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考試

當前位置 /首頁/從業資格證/職稱考試/列表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2017年考點:財政收入

導語: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在經濟師的考試中會涉及哪些內容?大家跟著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2017年考點: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

1、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一切資金的總和。

2、政府收入的分類: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1年《政府財政統計手冊》的分類標準,政府有4種主要的收入來源渠道:稅收、社會繳款、贈與收入和其他收入。

①稅收,是政府從私人部門獲得的強制性資金轉移。

②社會繳款,包括社會保障計劃收入和僱主提供的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會保險計劃收入。社會繳款可以是強制性的,也可以是自願性的;可以由僱員、代表僱員的僱主、自營職業者繳納,也可以由無業人員繳納;繳款額與繳款人的報酬、工資或僱員數量相關。

強制性社會繳款與稅收的不同之處在於,如果規定的事件(如疾病和年老)發生,繳納人和其他受益人有權獲得某些社會福利,但繳納稅收並不能使納稅人獲得相同的權利。

對於那些繳款額與報酬、工資或僱員數量無關、並專用於社會保障計劃的強制性付款,應視為稅收,而不是社會繳款。

③贈與收入,是從其他政府或國際組織那裡得到的非強制性的轉移。它們是對一國政府自有財政收入的補充,可以是現金或實物的形式。

3、其他收入,是指上述三項收入以外的所有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出售商品和服務的收入(如使用費和規費)、利息和其他財產收入(如國有資產經營收入)、除贈與以外的其他現金或實物形式的自願轉移以及罰金和罰款。

  4、衡量財政收入的不同口徑

①最小口徑僅包含稅收收入。

②較大一些的口徑(小口徑)除稅收收入外,還包含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即一般預算)的非稅收入,這是最為常用的一個財政收入口徑,該口徑不包括政府債務收入、專款專用的政府收入,如社會繳款不應包含在內。我國統計年鑑中對外公佈的財政收入即是指這個口徑。

③再大一點的口徑(中口徑),是在公共財政預算(即一般預算)收入加社會保障繳費收入。

  ④最大口徑(大口徑),即指全部的政府收入。

  5、財政集中度與巨集觀稅負

①財政集中度,通俗地稱為巨集觀稅負,是指國家通過各種形式,從國民經濟收支環流中擷取並運用的資金佔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

②衡量巨集觀稅負的口徑:從小到大分別是:

1)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

2)公共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

3)公共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社會保障基金收入後的合計佔GDP的比重。即政府的全部收入。

  6、稅收的含義和特徵

稅收,是指公共機關依法強制收取的、對納稅人不附帶直接回報義務的課徵。

①強制性。稅收的強制性是指政府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直接憑藉政治權力,通過法律形式對社會產品實行強制徵收。這種強制性特徵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稅收分配關係的建立具有強制性,即稅收徵收完全是憑藉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

二是稅收的徵收過程具有強制性,即如果出現稅收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②無償性。稅收的無償性是指政府向納稅人進行的無需償還的徵收。無償性是稅收本質的體現,它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產品所有權、支配權的單方面轉移關係,而不是等價交換關係。稅收的無償性是區分稅收收入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徵。

這種無償性特徵體現在兩方面:1)指政府獲得稅收收入後無需向納稅人直接付出任何報酬;2)指政府徵到的稅收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本人。

③固定性。稅收的固定性是指國家通過法律形式預先規定了徵稅物件、稅基及稅率等要素。稅收徵納雙方必須按稅法規定徵稅和納稅,雙方都無權隨意變更徵納標準。

  7、稅制要素(構成一國稅收制度的那些主要因素)

稅制要素

主要內容

納稅人

1、納稅人,即納稅主體,是指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2、 負稅人是最終負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3、 扣繳義務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課稅物件

1、課稅物件,即徵稅課體,是指稅法規定的徵稅的目的物。課稅物件是不同稅種間相互區別的主要

標誌,它規定了政府可以對什麼徵稅

2、稅源,即稅收的經濟來源或最終出處。稅源總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

3、稅目,即稅法規定的課稅物件的具體專案,是對課稅物件的具體劃分,反映具體的徵稅範圍,代

徵稅的廣度。

4、計稅依據(或課稅標準),是指計算應納稅額的依據,它規定了如何確定和度量課稅物件,以便

計算稅基。

稅率

1、稅率,是指稅法規定的應徵稅額與徵稅物件之間的比例,是計算應徵稅額的標準,是稅收制度的中心環節。稅率的高低,體現著徵稅的深度。

2、稅率分類

1)比例稅率:指對於同一徵稅物件,不論其數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徵稅的一種稅率制度。主要特點是稅率不隨徵稅物件數量的變動而變動。包括單一比例稅率和差別比例稅率。其中,差別比例稅率又可分為產品差別比例稅率、行業差別比例稅率、地區差別比例稅率和幅度差別比例稅率四種。

2)定額稅率(固定稅額):是指按徵稅物件的一定計量單位規定固定稅額,而不是規定徵收比例的一種稅率制度。它是以絕對金額表示的稅率,一般適用於從量計徵的稅種。在具體運用上,也可分為單一定額稅率和差別定額稅率、幅度定額稅率和分類分級定額稅率幾種。

3)累進(退)稅率

①全額累進稅率,即對徵稅物件的全部數額都按與之相應的稅率計算稅額。在徵稅物件提高到稅收的一個新等級檔次時,對徵稅物件全部都按提高一級的稅率徵稅。

②超額累進稅率,即把徵稅物件按數額大小劃分為若干等級,每個等級由低到高規定相應的稅率,每個等級分別按該等級的稅率計徵。此時一定的課稅物件同時使用幾個稅率,納稅人的應納稅款總額由各個等級計算出的稅額加總而成。

③累退稅率與累進稅率正好相反。

納稅環節

在國民收入與支出環流的過程中,按照稅法規定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

納稅期限

指稅法規定的納稅人發生納稅義務後向國家繳納稅款的期限。

減稅免稅

指稅法對某些納稅人或徵稅物件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

違章處理

是稅務機關對納稅人違反稅法的行為採取的處罰性措施,它是稅收強制性特徵的體現。

納稅地點

是納稅人應當繳納稅款的地點。

  8、稅收分類

(1)稅收收入按徵稅物件的不同,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和行為稅。

①流轉稅是以商品交換和提供勞務的流轉額為徵稅物件的稅收,是我國稅收收入的`主體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關稅等。

②所得稅是以納稅人的所得額為徵稅物件的稅收,包括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

③財產稅是以各種財產為徵稅物件的稅收,如我國的財產稅包括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契稅。

④資源稅是對開發和利用國家自然資源而取得級差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稅收,目前我國資源稅類包括資源稅和土地使用稅

⑤行為稅是指對某些特定的經濟行為開徵的稅收。包括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

(2)稅收按計量標準劃分,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

①從價稅是以徵稅物件的價格為計稅依據的稅收,如增值稅、營業稅。

②從量稅是以徵稅物件的數量、重量、容量和體積為計稅依據的稅收,如消費稅中的啤酒、汽油等專案,資源稅等

(3)按稅收與價格的關係劃分,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

①價內稅是指稅款構成商品或勞務價格組成部分的稅收,如消費稅,營業稅。

②價外稅是指稅款作為商品或勞務價格以外附加的稅收。

注意:增值稅在零售以前各環節屬於價外稅,在零售環節採取價內稅。

  (4)按稅負能否轉嫁劃分,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

①直接稅是指由納稅人直接負擔稅負,不發生稅負轉嫁關係的稅收,即納稅人就是負稅人,如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財產稅。

②間接稅是指納稅人能將稅負轉嫁給他人負擔的稅收,即納稅人與負稅人不一致。如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等)。

(5)按稅收管理許可權和使用許可權分類,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稅。

①中央稅是由中央管轄課徵並支配的稅種,如消費稅、關稅。

②地方稅是由地方管轄課徵並支配的稅種,如契稅、房產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③中央地方共享稅是指屬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並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稅種,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證券交易印花稅。

  9、拉弗曲線與徵稅的限度

拉弗曲線是對稅率與稅收收入或經濟增長之間關係的形象描述,因其提出者為美國經濟學家阿瑟·拉弗而得名。該曲線的基本含義是:保持適度的巨集觀稅負水平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條件。拉弗曲線提示各國政府:徵稅有“禁區”,要注意涵養稅源。

10、稅負轉嫁的含義:稅負轉嫁是指納稅人在繳納稅款後,通過各種途徑將稅收負擔全部或部分轉移給他人的過程。也就是說最初繳納稅款的法定納稅人不一定是該稅收的最後負擔者。稅收負擔轉嫁的最後結果形成稅負歸宿(補:稅負歸宿表明全部稅收負擔最後是由誰來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