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高起專

當前位置 /首頁/第二學歷/成考高起專/列表

成考高起專語文複習:《中國文化的骨骼》

  作者簡介

成考高起專語文複習:《中國文化的骨骼》

王富仁,1941年生,著名學者,新中國第一位文學博士。現任汕頭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他在魯迅研究、中國現代思想和文化、現代文學史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其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在魯迅研究界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曾引起廣泛討論,成為新時期魯迅研究的標誌性成果。主要著作有《魯迅前期小說與俄羅斯文學》、《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先驅者的形象》、《魯迅縱橫談》(譯著)、《文化與文藝》、《靈魂的掙扎》、《歷史的沉思》、《王富仁自選集——跨世紀學人文存》、《蟬聲集》、《蟬之聲》、《蟬聲與牛聲》、《現代作家新論》、《中國文化的守夜人》等,計專著六部、論文集五部、散文隨筆集四部、譯著一部。來汕頭大學後,王教授重點研究“新國學”。他分三個階段實現建設“新國學”的目標,併力求實現他在南方辦“不賺錢、但能被學界重視”刊物的理想。

 寫作背景

本文作者從獨特的角度,概述中國古代文化和近現代文化“有血肉無骨骼”的特徵,指出五四以後,“專注於中國文化骨骼”的,幾乎只有魯迅一人,從而點明讀魯迅作品、學習魯迅精神的必要性。

  文題分析

文化的骨骼指的是一種文化精神。如古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知識分子獨立的人格”,它的對立面就是文化奴性。

 課文分析

第一段:提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如同一個人一樣,不僅要有血肉,也要有骨骼。

第二段:舉例說明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有血肉無骨骼。

中國文化的血肉是指當時社會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繁榮的文化,而骨骼是指振興民族、勇於鬥爭的精神。

宋明清的文化不能說不繁榮,但文人委曲求全、苟且偷生,最終導致亡國。

第三段:中國現代文化也是有血肉、無骨骼的,並提出了治療中國文化軟骨病的方法——讀讀魯迅。

 重點分析

作者對中國文化所持的態度,為什麼提倡讀魯迅?

明確:作者對中國文化的奴性持批判態度。作者提倡讀魯迅,是因為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沒有奴顏媚骨,他又是治療中國文化軟骨病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