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愛好/列表

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從天氣預報到股票漲落,到處充斥著數學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作為一門建立科學研究基礎理論的學問,數學的發展帶來了其他自然科學的發展與進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小報圖片內容,一起來看看這些跟數學有關的內容吧。

數學小報圖片1

數學小報圖片2

數學小報圖片3

數學小報圖片4

數學小報圖片5

數學小報圖片6

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數學小報圖片7

數學小報圖片8

數學小報圖片9

數學小報圖片10

數學小報圖片11

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第2張

數學小報圖片12

數學小報圖片內容 第3張

數學小報圖片13

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蹟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

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醜小鴨”

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醜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

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麼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其父母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

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

一生大幸,國小生邂逅大教授

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除了埋頭書卷,他還需要面對面、手把手的引導。畢竟,能給孩子帶來最大、最直接和最鮮活的靈感和歡樂的,還是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耳提面命式的,能使人心靈上迸射出輝煌火花的交流和接觸。

所幸,後來隨著家人回到福州,陳景潤遇到了他自謂是終身獲益匪淺的名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航空工程教育家,中國航空界的泰斗。他本是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清華大學航空系主任,1948年回到福州料理家事,正逢戰事,只好留在福州母校英華中學暫時任教,而陳景潤恰恰就是他任教的那個班上的學生。

大學名教授教幼童,自有他與眾不同、出手不凡的一招。針對教學物件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沈元上課,常常結合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名題名解,輕而易舉地就把那些年幼的學童循循誘入了出神入化的科學世界,激起他們嚮往科學、學習科學的巨大熱情。

比如這一天,沈元教授就興致勃勃地為學生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一則故事,引發少年奮鬥的前程

“我們都知道,在正整數中,2、4、6、8、10。。。。。。,這些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1、3、5、7、9,等等,則被叫做奇數。還有一種數,它們只能被1和它們自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數整除,這種數叫素數。”

像往常一樣,整個教室裡,寂靜地連一根繡花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能聽見,只有沈教授沉穩渾厚的嗓音在迴響。

“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中學教師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譬如,6=3+3,12=5+7,18=7+11,24=11+13……反反覆覆的,哥德巴赫對許許多多的`偶數做了成功的測試,由此猜想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

沈教授說到這裡,教室裡一陣騷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已經引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

“但是,猜想畢竟是猜想,不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就永遠只能是猜想。”

這下子輪到小陳景潤一陣騷動了。不過是在心裡。

該怎樣科學論證呢?我長大了行不行呢?他想。

“從此,哥德巴赫猜想成了一道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二百多年來,曾令許許多多的學界才俊、數壇英傑為之前赴後繼,競相折腰。”

教室裡已是一片沸騰,孩子們的好奇心、想象力一下全給調動起來。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后,而這位皇后頭上的皇冠,則是數論,我剛才講到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后皇冠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啊!”

沈元一氣呵成地講完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同學們議論紛紛,很是熱鬧,內向的陳景潤卻一聲不出,整個人都“痴”了。這個沉靜、少言、好冥思苦想的孩子完全被沈元的講述帶進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在別的同學嘖嘖讚歎、但讚歎完了也就完了的時候,他卻在一遍一遍暗自跟自己講:

“你行嗎?你能摘下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嗎?”

一個是大學教授,一個是黃口小兒。雖然這堂課他們之間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交流、甚至連交談都沒有,但又的確算得上一次心神之交,因為它奠就了小陳景潤一個美麗的理想,一個奮鬥的目標,並讓他願意為之奮鬥一輩子!

多年以後,陳景潤從廈門大學畢業,幾年後,被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慧眼識中,伯樂相馬,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自此,在華羅庚的帶領下,陳景潤日以繼夜地投入到對哥德巴赫猜想的漫長而卓絕的論證過程之中。

1966年,中國數學界升起一顆耀眼的新星,陳景潤在中國《科學通報》上告知世人,他證明了(1+2)!

1973年2月,從“文革”浩劫中奮身站起的陳景潤再度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其所證明的一條定理震動了國際數學界,被命名為“陳氏定理”。

不知道後來沈元教授還能否記得自己當年對這幫孩子們說過的故事,但陳景潤卻一直記得,一輩子都那樣清晰。

數學家的故事

“職業選手就是不一樣,實在太強了!”素素爸爸一回到家,放下手中的羽毛球拍,就和媽媽說開了,“人家打過來的球,我們幾個球友根本接不住,最後,都被剃了光頭。”

素素好奇地問:“什麼是‘剃了光頭’呀?”

媽搶著說:“就是你爸爸得了零分。”

素素笑著說:“愛吹牛的爸爸平時總說自己的球技如何高超,這下吃了個大鴨蛋!”

爸爸不服氣地說:“這哪能怪我,人家可是職業選手,我們業餘的怎麼打得過?”

媽媽聽了,笑著用手指頭點了點爸爸的額頭,說:“你可別忘了,以前你不是告訴過我,費爾馬就是個業餘研究數學的,但是,人們都說他‘比數學家還數學家’嗎?”

爸爸不好意思地搔搔頭,說:“倒也是,費爾馬人稱‘數學之王’,但並不是以研究數學為職業的呢。”

媽媽接著說:“那你還不給素素講講費爾馬的故事?”

爸爸風趣地一立正,“啪”地來了個敬禮,說:“遵命!”

於是,在三個人的哈哈大笑中,爸爸說開了:“費爾馬是法國人,他其實是從事律師和法律顧問工作的,但是當時的人們反對法官參加社交活動,認為這樣會影響他們的公正,於是費爾馬就只好呆在家裡,把研究數學當作他的個人愛好。”

素素撇了撇嘴,說:“好可憐!”

爸爸笑了笑,說:“是呀,他雖然年近三十才開始研究數學,但成就非凡。對了,他有一個很出名的習慣,你一定也有。”

“哦?”素素來了興趣,問,“是什麼習慣呀?”

“就是在讀數學著作的時候,隨手在書本邊上寫下自己的想法和猜想。”

素素點點頭,說:“老師說,在讀書時作批註是個好習慣呢。不過,我總覺得在書本邊上寫字太不方便了,地方也不夠大。”

爸爸說:“是呀,可能就是這個原因,費爾馬幾乎從來不給自己的猜想寫出證明,所以人們很難確認他的猜想是不是正確的。這樣一來也有個好處,後來的人們都想辦法來證明他的猜想,也就促進了數學的發展。”

在邊上洗碗的媽媽接了一句:“也可以說他創造了許多的就業機會。”

素素被逗得笑起來,又問:“那他這些猜想都寫在自己書上,別人怎麼知道呢?”

爸爸點點頭,說:“你這個問題問得好!費爾馬一輩子很少發表著作,這些成果一直到他死後五年,才由他的兒子整理出版,但一下子就引起了許多人的研究和學習。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成果,就是‘費爾馬猜想’,費爾馬把它記錄在丟番圖的著作《算術》的邊上。”

素素插話說:“丟番圖,就是那個墓碑上寫詩的數學家,上回說過他的故事呢!”

爸爸說:“是的,書上介紹了畢達哥拉斯定理。費爾馬在閱讀時,從32+42=52聯想到‘不可能將一個立方數寫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者,將一個4次冪寫成兩個4次冪之和,總之,不可能將一個高於2次的冪寫成兩個同次冪的數之和’,有趣的是,在這段話後面,他又寫了一句話‘我確實找到了一個美妙的證明,然而這裡的空白已經不夠讓我寫下這個證明了’。於是,從那時起的近四百年裡,無數的數學家都忙於尋找這個美妙的證明,甚至還有人為此重金懸賞呢!”

素素哈哈大笑,說:“是不是他故意捉弄人呀?”

爸爸搖搖頭:“不是,在1994年,一位英國數學家懷爾斯證明了這個猜想是正確的。”

素素佩服地說:“一個猜想就這麼厲害,這個業餘數學家一點都不業餘呀!”

爸爸接著說:“我看職業的未必就能勝過業餘的。”

素素俏皮地問:“咦,爸爸,這句話好像和你剛才的說法不一樣哦,你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

爸爸被問住了,“哈哈”笑起來,自我解嘲說:“我這業餘的一定努力,一定努力。”

數學家楊樂故事

楊樂,著名數學家,江蘇南通人,1939年11月10日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由於在函式模分佈論、輻角分佈論、正規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獲得華羅庚數學獎,

楊樂1956年起就讀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62年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做研究生,1966年畢業即從事數學研究工作,其問,1977年任副研究員,1979年任研究員,1982年任數學研究所副所長,1987年起任數學研究所所長,先後當選為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第三屆委員、第四屆常委,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祕書長、理事長;先後擔任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數學評議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基金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數學學報》主編,《Results in Mathematics》、《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編委等職,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

楊樂在複分析特別是整函式與亞純函式的值分佈理論方面有系統的、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引用,主要研究成果有:合作研究了整函式與亞純函式的虧值與波萊爾方向間的聯絡,首次在這兩個基本概念問建立了緊密和準確的關係;對亞純函式及其導數的總虧量給予了精確估計,回答了區律欣(D·Drasin)提出的幾個問題:引進了虧函式的概念。證明了下級為有究的亞純函式的虧函式至多是可數的,並給虧量以適當的估計,該課題在80年代為國際上同行所重視:對亞純函式的奇異方向進行了深入研究,引進了新的奇異方向,對奇異方向的分佈給出了簡單明瞭的充要條件(其中部分工作與他人合作);對全純與亞純函式的正規族作了系統研究,獲得了一些新的正規定則,並建立了正規族與不動點之間的聯絡;與英國一著名數學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內全純與亞純函式的正規族作了系統研究,獲得了一些新的正規定則,並建立了正規族與不動點之間的聯絡;與英國一著名數學家合作研究了角域內全純函式的增長與取值問題,解決了著名數學家立特活德的一個猜想;證明了有窮下級為μ的整函式,若其級不低於μ的波萊爾方向數目為有究,則它和所有各級原函式的有究非零虧值數目總和不超過2μ;還將海曼基本不等式兩個主項的係數大大降低,成為目前這個課題最好的結果,他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與張廣厚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多年來,楊樂發表了60餘篇學術論文和2本專著,編輯了5本論文集,其專著獲1983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和首屆國家圖書獎(1994年)。1979年以來,楊樂先後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普渡大學、瑞典皇家科學院、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哈佛大學、聖母大學擔任訪問教授,應邀到美國、英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瑞典、芬蘭等國的50多所大學和研究所作學術演講。在10餘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作主報告或邀請報告。

會數數的美洲黑鴨

美洲黑鴨是一種很有數學天分的動物,它們在產完蛋以後很喜歡數數蛋的個數。為什麼要這樣呢?生一物學家研究後發現,原來美洲黑鴨通常還有一種愛好,就是喜歡把自己的蛋產在夥伴的窩裡,讓夥伴幫自己孵小鴨;而為了只讓自己的孩子活下來,美洲黑鴨慢慢進化出一種識別外來蛋的能力,它們在數蛋時,如果發現有外來蛋,就會將這些蛋撥到一邊,或者乾脆把它們踢出巢外。

珊瑚蟲的數學日記

珊瑚蟲能在身上刻下奇妙的“數學日記”,那體壁上每天新添一道的環形紋,便準確地記下了它生命中的“日子”。奇怪的是,古生物學家發現,3億5千萬年前的珊瑚蟲每年所刻的環形紋是400條。後來,天文學家揭祕說,那時地球的一天只有21。9個小時,一年剛好是400天,一點兒沒錯。

頂尖的蜜蜂設計師

蜜蜂中的工蜂建造的蜂巢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十分奇妙。在大約300年前,好奇的法國學者馬拉爾曾經測量過一個蜂巢的尺寸,他發現:組成蜂巢底盤的菱形的所有鈍角都是109°28′,而所有銳角都是70°32′。後來,法國的數學家克尼格和蘇格蘭的數學家馬克洛林兩人計算後發現:這個角度太科學了!因為要想用最少的材料製成最大的菱形容器,只能是這個角度,換任何一個別的角度都不行。蜜蜂真是個天才的設計師啊!

螞蟻會計算

英國科學家亨斯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隻死蚱蜢切成3塊,第二塊比第一塊大一倍,第三塊比第二塊大一倍。而當附近的螞蟻發現這3塊食物後,便群體出巢,並且進行了“勞動分工”:聚集在最小一塊蚱蜢處的螞蟻有28只,第二塊那裡有44只,第三塊那裡有89只,後一組較前一組差不多多一倍。螞蟻的計算能力真是太神奇了!

TAG標籤:小報 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