強大的曖流(墨西哥灣流和北大西洋曖流)的作用。

大西洋東西兩側的氣溫也有顯著差異。南北緯30°之間,東側比西側低,如2°緯線上,東側比酋側約低5℃,30°N以北情況相反,東側比西側暖,如60°N附近東側比兩側大致要高10℃;伍30°S以南東西側氣溫差別不太明顯。這種差異也宜接與所在海域的洋流性質有密切關係。

大西洋上降水量的主要特徵是:赤道地區呆多,年降水量1 500〜2 000mm;南北緯35°〜60°之間一般在1000〜1500mm,為次多雨區;大致介於術北緯15°〜35° 之間,年降水量500〜1 000mm,為中雨區,但此緯區東邰海域因受高壓中心、離陸信風和寒流的共同影響,年降水量只有100〜250mm,為少雨區;60°S以南的高緯度海域降水也很少,一般只有100〜250mm; 但在60°N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包括整個挪威海在內,年降水最仍在1 000mm左右,與極鋒、溫帶氣旋和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活動有關。

大西洋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與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洋流性質以及海陸輪廓等因索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與緯度有關。由於大西洋從赤道向'南北仲延到南北緯 70°〜80°,低緯地區獲得熱量較多,愈到高緯獲得愈少,這是大西洋上氣溫從赤道向南北高緯地區降低的基本原因。

大氣環流是影響大西洋氣候特徵的重要因素。大西洋上空的大氣環流一般決定於大西洋和臨近大陸上空的高、低氣壓活動中心。冰島西南有一個永恆性的低壓中心(副極地低壓帶的一部分),在冬季獲得最大發展,氣壓可降到997.3hPa。 南極大陸附近有一個常年存在的副極地低壓帶,最低氣壓為986.6hPa。上述兩個低壓區(帶)之間的副熱帶緯度區形成兩個高壓區,即並速爾高壓區和南大西洋高壓區,也是常年存在的永恆性高壓區,氣壓高達1 024hPa。兩個高壓區之間為赤道低壓區,氣壓為1 013. 3hPa。 大西洋海域氣壓區(帶)分佈的形勢決定了大西洋各部分的風系與降水量多寡。兩個副熱帶高壓(帶)之間經常有向赤逍低壓帶的氣流,赤迫以北為東北位風,赤道以南為東南驚風。兩股信風在赤道附近匯合後氣流急劇上升,形成大量雲雨,這就是赤道地區多雨的重要原因。髙壓區與副極地低壓區之間的中高緯度區經常吹偏西風,由於氣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 低,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凝結致雨,加上這一帶極鋒及溫帶氣旋活動頻繁,是大兩洋海域的次多雨區,也是天氣最為多變的地區。

影響大西洋氣候的閒素還要考慮周圍大陸的性質及其與大西洋瀕臨的輪廓。 如北美大陸冬夏的降溫和增溫對於北美東齒部海域季風氣候的形成有直接關係。 冬季北大西洋中緯度區海域西部比東部氣溫低10℃左右,又與這一時期經常吹寒冷的離陸風直接有關。北部非洲遼闊的撒哈拉大沙漠的存在—加上東北信風自大陸吹向海洋,使得北大兩洋副熱帶海域東側降冰稀少且多塵霧。赤道以南副熱帶海域東側降水很少,與米自南非卡拉哈里沙漠乾燥的東南信風有關。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水溫和海面氣溫較高與受低緯大陸包圍有關。

  大西洋的水文特徵

大西洋的水文特徵具有明顯區域特性。在大氣環流直接作用下,在南北副熱帶海區各形成一個巨大的反氣旋型環流系統,北大西洋為順時針環流,南大西洋為逆時針環流。在兩大環流系統之間的海區有一支赤道逆流,其流向與南北信風相反,從西向東流。在北大西洋的中緯度海區和南大西洋的高緯度海區,又各形成一個完整的副極地氣旋型環流。

形成條件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風直接作用形成,並在赤道兩側自東向西流動。南赤道流自非洲沿岸以日平均20-55千米速度向西流,流至南美巴西桑羅克角時,受陸地“尖角”作用分為兩支:北支為蓋亞那暖流,南支為巴西暖流。南支厚度約100-200米。沿南美東岸南流,流至拉普拉塔河附近與福克蘭寒流相匯進入西風漂流,再向東流在42°-48°間直抵非洲西南海域,主流繼續隨西風漂流東流;另一支流沿非洲西岸北流,形成本格拉寒流,寒流寬度、厚度較薄,流速較緩,向北直抵赤道附近,並與南赤道暖流相匯,構成一個南大西洋反時針的洋流系統。

北赤道流始於維德角群島,以日平均35-40千米速度橫渡大西洋,流至小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分為兩支:一支沿群島北側流向西北,稱安的列斯暖流;另一支穿過群島進入加勒比海,與蓋亞那暖流相匯稱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從尤卡坦海峽進入墨西哥灣,然後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稱佛羅里達暖流,流至北緯35°附近與安的列斯暖流匯合稱墨西哥暖流,沿北美東岸北流,至北緯40°附近又同北來的拉布拉多寒流相匯,並進入西風帶東流,稱北大西洋暖流。暖流呈扇形散開,流到大西洋東岸,主流轉向西歐以至西北歐沿岸,並繼而向東北伸展至北冰洋。另一支洋流轉而向南流,沿非洲西北海岸南下形成加那利寒流,流至維德角群島附近又分兩支,一支與北赤道流相匯,構成北大西洋順時針洋流系統;另一支繼續南下並逐漸變暖,進入幾內亞灣形成幾內亞暖流。幾內亞暖流與進入幾內亞灣的赤道逆流匯合增強了幾內亞暖流的強度,使幾內亞灣內常年存在著一個熱低壓,有助於熱帶季風的形成和維持。

墨西哥暖流

墨西哥暖流簡稱灣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強大的一支暖流。一般把自佛羅里達海峽至美國東南部的哈特勒斯角段稱為佛羅里達暖流;哈特勒斯角至西經45°一段稱墨西哥灣暖流,可見墨西哥暖流並不在墨西哥灣內。自西經45°以東稱北大西洋暖流。以上3部分合起來統稱灣流系統。灣流系統中自佛羅里達海峽流出的暖流,寬度60-80千米,深度800米 ,暖流中央部分表層水溫達30.5℃,10米深處水溫為27.5℃,每晝夜流速為130-150千米 ,每小時平均流出暖水量約900億噸以上,約為世界河流總徑流量的20倍。暖流從海峽流出後,又有巨大的安的列斯暖流匯合,同時東北信風還不斷把馬尾藻海域的暖水吹來補充,以致熱水量不斷增多,使得暖流在沿北美大陸北流中尤其是跨越大西洋抵達西歐、北歐沿海流動中對流經海區產生著巨大增溫作用。

暖流效應

據估算,每年供給北歐1米長海岸的熱量相當於燃燒6萬噸煤發出的熱量,使挪威沿海1月氣溫比同緯度帶要高出15-20℃之多,使極圈內部分海域並不結冰,摩爾曼斯克港(俄羅斯)等成為不凍港。來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島南下的洋流稱拉布拉多寒流,它在紐芬蘭島東南北緯40°附近與墨西哥暖流相匯,造成這一海域經常大霧瀰漫及溫水性魚群和冷水性魚群相匯聚,形成世界有名的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還經常從北冰洋或格陵蘭帶來巨大冰山或浮冰,不僅降低海水溫度,也給海上航運帶來嚴重威脅。南大西洋海冰形成於南極大陸近岸海區,並可擴充套件到南緯55°以南的廣大海域,甚至可漂浮到南緯40°-35°附近。估計每年從北冰洋和南極大陸邊緣進入大西洋的冰量分別達900和1600km³。

大西洋表層海水溫度的分佈和變化同氣溫的分佈、變化相聯絡。赤道地區水溫最高,年均溫為25-27℃,並從赤道向高緯逐漸降低。水溫的年變幅以赤道海區最小,一般在1-3℃之間,北緯30°-50°和南緯30°-40°間增大到5 -8℃,而高緯度海區年變幅又有些變小,近北極海區約4℃,南極海區大約只有1℃。但受大陸氣候或寒、暖流、鋒面等因素季節變動影響明顯的區域性海區,表層水溫的年變幅可達10℃以上。從總體來看,大西洋南北兩端地形開敞,受北冰洋和南極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響明顯,因而其表層水溫平均只有16.9℃,低於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西洋表層海水平均鹽度為35.9‰。在副熱帶海域因蒸發強盛,降水量少,鹽度高達37.3‰,尤其亞速爾群島西南的信風帶內,平均鹽度達到37.9‰,南緯10°-20°之間的巴西近岸海區年均值也達37.6‰。赤道海區因年降水量多於年蒸發量,鹽度降至35.0‰左右。大洋的表層洋流對鹽度分佈也有影響 ,例如灣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把鹽度較高的海水輸向高緯度的大洋東側,而鹽度較低的北冰洋海水(低於34‰)輸向大洋西側,因而高緯度大西洋東側表層海水鹽度大於西側。南緯45°以南的西風漂流區,表層海水等鹽度線幾乎與緯圈平行。

由於兩側大陸均向其傾斜,接納地球上一大部分大河的.河水,如聖羅倫斯河、密西西比河、奧利諾科河、亞馬遜河、拉布拉他河、剛果河、尼日河、羅亞爾河、萊茵河、易北河以及地中海、波羅的海沿岸的大河均注入大西洋,因此大西洋(包括北極海)的流域面積廣達4322.97萬平方千米,幾為太平洋流域面積的4倍,正好相當於印度洋流域面積的4倍。

洋流

大西洋的洋流南北各成一個環流系統:北部環流為順時針方向執行,由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加那利寒流組成,其中墨西哥灣暖流延長為北大西洋暖流,遠入北冰洋;南部環流為逆時針方向執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風漂流和本格拉寒流組成。在兩大環流之間有赤道逆流,赤道逆流由西向東至幾內亞灣,稱為幾內亞暖流。

  大西洋的人文地理

由來及影響

大西洋:大西一詞,出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傳說阿特拉斯住在大西洋中,能知任何一個海洋的深度,有擎天立地的神力。1845年,倫敦地理學會統一定名為大西洋。

大西洋英文名稱叫ATLANTIC OCEAN,古稱OCEAMUS ATLANTICUS,得名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阿特拉斯神能知道任何一個海洋的深度,並支撐石柱使天和地分開。傳說大西洋是他居住的地方。最初希臘人以阿拉斯神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山地,隨後擴大到直布羅陀以外的海洋。此名稱在1650年為荷蘭地理學家伯思哈德·瓦寺尼(1622-1650年)所引用。

“大西洋”這一中文名稱最早見於明代記載。在明代,習慣上東西洋分界,大體以雷州半島至加裡曼丹島一線為界,其西叫“西洋”,其東為“東洋”,故中國習慣上稱歐洲人為“西洋人”,而把日本人稱“東洋人”。隨著明末歐洲地理知識的增多,於是改稱印度洋為“小西洋”,而把歐洲以西的海域稱為“大西洋”。西方地理學和地圖傳入以後,對ATLANTIC OCEAN一詞,翻譯家頗感難以譯成貼切的漢語,便按習慣譯成“大西洋”,並一直沿用至今。

相關戰爭

諾曼底登陸、日德蘭大海戰、敦刻爾克撤退

其他

大西洋海底大部分的海嶺都隱沒在海底3000米以下,只有少數山脊突出洋麵形成島嶼。大部分的島嶼集中在加勒比海的西北部。當年哥倫布錯把北美洲當成了印度,因此給他們取了一個十分不恰當的名字“西印度群島”。傳說中大西洋底是古代的亞特蘭蒂斯文明。

大西洋奇特的“S”型海岸線還觸發了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的靈感,使他大膽的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學說。

TAG標籤:大西洋 氣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