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證

當前位置 /首頁/從業資格證/導遊證/列表

2017年導遊景點進行講解注意事項

導遊的講解能力是導遊員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就跟隨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導遊景點進行講解注意事項

通過導遊講解,使遊客感到旅遊活動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新奇性,對目的地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出色的導遊講解能力需要導遊員具備紮實的語言功底,包括語言的掌握、表達和運用技巧,正確、優美、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提高導遊服務質量至關重要。

導遊語言,狹義地說,是導遊員對遊客進行導遊講解、傳播知識、交流思想和溝通情感的一種富有豐富表達能力的口頭語言;從廣義上講,是導遊員在導遊服務過程中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的所有具有一定意義並能實現溝通目的的一種符號。現代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傳遞資訊的一種符號。導遊語言便是導遊員用以做好導遊服務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導遊員掌握的語言知識越豐富,駕馭語言的能力越強,運用得越好,資訊傳遞的障礙就越小,遊客就越容易領悟,導遊講解和溝通的效果就越好。

從語言的表現形式分,導遊語言可分為口頭語言、態勢語言、書面語言。在導遊服務中,口頭語言、態勢語言使用最多,是導遊員用以實現導遊服務目的的主要手段。

一、口頭語言

導遊服務中,口頭語言使用頻率最高。它的構成應包括語音、、詞彙、語義和語法。但在口語交流中,語音最富有表現力,它藉助量、語調、語氣和語速的變化,使同樣的詞彙和語法在使用時令對方產生語義理解上的差異。所以,掌握好語音的運用技巧,導遊員的講解就會對遊客產生較強的感染力。

(一)音量

音量是說話時聲音的強弱程度。導遊員在導遊講解和同遊客對話時,要善於應時應地控制自己聲音的強弱。一般說來,導遊員在控制聲音時應注意兩個原則:

第一,根據遊客人數的多少和講解地點的環境狀況來控制音量。遊客人數多時,導遊員可適當提高音量,反之則適當降低音量,音量大小以每位遊客都能聽清為宜(必要時可藉助擴音器)

第二,浪據導遊講解和言談對話的內容來調節音量。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容或資訊、、關鍵性的詞語等可以加大音量進行強調,以加深遊客對這些資訊的印象和理解。有時,為了強調,除了加重音量外,還要拖長音節或一字一頓地慢慢說出。例如:

明天早上我們團隊八-點在中餐廳用餐。加重音量在“八”和“中餐廳”上,並將“八”的音節拖長,強調力度加大。

(二)語調

語調即說話的腔調,是指說話語句中語音高低升降的配置。語調一般分為升調、直調和降調3種,帶有相應的感情色彩

1.升調多用於表示疑間、興奮、激動和驚歎等感情狀態。

例如:

您老來過海南嗎?(表示疑問)您老80年代就來過海南?(表示驚歎、疑問)

2.直調多用於表示莊嚴、穩重、平靜、冷漠等感情狀態。

例如:

海瑞,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一生為官剛直清康,體恤民情,深受百性愛戴,世人稱之為“南包公”、“海青天”。(表示莊重)

由於外語和地方方言都有各自的語調習慣,國內遊客由於受地方方言的影響,所使用和理解的普通話也各有差異。所以導遊員在講解時語音要標準,使用語調要注意所需表達的情感的變化,符合遊客說話的習慣。

(三)語速

語速是指說話時語流速度的快慢。導遊員的語速要根據遊客對講解所使用的語言的理解程度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對於兒童、老人及語言領會能力較弱的遊客應適當放慢語速,語速過快會使遊客無法跟上導遊的思路,不能應時應景地理解遊覽物件物,也會導致導遊工作得不到良好的配合。當然過慢的語速也會招人厭煩。導遊員在調整自己的講解語速時,應考慮以大多數人的特點來進行。

語速還應根據導遊過程的程序和講解的物件物來進行調節。重要的內容或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語速可適當放慢,以便遊客理解、會和記憶,像重要的景觀名稱、年代、人名、數字及時間、地點等。導遊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導遊講解還應注意配合引導遊覽程序的節奏,徐疾有致,較好地控制旅遊者的行程安排。

(四)語氣

語氣是指說話時的口氣。它通過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句子形式表現語言的感情色彩,增加句子的變化,使語言富有節奏感。其中,停頓的巧妙運用則能加強句子的語氣和表現力。

二、態勢語育

態勢語言,又稱為身體語言,是以人的姿態、表情和動作等來表示一定語義和進行資訊傳遞的無聲語言。雖然它是一種伴隨性語言或輔助性語言,但在導遊語言中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時還會起到口頭語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於促進導遊員和遊客之間的資訊傳遞和情感交流。

態勢語言的劃分有多個標準,但就導遊語言的運用角度而言,主要包括表情語、服飾語、動作語等。

(一)表情語

即通過人體面部肌肉的舒張和收縮來表現思想感情的一種資訊。主要有平靜、歡笑、哭泣、氣憤、緊張、優鬱、遲疑、凶橫、傲慢、謙卑等狀態。導遊員的表情語發乎自然,用於自然,它與情緒緊密相關。情緒具有一定的擴散作用,對他人有相應的感染力,對自身心境也有持久的影響力。導遊語言是一種工作語言,是提供給遊客的服務的一部分,所以導遊員要學會控制自己個人的情緒,保持微笑的.表情語,使遊客感到親切和易於接近。在工作中,以遊客之優而優,以遊客之樂而樂,自然的表情才會令遊客放鬆,令自己放鬆。

(二)服飾語

服飾語是通過服裝和飾品傳遞資訊的一種姿態語言。服飾,不僅是一個國家、地區、民族的風俗習慣的反映,也是一個人的氣質、愛好、文化修養與精神面貌的體現。服飾語的構成要素包括色彩、款式、質地和搭配等。

導遊員的服飾,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總的來說要與職業相襯,樸素大方,便於工作。著裝要求整潔,常洗常換,保持清潔無味。服飾的搭配要注意色彩、質地的協調,規格與形體相稱。由於導遊員是提供服務的主體,所以服飾還應注意服務性質和工作環境,便於遊客認可和識別,便於外出行走和穿著攜帶。有些地方或旅遊企業為導遊員定製職業裝,也就是注意到了這一點,使之成為地方或企業形象的一部分。

(三)動作語

動作語是通過人體的全身或部分膠體的活動傳遞思想感情的一種資訊。它包括走姿、坐姿、手勢、目光、首語(頭部的活動)等種類。它們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一個人的禮儀風貌和文化修養。由於受長期形成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習俗的影響,很多動作語已經約定俗成地代表著相應的含義,所以,如果導遊員一知半解或平時不注意留心學習,在接待四面八方的來客時就會鬧笑話。

例如:點頭,在我國和大多數國家表示了肯定的含義,但是在印度、尼泊爾等國,則表示不同意。再如,中國人豎起食指,第一指節向下彎曲,表示數字“九”,但同樣的動作,在日本表示“偷竊”,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則表示“錢”或與錢相關的價格、數量等。總之,導遊員在使用態勢語言時,一要恰當,尊重遊客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習慣;二要自然,切忌矯揉造作;三要綜合使用,以增強語義,強化資訊的傳遞;四要避免和克服某些不良的下意識動作,如聳肩、撓癢、手舞足蹈等一些無意義又會分散遊客注意力的習慣。這樣,每一種態勢語言能同口頭語言和諧地融為一體,對遊客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書面語育

書面語言作為導遊語言,主要表現為旅遊宣傳資料的文字內容,可以幫助遊客瞭解遊覽目的地的概況,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導遊講解的內容,更可作為一種紀念品。書面語言通常較口頭語言在語法、結構和詞彙等方面來得複雜,表達方式更為優美,但不如口頭語直接和通俗易懂。

在導遊講解中,很多書面語值得導遊員參考,經過咀嚼、消化,轉化為口頭語,成為講解內容的一部分。

TAG標籤:講解 導遊 景點 #