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愛好/列表

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手抄報吧,手抄報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的黑板報。什麼樣的手抄報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

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

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 第2張

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 第3張

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 第4張

中秋節簡單的小報內容 第5張

中秋節古詩

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 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 蘇軾《念奴嬌·中秋》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 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 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裡。 —— 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中秋節作文

中國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併產生心靈的感應。周人會在中秋舉行儀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晉以後,中國人興賞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從唐開始,中國人有了中秋節,千年既久,到現在已經成了傳統和習慣,祭月也演化成為賞月,這標誌著人從對月之崇拜發展到對月之審美。

祖父所主導的一次中秋節,留在了我兒時的記憶中。那天晚上,雨過雲開,有月忽出,自行於天。院子種合歡樹、桐樹、德國槐樹,枝繁葉茂,互相交錯,蔭庇甚大,遂只有庭中簷下乾爽,月光透明。祖父淨手整衣,搬出一張寬且矮的條桌,放在簷下庭中,並用瓷盤一一陳以石榴、柿子、月餅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歸,在他生前數年再未祭月。那次儀式雖然簡陋,但它所傳遞的資訊卻自古而來,印象不可磨滅。

農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長安風俗,這天下午靠近黃昏之時,每戶必烙月餅。這是主婦的事,在我家當然是我母親的事。為了使月餅好吃,母親要給面裡放芝麻,往餡兒里加搗碎的核桃仁,也會加紅砂糖或白砂糖,這種月餅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別喜歡吃。烙月餅要用雪蒿,是生長於土坎上或田壟上的一種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兒。有時候中秋節會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辭,出門,出巷,出村,在地裡採一把跑回去交給母親。月餅會做一個大的,直徑大約一尺半,做幾十個小的,直徑大約一寸半。大月餅和小月餅都貼雪蒿,一是裝飾,二是提味。雪蒿一經鍋炕,葉莖便綠淡黃渲,脆感畢現。

月餅在長安謂之團圓饃,因為中秋節也就是團圓節。八月十五夜,一邊賞月,一邊吃團圓饃,其樂融融。然而這一天也總有人在外羈旅,不能返鄉而聚。不要緊,當給在外之人留下大團圓饃的一角,並留下幾個小團圓饃,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個人,便切大團圓饃為多少塊,一人一份,不過當在中秋節以後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團圓饃。有一年中秋節,我父親正在西府的扶風縣做宣傳工作,數月不歸,屬於他的那一份大團圓饃夾在幾個小團圓饃之中,一直掛在廂房,也就是父母臥室的牆上。怕我偷吃,母親故意將其高懸。

母親烙好月餅後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簸箕裡,並置之於方桌或條桌上供一會兒,而後才把小月餅拿給祖父祖母和孩子們。大月餅繼續供著,到第二天才收起來切成塊兒。也許如此供一會兒,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總之是敷衍塞責了。到了我這一代,就連母親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親是民國人,我是共和國人,三朝鉅變,在中秋節的規矩上,母親不勝祖父,我不勝母親,我的兒女更不勝吾。文化之變遷,文化在中秋節之衰,觀之顯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餅和吃月餅了。

在唐長安,賞月顯然是一種盛舉,充滿了雅意。道士有傳,唐玄宗曾經由天師引領進廣寒宮,見宮娥,聞仙樂,流連忘返,並獲得靈感,作霓裳羽衣曲。這顯然是傳說,不過唐玄宗攜楊貴妃賞月無假。為延長賞月時間,唐玄宗嘗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築賞月臺。所選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亂爆發,賞月臺只建了半截。皇帝喜歡賞月,詩人也就喜歡。他們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園之邊,三五成群,彼此激發,遂多詠月之篇。有一年過中秋節,唐僖宗吃月餅,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聞有進士在曲江開宴,便下詔御膳房包以紅綾,送月餅給進士。月餅初入史書,大約便由於此事。

中秋節除賞月之外,也賞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聞之,絲竹幽,真是何等趣味!當然還有故事,凡古賢者所創作的“嫦娥奔月”“蟾蜍變玉兔”“吳剛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餅遞送起義情報”,都會在中秋節講一講。明清以來賞月,也會猜涉月謎語。“長安一片月,打一小說人物,經猜是秦明。”不是很有意思嗎?這給中秋節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東坡的中秋節是在密州一個超然臺上過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飲,大醉。7年不見其弟,由衷懷念。緣於此,蘇子作詞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國詠月之文章汗牛充棟,蘇子中秋節之詞空前絕後了。

沒有理想的生活,就不會在生活中審美,也不會使生活藝術化。中秋節對月之審美,顯然是古人生活藝術化的表現,遺憾今人的中秋節,重以物質,輕以精神,或者說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中秋節祝福語

1、發個資訊同你聊,架起一座思念橋;沒有什麼好送你,只有一句好想你!中秋快樂!

2、年年圓滿如意,月月事事順心,日日喜悅無憂,時時高興歡喜,刻刻充滿朝氣。在這中秋佳節之際,我衷心祝您:月圓人圓花好,事順業順家興!中秋快樂!

3、月亮越來越圓了,中秋越來越近了,假期越來越盼了,工作越幹越慢了。中秋節前上班,苦熬如同加班,即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提前祝你功德圓滿!

4、快樂中秋,月亮增輝。在這花好月圓之際……我謹代表紅太狼、灰太狼、懶羊羊、慢羊羊、沸羊羊等一群羊兒祝你變成美羊羊、喜洋洋!中秋快樂!

5、好月餅圓圓:家庭和睦團團圓圓。好月餅甜甜:生活幸福美美甜甜。好月餅綿綿:感情恩愛纏纏綿綿。好月餅亮亮:帥哥美女漂漂亮亮。真誠祝福,傳遞幸福,收下滿心歡心,開啟無量前途!提前祝你中秋節快樂!

6、明月本無價,朋友皆有情。路遙千里,難斷相思。人雖難至,心相融之。中秋節到了,衷心祝願您和家人團圓美滿,幸福安康!

7、月到中秋分外明,情到深處分外濃,中秋佳節賞明月,老少男女吃月餅!願你在新的歲月裡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過日子。

8、中秋月圓人相伴,一秋一歲家團圓!當月兒的清輝灑滿大地,那是我祝福的心意,無論此刻我站在哪裡,都深深得祝福你——我親愛的朋友,中秋快樂,闔家團圓!

9、我正著手籌備公司生產月餅。用浪漫做皮;用溫馨做餡;幸福做包裝;懂得品味的人不需要多,最好只有你一個!祝中秋快樂,心想事成!

10、中秋佳節,舉杯仰天遙祝:月圓人圓花好,事順業順家興!

11、親愛的客戶,我的合作伙伴;有你陽光更燦爛,有你中秋月更圓;有你生意更興隆,有你就能賺到錢;有你體驗真善美,有你合作到永遠。祝中秋節快樂!

12、用心編寫條溫情簡訊,因為您用一生詮釋這個名詞——奉獻;用溫暖渲染這個偉大節日,因為,老師您辛苦了!中秋節到,祝您永遠年輕,幸福安康!

13、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共團圓,馬上就是中秋節了,我祝你美夢好似月兒圓,美貌堪比月中仙,愛情要比月餅甜,家人一起共團圓。預祝中秋快樂!

14、祖國華誕週年,得"慶"下;中秋中秋長假,得"慶"下;和諧和平和睦的生活,得"慶"下;問候在平時,祝福在今天,中秋快樂,大家得"慶"下!

15、中秋節百花香,一條資訊帶六香:一香送你搖錢樹,二香送你貴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沒煩惱,五香送你錢滿箱,六香送你永安康。中秋快樂!

16、天蒼蒼,雨來臨,親手為你做圓餅;讓餅兒裹著真情,念著思念,讓你快快樂樂過中秋;在這裡,祝願你帶著快樂與開心,幸福與健康,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17、日子,一天一天,如雲煙;思念,一絲一絲,連成線;字元,一個一個,串成句;簡訊,一句一句,訴心願:中秋佳節,願你人圓夢圓事事圓。

18、昌盛時代,山水騰躍詩畫裡;大興年頭,人民歡笑歌舞中淡照霜飛的是一絲銀菊,書寫秋空的是一片月華,溫潤心田的是一抹恩愛,緣系今生的是一世情緣。中秋佳節,盼望與你相聚!

19、以北方豪爽的口氣,喊出快樂甜蜜;以南方婉約的語調,約會幸福如意;以西域爽朗的氣魄,挽起好運福氣;以東方開放的胸懷,擁抱笑容運氣;以我濃濃的祝福,道一聲:中秋快樂,好運不離不棄!

20、感謝生命中的每位朋友,成就了我生活中的每一天。因過去的相處說聲感謝,因未來的相助說聲拜託,更想因一生的朋友說聲永存!提前祝您及家人中秋節快樂!

21、異地他鄉,時時有親情的包裹;歲月溜走,天天有親情的浸泡;祝福深深,句句有情誼的.訊號;中秋將到,讓一聲純樸的音調溫暖你的心房:願你中秋快樂,萬事如意!

22、送你一個幸運月餅,祝你好運連連;送你一個快樂月餅,祝你開開心心;送你一個長壽月餅,祝你健健康康。中秋節快樂!

23、中秋節祝你:理想、幻想、夢想,心想事成;公事、私事、心事,事事稱心;財路、運路、人生路,路路暢通;晴天、陰天、風雨天,天天好心情!中秋快樂!

24、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情滿月圓迎佳節,和諧美滿送祝福,中秋佳節將到,祝你工作如願生活如願感情如願事事如願,天天開心,預祝中秋快樂!

25、忘不掉的是我發脾氣時您微笑的忍耐;忘不掉的是我生病時您著急的表情。忘不掉,忘不了,這一生您對我的恩情無以回報,只能輕輕的祝您,中秋快樂媽媽!

26、今年中秋,你被選為開心大使,放假期間請注意公眾形象:只許微笑,不許皺眉;只許開心,不許鬱悶;只許輕鬆,不許壓抑;只許請客,不許賴賬!中秋快樂!

27、中秋月兒圓圓,故鄉遠在天邊,親人夢繞魂牽,愛人關愛綿綿,朋友情誼萬千。中秋快樂哦!

28、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將各種禽蛋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寄寓著人們對於生命生養的敬畏與崇信之情。祝你中秋快樂!

29、佳節喜相逢,明月來相照,祝福隨送到,祝你中秋節,快樂家圓心更甜。中秋快樂!

30、中秋佳節月亮是詩,星空是畫,願所有的幸福伴隨你,問候是春,關心是夏,願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溫柔是秋,浪漫是冬,願所有快樂跟隨你。祝你中秋節快樂。

31、年年中秋待月圓,月圓最是相思時。祝中秋佳節,全家團圓美滿!

32、最明不過中秋月,最親還是故鄉人。祝您和您的家人中秋節快樂!

33、夕七彩人間長共中秋八月,杯低吟酒伴同歌盛世高風。

34、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家庭情圓,心中事圓,左右逢圓。願您在每一天中,人緣、情緣、福緣、財緣,緣緣不斷,事事如願!祝您中秋快樂夢想成真萬事如意!

35、明月幾時有緣千里來相會,把酒問青天涯海角尋思遍,我欲乘風歸去年今日此門中,又恐瓊樓玉宇宙無敵祝福至,高處不勝寒意盡消去: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提前祝您快樂永不缺,幸福喜團圓,花好人康安。

36、月兒圓圓掛天邊,荷葉圓圓水中間。夢想圓圓都實現,成功圓圓舞翩躚。快樂圓圓永不變,祝福圓圓情無限:中秋花好月又圓,幸福與您兩團圓。

37、今夜明月圓,賀卡傳心願願你一家老小團團圓圓,五湖四海好人緣,愛情甜蜜好因緣,花好月圓有福緣,開心快樂有財源,中秋更是幸福團圓!

38、我願我的祝福是小溪,悄悄地流淌在愛人的心上,綿綿不絕;我願我的關懷是楓葉,輕輕地搖著秋日的氣息,吹送給愛人的問候,中秋快樂!

39、朋友:中秋節我送你一份100%純情奶糖。成份=真心+思念+快樂,有效期=一生,營養=溫馨+幸福+感動,製造商:真心朋友。祝你中秋節快樂!

40、不知不覺又一箇中秋佳節來臨,祝您心裡想著月餅,口裡吃著月餅,臉兒樂得像月餅,甜甜蜜蜜賽月餅,願我們的祝福伴著您渡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歷史沿革

起源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物件。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發展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是古代中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在古代農耕社會,古人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項重要祭祀活動。祭月,作為民間做節的重要禮俗之一,逐漸演化為的賞月、頌月等活動。

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之前中秋節在中國北方地區還不流行。

唐代時中秋風俗在中國北方地區已流行。在唐代中秋節成為了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並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正式定陰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明清時期,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系列的節慶活動。

節日別稱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中秋節月亮圓滿,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又稱“團圓節”、“女兒節”。在廣府地區,中秋節俗稱“月光誕”。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因稱“果子節”。侗族稱為“南瓜節”,仫佬族稱為“後生節”等。

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文學作品。《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風俗習慣

傳統活動

祭月(拜月)

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中秋活動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曆八月十五,興猶未盡,於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於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餚賞月,謂之追月。”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月餅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