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

當前位置 /首頁/從業資格證/教師資格/列表

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案例分析模擬練習題及答案

取得教師資格可在本級及以下等級學校和機構任教;中職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只能在中專、技校、職高或初級職業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為了幫助考生們更順利地通過考試,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的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案例分析模擬練習題及答案,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案例分析模擬練習題及答案

  一、案例分析題

1[辨析題]一方面,教育與社會其他因素的關係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2[辨析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3[辨析題]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4[辨析題]處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為,強化法能培養新的適應行為。因此,兩者結合使用會更有效。

5[簡答題]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6[簡答題]中國小德育的任務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內容?

7[簡答題]簡述班主任瞭解學生、研究學生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8[簡答題]什麼是課的結構?綜合課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9[簡答題]簡述學生心理髮展的四個基本特徵。

10[材料分析題]

課上馬老師給大家講“波伊爾定律”。他說具有恆定質量和溫度的氣體,其壓力與體積成反比。後來他又出示一個公式“P×V=K”並解釋說其中P代表壓力,V代表體積,K代表一個衡量(衡量中包括恆定的質量和溫度)。他邊舉例邊板書:如果P=2個大氣壓,且衡量為8,那麼體積就是4立方厘米。2個大氣壓×4立方厘米=8。如果我們把壓力變數改為4個大氣壓,體積就成了2立方厘米,4個大氣壓×2立方厘米=8,別的同學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剛還是搞不明白。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他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你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對,體積再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對於小剛,老師也瞭解他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他對小剛說,你鼓起腮嘴裡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後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裡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把另側面頰變的硬邦邦,當你把手鬆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小剛自己嘗試了幾次。也搞明白了“波伊爾定律”。

問題:請分析馬老師的教學符合哪一項教學原則?

11[材料分析題]

下面是甲、乙兩位老師對《阿Q正傳》一課的教學處理,讀後請寫一段比較性評析。

甲:教師安排7節課,第一節課介紹魯迅及其作品,介紹寫作背景,通讀第一二章,正音釋義;第二節課通讀第三章至結束,正音釋義。第三節課分析序及第一二章,第四節課分析第三四五章,第五節課分析其餘章節,第六節課歸納人物性格特點,第七節課歸納課文的寫作特點並總結教學要點。

乙:教師安排4節課。第一節課指導學生自讀全文.並就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寫出百字短評。第二節課前後四人為一組,形成10個表演小組,討論確定表演內容、組內分工、彩排時間等,教師巡迴指導。第三、四節課課堂表演,抽籤決定表演順序,各組表演時間為5~8分鐘。每節課結束前5~8分鐘進行課堂自由評論,教師適當點撥。最後評出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表演、最佳道具、最有創意等大獎。最後每人以《觀×××組表演“XXX”片斷》為副標題的藝術小評論。

問題:

(1)指出兩種教學處理的各自特點。

(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特別是新課改的理念出發比較這兩種教學處理的優劣。

  參考答案:

1.正確。專家解析:教育與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等關係密切,而且教育又具有其相對獨立性。

2.正確。專家解析:這一理論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則。

3.錯誤。專家解析:(1)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和促進作用,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不能誇大教育的作用。(2)認為“人的發展是由教育決定的”誇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沒有遺傳為之提供生理基礎、沒有環境的配合,沒有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育發揮主導促進作用是不可能的。

4.正確。專家解析:兩種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為的時候應該同時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所以兩者結合效果會更好。

5.【答案要點】

制度化教育以教育為目的而設立.一切活動都要圍繞這一目的的實現而進行。有如下特徵:

(1)對入學資格有嚴格的要求;

(2)明確的修業年限:

(3)規範的教學組織;

(4)整體一貫的課程設定;

(5)嚴格的管理制度:

(6)專業化的教育人員:

(7)具有固定的教學場所。

6.【答案要點】

(1)德育的任務是指德育活動要努力培養提高學生品德素養。

(2)內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為規範的教育、公民道德與政治品質的教育、較高層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教育。

7.【答案要點】

(1)主要內容: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個體;瞭解和研究學生群體;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

(2方法:通過閱讀學生的有關材料來了解學生;通過對學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調查訪問;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

8.【答案要點】

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進行的順序和時間的分配。

綜合課的結構:①組織教學;②複習檢查;③講授新教材;④鞏固新知識;⑤佈置家庭作業。

9.【答案要點】

(1)連續性與階段性;

(2)定向性與順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異性。

10.【答案要點】

(1)以上教學案例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2)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則是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依據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性和我國成功教育經驗總結而提出的。

貫徹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瞭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因材施教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的特長。

(3)在以上案例中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並且知道小剛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這充分說明老師瞭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後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礎。對於小妮,老師對他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你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對,體積再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而對於小剛,他對小剛說:“你鼓起腮嘴裡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後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裡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把另側面頰變得硬邦邦,當你把手鬆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這也體現了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的特長。

11.【答案要點】

(1)從特點看。甲教師的教學處理是一種傳統的教學處理方法,受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學過程五環節及前蘇聯文學課教學過程的影響較大,教師努力從字、詞、句,講到語法、修辭、人物、寫作方法等等,特別突出課堂教學的知識性。乙教師的處理具有較大的創新性,是新課程改革中產生的體驗型教學,它綜合了活動課、討論課、研究課等多種課型,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識的完整,注重學生在動手中體驗感悟。

(2)從語文教育學的有關理論來看,雖然這兩種教學處理具有共同的優點,例如目的性明確、教學環節清楚、教師主導作用明顯、緊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師的處理要優於甲教師的處理。理由主要有五個:

①甲教師的處理過程機械,形式單一,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乙教師的處理則形式靈活,豐富多變,因此,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②甲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知識傳授者,因此,注重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結果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乙教師則將自己的角色定位予引導者。達到了“導而弗牽”的要求。通過活動的設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③甲教師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識分析傳授,學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達到內化的程度;乙教師則注重對學生感性或直覺的培養,通過感性的認識活動,幫助學生豐富情感,獲得對物件的完整的認識和深刻的體驗。

④甲教師的處理,只將課堂教學停留在書本中,只要求學生帶耳朵聽講。導致學生眼界狹窄,能力匱乏;乙教師則將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促使學生自己去研究判斷,組織協調,不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天地。提高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⑤甲教師的教學處理缺乏師生溝通的基礎,乙教師的處理則能強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